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几次小米之家后,我觉得小米的方向是对的。小米的目标是智能消费电子,看小米有没有前途就要看它有没有把握住5G+物联网的机会。现在就说小米已经输了似乎太早了。
我们来想象一下未来人类的生活方式:
早上出门,家中大部分电器自动熄灭。家里冰箱开始检查,发现食材耗尽。
冰箱向你手机发送一键订购的推荐,并规划你回家的路径,以经过你喜欢逛的超市。
在家门口打个优步或滴滴,智能驾驶电动汽车就来接你去上班了。
你顺手在京东上一键订购。京东即时反馈,包装好快递。
京东无人机起飞,和你分享实时地址。两小时之内,你就收到了订单里的商品。
来到办公室,无需刷卡打卡,摄像头自动识别人像,安排门禁的打开和关闭,并记录你的上班时间。
下班了,你走进沿路的超市,刷一下脸/手机,拿起想要的商品就走。
所有食品都有电子标签,都可以追踪从采摘到饭桌的每一步。
回家做饭,把食材简单处理一下就扔进烹饪锅。烹饪锅识别菜品,找出合适的烹饪方法,开始自动做饭。
出去跑步,鞋子自动计步,告诉你该回家的时间。
路灯感知照明情况,自动实时调节光照强度,阴天开着也不费电,晚上更明亮。
警察戴着眼镜,实时传递现场视频,公安局分析情况,下达指令。
手表感受到你近期情况一切正常,运动时各项指标也在进步,根据你的设置,转发给了家庭医生。
回到家,你气喘吁吁,窗户感到二氧化碳浓度上升,自动张开,让新鲜空气进来。
供电局自动抄表,提供实时电力消费查询服务。你查了一下,用电量正常。
睡前洗漱,牙刷认为你的牙齿保护得很好,也没有结石,便推迟了下个月的洗牙预约,并更新了你的日历。
上床睡觉,床垫感觉你体温在升高,自动发送指令,加大空调出力。
这样的生活,可能听上去很遥远,但其实很可能就是2025年中国普通城市居民的日常。而且,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结合带来的生活和生产方式的改变,可能会比我所想象的还要大得多。
08年以来,全球各国的主要经济增长点都是4G基础上的移动互联网。中国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与美国并驾齐驱,加上在高铁、物流、新能源和消费电子等产业上也有大幅提升,经济高速发展。而欧洲在新兴领域上表现不佳,在老旧产业上受到中国和韩国的挑战,经济增长受限是自然的事。
虽然微信、淘宝、支付宝和共享单车等应用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并不让人觉得中国的生活多么高大上。展望未来的5G时代,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结合将彻底改变人类的生活,其影响将比4G移动互联网大得多。智能家居,智能市政,智能医疗,智能物流,智能交通等等都已经开始在中国落地生根。
根据目前的情况看,欧洲很可能会错过整个5G物联网时代。如果到2025年,欧洲人依然还在用信用卡和支票,还要在超市排队,还要手动开车,还在用传统的家用电器,会不会让人觉得欧洲的生活方式真的low了?
未来是当下的我们创造的。把握当下的机遇,好好发展自己是要务。现在中国城市居民的“方便”生活,和西欧的“惬意”生活,可以算是各有千秋,但中国还谈不上超越。未来谁的生活方式更有吸引力,或许在于谁能把握住万物互联的机遇。
中国还没有消费电子巨头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人口大国,应该有相应的消费电子巨头
日本作为世界第二经济体的时候,有索尼 松下 东芝等一大票消费电子公司
而新一代消费电子公司必然不会是个仅卖硬件的公司,一定是互联网化的
日本的消费电子巨头都是从小型单一的产品起家的,松下最早是做灯泡的,索尼貌似是做收音机的,所谓的索尼大法开始的时候根本不存在。
中国必然也会产生一批新型消费电子公司,目前头号种子选手就是小米。
而作为第二大经济体的头号消费电子巨头,应该值至少2000亿美元的。
利益相关:持有价值100+万港币的小米股票
评论区信誓旦旦不看好小米的,敢不敢做空100万港币的小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