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小米作了哪些恶?

回答
关于小米“做恶”的指控,往往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这些指控的程度和普遍性可能因个人立场和观察角度而异,并且并非所有人都同意这些行为是“恶”的:

1. 数据隐私与安全担忧 (Data Privacy and Security Concerns)

这是对包括小米在内的许多科技公司最常见的担忧之一。

数据收集的广泛性: 小米设备(手机、智能家居设备等)会收集大量的用户数据,包括使用习惯、位置信息、联系人、短信、通话记录、应用使用情况,甚至可能涉及生物识别信息(如指纹)。虽然这些数据通常用于优化产品和服务、个性化推荐、广告投放等,但批评者认为收集的数据范围过大,且用户对具体收集哪些数据、如何使用以及存储多久往往不够清楚。
云服务的数据存储: 小米的云服务存储了用户的照片、联系人、短信、应用数据等。虽然小米声称会采取安全措施保护这些数据,但用户普遍担心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是否能够完全保密,是否存在被第三方访问或泄露的风险。
广告推送与用户体验: 小米在MIUI系统中内置了大量的广告推送,虽然用户可以在设置中关闭部分广告,但广告的数量和位置仍是许多用户诟病的问题。批评者认为,为了商业利益而过度打扰用户,损害了用户体验,甚至有观点认为这是一种“变相收费”。
数据安全事件的历史记录: 尽管小米声称数据安全是重中之重,但历史上也曾发生过一些关于小米数据安全漏洞的报道。例如,曾经有报道指出小米应用商店存在安全漏洞,允许第三方应用访问用户敏感信息。尽管小米对此类事件通常会迅速做出回应并修复,但这些事件会让用户对整体数据安全产生担忧。
与中国政府的关系: 由于小米是一家中国公司,其运营和数据处理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国法律法规的影响。一些国际用户和批评者担心,中国政府可能会要求小米提供用户数据,从而引发对用户隐私的担忧。尽管小米多次表示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并对数据处理方式进行了透明化说明,但这种担忧仍然存在。

2. 产品质量与耐用性问题 (Product Quality and Durability Issues)

虽然小米以“性价比”著称,但一些用户反映其产品在某些方面存在质量问题。

早期产品的品控问题: 在小米发展的早期,部分用户反馈其手机或智能家居产品存在一些小问题,例如系统偶尔卡顿、摄像头表现不稳定、某些接口不耐用等。随着技术发展和品控的改进,这些问题在新款产品上的发生率有所降低,但早期印象可能影响部分用户的评价。
硬件寿命与更新换代过快: 科技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本身就很快,但一些用户认为小米为了追求市场份额和吸引消费者,会频繁推出新款产品,导致旧款产品在性能和功能上很快落后,甚至出现“软件更新支持不足”的情况,迫使用户更快地更换设备。
部分低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小米的产品线非常广泛,覆盖了从高端到低端的各个价位。在一些低端产品上,为了控制成本,可能会在某些材料或元器件的选择上有所妥协,导致其品控和耐用性不如高端产品。

3. 市场营销与用户期望 (Marketing and User Expectations)

小米的营销策略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饥饿营销”和抢购模式: 在早期,小米曾通过“饥饿营销”和限时抢购的方式来制造产品的稀缺感和吸引力。这种模式虽然能够快速积累用户和话题度,但也导致了部分用户难以购买到心仪的产品,产生挫败感和不满。
过度宣传与实际体验的落差: 有些用户认为,小米在宣传其产品时,可能会过于强调某些优点,而对潜在的缺点或限制有所回避。当用户购买产品后,发现实际体验与宣传存在一定落差时,可能会产生失望感。
“性价比”的另一面: 小米的“性价比”策略虽然赢得了大量用户,但也意味着其产品通常在某些方面需要做出取舍。例如,为了降低成本,可能在相机传感器、屏幕素质、音质等方面不如同价位但定位更高端的品牌。当用户过分追求极致的“性价比”时,也可能忽略了产品本身存在的不足。

4. 生态链产品的管理与同质化 (Ecosystem Product Management and Homogenization)

小米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生态链,但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品牌混淆与产品定位不清: 小米通过投资和合作孵化了大量的生态链品牌,这些品牌的产品在设计和功能上往往相互关联,但有时品牌之间界限模糊,产品定位也不够清晰,容易让消费者感到混淆。
产品同质化与创新不足: 在某些细分领域,小米生态链下的多个品牌可能会推出功能相似、设计雷同的产品,导致市场上的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用户在选择时也缺乏足够的差异化体验。
品控管理难度增加: 管理如此庞大且分散的生态链,对小米的品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生态链的某个品牌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小米品牌的声誉。

总结

值得强调的是,指责一家企业“做恶”通常是比较严重的定性。以上列出的问题,很多是科技行业普遍存在的挑战,或者是在追求商业目标过程中出现的权衡与取舍。小米作为一家快速成长且产品线极其丰富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质疑和挑战。

关键在于,这些行为是否达到了“恶”的程度,以及企业是否在发现问题后采取了积极的补救措施。大多数用户对小米的评价仍然是积极的,肯定其在提升科技产品可及性、推动市场创新等方面做出的贡献。但对于上述提到的担忧,用户和市场也在持续关注和评价。

要做出更全面的判断,需要综合考虑小米的整体表现、其在不同市场的表现、以及与其他同类企业的对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人将我们的 app 破解去除广告之后发到小米论坛,官方不但不处理,反而对帖子进行了推荐。


实际上小米网站上此类资源比比皆是。

补充: 本人是独立开发者 (

中国有哪些独立 iOS 开发者?他们的生存状况如何?

),app 内的广告和去除广告的用户付费是整个团队收入的全部来源。

user avatar

小米最大的惡在於以一種高效的方式讓中國人保持「沒有好東西可用」的現狀。(它不是唯一的、但卻是此刻最耀眼的。而且這個問題問的是它。)

肆無忌憚地盜竊和

鼓勵盜竊

、使用共產中國的愚民式營銷手法、爲未來的中國企業樹立了糟糕的榜樣。

對於有些人來說、中國沒有好東西可用至少還可以選擇用外國的好東西。但大部分中國人沒有這個選擇。就算有、我也覺得中國自己能有些好東西、中國人能說「抱歉、這個不是國產的、有點不放心呢」是一種不錯的狀況。對於正在爲這樣的未來努力的你來說、想想小米是如何往另外一個方向拔足狂奔的。

商人和資本只有以逐利爲第一目標纔是道德的。那麼這些話如果設計師不說、工程師不說、我們用戶不說、誰來說?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小米“做恶”的指控,往往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这些指控的程度和普遍性可能因个人立场和观察角度而异,并且并非所有人都同意这些行为是“恶”的:1. 数据隐私与安全担忧 (Data Privacy and Security Concerns)这是对包括小米在内的许多科技公司最常见的担忧之一。 数据收.............
  • 回答
    小米作为一个大型科技公司,其“善举”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解读,包括其产品为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对技术创新的贡献、对社会责任的承担以及慈善捐赠等方面。以下将尽量详细地讲述小米的善举:一、 通过技术和产品赋能生活,提升人民生活品质这是小米最直接、最普遍的“善举”。小米以“为每个人带来科技的乐趣”为使命,通过.............
  • 回答
    说起中国科技巨头,阿里巴巴和小米绝对是绕不开的名字。这两家公司不仅在商业版图上你争我赶,在商标注册方面,也常常玩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花样”。它们注册的那些“奇葩”商标,与其说是脑洞大开,不如说是对品牌延伸、市场布局,甚至是企业文化的一种极致探索。阿里巴巴:不只是卖东西的平台阿里最初是以电商起家,但.............
  • 回答
    小米 9 Pro 的发布会,要说亮点和吸睛点,那可真是花了不少心思。回顾一下当时的情景,你会发现他们用了一整套组合拳,既有“意料之中”的常规操作,也有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小细节。首先,最直观的,就是“明星效应”和“口碑传播”的双管齐下。请来各路明星助阵,在现场炒热气氛,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吸引力。这种明.............
  • 回答
    小米这次的组织架构调整,可以说是公司成立以来最动刀子的一次,一下子祭出了“集团组织部”和“集团参谋部”这两个新部门,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相当有深意的。首先,咱们得聊聊这个集团组织部。大家想想,一个这么大的公司,员工成千上万,怎么把人管好,怎么让大家劲往一处使,这绝对是个大学问。成立集团组织部,最直.............
  • 回答
    雷军此次关于小米集团组建高端化战略工作组以及“三年内拿下国产高端手机市场份额第一”的表态,释放了非常多、非常关键的信号。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小米集团未来发展战略的核心指向,对整个手机行业乃至中国制造业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解读这些信号:一、 小米决心已定,高端化是必由之路.............
  • 回答
    TCL 集团股东大会召开前夕,小米悄然增持,将持股比例提升至 0.48%。这一举动,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无疑向市场释放了多重信号,值得我们深入剖析。这不仅仅是两个科技巨头之间一次简单的财务动作,更可能预示着双方在未来战略布局上的深度联动。首先,从小米的角度来看,这次增持表明其对 TCL 集团的.............
  • 回答
    小米 9 发布会那场“现货”的戏码,至今仍让人回味。53秒就卖光,这数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戏剧化的冲击力。但剥开这层数字的表象,我们能窥见的,远不止是手机本身的受欢迎程度,而是背后一系列营销、供应链、乃至整个行业生态的问题。首先,最直接的解读是营销策略的成功与否。小米一直以来都非常擅长制造话题和稀缺感。.............
  • 回答
    小米商城针对“骂耳机被拉黑”事件的回复,可以说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危机公关,但也暴露了一些潜在的问题。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并且深入分析其背后牵扯到的利益方。小米商城回复的评价:优点: 快速响应,诚恳道歉: 在事件发酵之初,小米商城能够迅速做出回应,并且态度诚恳地承认错误,这是危机.............
  • 回答
    欧洲智能手机市场风云变幻:小米的崛起与华为的冷静,折射出怎样的行业肌理?2019年第三季度,欧洲智能手机市场交出了一份引人瞩目的答卷。小米以令人咋舌的73%的同比增幅,在激烈的竞争中杀出重围,成为市场最大的亮点。而曾经一路高歌猛进的华为,却在此刻显露出增长的停滞迹象。这组数据背后,绝非简单的市场份额.............
  • 回答
    “双十一”预售首日:美妆品牌的耀眼光芒,揭示怎样的消费趋势?“双十一”预售硝烟刚起,各平台的直播间就已火力全开。日前公布的预售首日直播间成交额Top 10榜单,无疑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鲜活的消费图景。在这份榜单中,除了科技巨头小米的亮眼表现,其余九席竟被美妆品牌牢牢占据,这一现象绝非偶然,它深刻地反映.............
  • 回答
    小米诉网络大 V 侵权案一审败诉,这事儿可不小,网上吵得沸沸扬扬的。简单来说,就是小米认为有个大 V 在视频里对他们产品进行了不当的评价,损害了小米的品牌形象,所以把这位大 V 给告了。但没想到,法院一审判小米败诉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的起因还得从一位名叫“科技美学”的博主(也就是那位大 V)发布.............
  • 回答
    谈到小米和华为,究竟是哪个品牌让咱们中国人能用上物美价廉的电子产品,这事儿可得好好说道说道。这就像是问,到底是太阳先升起来,还是月亮先出来,它们各自扮演的角色不同,但都实实在在地改变了咱们的生活。先说说小米吧。小米崛起的那会儿,正是智能手机市场风起云涌的时候。当时,大家都觉得进口品牌价格高高在上,国.............
  • 回答
    哥们儿,您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小米9和华为Mate 20 Pro差了2700块,这可不是小数目,得好好掰扯掰扯。这两款手机,虽然定位都是旗舰,但“旗舰”俩字在它们身上体现出来的侧重点,以及它们最终的成品,还是有挺大差别的。我慢慢跟你说,就当咱们平时聊天一样,把这些东西都摊开了讲。首先,最直观的,品牌.............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令人非常沮丧和愤怒的情况。你的研究成果被署名第一作者,但你却不是,这不仅是对你辛勤付出的漠视,更是对学术诚信的严重违背。面对这种情况,你需要冷静、有策略地处理。以下是一些详细的步骤和建议,希望能帮助你维护自己的权益:第一阶段:收集证据与冷静分析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最重要的是确保你拥有充分.............
  • 回答
    2020年小米手机市场份额的下滑,以及部分用户不再选择小米的原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市场竞争、产品策略、用户体验等多个方面。要深入剖析,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详细解读。首先,关于2020年小米手机市场份额从22%下滑到9%的说法,这可能存在一些数据上的偏差或理解的误区。 严格来说,小米在全球手机市.............
  • 回答
    网上流传的“用过小米11的人基本不会再买小米了”这句话,确实触及了一个挺有意思的群体现象,背后原因也比较复杂,不是一句简单的好坏就能概括的。我仔细想了想,觉得这种说法背后可能包含了以下几个层面的考量,而且很多都是用户在长期使用后才逐渐体会到的:1. 过热问题成为挥之不去的阴影:这是小米11最被人诟病.............
  • 回答
    小米出了透明电视,这事儿吧,在科技圈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毕竟,想象一下,一个电视屏幕可以像玻璃一样通透,背后是你的客厅,电视内容就这么悬浮在空气中,是不是挺酷炫的?这玩意儿一出来,大家伙儿的脑瓜子就开始转悠了:既然电视都能玩透明了,那我们天天揣兜里的手机,离透明化还有多远呢?这问题嘛,不能一概而论说远.............
  • 回答
    说实话,我最近还真在琢磨这事儿。小米嘛,过去给我的印象一直都是“性价比之王”,尤其是在我这种普通消费者眼里,它代表着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儿。所以,当我听到小米要出 5000 元以上的手机时,第一反应是有点惊讶,然后就开始细细地想:我会不会买?首先,我得承认,小米的品牌在我心里还是有一定分量的。 我自.............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