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一名核电工程师,我习惯的是扣题回答。
首先呢,题主这张附图可有些年头了。一般一台核电机组建设周期是50个月。国家批准一个项目就是两台,前后相差约半年。现在这张图上很多在建的都已经商运了。获批的已经开建了。
然后切入正题,1.为什么要建这么多核电机组?
题主看来对核电还是有些忧虑。但对国家来说,目前这些核电站还是不够的。我国核电发电量占比现在约是4%,而世界平均水平是13%。按原来国家的核电规划高中低三个目标-30%、20%、10%来建设。那怕是低目标建设后期的数量都是非常可观的。
至于为什么要建这么多。主要还是保护环境。遵守我国对世界承诺的减少碳排放目标。减少碳排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设核电站。如水电,季节性太强,分布又不均。风电和太阳能更是靠天吃饭。电能又不能方便可靠地储存。为了满足我国日益增长和用电需求,核电反而是最优选。
2.为什么选择在这些这方建核电站?
核电由于其特殊性,还真不能随便建。核电的选址就是一项工程浩大的工作。首先,核电站不能处于地震带。选址前要清查当地的地震史。如果是地震频发且地震等级较高的地方是不能建的。其次核电站需要坚固的地基,一般选择将一个石头小山搬走,在其坚固的地基上建造。最后,核电站需要大量的水来导走剩余热量。所以需要建在水资源比较丰沛的地方。所以目前核电站基本建在海边。中国虽大,但符合这么多严苛要求的地方不多。以致于我们核电行业都在请求立法保护目前不多的核电厂址。
3.这些核电站的安全性如何?
当然是非常高。我国的核电站起步就是二代堆。这就是传说中的后发优势。现在在建的堆基本都是三代(如华龙一号)或四代(如霞浦)。老一点的二代堆堆芯损毁的概率是10负4次方堆年,新堆是10负6次方堆年。意思是一个堆运行1000000年才可能发生一次堆芯损毁。而一个堆设计是40年的运行周期,加上延寿也不过是60年。差不多比你走在马路上被飞机撞的概率吧。可能还要小点。
当然,我认为当一个机率小到一定再讲概率就是耍流氓。核电就因为其发生事故后果太严重,反而高度重视安全。个人感觉到了一种病态的地步。以致于电站的承包商经常抱怨干活太麻烦,不自由。嗯,是的我们也感觉很麻烦,条条框框太多。但为了安全不得不如此。我们去别的行业,或者是工厂参观。经常的感受是:哇操,这也行?怎么这都敢干?因为工作原因我也接触过不少行业或工厂。可以这么说,核电站的安全性是最高的。
4.万一核泄漏,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
这个回答就难了。因为核泄漏三个字定义范围太广。我不清楚题主想问到什么层次。核电站一般的定义是三道屏障,分别是燃料包壳,一回路压力边界,安全壳。比如著名的美国三哩岛事故。发生堆芯损毁,就是上文中10的负4方堆年到10的负6次方堆年的概率的事故。确确实实在多个巧合和人为误判下发生了。相当于第一道和第二道屏障被突破。后果是周围居民的最大受照剂量可能相当于做一次CT吧,然后周围居民撤离。这是已发生的,可以想象的最严重后果。至于像切尔诺贝利和福岛事故。不好意思,堆型不一样,绝对不可能发生相同的事故。
这么说吧,核电因为发生事故后其潜在的后果非常严重。所以核电的安全性可以说达到匪夷所思的地步。从设计到建造到运营,每一个人都不敢掉以轻心。那怕是这样,国家依然是非常谨慎地推进核电项目。所以说,做为普通公众的你们,不必有太多的担忧,安心享受核电带来的美好就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