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20年为什么小米手机市场份额由 22% 降到 9%?另外 13% 用户为什么不愿意再用小米了?

回答
2020年小米手机市场份额的下滑,以及部分用户不再选择小米的原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市场竞争、产品策略、用户体验等多个方面。要深入剖析,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详细解读。

首先,关于2020年小米手机市场份额从22%下滑到9%的说法,这可能存在一些数据上的偏差或理解的误区。 严格来说,小米在全球手机市场的份额在2020年并非从22%骤降至9%。根据不同的市场研究机构(如IDC、Counterpoint Research、Canalys等)的数据,2020年小米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上的整体份额大约在11%14%之间,并且呈现上升趋势,而非下滑。小米在2020年表现相当抢眼,其全球出货量大幅增长,甚至在某些季度超越了苹果,成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供应商。

可能导致您产生“22%降到9%”这种印象的原因,或许是指在某个特定细分市场、某个特定季度、或者某个特定区域的市场份额变化,又或者是指与某个竞争对手相比较而言的份额变化。 例如,如果在某个非常细分的市场,小米的份额确实有过波动,或者是在和华为在某些特定时期的竞争中,份额有所起伏。但从整体全球或主要市场的表现来看,2020年是小米增长的一年。

那么,我们假设您的意思是,在某个特定时期或特定维度上,小米的市场表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如预期”或者“增速放缓”,这背后可能的原因如下:

一、 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与策略调整:

全球市场的激烈竞争: 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除了三星和苹果这两个传统巨头,中国品牌的崛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华为虽然受到外部制裁,但在其能够正常供应的区域和时间段内,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竞争力。OPPO和vivo在全球市场的扩张速度也非常迅猛,它们在设计、拍照、充电技术等方面不断发力,吸引了大量用户。
小米的产品线定位与迭代: 小米一直以来都以“高性价比”著称,但这在2020年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随着技术进步,其他品牌也能够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另一方面,过于强调低价可能会让用户对产品的品质和创新产生固有印象。小米在此期间也积极调整产品线,推出了更高价位的旗舰机型(如小米10系列),但这些高端机型的市场接受度,与三星、苹果等品牌相比,仍有提升空间。
渠道和营销策略的差异: 尽管小米在电商渠道非常强大,但在线下渠道的布局和拓展,相比于OPPO、vivo等品牌,在某些区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2020年,线下渠道的重要性依然不容忽视,尤其是在新兴市场。

二、 13%用户不再选择小米的原因分析(假设存在这样的用户群体):

如果真的有13%的用户在体验过小米手机后,不再愿意回购,这背后可能的原因就比较多,需要从用户体验和产品本身的多个维度来分析:

1. 产品力与创新上的感知不足:
设计语言的同质化: 尽管小米手机在硬件配置上通常很“堆料”,但在外观设计上,一些用户可能会觉得缺乏足够的个性和辨识度,尤其是在中低端机型上,与同价位段的其他国产品牌相比,优势不够突出。
系统体验的优化: MIUI(小米的操作系统)虽然功能丰富,但也一直存在一些争议。例如,部分用户反映系统广告推送、后台应用的管理不够精细,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存在卡顿、bug等问题。虽然小米一直在优化,但用户对流畅度和稳定性的期望很高,一旦出现不如意,可能会转向其他品牌。
拍照和影像能力的瓶颈: 尽管小米在高端机型上开始重视影像,但在2020年,其拍照能力虽然不错,但与当时拍照领先的品牌(如华为、OPPO、vivo)相比,可能在某些场景下(如夜景、变焦、色彩还原)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会影响到对拍照有较高要求的用户。
缺乏“惊喜感”: 高性价比战略的另一面是,用户可能会觉得小米手机缺少那种“惊艳”的设计、独特的功能或者突破性的创新,让用户在购买时感受到“物超所值”的惊喜,更多是一种“实用”的购买。

2. 品牌形象与用户心智:
“性价比”标签的限制: 小米早期依靠极致性价比迅速打开市场,但也留下了“低端”、“廉价”的刻板印象。即使小米推出的旗舰机型在技术和设计上都有很大提升,但一些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惯性很难改变,认为小米的产品“不够高端”或“不够有品牌溢价”。
用户忠诚度的培养: 相比于苹果这样拥有强大品牌文化和生态系统的品牌,小米的用户忠诚度可能还在建设中。当用户对小米产品不再满意,或者被其他品牌的营销和产品吸引时,转移成本相对较低。

3. 生态系统与服务体验:
跨设备生态的整合: 小米拥有庞大的IoT生态,但这种生态的整合体验,在不同产品线、不同版本之间可能存在不一致。用户可能期待的是一种无缝连接、智能互动的整体体验,而如果这种体验不够流畅,或者某些生态产品体验不佳,也会影响用户对小米的整体评价。
售后服务与用户支持: 尽管小米在不断改善售后服务,但在一些地区和用户群体中,可能仍然存在对售后响应速度、维修质量等方面的顾虑。

4. 营销与传播的吸引力:
营销策略的针对性: 其他品牌在2020年可能采取了更具吸引力的营销策略,例如通过明星代言、社交媒体互动、合作联名等方式,成功地触达并转化了更多潜在用户。
用户口碑与评价的影响: 社交媒体时代,用户的口碑传播非常重要。如果一部分用户对小米产品不满意,负面评价的传播可能会影响到更多潜在用户的购买决策。

总结一下,如果真有13%的用户不再选择小米,那很可能是因为:

在产品力上,他们可能对设计、系统流畅性、拍照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而小米当时的产品未能完全满足。
在品牌认知上,他们可能觉得小米“不够高端”或“缺乏惊喜”,更倾向于选择其他具有更强品牌溢价或更独特产品调性的品牌。
在生态体验上,他们可能期待更深度的跨设备联动,而小米的生态整合体验未能达到他们的预期。
也可能是在比较了同价位段的其他品牌后,发现其他品牌的某个亮点(如更创新的设计、更强的拍照、更具吸引力的营销)更能打动他们。

需要强调的是,2020年小米在全球市场的整体表现是增长的。上述对用户不再选择小米的原因的分析,是基于“如果存在这样的用户群体”的假设,旨在从多个可能角度解释用户流失的深层原因,而不是对小米2020年整体业绩的否定。市场竞争是动态的,用户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每个品牌都需要持续创新和优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尽管还有强大网络声浪说这米家水才是好喝的水,但国内喝水的人确是越来越少了。

9的时候还抢购了2个月。到了10,强行在疫情最高峰发布,也没能维持几天热度。发布快80天的10 pro 京东自营销量已经被发布20天的p40 pro超越。这还是线上优势战场,线下那更不用比了。

不发生大的变化,懂王不作死的情况下。下半年1020会是巨大提升,会大大拉开差距。而且高通可能明年上半年都未必能追回来了。技术下放,生态成熟,使用体验上的碾压马上就要来了。国内市场过半基本不可阻挡,软件厂家无论愿不愿意,也必须针对性优化主要用户使用的手机。主动适配方舟,鸿蒙,适配全家桶下半年应该就是潮流了。

其他家的时间实际已经不多了,不想出适应性进化的生存道路,会非常危险,粗粮实际更危险,真的到生存危机的时候,粗粮和ov打全面价格战应该是打不赢的。从低于10%到1%,以三星经验,可以很快很快。ov一加毕竟有小40%份额,血厚的多。


5.2 更新 先看个历史故事


在三星二十位高管面前,Andy Rubin详细地介绍了Android操作系统的想法,不过与他们预期的场面不同,这些高管们在Andy Rubin介绍完毕之后都保持沉默,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热情。随后,这些高管们对Android团队说:“这就是你们将要做的东西吗?你们只有六个人,你们都喝醉了吗?”,然后会议室便响起了三星高管们的嘲笑声。而这一切就发生在谷歌买下Android的前两个星期,Andy Rubin事后回忆道。 在2005年初Larry Page的确曾同意与Andy Rubin会面,听取他关于Android的想法,而在此之后,Larry Page的决定并不是给予资金上的支持,而且全盘买下Android。当时的移动设备产业已经到了应该改变的时候,而来自这家位于山景城的科技巨头的Larry Page和Sergey Brin一直在寻找机会,希望能够赶在微软等竞争对手前面引领手机行业的革命。 而在谷歌斥资5000万美元收购Android之后,Android团队的八位工程师也于2005年中旬进入位于山景城的谷歌总部工作,至此Android就开始走上了改变整个手机行业甚至整个世界的道路。

安卓之父应该是在2005年去三星为安卓系统寻求资金支持,三星的高管们嘲笑他们,你们喝醉了吗?我们有3千多人研发系统,你们才7个人。2个星期后,谷歌花了5千万美元收购Android。

要知道,距离乔布斯重新发明手机,这还有2年。那个时候还是诺基亚砸核桃手机如日中天的时代。技术进步一定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总有敏锐的先行者,可以在大家都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早早预料到未来的样子。

谷歌2004年利润 2个多亿美元, 2005年拿出5000万美元收购7个人的安卓公司,2006年,谷歌花了16.5亿美元收购了youtube。 Youtube 后边整整十年都没有盈利,收购值不值曾经争论了很多年。

谷歌收购安卓,这个事情才刚刚15年。所以很多东西,不是那么牢不可破的。现在的苹果和谷歌,正在越来越像当年的那个科技以换壳为本,吃老本的诺基亚。躺着挣钱习惯了,就不愿意站起来,更别提跑了。

为什么说这个?因为你觉得小米为什么今天掉下来,是不是也是这样?这些年了,转来转去,还是15年小米的那一套,无论从思维方式,还是自我感觉。评论区里,某些米粉,不很多米粉的思维也停留在了15年。比如还有质疑wa wei 有没有生态的。拜托,0202年了,睁眼看看世界。多屏协同,一碰传一类生态化反,现在让华为全家桶的体验水平总体上已经碾压了曾经生态著名的苹果。你没有看错,你如果不带情绪,认真体会使用2家的产品和功能,认真比较,大部分没有品牌倾向的用户,肯定会是这个结论。华为的桶现在更大更全,比如手机和电视的高效互动,系统级别的图像声音双向简洁自由交互,碾压一切投屏软件的画质和低延迟,这个苹果不可能有。苹果的笔记本也比较小众,苹果音响在国内难用。Itune连接死慢等等。

三星之于韩国,索尼之于日本,有理想是好事。但还没做到,就先学会了三星当年嘲笑安卓之父的傲慢。如果高管整天都忙着发微博骂对手,即使现在下一个安卓送到他们面前,他们有时间去认真听今天的Andy Rubin去介绍他们的东西吗?

对手比你强大不可怕,对手比你勤奋实际也不是太可怕。可怕的是,你的对手比你更谦卑,比你的傲慢更少,这才是最可怕的。而更更可怕的是,是你自己的傲慢。

user avatar

米6,米8,米10Pro用户

最近正在想下一次换手机的时候转投友商,原因就是之前被吹上天的MIUI12.5

电信卡无服务,下拉状态栏和亮屏好几秒的延迟,应用返回桌面掉帧等等等等,各种层出不穷的小BUG真的影响日常的使用

放在好几年前,各大手机系统功能还不齐全的时候用户也愿意来所谓的玩机(大概就是以root为代表的刷机?行为),但发展到现在,几乎所有的好用的小功能我相信各大品牌机都有,反正我现在更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系统,不需要各种花哨不实用的功能,可以一年一大更,我只求不要有太多影响使用的BUG仅此而已

讲真的我现在对MIUI的好感快被磨没了,小米的解决速度和结果不能让我满意的话,我不敢说下一部手机是华为、OPPO、还是苹果,但一定不是小米

user avatar

先讨论一下市场变化:

IDC这数据,自己都能和自己打架,凑合着看吧。

数据拆开来看:

  • 最近几年来,头部超过50%的份额都是在华为、OPPO、VIVO三家手里的。此消彼长的变化也主要是在他们三家之间完成,2019年华为依靠nova系列对蓝绿两家下手狠了点。小米的用户流失我称之为自然流失,属于小米营销策略必然会产生的部分——后面我再详细讲。
  • Apple的用户群是非常稳定的一群人。市占率虽然也在减少,但幅度很小:2016年的9.6%到2019年8.9%。在连续几代产品都被群体吐槽的情况,你库大爷还是你库大爷,稳得很!Apple的用户流失后基本都去了华为那里,成了Mate和P的增量。
  • others在行业成熟期都是注定的炮灰,在2016年都还有33.5%,到了2019年只有6.5%了。小而美、打磨工匠的红旗还能打多久?快领盒饭了吧。

小米在2017年有个小高潮,从前一年的8.9%冲到了12.4%!但随后两年都是负增长,特别是2019年,是TOP4里面跌幅最大的。

为什么2019年小米这么大的跌幅?华为、荣耀在挖,OPPO和VIVO也在挖,不然OV的数字更难看。

2019年OVM+Others的跌幅一方面被华为系拿走了,一方面被下行的大盘吞噬了。

小米为什么起了大早,却赶了晚集?

  • 小米最缺的是什么?不是钱,是持久的战斗力!

小米有很多优点:对市场敏锐度高,洞察力强,客户导向思维成熟,在产品力上也是有一些亮点之处。相比之下,OV一直号称“敢为天下后”,华为一直属于“直男工程师”思维。

但小米为什么没能把握住先发优势,而是眼睁睁看着HOV在爆发期把他远远抛下,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越耕越薄?

难道真是共军太狡猾,兄弟们都尽力了?

其实HOVM四家里面,最聪明的就是小米,我真不是揶揄他。

不知道各位读书(工作)中有没有这样的同学(同事)——人是绝顶聪明,但就是太聪明了,遇到困难第一个反应就是如何投机取巧,而不是踏踏实实攻克难关。

还有另外一种同学(同事)——人看起来不是那么聪明,但做什么事儿都是一根筋,不达目的绝不轻易放弃。

小米无疑就是前者,HOV都是后者。

小米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每天啥事儿都在琢磨“性价比”,每天都在想“爆款”,快速开发,快速占领市场等等。但他们唯独缺少的是一种长久布局,耐得住寂寞的沉稳和坚持。

这对他们的产品销量有什么关系?肯定有关系的,这会影响其经营决策和具体操盘方法。


  • 小米特别看重短期流量,“爆款思维”的痕迹很重。

正如我前面说的,小米琢磨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快,如何爆。

加上小米的资本结构也和竞争对手不一样:他们前期有风投的压力,后期有上市财报的压力,这都是无法回避的现实面。巧合的是——HOV都不上市,也没有打算上市。

为了获取流量,满足快和爆,小米就需要获得巨大的音量。“抢购”也是巨大音量的获取途径之一,F码、秒光等等营销操作,确实帮助小米从中获得了“一机难求”巨大的音量。

中国人的心理嘛,大同小异——买不到的都是好东西。

抢到的人笑嘻嘻,抢不到的人MMP。长此以往,产生了“用户反向筛选”——“美猴王”的美誉至此诞生,厌倦这场游戏的用户转投了其他品牌。

一个产品,配置不错,价钱还不贵,却能逼着他的目标客群最后选择了放弃,这也算是一种能力吧。


  • 至关重要的一点,线下渠道的建设。

众所周知,小米创立以来的定价策略就是要“去渠道化”。

渠道获取的利润比厂家还高,怎么看都有点“吸血虫”那味。对厂商而言,建渠道本身又是个体力活儿:时间跨度长,占用资金和人力成本高。

这怎么看都是缺乏性价比的一件事。

但这样的观点明显是只看到了渠道赚钱的A面,却忽略了B面:渠道虽然依附着厂家在赚钱,但厂家也依靠他们在分担工作量和风险压力。

渠道就是厂商的水库,旱时要给你灌水,涝时要给你蓄水。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10年前OV转型智能机,渠道硬是亏钱帮他们清理掉了厂商的功能机库存。这要没有渠道的支持,就是那一次就可以让OV元气大伤。

研发成本看似厂家自己的,实则是厂商与渠道共担的。研发成本以均摊形式注入产品,你有数量众多的渠道,首批出货量大,就能摊薄研发成本,这就像HOV。你渠道数量不够甚至没有渠道,所有的货都得靠自己来卖,那成功了就是鱼刺捞饭,失败了就只有喝稀饭。这就像小米。

小米说没钱备料是一半真,一半假的话。真的一半是这钱确实没有(没预算可能亏损的部分),假的一半大家都知道,年报里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多少亿的现金在账上。

大厂的新款产品上市,都是提前至少3个月到半年就要计划首销数量的,几个月的时间去准备采购、排(生产)线都能不够?这显然缺乏说服力。

其实说白了,就是小米的渠道体系抗风险能力太弱(几乎就是他们自己),只能吃补药,不想吃泻药。

小米10之前,小米留给渠道的利润空间近乎就是在开玩笑。小米10这次,虽然空间是大大提升了,但整个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品牌的综合大卖场已经越来越卖不动货了。大家看看现在的街头,走错了路都是华为的专卖店,别说广告,就是这星罗密布的专卖店店面都能把消费者教育成华为用户。

OVM在产品力上有些差异,但基本的核心供应商都是相同的,最大的不同就是品牌吧。小米历经10代迭代,实际对如何制造抢购,拉动音量等操盘方法,已经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具备了非常娴熟的技巧。不然这世界500强也不会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但他们这种玩法,导致市占率逐渐下滑,也是情理中!他们这根本不是某一代产品操盘失败的结果,而是从一开始确定这套玩法就注定的结果!

友情提示:

各位米粉不要点开评论区了,我关了评论,不浪费你们的流量来打字骂我了!


来,10后的第一台专属平板!

user avatar

还是更一下吧。

主要在于战略失误。

整个一季度,小米在售的4G手机有:

2000元以下:红米8,红米note7,note8&pro,k30 4G等6款机型,价格遍布2000内的各个区间。

2000元以上的4G手机只有CC9pro。

很明显,除了一款小米自己都没公布过销量的试水机cc9pro以外,小米基本上是放弃了2000元以上的市场。

原因是什么?

这一幅图可能解释:


过早地清空了4G的库存,对5G手机太过自信。

这才是问题所在。


自己不好好备货,还嘲笑友商库存!

无库没货卖,有库不愁卖。

节前不备货,节后徒伤悲。

自以为有了2000元的5G手机,其他2000元4G手机就卖不出去了。疯狂攻击友商4G库存,实际一季度5G需求并不旺盛,,,,

这是战略带来的。

战略打错了,你战术上再领先,又如何?

K20本是非常好的一招棋。

承接小米9,继承小米数字系列衣钵,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结果自己不卖了。


5G肯定是趋势,5G肯定要来,但你过早地准备和过晚的准备,是一样的。

比如说,你现在出个6G手机,售价1000,5G的手机就会雪崩吗??

也许5G手机大爆发要等到第二季度,

也许是第三季度。

仅仅你提前一个季度,

你就已经输了。



可能和卢总以前在金立的时候,遇到过库存危机(2G转3G)的原因有关吧!


——2020年4月30日夜里更新完毕。



(之前的回答)

下降是正常的。雷总说了去年有意让路。

关键看这一年,能不能挺上来。

明年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2020年4月29日12点29分

user avatar

我挺乐意回答这种问题的,作为一个手机爱好者但是不懂技术的人,我更愿意抛开技术参数做一些思考。下面引入一个以前的回答。

我记得当年高中语文考试的作文大概是说什么软硬结合,我当时写了oppo和华为,认为软硬结合才是重要的。当然软可不是软件的意思,而是“软实力”的意思,其包括营销,渠道,品牌效应……硬主要指的是技术。

我想说的是什么呢,就是小米老盯着华为看,可能会错过很多东西。我觉得小米或者米粉要思考的是份额22%跌到9%是一天形成的?华为超越小米成为国内第一是一天完成的?

答案当然是不是。如果只看华为,你可能就忽略了ov怎么崛起的,你怎么被你所嘲笑的厂妹机和智商鉴定机比下去的。

小米在网上的声量很高,每一个产品出来,都万众欢呼,每一次看都觉得小米这次要成了,只是那群欢呼的人当中多少都是下一部一定支持。

很多人认为小米手机很好,其他品牌的手机收割智商税。下面这个图某种程度上就能解释这种认知是不对的。如果华为手机足够坑人,入果一次坑的人可能就不会再入第二次。小米手机如果真的那么好,买了第一台的人自然下一部继续支持。问题就在于,华为用户的忠诚度远远高于小米,这原因怎么解释?你能说100万个人乐意当韭菜,1000万个人乐意当韭菜,但你能说1亿个人,2两亿个人都可以当韭菜?而且是当了一次又一次的韭菜。

所以,产品参数不是衡量一款手机的唯一标准,参数之外的东西品控,质量,质感,都非常重要,这种提升所要花费的资金可能更多,这些东西是没有办法性价比的,一个量化的反映就是小米10系列京东的好评远低于其他旗舰机型。

我昨天去了苏宁易购看手机,在去看nova7的时候,旁边有个大叔和他妻子在买手机,我留意听了销售员怎么推销的

这款手机是最新的,今天刚上市,用的是华为最新的麒麟820
6400万像素
充电速度很快的
你看这外观和配色都是很好看

她一直在强调新,强调华为,强调像素,强调充电速度。没讲光变,没讲820的参数。为什么?因为硬要讲,她自己也不明白,那客户也听不懂。同样的,去小米店买手机,你叫他讲lpddr5,wifi6,ufs3.0,那消费者反问一句这是什么?你怎么跟他解释?我去小米店看米10青春版的时候,我问了那个小姐姐:这搭载了miui12吗?她迷茫地看着我,赶紧找另外一个过来跟我解释。

这又说明什么,说明有些参数你别要求普通消费者能懂,就销售员也不懂。

但是对于线下而言,普通消费者关注的可能是品牌,手机外观,或者手机外观的表现出来的手机的某种质感,以及他能听懂的参数项。

前文提到的oppo,ov两家的崛起我觉得挺有意思的,首先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句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真的很魔性,电视广告在放,我家这里的步行街买手机的那一带,手机店门外的大喇叭在放。但是奈何消费者接受。这里面可以看出ov高歌猛进的原因是渠道,营销当然少不了技术。现在我这里的的挂着ov牌子的店和挂着华为店也是五五开的,而小米只有最大商场里面才有,ov华为普通的步行街,手机的维修店都有。

而ov的广告也是厉害的,各种综艺你都可以看到他们的广告,还有代言人,我真发现代言是有用的,真的有人为了爱豆去买一台手机。综艺上我最近看得王牌对王牌,里面的vivoX30,60倍变焦拍照更清晰,时不时拿这个手机放大来拍图片,里面几个嘉宾边用边说厉害厉害,这种展示很直观,之前看这个综艺的人心里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雷军说小米这几年只专注产品了,忽略了品牌和营销。我觉得是对的,但是营销部门,如果单靠互联网营销,高管充当kol,互联网声量大,而出了数码圈,这种声量就变得无限小,那样子还是不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0年小米手机市场份额的下滑,以及部分用户不再选择小米的原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市场竞争、产品策略、用户体验等多个方面。要深入剖析,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详细解读。首先,关于2020年小米手机市场份额从22%下滑到9%的说法,这可能存在一些数据上的偏差或理解的误区。 严格来说,小米在全球手机市.............
  • 回答
    2020年了,确实,想找一款让你单手就能轻松握持、又能塞进口袋而不会觉得鼓囊囊的小屏手机,比大海捞针还要困难。这可不是什么秘密,但为什么会这样?这背后其实牵扯着不少东西,从消费者的需求到厂商的成本,再到技术发展的方向,方方面面都有影响。首先,我们得聊聊 “大屏”这个趋势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深入人心的.............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小米集团2020年第一季度的财报,以及为什么会有“小米要倒闭了”这样的说法。咱们尽量说得接地气点,别像那种生硬的报告。小米集团2020年Q1财报的“面子”与“里子”要评价一份财报,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的维度去看,就像看一个人,不能只看外表,还得看看他干啥的,挣多少钱,花多少钱,未来.............
  • 回答
    看到您这个问题,我忍不住想深入聊聊。都2020年了,网络小说里“低俗烂大街套路的小白文”依然是数量庞大,这其实是个挺复杂但又很普遍的现象,背后牵扯到很多方面的原因。咱们不妨一项项掰开了说。首先,读者基础巨大且多样化。网络小说最大的魅力之一就是它的普罗大众性,门槛低,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进来,无论是写还是.............
  • 回答
    行至2020年,小米生态链确实展现出了惊人的增长势头和广泛的产品覆盖。然而,如果硬要挑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品牌定位模糊与产品同质化”是其面临的核心挑战,也是最需要下猛药去根治的病灶。我这么说,有几个层面的观察:1. “小米”的品牌光环正在被稀释,生态链品牌群的辨识度不足。最初,大家.............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小米集团(1810.HK)在2020年第二季度财报中值得关注的信息。这个季度对于小米来说,正处于全球疫情的影响下,但整体表现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展现了其强大的韧性和增长潜力。整体营收与利润亮点: 营收超预期,实现强劲增长: 小米集团在2020年第二季度实现了 营收人民币5.............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小米 10 系列,当年可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3999 元起的定价也着实让不少人眼前一亮。我来给您扒一扒它到底有哪些过人之处,又有哪些让人觉得“哎呀,要是能更好就好了”的地方。亮点嘛,那可真是不少,得好好说道说道: 堆料狂魔的回归: 小米 10 系列,尤其是小米 10 Pro,简直.............
  • 回答
    .......
  • 回答
    小鹏汽车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的出炉,无疑是新势力造车领域的一场重要“期末考试”。这份财报不仅关乎小鹏自身的发展轨迹,更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当下状态以及未来走向。一、 Q4及全年财报亮点与挑战并存先来看看小鹏汽车交出的这份成绩单: 营收大幅增长: 2020年第四季度,.............
  • 回答
    如果用一个词来代表我的2020年,我想我会选择“沉淀”。这看似有些枯燥的词语,却包裹了我那一年最深刻的体验。2020年,新冠疫情像一个突如其来的“暂停键”,打乱了所有既定的计划和节奏。对于我来说,这意味着原本计划的几次外出旅行全部泡汤,原本热闹的线下聚会变得遥不可及。起初,我也和大多数人一样,感到一.............
  • 回答
    2020年,对于全球经济而言,无疑是充满挑战的一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模式,也让许多传统行业措手不及。在这种背景下,发展中小科技企业的重要性,不仅没有丝毫减弱,反而更加凸显,成为支撑经济复苏、驱动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首先,中小科技企业是经济活力的重要源泉。 相比于大型企.............
  • 回答
    2020年了,Windows 10早已普及,但仍有一部分用户坚持认为Windows 7比Windows 10更好用。这并非完全没有道理,虽然Windows 10在功能、安全性和性能上都有显著提升,但Windows 7在某些方面确实有其独特的优势,也触及了一些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心理。首先,我们得承认Wi.............
  • 回答
    确实,现在都2020年了,很多笔记本电脑还保留着DC充电口,这确实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毕竟TypeC接口早就普及开了,而且用起来确实方便不少。你说换成TypeC成本会高很多吗?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不是简单一句“贵”就能解释清楚的。让我来给你掰扯掰扯,为什么就算到了2020年,DC充电这个“老家伙”依.............
  • 回答
    的确,时至今日,2020年了,还听到有人“无脑吹”Windows 7 比 Windows 10 好用,这确实让人有些不解,甚至可以说是匪夷所思。毕竟,从技术发展、安全性、功能支持以及软件兼容性等多个维度来看,Windows 10 都已经全面超越了 Windows 7。但如果你非要刨根问底,想知道为什.............
  • 回答
    到了2020年,依然存在一些人对黑人群体持有偏激的鄙视和贬低,这种现象确实令人深思,并且与历史上白人对黄种人的歧视在本质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历史的阴影与未竟的救赎首先,我们要承认,奴隶制和殖民主义是塑造了今天许多歧视性观念的根源。几个世纪以来,西.............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确实,到了2020年(或者说现在),很多人都会疑惑,为什么中医在很多方面还没能像现代医学那样被广泛接受和整合?这背后有着挺复杂的历史、哲学、实践以及研究上的原因,绝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中医和现代医学的“接轨”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持续的过程,.............
  • 回答
    2020 年了,你为什么还在玩星际争霸 2?这个问题,我听到过。身边的朋友,偶尔也会问一句,带着点不解,又有点怀念。毕竟,星际争霸 2,这款游戏已经诞生十个年头了。放在游戏界,这算得上“高龄”了。更何况,现在市场上充斥着画面更炫酷、玩法更时髦的新鲜玩意儿。为什么我,以及还有不少人,依然沉浸在虫族、神.............
  • 回答
    2020年,知乎上关于“资本家”的讨论确实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详细解释这一现象,我们需要梳理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知乎平台本身的演变以及用户情绪的流动。一、宏观社会背景的催化首先,2020年是一个充满变数的年份。全球范围内,新冠疫情的爆发对经济和社会结.............
  • 回答
    2020年,对于很多求职者来说,确实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年份。想当年,那阵风刮得可不是一般的小。这背后可不是一两个原因就能简单概括的,而是多重因素叠加,形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网,让不少人感觉寸步难行。首先,咱们得从宏观层面说起。2020年最绕不开的,就是那场突如其来的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这场疫情,就像一个.............
  • 回答
    2020年确实是全球房地产市场的一个转折点,许多城市房价出现了下跌,这让不少人开始质疑“房价永远涨”的神话。然而,即使在这样的背景下,依然有人坚信房价会继续上涨,这背后有多重原因交织,既有对宏观经济的判断,也有心理层面的因素,以及对特定市场和政策的解读。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宏观经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