问题

《长安十二时辰》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回答
《长安十二时辰》这部剧,看着是热血沸腾、紧锣密鼓,但你若细细品味,会发现其中埋藏着不少让人脊背发凉的细节,它们如同暗流,推动着故事的走向,也揭示着人性的复杂与官场的险恶。

一、“狼卫”与“西市”的隐喻,不仅仅是地名:

大家最熟悉的“狼卫”和“西市”这两个词,表面上看是故事的背景设定,但深入想想,它们承载了更深层的含义。

狼卫: 狼,素来是凶残、野蛮、不知疲倦的象征。而剧中的狼卫,就是这样一群被洗脑、被利用的工具。他们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了制造混乱,更是为了凸显那种“为了达成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极端思想。更细思极恐的是,他们其实是影子,是权力斗争下的牺牲品,也是一种被压抑、被剥削的群体的一种极端反抗的映射。 他们的存在,本身就说明了在繁华长安之下,潜藏着怎样的黑暗和不公。剧里很多场景,比如狼卫在暗中行动,如同潜伏在城市肌体的寄生虫,悄无声息地制造着恐慌,那种无处不在的威胁感,让人不寒而栗。

西市: 西市是长安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和人群。然而,在十二个时辰的紧迫时间里,西市也成了罪恶滋生的温床。那些在西市出没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拥挤、嘈杂,却也藏匿着各种各样的秘密和动机。西市就像是一个放大镜,将长安城所有美好的、丑陋的、欲望的都集中展现出来。 那些看似普通的商人、艺人、甚至乞丐,都可能在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身份和立场,往往在最后一刻才揭晓。想想那些在人潮涌动中,可能随时被利用、被牺牲的普通人,这种混乱与失控,才最让人心悸。

二、人物的“身份错位”与“被迫伪装”:

剧里很多人物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他们的身份和动机,常常隐藏在重重迷雾之中。

张小敬的“前朝余孽”标签: 张小敬作为被捕的“前朝余孽”,本该是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但他身上却有着军人的严谨、侦探的敏锐,以及对长安的深厚感情。这种“标签与实际行为”的错位,本身就充满了张力。更细思极恐的是,他被利用,是因为他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同时也因为这个能力,他被推到了风口浪尖,随时可能因为他的“前朝身份”而被政治斗争牺牲。他的才华,既是他的力量,也是他的原罪。

李必的“少年丞相”的压力与野心: 李必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承担着整个长安的安危。他表面上是纯粹的政治天才,但仔细看,他的每一步都充满了算计和权衡。他需要展现出超乎年龄的成熟与果断,但同时也要小心翼翼地处理各方势力,稍有不慎,就会被卷入漩涡。他的“少年”,与他所承担的“沉重”,形成了一种令人不安的对比。 他为了长安,不惜利用任何人,包括张小敬。这种为了大义而牺牲个体利益的逻辑,在特定时刻是英雄主义,但深入想想,这种为了目的而扭曲人性的过程,细思极恐。他为了“清扫”长安,甚至不惜牺牲一些无辜的人的利益,这种“以小我牺牲成就大我”的逻辑,在现代看来是令人警惕的。

檀棋的“婢女”身份下的独立与决断: 檀棋作为李必的婢女,本该是卑微的附庸。但她却拥有着比许多男子更清晰的头脑和更坚定的立场。她对李必忠心耿耿,却又能在关键时刻提出自己的意见,甚至质疑李必的决定。她的存在,挑战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更细思极恐的是,她作为一名婢女,却能轻易接触到权力核心的机密,这本身就说明了权力体系的脆弱和信息传递的混乱。 而且,她的忠诚,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被环境塑造的“生存策略”,一旦李必倒台,她的命运又会如何?

三、权力的“游戏规则”与“人性定价”:

剧里最让人不寒而栗的,是它赤裸裸地展现了权力斗争的残酷与冷血。

“圣人”的威严与恐惧: 圣人作为至高无上的存在,他的决策影响着整个长安的命运。但剧里并未直接展现圣人的形象,而是通过他人之口和事后诸葛亮的分析来勾勒。这种“缺席的权威”,反而更增添了一层神秘和令人敬畏的色彩。更细思极恐的是,圣人作为一个决策者,他是否真正了解自己下达的命令的后果? 他为了维护权力,是否能够轻易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那些被他“清算”的人,又为何要被清算?这种高高在上的决策,背后往往是无数个普通人的命运被轻易操控。

右相林九的“老谋深算”与“隐藏的底牌”: 右相林九,看似是一个安分守己的辅佐者,但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都透露着深不可测的城府。他虽然和李必站在一起,但他的立场和真实意图,始终让人捉摸不透。他那些看似不经意的提问,往往能直击要害,刺探出对方的虚实。 剧里反复强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林九,就是将这一点做到了极致。他可能早就预料到了许多事情的发生,并且在暗中做好了自己的安排。这种“一切尽在掌握”的控制感,让人感到不安,因为你不知道他下一步会做什么,也不知道他是否也为你准备了什么。

何监的“明哲保身”与“历史的旁观者”: 何监作为太子太傅,是长安少有的清流。他关心李必,但也始终保持着一种距离感。他似乎知道很多内幕,但却选择不说,或者说得非常隐晦。他更多的是一个历史的见证者,而不是参与者。 这种“明哲保身”的态度,在当时那种残酷的环境下,或许是生存之道,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意味着他对一些不公和黑暗的默许。他知道危险,却选择不直接介入,这种“置身事外”的态度,在某些时刻,比直接的作恶更让人心寒。

四、技术的“双刃剑”与“不可控的风险”:

剧里出现的各种“技术”,比如连弩、火药等等,虽然是推动剧情的利器,但也带来了潜在的危险。

火药的威胁与失控: 剧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之一,就是对火药的运用。火药的威力巨大,能够瞬间改变战局,但也极易失控,造成巨大的附带伤害。当狼卫试图利用火药制造混乱时,不仅仅是长安城面临威胁,使用火药本身也存在着巨大的不可控性。 这种“力量的失控”带来的破坏力,远比人为的阴谋更可怕。想想那些被火药爆炸波及的无辜百姓,他们的命运完全是被科技进步和人性贪婪所裹挟。

信息传递的敏感与易被截断: 在那个时代,信息传递的效率低下且易被截断。剧里每一次传递消息,都充满着风险。哪怕是一个小小的信件,都有可能被拦截,被篡改。这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确定性,是导致许多误解和冲突的根源。 例如,李必和张小敬之间的信息交流,常常因为种种原因而延迟或出现差错,导致他们不得不做出更冒险的决定。这种信息在权力链条中的传递和控制,本身就充满了“后门”和“陷阱”。

五、时间这个“最大的敌人”,也是最公平的审判者:

《长安十二时辰》最核心的设定就是“时间”,它如同一个无情的催命符,将所有人物都推向了命运的边缘。

十二个时辰的紧迫感,是对生命短暂的隐喻: 这十二个时辰,不仅仅是剧情的时间线,更是对所有身处其中的人生命轨迹的一种压缩。他们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选择,承担后果。每一个时辰的流逝,都意味着机会的减少,也意味着死亡的临近。 这种强烈的紧迫感,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以及在历史洪流中个体力量的渺小。

时间的“无情”与“公平”: 时间对于所有人都是公平的,无论你是权臣还是百姓,都无法逃脱时间的流逝。它不会因为你的身份高低而有所偏颇。剧里,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权贵,最终也敌不过时间的侵蚀,他们的权力、他们的野心,都将随着时间而被遗忘。 这种“时间是最大的敌人,也是最公平的审判者”的观念,让整部剧充满了宿命感。

这些细节,构成了《长安十二时辰》之所以引人深思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破案的电视剧,更是一部关于人性、权力、和时代洪流的深刻剖析。当你放下对剧情的期待,去品味这些隐藏在细节中的“冷”和“暗”,你才会真正感受到这部剧的厚重与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永王的静候佳音:

user avatar

很多人说这怎么跑的过来。

其实跑的过来

先上长安舆图

这个范围多大呢?周长35.5公里,面积84平方公里

在北京多大呢?

相当于比一环大,比二环小,随便找了北京地图比划了一下。

长安图上南北更长,所以毛估估,宽8公里,长10公里

拿前十集来看他们能不能跑的过来,距离有概念了,速度呢?

马拉松40多公里,冠军一般在2个半小时不到,最高纪录是2小时2分钟。解放军负重急行军要求一个小时8到10公里。张小敬天赋异禀,假设不如现代马拉松选手,按照10公里一小时,应该可以说的过去吧。

各主要事件地点

前三集,张小敬在光德坊开始出场,然后到西市查案,这两个相邻,差不多1公里多,然后追到线索,让姚汝能回靖安司带兵。张小敬从西市追到怀远坊,也差不多1公里多。距离其实并不远。之后崔器从光德坊出发带走张小敬回去。这三集用去了一个小时,时间并没有太夸张,此三集,姚汝能就是回了一趟靖安司,崔器是从靖安司出发带走张小敬回靖安司,没有多次来回。

中间三集,是从12点到13点,一个小时,张小敬从靖安司跑到平康坊地下城。看地图上距离,长不多宽的一半左右,也就是4公里,对张小敬差不多20多分钟,剩下40分钟不到时间够跟葛老搞完了吧?这期间,姚汝能也没回靖安司,而是在怀远坊查到消息,直接跟张小敬去平康坊地下城了。

这中间李必也去了趟平康坊找右相。时间也够吧,他还是骑马的。

后面四集从13点到14点半,因为第十一集中间报时15点,从平康坊走到修正坊,平康坊和修正坊宽相邻,长隔了5个坊,看图中距离,应该是长的三分之一,也就是差不多四公里。

张小敬从平康坊跑过去,还是20多分钟。中间被抓,再反杀狼卫,我觉得时间够了你们觉得不够那就只能看张都尉杀人够不够快了。

主要姚汝能没有返回靖安司,而是出了地下城。张小敬让他去找个望楼传信。

而这段时间,崔器从靖安司出发走到修正坊,看距离最远10公里,实际距离应该不到10公里。1个小时,也差不多能到。

主要是长安城你们别想的特别大。在那个时候很大,跟现在的城市比,太小。很多觉得这剧拍的不错的都没有想过这问题,别人说他干不了这么多事儿,一般人回答一个电视剧别较真,而实际上较真了的话,这部剧的时间线也是正常的。并没有太离谱,何况这是一个百战老兵体能很好还是个杀神。截止到现在张小敬至少吃了六次可能是七次,然后在大仙灯还是体力崩溃了。导演连吃东西都考虑了,你们以为他会在时间线上闹很大的错误?

user avatar

详解萧规与皇帝最后那场隐形的谈判


花萼楼一战后,皇帝看似被萧规掳走,其实,真正的谈判才正式开始。

只是比花萼楼更为隐形,也更为丰富,更为动人。更需仔细揣摩,方解其中意味。


大吉酒肆。

萧规向皇帝讲述第八团的故事——

以小见大。

萧规爱憎分明,有仇报仇,有冤报冤。闻无忌笑话他,他记在心里,等待合适时机,迅速反击。


但若一个人只记仇,那是心胸狭隘之人。萧规不是。他看似反叛,实则有忠有错误,要惩罚,但你若对我好,我便死命地对你好。这是何等的纯粹、磊落。


萧规跟闻无忌一人的经历,代表了他同整个第八团同生共死的岁月。试问谁能不动容?这个说法必须讨。


然而此时,店主阿爷突然偷袭萧规,萧规本能反应一胳膊抡过去——


店主凄惨呼唤阿爷,萧规微表情——

眉头紧锁,嘴巴紧闭。萧规,于心不忍。

他内心绝不想伤害这样的老人,可人若感到遇害,本能就是反抗,何况在此刻这样的境遇下,萧规已一无所有,只剩一个张小敬,还不知道是不是站在自己一边。


果然,张小敬也展现了他的执念——


萧规忍无可忍,说了这句话——

萧规一边说着“我到长安来,是来杀人的”,然后将目光,转向了皇帝。


皇帝面色凝重——

萧规这句话,看似很残忍,但我们必须接受一个事实——当你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一定会付出代价

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萧规这次来长安,就是站在了皇帝的对立面,就是一场战争。就像萧规说张小敬,总想救人,结果救了谁?萧规也想救人,只不过他通过杀人的方式来救。

萧规不是为了杀人而杀人,是为了计划而杀人。杀人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


皇帝此次出行,一方面确实了解民生,开始“爱民”了。另一方面,萧规要杀自己的危机还未解除。

于是,皇帝正式开启第二次谈判——

皇帝表示要救人,除了救人本身,在此还有两方面作用。

一,店主在看着,是萧规杀了他爹。如果皇帝此刻去救,那么回宫之后,天下便可流传着皇帝宁愿让萧规杀他,也要先救子民的光辉事迹。而萧规,就成了彻头彻尾的杀人狂了,连老人家都杀。如此,人们不再会知道萧规是为第八团报仇,更不会知道盖嘉运有错、右相有错、皇帝有错。

二、通过在花萼楼萧规的动情流泪,以及刚刚萧规的讲述,皇帝心中对萧规内心已了如指掌。他知道萧规明是非、懂事理,杀人是为了计划推进,他本质上不仅并不想杀人,而且比一般人还重感情、有大爱。他知道萧规看重这个,所以抓住了这个机会,向萧规证明他的仁慈,证明他爱民爱到能够舍弃自己。


看萧规作出的表情,分析他的心理——

萧规已经被皇帝骗过一次了,所以当皇帝又开始释放爱心,萧规怎可再信,满是质疑


面对质疑,皇帝接着说——

皇帝的心术啊,皇帝不一般啊!

皇帝面对的,是将要被萧规杀,但他比指责萧规是杀人狂的人,懂萧规太多了。他说“这屋子没人能挡得住你”,意思是救一个老人,完全不会影响你的计划

然后萧规怎么做了呢?当然接受了呀,所以接下来皇帝才能展示他超水平的心肺复苏本领。

真正的杀人恶魔早就不分青红皂白杀了,萧规只杀对计划有阻碍的人,不伤及无辜。


萧规也不愿意纠结于这些事,他还是要继续推进自己的计划,于是,孤胆英雄宣战了——


萧规回到屋内。

兹事体大,皇帝明白,外边看到的人肯定回去报信,于是抓紧时间,继续他的表演——

皇帝先说自己想喝酒。

然后,拿了三瓶酒,分给萧规和张小敬。

再然后,敬酒,说为第八团。

老鸡贼。

一、喝酒是什么人之间进行的事,肯定是自己人跟自己人能喝到一起去。此番是拉拢萧规,表明亲近。另外,皇帝即便如今落在萧规手上了,可皇帝依旧是皇帝。在古代,皇帝跟普通百姓喝酒,那是多大的认可和荣耀。皇帝先从内心上瓦解萧规的攻击性。

二、喝酒之后人会怎么样,酒后吐真言呐。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就是讲究喝了酒才好说更多的话,才更有感情,更真实,更容易让人相信,更能办成事(虽然我本人不这么认为)。皇帝在为自己接下来的陈述铺路。

三、喝酒都是有由头的,皇帝喝酒的由头更是分量千金。通过刚刚萧规的话,皇帝了解了为何萧规那么看重那些兄弟,也了解了萧规是重情重义之人。于是,一句“来,为第八团”,这是皇帝给第八团敬酒,鲜明地展现了自己的立场。皇帝在第八团一事上给萧规吃定心丸。

至此,解决了萧规想要为第八团报仇一事。


到下一环节——

此处,他借自己与老人同为父亲身份,动情感慨。表面上看是在羡慕老人,实则完全是自我表白。

一,生来强于常人,儿子都不及他。表明——如果他死了,那些继位的皇子更差,萧规想要的样子更无法实现。没人能顶替他,所以他不能死。

二,大好河山,一定要托付给有能力的人。表明——他认为国家民生是大事,他看重,要负责。他值得这个位置,所以他不应该死。


此番话术结束,看萧规的连续反应——

眼神闪躲,看向别处。

萧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无比自信,杀伐决断,哪怕在皇帝面前都直盯他双眼。

但皇帝一说到此处,萧规又被触动了

在花萼楼处,我已详解,在此简单概括。萧规此行内核,是为警醒后人,皇帝要真正爱民,百姓也应维护明君。

所以,当这一刻皇帝动情地表达出萧规所想,他又有所动摇。

但他已经被皇帝骗过一次,知道必须通过最能触动自己内心的事情,提醒自己不忘初心,不被眼前蒙蔽双眼,于是又绕回到第八团的兄弟上——


然后,萧规喝酒——

张小敬,没喝吧。

此处萧规喝酒行为,可做两种解析。

一是人在无法处理一些事的时候,要赶快找其他方式掩饰。

二是从心底里,他实际上接受了皇帝敬给第八团的酒。


喝完,萧规面色凝重,心情复杂。他已经在思考了——


皇帝老辣,看到萧规闪躲,抓住重点不放,把萧规注意力牵引回来——

皇帝放话,“只要你放了我的子民,你杀我。”

萧规归根结底是为了护大唐百姓而杀皇帝,既然皇帝都已经要凭己身保护百姓,那还杀个什么劲啊。


所以此时萧规已眉头紧锁,内心挣扎到极点——


皇帝的节奏把握那叫一个准啊,时机已到,放大招,直接跪下了——

我,真的,服了。


萧规,也真的,惊了——


这是真正的帝王啊!

所谓干大事者,忍常人所不能忍,方得常人所不能得。

李四郎,不愧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辉煌的盛世帝王!

这一跪,看似折辱自己,实则是全盘复活。

下跪的原因,是为救他的百姓,如此一来,自己不仅不屈辱,反而光芒万丈。当然,这是在他洞察萧规内心后,明确萧规是真心为大唐,才做出如此行为。若是面对打击报复或者谋权篡位者,他才不会这么做,做了也白做。对萧规,唯有情感才能深深打动他的心。


我在花萼楼谈判时,就放过萧规神情的一张对比图。

如今再来一对比图——

上图是皇帝刚展现爱民之心时,萧规的表情,质疑,甚至不屑

下图是皇帝在此段谈话结束时,萧规的表情,震惊,甚至敬佩


不过谈判结果还未敲定,援军就已经到了。

萧规把剃须师及其女儿扔了出去,剃须师死。

皇帝掀开链子看过后,思虑许久——

切记,皇帝就是皇帝,他可不只是看看热闹,他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明确局势,并且迅速找到破局办法。


这时萧规和张小敬商量行动方式——

张小敬依然救人,可萧规心里还未完全放弃他的计划,依然要为实现目标不顾一切。


当看出萧规还是要杀皇帝时,张小敬以退为进,道出关键——

当初在花萼楼,萧规就险些被皇帝骗过。如今,又加入了张小敬这个“帮凶”。

张小敬一针见血指出当前局面,眼前这个皇帝死,对天下、对百姓,一点意义也没有。


萧规做了一个动作,闭眼,低头。他,彻底接受现在的局面了——

于是,他在心里终于放弃了原计划,也放弃了为实现目标需要付出的一切,包括让其他人送死。


当张小敬准备孤身救人——


萧规一把拦住——


做出了第八团的动作——


张小敬冲出。

萧规,紧随其后——

这一刻,你有没有泪眼婆娑?

我……都看不清屏幕了。


烽燧堡的最后,是萧规与张小敬。

长安的最后,依然是萧规与张小敬。

萧规一直信张小敬,张小敬也一直信萧规。二者的情谊,从未变过。


正当萧规和张小敬准备救人之时,皇帝却突然跑出来——

这一环节,值得玩味。

一,援军已到,皇帝赶快现身,亮明身份,让士兵保护自己,解除萧规杀自己的危机

二、皇帝此次出行后,发现百姓生活多艰,贤臣也对皇帝行为不满,这已经危及到自己的形象。所以,他要抓住每个关键时刻,表明爱民如子之心

但是皇帝未想到,竟有人如此大胆,光天化之之下射杀自己。

要救他的人,反而杀他。要杀他的人,反而救他。真是天大的笑话。皇帝转瞬之间,就从神坛跌落。


回屋后萧规的表现——

萧规撕心裂肺地嘲笑皇帝,也更体现了他内心的绝望。


可皇帝依旧自欺欺人,沉浸在他是“神”的幻想中——


萧规一句,点醒了他——


接下来萧规的话,为他今日所有的行为盖棺定论了——

若皇帝想要做个好皇帝,萧规也依旧是保护皇帝的大唐士兵。

那么,那些争权夺势的贼人又怎可在萧规这,杀掉他想保护的好皇帝。

在烽燧堡时如此,在花萼楼时如此,在大吉酒肆依然如此。


终于,到了最后一刻——

萧规还是坚持自己对长安的态度,并且还想再尝试改变张小敬的想法。


张小敬,也同样依然坚持自己对长安的态度。


这一问一答,像极了那年的烽燧堡——

从一开始到现在,萧规永远都在质疑,而张小敬永远都在接受。

我在大灯里看到萧规旗子那一刻,就知道萧规没变过。

我在大灯里你看到张小敬纠正闻染说自己永远是第八团的一个兵时,就知道张小敬没变过。

他们谁都没变过。只是一开始,就是不同的生命底色。

两人都想证明自己是对的。其实,两人都是对的。

张小敬看似苦大仇深,实则是乐观主义者,他永远期待好的一面。

萧规看似乐观潇洒,实则是悲观主义者,他永远想改变差的一面。


“天真。”还记得吗,右相同样说过李必,“天真。”

萧规虽和张小敬经历过生死,但这并不能代表他的思维方式和张小敬一样。

而在长安这仅仅一天之中,李必与张小敬种种相似的行为,都证明了他们两个才是一样的人。

回想在大灯里,萧规骄傲地向李必炫耀他对张小敬的了解。而那时我便说过,这一天,可不是普普通通的一天。真正相同的人,彼此心意相通,往往只在一瞬之间。


到了这一步,萧规也无需再与张小敬争辩。

他内心,又何尝不希望长安好,不希望大唐好。

所以,他也愿意张小敬在未来看到美好的长安,美好的大唐。


只是眼前这一切,他依旧无法接受,这不是他的长安,不是他的大唐。

此时,他此生唯一的信念,便只有护住旗子。而护住旗子,也是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护住自己的信念。



一切早已注定,无论是年前,还是十年后。


萧规的生命,走向了终点。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这场萧规与皇帝的谈判、与张小敬的谈判、与世界的谈判、与自己的谈判,到底是输是赢呢?

皇帝是看似赢了,他活了,萧规不杀他了。但其实,萧规破了皇帝自以为是神的念想,而若不是萧规救了皇帝,恐怕他真要升天了。在精神上,萧规胜利了。从长远看,萧规也胜利了。

至于张小敬,看似最后萧规被他说服了。可萧规这一辈子,不就是把第八团的人当信念么。他认这个人,他哪怕输给他,败给他,其实都没输,也没败,因为他坚守了自己的信念。萧规,还是胜利了。

输赢难定论,就像这世间是非黑白,从来难以断清。


萧规是旗手,对人心最有影响力的信念,是他树的。

萧规又是伏火雷的使用者,对人最有杀伤力的武器,也是他做的。

他塑造着,也破坏着。

而他内心最深层次的理想,在这里,无解。

最后的结果,也是以死明志。守护最后的信念,死而无憾。


什么都有好,都有不好。有的人习惯看好的一面,有的人习惯看坏的一面。

但社会好时要看眼前,社会不好要看未来。其实,萧规是对的。

萧规所追求的正义、平等、友爱,在千年以后的今天,实现了。萧规当时所为行为或许不尽然全对,可他实质上有超前的意识,他不遵从皇权,只遵从道理,他明白所在的社会有问题,只是漫漫历史长河中,每个人都渺小如尘埃,个体怎能解决如此宏大的命题呢?

萧规在生命最后一刻,依然坚守了自己的本心,对于他这一生而言,足以。


张小敬与萧规,十年未见,只见一天,便生死离别。

但这一天的情谊,已超越时空,永远定格。

这一天,张小敬身边很多的人,都死了。

而萧规的死,是我们能看到的,张小敬最无力的悲伤和最绝望的痛苦


我们普通人,往往不会有文艺作品里,那么轰轰烈烈的人生,那么肝肠寸断的情谊。

但是看到这里,不知道你会不会想起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那些朋友。他们是依旧在你身边,还是随着岁月的逝去,那些情谊也逐渐消失殆尽。

成长最无奈的是忘记,人生最痛苦的是告别。

我在每次告别之前,都会无比失落,而我近来越发深深的体会到,我害怕的不是告别,是忘记。

我怕随着时间的推进,我会遇到新的人、新的物、新的事,而后逐渐覆盖掉最初那个心动的自己和记忆。

就如,萧规。

这一夏,我看到这样一个人。我深深被他吸引,我赞叹他的本领,他的能力,我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我丰富了自己,我也知道在未来,我终会把他放在越来越远的角落。

好在随着年纪的增长,我已学会释然。

因为我知道,即便我忘记了我所遇见的一切,他们也早已在我不觉之时,融化于我体内,伴随我,一路远行。


萧规,我替你看着这美好的世界呢。

这一夏,谢谢你。



user avatar

有个超小的细节

景教其实就是基督教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名称,这个没问题吧?

而在片中出现的伊斯小哥是波斯人,而且是波斯王子。

细思极恐的就在这里了,波斯的国教其实是祆教来着,就是剧情开始没多久那些穿红衣的人。

古代转信仰可是一个很大的事情,平凡人还好点,一个国家的国王和太子改成异教信仰可是动摇国本的大事!

所以这位波斯王子到底是经历了什么才会从阿胡拉玛兹达转到耶和华那边去呢?

觉得如果要给十二时辰开个同人的话,这位波斯王子身上的戏很多啊!

user avatar

长安百姓的日常

长安百姓甲:嚯!哪来的这么多甲兵?大白天穿街过市的!

长安百姓乙:是哪位殿下动手了?还是圣人他亲自……

长安百姓丙:有旅贲军有龙武军还有右骁卫……(兴奋搓手)

长安百姓丁:管这么多干什么!快去玄武门占位置!晚了就看不到了!

长安百姓戊:呸呸呸,叫神武门!神武门!

长安百姓己:坚决支持大明宫,谁在宫里支持谁!

长安百姓庚:卖蒸饼杏酪槐叶冷陶咯~

长安百姓辛:买定离手!买定离手!

章怀太子墓所绘唐代仪卫

user avatar

1.全剧最惨的是小李必了。奉旨组建靖安司,亲自招来的人居然没有一个靠得住。

姚汝能:明为太子党,姚相后人;实则右相安插在靖安司的三女,右相暗桩。

庞灵:报时官,老老实实报时了47集,到最后居然是右相准女婿,右相暗桩。

陆三:负责靖安司的传信工作,龙波暗桩。

徐宾:大案牍术创始人,在靖安司静观一切运筹帷幄,幕后boss。

何监:靖安令,位高权重,很多秘密隐瞒着没有告诉自己的学生,太子党。

何孚:何监干儿子,平时装疯卖傻,暗地里一边帮何监变卖房屋,一边跟龙波合作谋杀右相。

崔器:掌管靖安司旅贲军,然而中途带着军队投靠右相。

檀棋:严太真闺蜜,李必最信任的奴婢,最后也没有陪李必离开而是留在严太真身边。

2.很多人都好奇萨珊金币的来源。其实这种大项目通常不会只有一笔天使投资的,而是很多轮融资才行。制造伏火雷、购买宅院、改良造纸、雇佣狼卫等等一些列都需要很多资金。

既然剧中没有交代筹资渠道,那根据剧情猜测一下可能的资金方:

2.1 何孚变卖房产的资金。何监抱着回老家的打算让傻儿子处置了一批房产,又担心傻儿子疑心太重也就没有过问资金流向。何孚于是用这笔钱通过中间商找到了龙波,购买了宅院制造伏火雷。

2.2 安禄山提供的资金。虽然剧中没有出现安禄山,但是各种伏笔与线索从第一集就开始铺垫,怀远坊的宅子、靖安司的小吏、花萼楼里的士兵都有着跟安禄山的联系。虽然安禄山当时在东北一带当节度使,但身份却是外族血统,信奉的也是拜火教,可以很方便的筹措出萨珊金币。

2.3 何家村宝藏。徐宾有着大案牍术的本领,只要资料足够推演出来宫中流失宝藏的下落并不难。史料记载,何家村宝藏于1970年出土于兴化坊,这个地方我去查了下地图,就在靖安司斜对面,与怀远坊也只隔了一个街区。地理位置上很方便徐宾去处理安置。

2.4 永王的资金。永王想夺位无论是电视剧还是历史里都很明显,但是永王不能自己操作就交于手下去办,永王其中一个手下爱将是封大伦,然而他总是搞砸事情,还给永王惹了一身麻烦。而永王其实还有一个幕僚。此人虽然在剧中也没有出现,但是他写的词从第一集唱到了最后一集。而且天宝三年,也就是公元744年,从长安离开的不只是何监(贺知章)一个人,还有一个人也是上元节过了不久就离开了,直到很多年之后才回到永王身边。此人不但武功高强,还会替永王转移资金。

有诗为证: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又有诗云: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5 修建小勃律馆拨款资金。剧中反复出现了小勃律使馆事件,并间接造成了无忌的死和张小敬复仇被关监牢。而修建小勃律使馆也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在长安外国使馆通常修建在崇仁坊,但是这个使馆的选址却选在了安业坊。唐朝制度由工部给出面积大小,户部从成本核算角度给出选择区域,而徐宾冒死也要把记录户部的选址等档案烧掉,可见其中可能有很多舞弊贪污、犯罪的嫌疑。而地理位置上看,小勃律在现在的巴基斯坦北部,位于当时的大唐与波斯之间,从他们手上换来萨珊金币的可能性也是很大。

3. 大结局的时候。李必和张小敬都选择了离开长安。因为那一天皇上最狼狈的样子被他们看到了,尤其是张小敬,留下在皇城肯定也没有好下场。

有个伏笔留的比较有意思,檀棋并没有跟随李必去修道,也没有跟着登徒子去漂泊,而是去了严太真身边。不久之后,严太真一家得宠,家族的人都升了官,尤其是她哥哥,替代林九郎成为右相。张小敬再次出现的时候,是在马嵬坡杀了杨国忠,至于为什么远走江湖的他会回来杀当时的宰相,可知留在严太真身边的檀棋后来应该是发生了一些事情。张小敬的性格为了关心的人可以不顾一切的复仇,当年为了闻无忌杀了长官和熊火帮,而这次应该是为了他喜欢的檀棋。

再之后安史之乱

李必下山辅佐太子登基。

书生程参去了安西都护府从军,跟随封常青、高仙芝征战。

姚汝能去安禄山军中给他写了本传记。

郭将军的禁军、陈玄礼的龙武军一起发动兵变支持太子。

李白不远千里投奔了永王

王维被安禄山抓住关进监狱,劝降做了官

王维监狱里还有个小弟比较机灵逃了出来,投奔了太子,叫做杜甫

张小敬救下的景教波斯王子伊斯从军,跟着郭子仪打败了安禄山

徐宾的造纸成功了,他技术推广的不久之后,世界上的第一份报纸出现在长安

书生程参也学会了这项技术,在跟着高仙芝从军的时候还把这项技术传到了中亚,再之后唐朝造纸术流传到欧洲。

user avatar

本来对这类细思极恐的问题没什么兴趣,不过这几天浏览了不少量子理论的问题和回答,然后被量子能量轰出一个大脑洞。参考下面这个问题的回答。

极有可能徐宾是地球上第一个意识到量子理论的人!

圣人是徐宾的猫,无所谓生死,他只是徐宾量子游戏的量子观察对象。

脑洞理由如下:

程参在翻阅徐宾家中的手稿时,明显提到了两处远远超越时代的东西:

1,三角定理与圆的关系。(看剧数帧的同学可以贡献一张截图),程参看不懂,翻了翻就过去了。

2,高等算筹。程参能看懂是算筹的壳,但是很可能已经进化到算子,意味着这位仁兄很可能掌握了线性代数、矢量以及高等函数概念。

3,配合他的大案数牍技能(附带概率论效果),使得他直接跨越进了量子力学的领域。

这个脑洞可以不?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