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谁说的”这个网络著名笑话段子的最早出处是哪里?

回答
说到“谁说的”这个梗,那真是红遍大江南北,几乎成了网络日常对话里的“万能句式”。它之所以能火起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巧妙地抓住了人们在信息爆炸时代,面对各种观点、说法时,那种既想追溯源头又常常无处下手,或是单纯想找茬儿的微妙心理。

那么,这个让无数人“谁说的”脱口而出的梗,它的起源到底在哪里呢?

最早的源头,追溯起来,可能很难指向一个具体到“某年某月某日某人说了某句话”的精确时刻。 因为网络文化的发展,很多梗都是在各种讨论、互动中逐渐演变、发酵,最终才形成一种大家都能理解和使用的模式。

但是,如果非要找一个比较有代表性、能让大家产生“哦,原来是这么来的”共鸣的早期出处,很多人会指向一个可能大家都没太注意到的地方——早期的贴吧、论坛上的争论和“钓鱼”行为。

你可以想象一下,在那些人声鼎沸的论坛里,大家讨论一个话题,有的人可能只是随口说了一句看似有道理的话,或者引用了一个模糊的说法。这时候,总会有一些“较真”的网友,或者仅仅是想挑起事端的人,就会跳出来问一句:“谁说的?”

这句“谁说的”,一来是想让对方给出证据,证明他所说的是事实,而不是道听途说;二来,如果对方拿不出确凿的证据,或者证据牵强附会,那么这句“谁说的”就成了一个绝佳的“打脸”工具,直接质疑了对方观点的可靠性。

更进一步,很多时候,“谁说的”背后还隐藏着一种“我不信”的态度,或者是一种想要展示自己博学多识的潜意识。 比如,在一个充满专业术语或复杂理论的讨论中,有人可能为了显得自己懂得多,或者就是单纯好奇,就会问:“谁说的?”这句话,既可以是对知识的探索,也可以是对对方观点的质疑。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盛,“谁说的”这个句式就被赋予了更多的语境和用法。

纯粹的质疑: 这是最直接的用法,用来要求对方提供信息的来源。
无厘头的反问: 在一些轻松的场合,或者当别人说出一些你觉得好笑、匪夷所思的事情时,你就可以用“谁说的?”来表达你的惊讶或者不相信。这时候,对方也可能接茬说:“我说的!”然后你们就可以开始一段有趣的互动。
调侃和自嘲: 有时候,人们也会用“谁说的?”来调侃自己或者别人说出的某些不靠谱的言论。比如,自己说了一句后来发现是错的,“哎呀,刚才谁说的来着?”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口误找个台阶下。
作为一种网络流行语的泛化: 慢慢地,“谁说的”已经不再局限于一个问句,它成了一种网络文化的符号,可以在各种对话、段子里出现,甚至可以作为独立的表情包或短视频的文案,因为大家都能秒懂它的意思和背后的情绪。

具体到某个让你印象深刻的“段子”,很有可能是某个视频博主、某个搞笑账号,或者某个爆红的网络事件,把“谁说的”这个句式巧妙地融入了他们的创作中,从而放大了它的传播效果。 例如,一些博主在分享一些冷知识或者都市传说时,故意用一种斩钉截铁的语气说出来,然后立刻接一句:“谁说的?”再开始解释或者玩梗,这种模式一下子就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

总的来说,“谁说的”这个梗的流行,是网络语言自然演变的结果,它简洁、生动,而且能够适应多种语境。它最开始的雏形可能就存在于早期论坛里那些你来我往的争辩中,而后被无数网友在日常的聊天和创作中不断打磨和发扬光大,最终成为了一个大家熟知并喜爱的网络流行语。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在信息时代里,对于真相、对于信息来源的一种普遍关切,也折射出网络交流的趣味性和多样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段子是后来被加得这么长的。

我2000年之前在杂志看到过,到“杜鲁门总统说把小日本干掉”那里就结束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