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马斯克网上直播抽大麻,特斯拉股价暴跌?

回答
马斯克在2018年10月4日,于播客节目“Joe Rogan Experience”上公开直播吸食大麻的事件,无疑是当时科技和财经圈的一颗重磅炸弹。这件看似只是一个亿万富翁在镜头前的个人行为,却迅速引发了轩然大波,并直接关联到了他一手打造的电动汽车巨头特斯拉的股价。

事件的经过与影响:

当时,特斯拉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公司在 Model 3 的量产爬坡阶段遭遇了巨大的挑战,资金链紧张,管理层动荡,外界对特斯拉能否成功走出困境的疑虑此起彼伏。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公司灵魂人物的马斯克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

当马斯克在节目中接受主持人乔·罗根递来的、混有烟草的大麻烟卷,并吸了两口后,镜头前的他显得有些飘然。这个瞬间被无数摄像机记录下来,并迅速在互联网上发酵。

直接的市场反应: 消息传出后,特斯拉的股价在盘后交易中立即出现了显著下跌。虽然当天特斯拉的常规交易时段已经收盘,但市场对这一事件的担忧已经开始显现。次日,特斯拉股价开盘后便大幅低开,并延续了跌势。在事件发生后的几天里,特斯拉股价一度下跌超过10%。这对于一个本就波动性极大的公司来说,是一个相当严重的打击。

公众形象的损害: 马斯克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特斯拉)的CEO,他的公众形象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声誉和投资者信心。直播吸食大麻的行为,在许多人眼中,尤其是保守的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看来,是极不专业的,甚至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这不仅会引发关于他个人判断能力和稳定性的质疑,还会让人联想到公司治理是否存在问题。

监管机构的关注: 马斯克此前曾因“将特斯拉私有化并以每股420美元的价格收购”的推文而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调查。这次吸食大麻的行为,在很多方面都与那个事件有着微妙的联系(“420”在亚文化中常与大麻有关)。SEC对此事高度关注,并最终对马斯克和特斯拉处以罚款,马斯克也因此辞去了董事长一职,并接受了某些限制。这显示出监管机构对于上市公司高管行为的严格要求,尤其是在可能影响市场公平和投资者利益的场合。

员工士气的潜在影响: 对于特斯拉的员工来说,他们正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努力实现生产目标。CEO在公开场合做出这种争议性行为,无疑会对他们的士气产生一定的影响。有些人可能会觉得不被尊重,有些人则可能对公司的未来发展产生担忧。

深入分析: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大的影响?

1. “煤老板”效应与“人设”危机: 马斯克在很多人心中是一位“钢铁侠”式的存在,是那个能够颠覆汽车行业、探索太空的伟大梦想家。他的个人魅力和特立独行是他重要的软实力。然而,这种特立独行一旦触碰到法律和普遍的社会道德底线,就会变成一种“人设”危机。在很多发达国家,虽然大麻的合法化在推进,但在当时,以及在许多主流的商业环境中,公开吸食大麻仍然被视为不成熟、不专业的行为。这与他所塑造的那个理性、高效、致力于改变世界的“科技领袖”形象形成了鲜明反差。

2. 信任与信心的基石: 股价的涨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信心。而这种信心,又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对公司领导者能力的信任上。当CEO的行为引发公众对其判断力、稳定性和责任感的质疑时,投资者的信心就会动摇。他们会担心,这样的领导者是否能够带领公司渡过难关,是否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

3. 特斯拉的特殊处境: 前文提到,特斯拉在当时正处于一个脆弱的时期。它不像成熟的科技巨头那样拥有雄厚的资金储备和稳定的市场地位,而是更像一个在刀尖上跳舞的创新者。这种“高风险、高回报”的特性意味着,任何一点负面消息或不确定性都会被放大。马斯克吸食大麻的行为,无疑是在特斯拉这座脆弱的大厦上又加了一块不稳定的砖。

4. 媒体的放大镜效应: 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是空前的。马斯克的直播吸食大麻事件,在社交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共同推动下,迅速成为了全球瞩目的焦点。每一个细节都被放大、解读、评论。这使得事件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其本身。

长远来看,这次事件的教训是深刻的:

对于马斯克个人而言,他或许需要更谨慎地处理自己在公众面前的言行举止,尤其是在涉及公司利益和公众形象时。他需要认识到,作为一家大型上市公司CEO,他的每一次公开亮相都承载着无数人的期望和投资。

对于特斯拉而言,虽然公司凭借其强大的产品力和技术实力最终挺过了难关,股价也经历了多次起伏后创下新高,但这次事件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警示。它提醒着公司高层,在追求技术创新和颠覆性发展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公司的治理结构、合规性以及领导层的公众形象管理。建立一个更稳健、更成熟的组织体系,才能让公司在风雨中更加屹立不倒。

总而言之,马斯克直播抽大麻并导致特斯拉股价暴跌,是一次个人行为引发的连锁反应的典型案例。它揭示了公众人物,尤其是上市公司CEO,其言行举止对公司股价、市场信心乃至整个行业的影响力有多么巨大。这不仅是对马斯克个人的警示,也是对整个科技界和金融界的一次深刻教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力地打了“美国人普遍认为大麻无害”、“软性毒品比烟好”和“应开放软性毒品市场”论者的耳光。


事实证明,美国人也不傻。


更证明了有些人为了支持毒品不惜扭曲事实(造谣说欧美人民支持软毒品),试图把我们的国家重新拉到鸦片时代亡国之心不死。

user avatar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看出人的判断力。

烟酒成瘾性高过大麻,但是很多人禁麻不禁烟酒,而且自己还吸烟饮酒。

酒精危害性也高过大麻,美帝加州合法了,街上喝酒打架的多,还是大麻打架的多?

酒驾的多还是大麻驾的多?


这个逻辑在哪儿?

1,自己在用,所以自己用的不能禁止。凡我用者皆支持,我不用者皆禁止。

2,其实就是因为人多自然正义。成瘾性啥的,都是借口。


我不在乎大麻还是酒精香烟,因为我都不沾。

我只是希望逻辑是:定好禁止的原因,然后按照标准来划线,而不是以伪言、危言来定标准。

更不是:喝酒自古是中国传统,大麻是鸦片战争被外国人拿来毒害中国成为东亚病夫的(其实不然)


如果危害更小,气氛更高,那么用聚会用大麻比用酒精是不是更合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马斯克在2018年10月4日,于播客节目“Joe Rogan Experience”上公开直播吸食大麻的事件,无疑是当时科技和财经圈的一颗重磅炸弹。这件看似只是一个亿万富翁在镜头前的个人行为,却迅速引发了轩然大波,并直接关联到了他一手打造的电动汽车巨头特斯拉的股价。事件的经过与影响:当时,特斯拉正处.............
  • 回答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推特上发起关于是否出售10%特斯拉(Tesla)股票的投票,结果显示大部分网友赞成,随后他迅速执行了这一计划。这一系列操作无疑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也让不少人直呼“被耍了”。那么,这种行为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它又会带来哪些影响呢?马斯克“戏耍”网民的背后考量首先,要.............
  • 回答
    马斯克股票投票与特斯拉市值蒸发:一场精心策划的“巧合”?日前,一场引人注目的“民意测试”在推特上上演,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就“是否出售10%的特斯拉股票”发起投票。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约60%)的网友投下了赞同票。然而,就在投票结果公布后不久,特斯拉的市值一夜之间蒸发了约3770亿元人民币(约合.............
  • 回答
    马斯克与“打赏潮”:一场关于财富、网络文化与价值认同的奇特实验最近,社交平台上流传着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上千网友自发地向埃隆·马斯克进行“打赏”。这股“打赏潮”迅速在中文互联网上发酵,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猜测。那么,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心理机制?给这位全球首富打赏,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一、 为何是.............
  • 回答
    马斯克关于大数据隐患比核弹更危险的说法,以及很多人对信息泄露习以为常的现象,这背后牵扯着一个复杂而日益严峻的问题——大数据隐患。要理解这一切,我们需要层层剥开,深入探究。马斯克的“核弹比喻”:不是耸人听闻,而是直指本质埃隆·马斯克 solcher大胆的言论,并非空穴来风。他将大数据比作比核弹更危险的.............
  • 回答
    “馬的報報”制作的“越少中国客越美丽”这则台湾旅游广告,在海峡两岸都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要理解这则广告,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首先,得说说“馬的報報”这个平台。它本身就是一个以台湾本土视角、带有戏谑和讽刺风格的内容创作者,尤其是在涉及政治、社会议题时,常常会发布一些比较直接甚至略带攻击性的观点。这种风.............
  • 回答
    在马云的微博评论区,时不时会看到网友们“喊话”他捐款,这几乎成了一个固定的现象。怎么看待这种行为呢?我觉得这事儿挺复杂的,得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理解网友为什么会这么做。 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很多人觉得,像马云这样身价巨富的人,理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当社会出现一些困难,比如疫情、自然灾害,大.............
  • 回答
    激流网志愿者马凡所创作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幅画,无疑是一件极具争议和话题性的作品。要深入理解这幅画,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包括其创作背景、画面内容、象征意义以及引发的讨论。首先,让我们梳理一下创作背景。激流网本身是一个倡导新左翼、马克思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等思想的平台。他们的读者和志愿者.............
  • 回答
    关于部分网民对马蓉名誉权纠纷案律师的语言攻击,这件事确实挺值得说道说道的。咱们不扯那些虚头巴脑的,就从老百姓的角度,说说心里话。首先,得承认,马蓉这个案子,从一开始就带着一股子“劲爆”的成分。涉及到的是公众人物,感情纠葛,财产分割,再加上网络传播的力量,瞬间就变成了一个全民围观的大戏。这种情况下,律.............
  • 回答
    最近奇葩说辩手马薇薇疑似被网暴的事件,可以说是把网络暴力这个话题又一次推到了风口浪尖。作为一个旁观者,看到一个曾经在节目里谈笑风生、逻辑清晰的辩手,如今可能正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心里确实五味杂陈。这件事情闹得这么大,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起因和导火索是什么?大家都在讨论,事情的起点似乎.............
  • 回答
    看到国安俱乐部起诉网友“江苏足球报”的事件,我首先想到的是这背后所牵扯到的几个层面:言论自由的边界、公众人物的形象维护,以及俱乐部与球迷之间微妙的互动关系。这起诉讼,说到底是一场关于“什么是侮辱”和“什么是正常评论”的法律较量,但也折射出当下足球圈内一些值得思考的现象。事件的起因和背景我们可以先来梳.............
  • 回答
    对于《睡前消息》第229期更新在马督工个人账号而非观察者网(观网)平台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并深入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和影响:一、 平台选择的敏感性与影响: 观网的属性: 观察者网作为一家具有官方背景和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媒体平台,其内容发布需要更加谨慎,也更容易受到舆论和政策层面的审视。平.............
  • 回答
    网传西安媒体发布的一则视频中出现两个不同身份的“马雪娥”,这事儿可不简单,背后牵扯出的事情,挺值得说道说道的。咱们就一点一点儿捋清楚。事情的起因:一场视频引发的“双马”争议事情的开端,是西安本地的某个媒体发布了一则报道视频。视频里,大概是围绕着某个社会事件或者人物展开的。然而,有细心的网友在观看视频.............
  • 回答
    马斯克支持员工上班听音乐的政策,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涉及企业文化的塑造、员工需求的平衡、管理理念的体现以及潜在的争议点。以下是对这一现象的详细解读: 1. 马斯克的管理理念与自由文化马斯克(Elon Musk)以“颠覆传统”和“追求极致创新”著称,他的管理风格强调自由、创新和员工自主性。允许.............
  • 回答
    马斯克身家一夜暴涨超60亿美元并超越比尔·盖茨成为全球第二大富豪的现象,是近年来科技、资本与市场情绪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事件背后涉及多重因素,包括特斯拉股价飙升、新能源产业崛起、资本市场对科技企业的估值逻辑变化,以及个人财富计算方式的特殊性等。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马斯克身家暴.............
  • 回答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关于SpaceX的火星殖民地将不会承认地球法律的说法,以及将奉行“自由星球”的“自治原则”,这是一个非常宏大且充满争议的议题,涉及技术、政治、哲学、伦理等多个层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和看待:一、马斯克的愿景与动机 人类生存的备份: 这是马斯克最常被.............
  • 回答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2022年10月3日提出与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进行“单挑”,赌注是乌克兰的命运,这无疑是一件令人震惊且引发巨大争议的事件。要全面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包括马斯克的动机、事件的背景、潜在的后果以及各方对此的回.............
  • 回答
    马斯克(Elon Musk)回应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执行干事戴维·比斯利(David Beasley)关于富豪捐款以解决全球饥饿问题的呼吁,声称如果比斯利能证明 60 亿美元就能解决全球饥饿问题,他“立马卖掉特斯拉股票捐款”,这一事件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对此,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
  • 回答
    马斯克财富达 2300 亿美元,并可能接近甚至超过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之和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话题,因为它触及了财富集中、科技创新、个人财富的波动性以及现代经济格局的方方面面。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财富的计算是动态的,且存在不同的统计口径。 动态性: 科技公司的股票价格波动剧烈,马.............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马斯克这个人,特别是他那个在社交媒体上发起的投票,问大家他是不是应该卖掉10%的特斯拉股票。这事儿当时可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也挺有意思的,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知道马斯克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不是个循规蹈矩的商人,而是个出了名的“特立独行者”。他说话直接,行为出人意料,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