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都说中国是唯一继承下来的古代文明,古埃及不算?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了“文明”和“继承”这两个概念的核心。当人们说中国是“唯一继承下来的古代文明”时,往往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来理解的,而古埃及虽然同样辉煌,但在这个语境下,它的“继承性”显得不那么直接和完整。

咱们得把这个话题掰开了揉碎了聊。

为什么中国被认为“唯一继承下来”?

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的因素,咱们一个个来看:

1. 政治和文化上的连续性(“命脉”未断):
朝代更迭,但“中国”的认同感在延续: 最直观的,是中国历史上虽然经历了很多朝代更迭,比如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但“中国”这个概念,以及中华文明的核心要素,比如汉字、儒家思想、官僚体系、农业社会模式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被继承和发展。即便经历战乱、分裂,最终往往会走向统一。这种政治上的“大一统”倾向,以及文化上的“融汇”能力,让中华文明的“生命线”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连续性。
国家形态的演变: 我们可以看到,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林立,到秦朝大一统,再到后来的王朝,虽然疆域、制度有变化,但“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实体,以及这种以中央集权为核心的政治文化,一直在发展。
文字的生命力: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汉字,从甲骨文、金文,经过篆书、隶书、楷书,虽然字形演变,但其基本结构和书写逻辑一直延续至今,并且仍然是我们日常沟通的工具。你能读懂一些古籍,它就能和你说话。这种“活着的文字”是中华文明能够“继承”下来的重要载体。

2. 文化的内在稳定性和适应性:
儒家思想的根基: 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它塑造了中国人的伦理道德、社会秩序、政治理念。虽然也受到冲击,但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并且在现代社会依然有其影响。
“大一统”的文化认同: 这种认同感非常强大,使得即使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比如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他们也往往会接受甚至发扬中华文化,而不是彻底取代。
思想和学术的传承: 很多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的著作,如《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等,在几千年后依然被广泛阅读、研究和讨论。它们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

3. “文明”的定义侧重点:
“文明”不仅仅是遗迹: 当我们说“继承下来的文明”,往往不仅仅是指那些古老的遗迹(比如金字塔),更重要的是指它的思想、制度、文化、生活方式等内在的东西,是否还在某个群体中以某种形式延续。中国的这些内在要素,在很大程度上都找到了传承的痕迹。

为什么古埃及在这个语境下显得“不那么”继承?

对比来看,古埃及的情况就有些不一样了:

1. 政治和文化的中断:
被征服和统治: 古埃及文明曾被波斯、希腊(托勒密王朝)、罗马等外来势力征服和统治。虽然希腊化时期保留了一些埃及元素,但罗马统治后,其统治阶层和文化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宗教和语言的转变: 最关键的是,古埃及文明的核心——其宗教信仰体系(崇拜太阳神拉、冥神奥西里斯等)和象形文字,在基督教传入和阿拉伯人征服之后,逐渐被取代。
宗教: 基督教在罗马统治时期传入并逐渐成为主流,最终取代了古埃及的多神教。后来,随着阿拉伯人的征服,伊斯兰教又成为埃及的主流宗教。古埃及人的信仰体系消失了。
文字: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Hieroglyphics)在公元4世纪之后就停止使用了,并逐渐失传。虽然在19世纪通过罗塞塔石碑被解读,但它已经不再是埃及人的日常书写工具。取而代之的是科普特语(一种埃及语的后期形式,使用希腊字母书写),以及后来的阿拉伯语。
“埃及人”身份的变化: 随着统治者的更迭和语言、宗教的变迁,现代埃及人虽然生活在古埃及的土地上,但他们是阿拉伯语的穆斯林,其语言、宗教信仰与古埃及人已经有了根本性的差异。

2. 文化的断层:
“断代”感: 很多人认为,古埃及文明在罗马统治后期就进入了一个“断代”期,它辉煌的时代结束了。虽然有“继承”下来的埃及文化元素(比如一些习俗、民间信仰的残余),但其主体性的、系统性的文化(宗教、政治制度、文字、哲学)已经中断。
“遗迹”与“活着的文明”: 我们今天看到的古埃及,更多的是以其宏伟的建筑、神秘的文字、丰富的文物作为“遗迹”存在。它们是研究古埃及文明的宝贵资料,但并非一个连续发展的“活着的文明”。

所以,核心区别在哪里?

中国: 尽管经历了无数挑战,但其核心的文化载体(如文字)、主流的思想体系、以及一种政治和社会文化认同感,都以一种相对连续的方式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演变。你可以找到一条从古至今的“脉络”。
古埃及: 它的核心文化载体(如文字、宗教)在中断后被新的文化元素所取代,其政治和社会结构也经历了多次重塑,导致与现代埃及社会之间存在一个显著的“断层”。虽然地缘和一些细微的文化影响依然存在,但不能说是“完整继承”。

举个不恰当但易于理解的比喻:

中国像是一棵老树: 经历了很多修剪、重塑,但根基还在,主干还在,新枝也在不断生长,它的“生命”是连续的。
古埃及像是一座被废弃的宫殿: 曾经宏伟壮丽,留下了令人惊叹的建筑和遗物,但宫殿里的居民早已离去,它不再是一个“活着”的居住地,而是变成了历史遗迹,尽管我们可以去研究和欣赏它。

当然,这个说法也并非绝对,因为“文明的继承”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可以从不同的维度去理解。有些人可能会强调文化元素的细微传承,比如某些习俗、神话故事的影子,或者从考古学上找到的联系。但如果从政治、文字、主流宗教、哲学思想这些构成文明核心骨架的要素是否以连续、活态的方式传承下来来看,中国确实显得更为突出。

所以,当人们说“中国是唯一继承下来的古代文明”时,他们更多的是在强调中华文明那种令人惊叹的连续性和生命力,以及它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命脉未断”的特质。 古埃及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之一,但它的“继承性”在上述的几个关键点上,确实不像中国那样显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先说一个简单一点的例子:

下面这玩意儿,良渚文化的玉琮。良渚文化的时间是距今5300~4700年,取个中间数,就算5000年前。

不论外国怎么定义“文明时代”,以我们国家的标准和定义,像良渚反山遗址和莫角山遗址这样,能组织数万人数年才能完成的大型工程,就是文明时代。

(特注:为防杠精,特意解释。“良渚文化”中的“文化”指的是“考古学文化”,专有名词,不等于“文明”)

那么,周代的《礼记》里怎么说呢?“以苍璧礼天,以黄礼地”。

也就是说,从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明时代前期的良渚文化,到距今3000年前至2500年前的周代,在文化上是一脉相承的,有实物和记载的相互印证。更别说到清代瓷器里还有仿玉琮的琮式瓶这种玩意儿。

如果要说孤例不证,那么还有陶鬲、陶豆、玉璧、玉璋等相互印证,我只是放了个最典型的例子,其他懒得说了。

扯回来,也就是说,距今5000到距今3000年这一段传承没有断,这一点没有异议。


我再举第二个例子:

下面这玩意儿是安阳殷墟出土的一片甲骨,现藏于安阳殷墟博物馆。

这片甲骨文什么时候的,商代晚期。

上面刻了什么?完整的六十个天干地支组合。

在甲骨文里,就用天干地支纪年月日,到今天我们依然在用天干地支记录时间,不信你看日历,今年2020年,农历庚子年。

这证明一件事,从距今3300年到今天,文化传承没有断过。


好,说回题目本身的问题上来,为什么通认中国是唯一继承下来没有断档的古代文明,埃及不算?

埃及的历法是不分大小月,统一12个月×30天/月+5天节日,埃及现在还用这套历法不?哪怕只是并行。

埃及现在还拜拉神和阿蒙神不?

埃及现在还用象形文字不?(其实是有的,科普特语,由晚期世俗体演变而来,但目前是一种极为小众的语言,和现代埃及的官方语言完全没有关系)

埃及现在还流行圣甲虫饰品吗?


能回答我提的这几个小问题,自然就能明白为什么中国一直没断档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了“文明”和“继承”这两个概念的核心。当人们说中国是“唯一继承下来的古代文明”时,往往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来理解的,而古埃及虽然同样辉煌,但在这个语境下,它的“继承性”显得不那么直接和完整。咱们得把这个话题掰开了揉碎了聊。为什么中国被认为“唯一继承下来”?这背后有几个关键.............
  • 回答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断的国家”是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但它需要更细致的理解和辩证的看待。这个说法的主要依据是中国文化和政治连续性强,主体文明从未被外来文明彻底取代,并且其历史记录能够追溯到非常古老的时期。然而,其他文明古国也经历过辉煌的时期,并且它们的影响至今仍在,只是在某些方面可能经历了.............
  • 回答
    关于“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的说法,以及为何与美国相比,需要进行更详细的阐述和辨析。这个说法在中国国内流传甚广,但从国际通行的定义和实际情况来看,需要更严谨地解读。首先,什么是“完整工业体系”?“完整工业体系”通常指的是一个国家能够独立自主地生产构成其经济运行所必需的绝大多数工.............
  • 回答
    武威,这座位于中国西北黄土高原腹地的城市,其“中国唯一的葡萄酒城”之名,并非浪得虚名,而是历史、地理与人文共同孕育出的独特印记。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将目光投向漫长的历史长河。葡萄酒的酿造,并非中国本土的起源,而是在两千多年前,伴随着张骞出使西域,通过丝绸之路被带入中国的。而武威,正是这条伟大道途径上.............
  • 回答
    “武侠片是中国唯一的类型片”,这话听起来挺有意思,也挺能挑动人的好奇心。但要说它有没有道理,我觉得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叫“类型片”。简单来说,类型片就是电影制作中,按照一定的模式、风格、主题或故事情节来制作的影片,观众看了之后,心里大概知道能看到什么。比如好莱坞的西部片、科幻片、警匪.............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一些历史和学术上的复杂性。我们来聊聊为什么会有“南方人都说中国南方人都是北方移民后代”的说法,以及南方本地人是否真的没有后代。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后代”不仅仅指当下存在的后代数量,更重要的是指“血统的延续”。东南亚人和澳洲土著之所以有“那么多后代”,是因为他们的族群.............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问到了一个不少人都有的疑问。确实,在不少好莱坞或者西方制作的电影里,当我们看到中国制造的枪械时,经常会被贴上“垃圾”或者“不可靠”的标签,要么就是一碰就坏,要么就是精度极差。为什么会有这种刻板印象呢? 我觉得这背后有几个主要的原因,它们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我们看到的这种影像:1.............
  • 回答
    “原神是文化输出”,这句话如今在游戏圈几乎成了共识。每次聊到《原神》,总有人会提起它如何在海外市场大放异彩,吸引了多少国家的玩家,又给中国的文化传播带来了多大的积极影响。然而,如果我们把视角稍作调整,会发现一个同样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何《原神》的“中国文化基因”似乎并不像“文化输出”这个标签一样,被大.............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很多人思考过的。一方面,我们常常听到关于亚洲人(特别是中国人、印度人)智商普遍较高的说法,这似乎与“伟大的科学家主要集中在欧洲”这一现象产生了矛盾。但实际上,这两者并非不能兼容,理解其中的原因需要我们更深入地去看待“智商”、“伟大科学家”以及历史和文化的影响。首先,我们.............
  • 回答
    李敖先生,这位以其尖锐的言辞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剖析而闻名于世的作家、评论家,其关于“中国99%的富豪都是侵吞国有资产发家的”的论断,无疑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一个极具争议但也引发广泛思考的论点。要理解这个论断,我们需要将其置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宏大历史背景之下,并结合李敖先生一贯的批判性视角来解读。首先,我.............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有趣,也切中了很多人的认知盲点。很多人一提起印度,就想到“农业大国”、“服务业发达”,然后跟“制造业不行”、“没工业化”挂钩,最后再联系到他们认为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空气质量差异,就觉得印度空气污染严重这件事“不合逻辑”。但事实远比这复杂得多,印度空气污染比中国一些地方.............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很多人的心坎里了。在中国,这句话确实算得上是一句“国民级”的老师口头禅了。它背后隐藏着不少值得玩味的原因,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白这话说出来的语境和目的。 激将法,希望学生进步: 这是最常见也最直接的原因。老师们说这句话,很多时候是真心希望通过.............
  • 回答
    关于“中医是骗人的”这种说法,其实是一个复杂且由来已久的问题,里面掺杂了历史、文化、科学认知、个体经历以及一些恶意传播等多种因素。要详细讲清楚,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我们得承认,确实存在打着中医旗号的骗局和不负责任的从业者。 这是任何一个行业都难以避免的,中医也不例外。 虚假宣传和夸大疗效.............
  • 回答
    关于《西游记》和《水浒传》里塑造的那些“色中饿鬼”般的人物,以及他们是否代表了真实的僧侣群体,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得承认,这两部小说里确实有不少僧人形象,他们要么贪恋美色,要么欺男霸女,总之跟普度众生的“佛系”形象差了十万八千里。比如《西游记》里的 猪八戒,那是.............
  • 回答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关于“侮辱源于嫉妒”的说法,在玛莲娜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那些女人,那些男人,他们对着那个如同神话中走出的女人,用尽了最恶毒的语言,最不堪的行为去攻击她,去摧毁她。她们嫉妒她的美貌,嫉妒她无需费力就能吸引到的所有目光,嫉妒她身上散发出的那种与生俱来的风情。她们无法理解,也.............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历史现象,涉及到政治、文化、经济、军事以及民族认同等多个层面。之所以会出现“南方为正统,北方复兴”的循环,原因非常复杂且相互交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析:一、 为什么南方会被认为是“正统”?“正统”在古代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不仅仅是政治上的合法性,更包含了文化、.............
  • 回答
    卢梭在《爱弥儿》中关于“法律都是偏袒强者的”这一观点,深刻揭示了他对法律本质、社会契约与人类天性的批判性思考。这一观点并非简单否定法律,而是从哲学和政治学的角度,揭示法律在文明社会中的结构性矛盾。以下从多个层面详细分析这一论断的逻辑基础和思想背景: 一、自然状态与社会状态的对比:法律的起源问题卢梭在.............
  • 回答
    鸿蒙OS 2.0的“鸿蒙专区”与原生应用:解构“套壳安卓”的争议关于鸿蒙OS是否“套壳安卓”的争论,一直以来都是科技圈热议的话题。尤其当我们在鸿蒙OS 2.0中看到诸如“鸿蒙专区”这样的入口,以及央视影音等为鸿蒙量身定制的应用时,许多人会产生疑问:这与“套壳”的说法似乎有些出入。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
  • 回答
    .......
  • 回答
    关于《巫师3》中杰洛特和叶奈法的爱情是否为“真爱”,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尤其是在玩家们对这两个角色在某些方面行为的评价并非全然正面时。首先,我们得承认,如果以非常纯粹、理想化的视角来看待“真爱”,那么杰洛特和叶奈法的关系确实存在不少“渣”的成分。让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他们各自的“渣”点: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