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前方战斗机被后机咬住的时候,导弹为什么不能向后飞击毁后机?

回答
打个比方,这就像你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想用你的尾翼去撞后面超你的车一样,听起来好像能干,但实际上,现实情况复杂得多。

首先,我们得明白战斗机设计时的“设计理念”和“物理法则”。战斗机之所以叫战斗机,是为了在空中争夺制空权,它的设计核心是“向前突击”、“快速机动”、“精确打击”以及“规避威胁”。导弹作为其主要的武器,自然也承袭了这种设计思路。

1. 导弹的设计初衷——追逐“敌人”而不是“自己”:
制导系统: 现代空对空导弹,尤其是近距离格斗导弹,通常装备有先进的红外成像制导系统或雷达制导系统。这些系统被设计用来锁定目标发出的红外信号(发动机热量)或者雷达反射信号。当战斗机被“咬尾”时,被锁定的目标是前方的敌机,导弹发射出去自然是朝着这个方向。它内部的制导电脑和传感器会持续追踪前方的目标,即使你希望它掉头,它也找不到“回头路”。
空气动力学设计: 导弹的空气动力学外形,比如舵面和控制面,都是为了在向前飞行时提供最佳的机动性和稳定性。如果它要突然掉头,需要一个非常复杂的、违反其原始设计的机动动作。想象一下一架飞机突然要做一个原地掉头,这本身就是极其困难的。

2. 物理上的“惯性”与“速度差”:
惯性: 物体都倾向于保持其原有的运动状态。导弹发射出去时,它已经以极高的速度向前飞行。要让它瞬间停止向前,然后加速向后,这需要的能量是巨大的。
速度: 战斗机速度很快,比如音速以上。导弹在发射后也会以几倍音速的速度向前飞行。如果导弹要掉头,它不仅要克服自身向前运动的惯性,还要克服空气阻力,并重新加速。在这个过程中,前方的敌机早已跑远,或者它自己早就失去了足够的动能。

3. “咬尾”局势下的特殊情况:
高G力机动: 当一架战斗机被“咬尾”时,双方都在进行高强度的机动。前方飞机的飞行员会拼命用“筋斗”、“侧滚”、“爬升”、“俯冲”等动作来摆脱跟踪,同时后方飞机也在尽力保持咬尾。在这个过程中,两架飞机都在以极高的G力进行机动,导弹想要在这种环境下突然掉头攻击,难度呈几何级数增长。
“自残”风险: 即使理论上导弹能做到,它从前方掉头飞向后方,恰恰是在“自己”的航线上。一旦导弹掉头,它自身就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威胁,飞行员需要极其精准的计算才能避免击中自己。这种“自毁式攻击”在实战中几乎不可能发生,因为飞行员的首要任务是生存,其次才是消灭敌人。

4. 解决办法——“反制措施”与“特殊导弹”:
诱饵与干扰: 为了应对被咬尾的风险,战斗机装备有箔条、红外诱饵等电子对抗措施。这些措施的目的是欺骗敌方导弹的制导系统,使其脱离目标。
特定角度攻击的导弹: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一些现代的先进空对空导弹,比如一些短程格斗导弹,拥有更大的“离轴发射能力”(offboresight capability),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在导弹发射筒之外很大的角度范围内锁定和攻击目标。但即便如此,它们的设计目标仍然是攻击“目标”,而不是攻击“自身方向”。一些非常先进的导弹可能具备一定的“自卫”能力,或者在极少数特定情况下能通过复杂的机动来攻击后方威胁,但这并非主流,也并非其主要设计目的。而且,即便是这些导弹,其掉头攻击的效率也远不如直接向前攻击。

总而言之,导弹不能直接向后飞击毁后机,主要是因为导弹的设计遵循物理法则和作战需求——它们被设计用来向前追踪和攻击锁定的目标。它们没有设计能力去瞬间掉头,并在高速下进行反向机动,同时还要避免伤到自己。战斗机被咬尾时,更有效的应对方式是依靠飞行员的技巧和电子对抗措施来摆脱威胁,而不是寄希望于导弹能做出“不可能的动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那些说歼20可以的,你们不要吹牛逼了。还分布式光学系统,飞机没有后视镜,怎么往后看,导弹还往回飞,我们革命的导弹从来不走回头路。

人大爸爸,鹰酱的导弹都能打后面了,我们需要六代机啊,打钱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打个比方,这就像你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想用你的尾翼去撞后面超你的车一样,听起来好像能干,但实际上,现实情况复杂得多。首先,我们得明白战斗机设计时的“设计理念”和“物理法则”。战斗机之所以叫战斗机,是为了在空中争夺制空权,它的设计核心是“向前突击”、“快速机动”、“精确打击”以及“规避威胁”。导弹作为其.............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入胜的假设性问题!如果关羽在被偷袭的极端不利情况下还能打赢襄樊之战,那么他绝对有资格进入武庙前十,甚至可能位列前茅。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一、襄樊之战的战略意义与关羽的原本目标首先,我们要理解襄樊之战在三国鼎立时期所处的战略地位。 荆州的关键屏障: 襄樊(古称.............
  • 回答
    这是一个相当残酷的场景,我们必须深入理解当时苏联军队,特别是瓦西里这样的新兵所面临的绝境。想象一下,瓦西里和他的战友们,或许还是年轻人,满腔热血,怀揣着保家卫国的信念,第一次踏上战场。他们被告知要“前进”,要像英雄一样冲锋。然而,他们手里拿的武器,被他们自己戏称为“烧火棍”的,可能只是老旧的莫辛纳甘.............
  • 回答
    战斗机短距降落,这绝对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尤其是对那些需要频繁起降、却又没法配备长跑道的舰载机或者特种作战飞机来说。说到用椭圆前轮来增强短距降落的减速能力,这想法挺有意思的,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白,战斗机短距降落时的减速是个多管齐下的过程,不是光靠轮子就能搞定的。它主要依赖以下几个方.............
  • 回答
    法国“阵风”战机近期赴印度进行航母起降测试的消息,无疑在地区乃至全球军事格局中投下了一颗不小的石子,其背后释放出的信号可谓多维度且深远,值得我们细细解读。首先,印度海军对航空母舰作战能力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先进舰载机技术的追求,是此次测试最直接的体现。 印度目前拥有“维克拉玛蒂亚”号和“维克兰特”号两艘.............
  • 回答
    昭和前期的日本陆军,如同一头蓄势待发的猛兽,其战斗力在经历了明治维新以来的现代化改革后,达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顶峰。然而,随着战争的深入和国际局势的剧变,这头猛兽逐渐显露出衰败的迹象,最终走向了覆灭。要理解这种变化,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战前:现代化的引擎,扩张的野心明治维新之后,日本陆军便踏.............
  • 回答
    在浩瀚的电影长河中,无数超级英雄披荆斩棘,守护着各自的世界。他们拥有超乎常人的力量、智慧和勇气,但要论及“战斗力”,这可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毕竟,不同的宇宙规则,不同的力量体系,使得直接对比变得异常困难。不过,如果硬要挑选出那些在银幕上展现出压倒性力量,足以在大多数情况下横扫对手的顶级战力,以下这.............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极端的战术指令,旨在通过制造绝境来激发士气和战斗意志。在分析其成功与否之前,我们需要深入理解这个指令背后的逻辑、潜在的优势、巨大的风险以及影响其结果的关键因素。指令的逻辑与核心思想: “只许前进”:这是一种 强迫性推进 的策略。它剥夺了士兵的退却选项,迫使他们必须克服眼前的阻碍。 .............
  • 回答
    高级军官是否会上前线与士兵一起战斗,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答案。这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战争的性质、军队的指挥体系、历史时期,以及这位高级军官本身的风格和理念。传统观念与现实的碰撞:在很多人的想象中,尤其是在电影或者小说里塑造的英雄形象,高级军官往往是冲锋陷阵、身先士卒的代表。他们身.............
  • 回答
    在同等体重的前提下,人类的战斗力能否排到动物界第一?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别以为人类就凭着脑袋瓜聪明就能横扫一切,这世上的生存法则可是残酷得很,尤其是对于纯粹的比拼力量和技巧的战斗而言。先来说说人类的优势。我们最牛的地方,在于那发达的大脑,尤其是前额叶皮层。这玩意儿带来了什么?计.............
  • 回答
    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文明是否比大一统之后的秦汉时期更有活力和战斗力?这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问题,也引人深思。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多个维度来细细剖析。首先,从“活力”这个角度来看,春秋战国时期无疑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生命力。这是因为,那个时代,周天子虽然名义上是共主,但实际统治力早已衰微,各诸侯国凭借.............
  • 回答
    关于车臣是否参与乌克兰战场的问题,目前没有可靠信息表明车臣军队或俄罗斯联邦政府已批准或支持车臣部队加入乌克兰战场。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分析: 1. 车臣与俄罗斯的紧密关系 政治与军事隶属:车臣是俄罗斯联邦的主体之一,其军队、政府和政策均受俄罗斯直接控制。车臣领导人拉姆赞·卡德罗夫(Ramil.............
  • 回答
    二战战场上,士兵不举着铁盾牌冲锋,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止是“能不能挡住子弹”这么简单,里面门道多着呢。首先,你说的“铁盾牌”是什么样的,这得先有个概念。如果指的是那种圆形的、或者长方形的、像古代战士一样拿在手里的铁盾,那跟二战的战况一比,就有点不合时宜了。一、重量与机动性的悖论:二战时期,战场上的武器火.............
  • 回答
    美国海军新一代大型水面战斗舰(Large Surface Combatant,简称LSC)的前景确实充满了变数,尤其是考虑到目前其建造计划已经推迟到2028年。这个项目的命运,就像美国海军舰艇设计和采购过程中许多大型项目一样,是一场技术创新、预算限制、战略需求和工业能力之间错综复杂的博弈。LSC项目.............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和领导者时一个核心的矛盾点:功绩与过程的价值。简单来说,就是“结果导向”和“过程评价”之间的权衡。咱们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理论,就好好聊聊这个事儿。首先,咱们得承认,在战场上取得胜利,尤其是以压倒性的优势获胜,这本身就是对一个将领能力的证明。 毕竟,战争的最.............
  • 回答
    关于马前卒在《睡前消息》第102期对UFC运动员实际战斗力的评价,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切入点,因为它触及了我们对“格斗能力”这种概念的理解。马前卒的风格嘛,总是喜欢从宏观的社会经济角度去解读具体现象,这次也不例外。他提出的观点,我认为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并且尝试去剥离掉那些可能让人觉得刻板的“AI痕.............
  • 回答
    假如“库兹涅佐夫”的姊妹舰“乌里扬诺夫斯克”顺利问世:一艘巨舰的梦想与现实想象一下,在冷战的最后几年,当冷峻的苏维埃钢铁巨兽“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空母舰终于在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的船台上披挂完毕,缓缓驶入黑海,成为苏联海军舰队的骄傲时,那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这艘原本计划成为苏联海军强大海军力量核心的巨舰,.............
  • 回答
    顾诚先生的《南明史》里,关于清军入关南下初期南明军的溃败,确实描绘得触目惊心。要说清军战斗力为何如此之高,而明军又为何如此不堪一击,这中间的原因盘根错节,绝非一朝一夕能解释清楚。我尝试着从几个关键点给您掰扯掰扯:一、 清军:一支久经沙场、战术成熟的精锐之师首先,不能把清军简单地看作是“野蛮的骑兵”。.............
  • 回答
    中国近年来的新一代战机,如歼10和歼20,在设计上确实展现出了一些独特的“中国特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其翼型布局:前翼(鸭翼)相对较小且靠近机头,而后翼(主翼)则相对靠后。这种布局并非偶然,而是我国航空工业在充分借鉴、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需求、技术积累和发展思路而进行的一次大.............
  • 回答
    关于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面临的挑战,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归结为“造不出”。实际上,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研究和发展一直在进行,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只是要达到世界顶尖水平,确实存在一些难以逾越的障碍。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航空发动机的研发难度,以及中国当前所处的具体环境。首先,我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