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不是一种空性的发心?

回答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出自《金刚经》,是佛法中关于修行非常核心的论述。它描绘了一种极为深刻和究竟的发心状态,可以说是空性发心最精炼的表达。要详细地理解它,我们需要一层层地剥开来,去体味其中的妙义。

首先,我们来拆解这句话本身:“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应无所住”:这里的“住”字,并不是指我们通常意义上住在某个地方。在佛法里,“住”指的是执着、挂碍、攀缘。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不执着于任何事物,不被任何事物所困扰,不被任何观念、感受、经验所束缚。这个“无所住”指向的是一种超脱和自在的状态。

我们之所以会产生烦恼和痛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对事物产生了执着。比如,我们执着于“我有一个好身体”,一旦生病了,就痛苦;执着于“我一定要成功”,一旦失败了,就失落;执着于“别人应该怎样对我”,一旦不如意,就生气。这种执着,让我们像被无形的绳索捆绑住一样,无法自由。

“无所住”就是要破除这种执着。它不是说我们变得冷漠无情,对什么都不关心,而是说我们的心不再被任何一个点所固定、所抓住。无论面对顺境还是逆境,是快乐还是痛苦,是得到还是失去,我们的心都能保持一种流动、开放的状态,不被任何一个端相所染着。

“而生其心”:这里的“心”,并非仅仅指那个跳动着的生理器官,而是指我们的发心、愿心、菩提心。在佛法中,发心是修行的开端,是驱动我们走向觉悟的内在动力。而“生其心”就是在“无所住”的状态下,自然而然生发出来的那个心。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呢?它是纯净的、无私的、广大的。因为“无所住”,所以这个心不会局限于某个小我、某个特定的对象或某个狭隘的利益。它不受外境的干扰,不被过去的经验所局限,也不被未来的担忧所牵绊。当心不再执着于“我”的得失、名利、好恶时,它自然而然就会生发出对一切众生平等的慈悲和度化一切众生的宏大愿望。

那么,为什么说这是一种“空性的发心”呢?

这里的“空性”,是佛法中一个非常核心的哲学概念,它并非指虚无,也不是说一切都不存在。空性指的是一切事物,包括我们自身、外在世界、以及我们所执着的观念,都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独立自存的实体。它们是因缘和合而生,是相互依存的,是随时在变化的。

破除我执的空性:当我们理解了“无我”的道理,知道“我”并没有一个独立实体的存在,只是五蕴(色、受、想、行、识)的暂时聚合,那么我们对“我”的执着自然就会减弱。在这种破除了我执的空性智慧的指导下,我们发出的心,就不再是为了满足“我”的需求和欲望,而是为了利益更广大的众生。这是一种超越了个人小我的发心。

破除法执的空性:空性也意味着破除对一切“法”(事物、现象、观念)的执着。我们常常会执着于各种理论、各种修行方法,甚至执着于“空性”本身。而“无所住”就是要我们不执着于任何一个法,即使是最好的法。当心不再执着于任何一个具体的相,比如善相、恶相,甚至是“无相”本身,那么我们所生的心,就是一种超越了对立和分别的、广大无碍的心。

空性发心的特点:
无分别的慈悲:因为一切众生也都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都是在因缘和合中生灭流转,所以对他们生起平等无分别的慈悲是自然的。这种慈悲不是因为对方是我的亲人、我的朋友才生起,而是因为他们是众生,而众生在本质上与我无二无别(从空性角度看)。
不求回报的奉献:既然心是“无所住”的,不执着于任何结果、任何名利,那么这种发心和行动就是纯粹的奉献,不期待任何形式的回报。因为一旦有“回报”的期待,就又变成了“住”的一种形式。
随顺而不执取的行动:在“无所住”的基础上,虽然不执着,但依然会生起行动。这种行动是顺应因缘,随顺世间,但心不随境转。比如看到有人需要帮助,生出救助的心,但救助的过程和结果,都不会让心产生执着和牵绊。
恒常的积极与自在:因为不被外境所染着,不为顺逆境所困扰,所以这种发心状态是恒常的积极和内在的自在。无论遇到什么,心都能保持一种清明、喜悦和安宁。

举个例子来理解:

想象一下一个水面的状态。如果水面是平静的,没有风吹,没有投入任何东西,它就是“无所住”的。这时,如果有一粒沙子落入水中,它会激起一圈涟漪,但涟漪过后,水面又恢复了平静,沙子也沉入了水底,水面本身并没有因为沙子的到来而发生本质的改变,它依然是流动而开放的。

同样的,我们的心,如果像这样“无所住”,那么当遇到各种事情时,比如有人赞美我们,我们不会因为赞美而得意忘形,执着于“我被赞美”这个感觉;比如有人批评我们,我们也不会因为批评而沮丧失落,执着于“我被批评”这个负面感受。我们的心能够如实地接收信息,但不会被这些信息所占据、所牵绊。

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如果看到有人受苦,自然会生起悲悯之心去帮助他们。这个帮助的行动,就是“生其心”。但是,在帮助的过程中,我们的心不会执着于“我正在做好事”,或者“我希望他们会因此感激我”,或者“我希望这件事能让我得到某种好处”。心只是随顺因缘地去做,不留痕迹,不生挂碍。这就是一种最彻底的空性发心。

总结来说,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一种究竟的菩提心状态,它根植于对一切事物(包括自我)的空性洞察。当心不再执着于任何有形无形的存在和观念,它便能自然而然地、无分别地生起对一切众生的慈悲和救度之愿。这种发心是无私的、无我的、不求回报的,它让我们的行动与智慧相契合,引领我们走向真正的解脱和自在。它不是一种刻意为之的策略,而是一种在深刻智慧体悟后,生命自然流露出的珍贵品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感谢您的邀请!

本人愿以自己的绵薄之力,倡导大家找到一门跟自己契合的法门,然后去踏踏实实的“真修实证”,关于各种名词或者概念理论的讨论基本上是不参与的,谢谢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出自《金刚经》,是佛法中关于修行非常核心的论述。它描绘了一种极为深刻和究竟的发心状态,可以说是空性发心最精炼的表达。要详细地理解它,我们需要一层层地剥开来,去体味其中的妙义。首先,我们来拆解这句话本身:“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应无所住”:这里的“住”字,并不是指我.............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人大代表提出“建议整顿无底线追星,艺人走红应靠作品而非流量”的议题,是一个触及当前文娱行业乱象和时代发展方向的重要议题。对此,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并表达是否赞同的观点。一、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建议?—— 触及的痛点和现象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个建议提出的背景,即当前文娱行业存在的一些“无底线.............
  • 回答
    如何看待第二轮“双一流”浙江无一新增?浙江高校应如何发展破局?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公布,浙江省没有新增“双一流”建设高校,这无疑给浙江的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反思。然而,这并非意味着浙江高校的停滞不前,反而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契机,促使浙江高校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寻找新的发展路径,实现更高质.............
  • 回答
    智联招聘上线的“有投必应”功能,旨在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求职者的一大痛点:简历投递石沉大海,缺乏回复。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个功能,并探讨它能否真正解决简历投递无回复的问题。 “有投必应”功能是什么?“有投必应”是智联招聘推出的一项增值服务,其核心在于为求职者提供简历投递后的状态反馈。具体来说,它可能包含.............
  • 回答
    李玫瑾老师作为一名心理学学者,她对吴谢宇案的解读,尤其是“为出国筹钱而杀母”的推测,确实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要评价她的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李玫瑾老师观点的分析:首先,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李玫瑾老师的推测并非空穴来风。她作为犯罪心理学家,在分析案件时,通常会从犯罪人的心理动机、成长环境、社会压力.............
  • 回答
    好的,没问题。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问题,从病人的角度出发,讲得细致点,争取让您听着不像是冷冰冰的机器说的话。向医生提及药品名时,说商品名到底合适不合适?这事儿得这么看:说商品名,有时行,有时不太行,但更保险的做法是加上通用名。为啥呢?咱们一层一层剥开来看:1. 商品名:咱熟悉的“招牌” .............
  • 回答
    苏州一位女童在食用肯德基炸鸡后出现上吐下泻的症状,事后经查发现炸鸡中存在生蛆。面对家长的质疑,涉事肯德基店员的回应是将责任归咎于食品打包后过夜食用,并未正面回应产品本身是否存在问题。这起事件的处理方式和责任界定,无疑触及了消费者权益、食品安全监管以及餐饮企业管理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来审视事件发生的.............
  • 回答
    礼貌地拒绝基督徒的传教行为,关键在于尊重对方的信仰和善意,同时清晰、坚定地表达自己的立场。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建议,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核心原则: 尊重对方的善意: 传教者通常是出于真诚的关怀和分享的热情,即使你不认同他们的观点,也要尊重他们的动机。 坚定自己的立场: 清晰地表达你没有兴趣.............
  • 回答
    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体系中,应龙和烛龙都是极具影响力的神兽,它们各自拥有强大的能力,在不同的传说和记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比较应龙和烛龙谁更强,我们需要从它们的出身、能力、主要事迹以及在神话体系中的地位来详细分析。应龙:风雨雷电的掌控者,战功赫赫的战神 出身与形象: 应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一种龙的形.............
  • 回答
    情绪,就像大海的潮汐,时而平静安详,时而波涛汹涌。我们无法阻止它到来,但我们可以学习如何驾驭它,让它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助手,而不是主宰。控制情绪,并非压抑或否认,而是一种更成熟的智慧,一种与内心和谐相处的艺术。第一步:认识你的情绪——给它一个名字很多时候,我们感到烦躁、不安,但却说不清到底是什么。这种.............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历史、文化和道德的复杂交织点,答案绝非简单的是或否。让我们一层层剥开来,细致地探讨一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所谓的“外国人抢走中国文物”,在大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一些西方人、日本人等通过各种手段,包括战争掠夺、不平等贸易、盗掘等方式,将大量中国珍贵的文物带离了中国本.............
  • 回答
    一场关于“复旦”与“自我”的撕裂:退学学生与教授的论辩,我们该如何看待?前段时间,复旦大学一名退学学生在网络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薄学而渎职的复旦》的文章,随后又出现在一档综艺节目中,与复旦的教授就教育理念、学术氛围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辩。这件事情,无疑像投入平静湖面的一块石头,激起了层层涟漪,让公众围.............
  • 回答
    胡琏,一个在中国近代军事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名字,其军事才能之评价,历来是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但若要客观地审视这位国民党名将,便不能仅凭一两次战役的得失来论断,而需要深入剖析其军事思想、指挥风格、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为。战场上的悍将与智囊:胡琏最显著的军事才能体现在其坚韧顽强的作战意志和灵活应变的指.............
  • 回答
    您好,很乐意为您详细解读《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的“二湛通道”。在深入探讨“二湛通道”之前,我们先来梳理一下《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整体思路。《纲要》描绘了一个面向2035年,远期展望2050年的宏大交通蓝图。它不再仅仅是简单地连接“点”,而是构建一个“网”,一个.............
  • 回答
    这事儿啊,还真挺让人有些不是滋味儿的。你说这军训,本就是一项锻炼人的活动,尤其是在天气不那么好的时候,淋着雨表演,那股劲儿,那股子不畏艰难的精神,其实是能看得出来。学生们在雨中挺拔站立,喊着口号,动作整齐划一,这背后付出的汗水和坚持,甭管是在晴天还是在雨天,都值得肯定。这种经历,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如何破解“IOL 2013 团队赛”的这份文本。作为一支有经验的密码分析团队,我们拿到一份未知文本,首要要做的事情就是保持冷静,然后系统地、多角度地进行分析。这就像给一份未知的病历做诊断,你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才能找到病灶。第一步:初步审视与信息收集在动任何复杂工具之前,我们得先对这.............
  • 回答
    关于应伯爵的死因,史书的记载并不十分详尽,但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他的个人经历以及一些零散的线索,我们可以推测出几种可能性,并加以详细展开。首先,要理解应伯爵的死,就不能不提到他所处的时代——春秋时期,一个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的乱世。在这种环境中,个人的命运往往与国家的兴衰、政治的漩涡紧密相连。可能性一.............
  • 回答
    应岱臻,这位在演艺圈曾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演员,似乎像一阵风,悄无声息地淡出了公众的视线。对于他的去向,外界的猜测和议论从未停息,但真相却如同他的许多角色一样,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要细致地梳理应岱臻的踪迹,我们得先回顾一下他曾经的辉煌。应岱臻以其深邃的眼神、稳健的台风和对角色精妙的把握,在那个时代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