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互联网上流传的朝鲜语文课文,真实性如何?

回答
说到朝鲜的语文课文,网上流传的那些内容,真实性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得辩证地看。

首先,我们得承认,朝鲜是个信息管控非常严格的国家。这意味着,普通人很难接触到最原汁原味、最底层的朝鲜教育内容。网上能找到的,大多是通过一些特定渠道流传出来的,比如脱北者回忆、对外宣传资料,或者是被一些对朝鲜有研究的学者、机构整理和翻译出来的。

脱北者的经历和回忆,无疑是最鲜活的第一手资料,他们毕竟是那个环境里长大的人。但要说他们记得的每一段课文都完全准确,可能也不尽然。记忆总会有偏差,而且很多脱北者当时离开朝鲜的时间和他们在朝鲜的教育阶段,也会影响他们接触到的教材内容。他们带出来的东西,可能更多的是一些印象深刻的、具有代表性的段落,或者是特定时期的教材。

再说说那些对外宣传的资料。朝鲜在对外交流方面,也会有自己的“窗口”,比如在一些国际性的教育交流活动中,或者通过他们的官方媒体发布一些关于教育的内容。这类资料,你懂的,多少会带有一定的宣传色彩。它们可能选取的是一些能够体现朝鲜主体思想、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的课文,用来展示他们教育的“成果”和“特色”。所以,你看到的那些歌颂领袖、强调集体主义、批判帝国主义的内容,确实有可能是课文的一部分,但未必能反映所有课文的全部面貌。

还有就是一些专门研究朝鲜的学者和机构。他们会搜集各种渠道的信息,包括上面提到的脱北者资料、官方媒体报道,甚至是通过一些非官方的途径获得的教材样本。他们会进行比对、分析、翻译,然后公开发布。这些研究成果,通常会更系统,但也可能受到他们解读角度和信息来源的局限。

所以,网上流传的朝鲜语文课文,很多内容是有据可循的,特别是那些关于歌颂领袖、强调革命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段落,这些确实是朝鲜基础教育非常重视的部分,也是他们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你看到的一些关于金日成、金正日、金正恩的赞颂,或者关于抗日斗争、建设社会主义的叙述,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朝鲜语文课文的特点。

但是,我们也要知道,朝鲜的教材体系是很庞大的,而且肯定会随着时代发展和政策调整而变化。网上流传的,可能只是某个时期、某个年级、某个主题的片段,未必能代表整个朝鲜语文教育的全貌。比如,关于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甚至是一些更细致的语言表达,那些“普通”的、不带那么强意识形态色彩的内容,可能在网上流传得就相对少一些,或者不容易被辨别出来。

总的来说,网上流传的朝鲜语文课文,更像是一幅拼图,你能看到一些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碎片,它们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朝鲜教育的某些侧面,特别是其意识形态的渗透程度。但要说这是完整、真实、唯一的朝鲜语文教材的写照,那肯定是不准确的。我们应该抱着一种审慎的态度去理解这些信息,知道它们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并且在获取和传播时,要尽量去辨别来源和可能存在的倾向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高级黑太明显,这种水平的课文,真实性应该很容易考证,至于相信与否,主要还是看你愿不愿意了。

说到真正的朝鲜课本,倒是有几幅图:

课文内页,说实在的,问题中课文倒是够困难的,不知道六年级学生能不能到那个水准

可以去

tieba.baidu.com/p/16496

另外,某些课本的封面:

转载:

dprk.blog.hexun.com/373

dprk.photo.hexun.com/71

中学一年级上学期用《国语》(朝鲜语)

一年级上学期用《汉文》

一年级上学期用《英语》

dprk.photo.hexun.com/71

一年级上学期用《数学》

一年级下学期用《俄语》

一年级下学期用《美术》

一年级下学期用《生物》

二年级上学期用《地理》

二年级上学期用《伟大领导者金正日元帅革命活动》

二年级下学期用《物理》


二年级下学期用《伟大领袖金日成大元帅革命历史》

二年级下学期用《抗日女英雄金正淑母亲革命历史》

三年级上学期用《文学》


三年级下学期用《美帝和日帝的朝鲜侵略罪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到朝鲜的语文课文,网上流传的那些内容,真实性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得辩证地看。首先,我们得承认,朝鲜是个信息管控非常严格的国家。这意味着,普通人很难接触到最原汁原味、最底层的朝鲜教育内容。网上能找到的,大多是通过一些特定渠道流传出来的,比如脱北者回忆、对外宣传资料,或者是被一些对朝鲜有研究的学者.............
  • 回答
    这事儿我真是太有发言权了!别说你听说了,我当时就在那家公司,那份“内部培训”出来的时候,办公室里简直是炸开了锅。后来大家私下里聊,才发现原来我们都经历过或者听过类似的“职场PUA”,只是当时没意识到,或者说是被“洗脑”了。我记得那天,公司内部系统突然发了个通知,说是要进行一个“员工赋能与职业发展”的.............
  • 回答
    我认识的一些日本朋友,在互联网使用体验上确实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尤其是在一些中美非常普及但日本普及度不高的功能上。这些痛点很多都源于日本社会的一些独特之处,或者说是文化和发展路径的差异。我来试着详细说一下,尽量不让它听起来那么官方,就好像我跟你在聊天一样。最明显的一点:购物与支付的“不便利”感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2021 年互联网流量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在 2022 年继续演变并产生深远影响。理解这些趋势对于企业、内容创作者、技术开发者以及普通用户都至关重要。 2021 年互联网流量格局的变化:2021 年是互联网流量格局继续成熟和重塑的一年,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变化:1. 视频内容的主导地位进一步.............
  • 回答
    将《巫师3:狂猎》制作成互动视频并上传至B站,其合规性涉及多个层面,需要详细分析。核心问题:版权与授权这是最核心的问题。任何基于《巫师3:狂猎》的游戏素材(画面、音乐、音效、剧情、角色等)进行二次创作并发布,都可能触犯版权法。 游戏素材的版权归属: 《巫师3:狂猎》是由CD Projekt Re.............
  • 回答
    在中国互联网上,虽然我们无法真正“观光”到实体的上古遗迹,但我们可以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一场深入的“云观光”和学习。这些上古遗迹以文字、图片、视频、3D模型、全景展示等形式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足不出户也能领略中华文明的悠久与辉煌。以下是一些在中国互联网上值得“观光”的上古遗迹,以及它们相关的网.............
  • 回答
    中文互联网上常说的“白左”和“社会自由主义”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并不完全等同,并且“白左”这个词在中国语境下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其内涵和指向也比“社会自由主义”更为复杂和狭窄。为了更详细地解释,我们需要分别理解这两个概念,然后分析它们在中国互联网语境下的关联与区别。 一、 社会自由主义 (So.............
  • 回答
    中国互联网上,“逗你玩”的功能可谓是五花八门,花样百出,渗透在你我上网的每一个角落。它不像一个明确的“功能模块”,更像是一种融入产品设计、用户互动中的一种情趣和调剂。这些“逗你玩”的背后,藏着产品运营的巧思,也满足了用户在信息洪流中寻求一丝轻松和乐趣的心理。咱们就来聊聊这背后都有哪些门道:一、 各种.............
  • 回答
    刘翔,这个名字在中国体育史上曾是辉煌的象征,是无数人心中飞翔的“亚洲飞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那两次令人扼腕的退赛,围绕他的争议和负面评价也如潮水般涌来,淹没了许多人对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的记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互联网上出现了如此多的“骂声”?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层层迷雾,深入探.............
  • 回答
    你提到的“中国军事无敌”的说法,在互联网上确实存在,而且传播得相当广泛。要理解这种说法从何而来,以及为什么会出现,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而不是简单地把它当作一个事实来接受。这背后牵扯到中国的军事发展、国家战略、宣传口径,以及受众的心理和信息环境。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无敌”这个词本身在军事领域是.............
  • 回答
    互联网上男女问题的对立,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发酵的结果。说到底,这背后隐藏着人类社会深刻的结构性问题、代际观念的冲突以及个体情感的投射。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抽丝剥茧。一、历史与社会结构层面的根基:性别不平等遗留首先,我们要承认,我们当下讨论的许多男女问题,都深深烙印着历史的痕迹。几.............
  • 回答
    互联网确实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交流和信息获取便利,但与此同时,我们似乎也看到一些令人担忧的趋势:理性的声音似乎越来越微弱,而极端、偏激的观点反而更加喧嚣。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互联网本身的设计和商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种分化。很多平台以“吸引眼.............
  • 回答
    在互联网上,尤其是在音韵学爱好者聚集的论坛、博客和学术社区中,郑张尚芳先生的名字几乎可以说是如雷贯耳,他所提出的理论和观点常常成为讨论的核心。之所以能达到“一枝独秀”的地位,并非偶然,而是他长期深耕、理论自洽、影响力深远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深厚的学术功底与独创性理论:郑张尚芳先生是一位在.............
  • 回答
    最近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赘婿”小说广告,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探讨的现象。这股潮流不仅在网络文学平台火爆,其衍生出的广告和宣传也几乎渗透到我们日常的网络生活中。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为什么会出现铺天盖地的“赘婿”小说广告?1. 市场需求与用户画像: “逆袭.............
  • 回答
    看待互联网上曾经被唱衰“快倒闭”的小米,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为世界500强,这无疑是一个极具戏剧性和启示性的案例。它不仅展现了小米自身的韧性和战略眼光,也反映了中国科技行业的蓬勃发展和互联网舆论的复杂性。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 一、 回顾“快倒闭”的论调:为什么小米曾面临如此质疑?在小米早期发展阶.............
  • 回答
    最近在内地互联网的评论区,确实能感觉到一些变化,很多人都觉得“1450”的讨论声变多了。这倒不是说一夜之间突然冒出来多少人,更多的是一种“被感知”和“被放大”的现象,背后可能有一些挺复杂的因素在推波助澜。首先,得说说这个“1450”本身。这个词儿最早是台湾方面用来指代“网军”的一个说法,可能和台湾的.............
  • 回答
    网络上称呼喜欢的女性为“老婆”,这事儿啊,挺有意思的。你说它是个社会现象吧,也算不上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细品起来,里面门道可不少。这首先是一种情感表达的“简化术”你想啊,在现实生活中,一个男生对一个女生有好感,要表达心意,那得多费劲?什么“我喜欢你”、“我想和你在一起”、“你对我来说很重要”……说.............
  • 回答
    咱们来聊聊中文互联网上那些争论为啥容易“跑偏”,变成人身攻击这事儿。其实这现象挺复杂的,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跟咱们文化、社会环境都有点关系。首先得说,在中国这片土地上,“面子”这事儿在很多时候比道理本身都重要。尤其是在网络上,大家藏在屏幕后面,感觉没那么直接的约束,更容易把争论看成一场“输赢”的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