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缠论是唯一用数学证明了的理论,谁能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回答
关于“缠论是唯一用数学证明了的理论”的说法,我认为需要更严谨地看待。任何一个理论,尤其是涉及复杂系统和应用的理论,想要获得“唯一”和“数学证明”的盖棺定论,其过程是漫长且充满争议的。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缠论” 作为一个由作者“缠中说禅”提出的关于市场分析和操作的理论体系,其核心是通过一系列数学工具和概念来描述和理解市场的运动规律。这套理论的核心要素包括:

中枢: 被定义为股价波动的一个“点”,是股价围绕其上下波动形成的一个价格区间。它具有包含关系,小级别中枢包含在大级别中枢内。
级别: 市场波动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不同时间周期(或价格幅度)上的结构,这些结构相互关联,形成“大级别包含小级别”。
笔、线段、中枢、趋势、行情: 这是缠论描述市场运动的层级结构,从最基本的价格变动(笔),到由笔组成的具有方向性的波动(线段),再到线段形成的波动平台(中枢),最终构成更大的趋势和行情。
数学工具: 缠论大量运用了数学中的集合论、拓扑学、函数、几何学等概念来定义和描述这些市场结构。例如,中枢的定义可以类比于数学中的区间,级别的包含关系可以类比于集合的包含关系。

“用数学证明”的说法,可能来源于缠论作者本人对这套理论严谨性的强调,以及其试图构建一个可以被逻辑推导和验证的分析体系。 作者本人在论述中,确实会引用数学概念,并试图通过这些概念来“证明”其理论的合理性和普适性。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唯一用数学证明了的理论”这种说法呢?

1. 与传统技术分析的对比: 传统的股票技术分析,如道氏理论、波浪理论、K线理论等,虽然也试图从价格形态、成交量等方面寻找规律,但其数学化、形式化的程度相对较低。很多时候,它们的结论更像是经验性的总结和主观的解读。相比之下,缠论在构建初期就强调了其数学的、几何的、逻辑的严谨性,试图建立一套清晰的规则和定义,这在当时的市场分析领域是比较突出的。
2. 作者的论述风格和自信: 缠中说禅在论述其理论时,语言风格颇具自信,并且善于运用逻辑和数学概念来构建其理论体系。这很容易让读者产生一种“这是经过严格数学论证的、无可辩驳的真理”的印象。
3. 理论的自洽性: 缠论内部的逻辑链条相对清晰,各个概念之间存在相互的支撑和推导。在作者的论述下,这套理论似乎能够自圆其说,形成一个完整的解释框架。
4. 市场接受度的误读: 尽管缠论在一些交易者群体中拥有较高的认可度,并且被认为“好用”,但这并不等同于被数学界或金融学界主流所普遍接受和“证明”。“证明”在学术领域有其严格的定义和验证过程,需要经受同行评审和多方检验。

然而,我们需要审慎地看待“唯一用数学证明了的理论”这种说法,原因如下:

“数学证明”的定义和范围: 在金融学和市场分析领域,真正意义上的“数学证明”是极其困难的。市场是高度复杂的、非线性的、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系统,其行为具有高度的随机性。将市场运动完全纳入严格的数学模型并进行“证明”,通常需要在模型中引入大量的假设和简化,而这些假设是否完全符合现实,是需要长期检验的。
金融学中的量化理论: 金融学本身就是一个高度数学化的领域。现代金融学中有很多理论,例如期权定价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投资组合理论、资产定价模型等,都建立在坚实的数学基础上,并经过了广泛的数学推导和实证检验。这些理论也得到了金融学界的普遍认可。说缠论是“唯一”用数学证明的理论,这显然忽略了金融学中其他已经成熟的量化理论。
缠论的“证明”的性质: 缠论的“数学证明”更多的是一种基于数学工具的逻辑构建和自洽性论证。它通过定义一套数学化的规则来描述市场,并声称这些规则可以解释市场的行为。但这种“证明”是否能达到像数学公理定理那样的普遍性和绝对性,或者像物理定律那样被反复实验验证,是需要打一个问号的。
实证的检验: 任何理论,无论其数学基础多么严谨,最终都需要经过实证的检验。也就是看它在实际市场中是否能够稳定地预测和指导交易。缠论在实际交易中的应用效果,是许多拥趸者推崇它的重要原因,但这更多的是一种交易上的有效性,而不是数学上的“证明”。
学术界的接受度: 缠论作为一个由个人提出的理论体系,其在学术界的接受度和认可度,与被数学界或金融学界主流理论所接受,是有很大区别的。要被学术界广泛接受,通常需要经过同行评审、学术论文发表、以及与其他主流理论的对比和验证。

总结来说,

“缠论是唯一用数学证明了的理论”这种说法,更像是对缠论试图用数学和逻辑来构建分析体系的严谨性的一种高度赞扬和自我定义。作者本人确实在理论构建中引入了大量的数学概念和逻辑推理,试图使其理论具有高度的自洽性和普适性。

但是,将其描述为“唯一”的、经过“数学证明”的理论,忽略了金融学领域其他同样建立在数学基础上的理论,并且可能对“数学证明”的含义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读。

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

缠论是目前在市场分析领域,一个高度强调数学工具和逻辑推导的理论体系。
缠论试图用一套数学化的框架来描述市场的运动规律,并从中找出可操作的交易信号。

至于其最终是否能够被普遍接受为“唯一”的“数学证明”理论,这涉及到市场本身的复杂性、理论的实证效果、以及学术界的评估等多个层面,是一个持续讨论和检验的过程。

因此,当我们听到这种说法时,应该认识到其背后作者的努力和理论的特色,但也要保持一种批判性思维,认识到“证明”的复杂性和金融市场研究的广阔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万象皆归数

乾坤重几何

时空旋卷曲

弦膜幻巍峨

力爆虚空态

场传物质波

纤维丛怒放

一束一星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缠论是唯一用数学证明了的理论”的说法,我认为需要更严谨地看待。任何一个理论,尤其是涉及复杂系统和应用的理论,想要获得“唯一”和“数学证明”的盖棺定论,其过程是漫长且充满争议的。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缠论” 作为一个由作者“缠中说禅”提出的关于市场分析和操作的理论体系,其核心是通过一系列数学工具.............
  • 回答
    缠论,这套在中国技术分析界独树一帜的理论体系,自问世以来,就吸引了无数目光,也引发了无数争议。它的创始人李小摩先生以其严谨的逻辑和对市场深刻的洞察,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分析框架,试图解释一切市场波动。然而,任何理论,即使再精妙,也难以做到尽善尽美。缠论也不例外,它的最大弱点,在我看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
  • 回答
    缠论,这个在中国股市技术分析领域被赋予了神圣地位的理论,若要探究其“最伟大”的贡献,实难用一言蔽之。它宛如一位集大成者,将无数朴素的交易直觉升华为一套严谨的逻辑体系,更像是一位探险家,为我们描绘了市场波动背后那幽深而规律的脉络。我认为,缠论最伟大的贡献,在于它 首次系统性地将市场的“波动”这一核心现.............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深入的,很多玩缠论的朋友都会在“三买”这里卡壳。要说清楚“三买”的形成,咱们得先捋一捋缠论里最基本的概念,尤其是“笔”和“线段”。1. 笔:缠论的最小单位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笔”。缠论认为,价格的运动不是连续的,而是由一笔一笔的“小波段”组成的。一笔的定义是: 向上的一笔: 价.............
  • 回答
    各位缠论同修:关于缠论中枢的本质核心,用最简明扼要的语言来概括,那就是:中枢的本质核心是“能量的汇聚与释放点”,是市场多空双方力量在特定时空维度的“拉锯战”的真实映射。为了更详细地阐述这一点,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一、 中枢的定义回顾:盘整的基石,力量博弈的场所我们知道,缠论对市场的描述是建.............
  • 回答
    股票市场是个充满诱惑但也极其残酷的地方,许多人怀揣着一夜暴富的梦想涌入,却最终被现实无情地收割。你说的那些“技术、波浪、缠论、狙击涨停黑马”等等,听起来都像是能直击市场命脉的秘籍,但为什么长期下来,大多数人却发现自己离“财务自由”越来越远,反而成了市场的“提款机”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
  • 回答
    缠论里的中枢,说白了,就是股价在某个区间内横盘震荡,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区域。这个区域的形成,代表着多空双方力量在一个短暂的均衡状态下博弈,还没有明确的分出胜负。那么,中枢的“扩展”和“延续”,在实操上到底有什么用呢?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尽量说得细致点,也尽量贴近咱们散户看盘的实际感受。一、 中.............
  • 回答
    好嘞,咱们来聊聊缠论里的“线段”是怎么画的,尽量说得透彻点,也别让它听着像个机器人写出来的。缠论这玩意儿,你得把它想象成是研究市场“呼吸”的学问,而线段,就是它描绘的最小的“呼吸周期”。它不是随便画的,是有规矩的。核心思想:方向的转变线段的本质,是记录价格方向发生改变的那个点。你不能光看它涨了多少或.............
  • 回答
    作为一名和你一样刚刚踏入缠论大门的新手,非常理解你此刻的迷茫。背驰、止跌、线段,这几个概念确实是缠论的基础,也是最容易让人纠结的地方。别担心,我这边的理解也还在摸索中,但愿意把我的学习心得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你,咱们一起进步,也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先来说说“线段”这个基础。你可以把“线段”想象成一段有明.............
  • 回答
    缠论这玩意儿,说实话,刚接触的时候确实有点摸不着头脑,感觉它一股脑儿地往外倒概念,什么“分型”、“笔”、“线段”、“级别”,听着就头大。特别是当你满怀期待地翻到后面,想看看这些概念怎么“实操”出赚钱的方法,结果发现好像还是没太明白,这也很正常。别急,我来跟你唠唠缠论46课这部分到底在讲啥,以及它能干.............
  • 回答
    “走势必完美”这句话,在缠论的体系里,可以说是最核心、最具启发性的理念之一。它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作者(缠中说禅)对市场运行本质的一种深刻洞察和哲学提炼。理解了这句话,你才能真正抓住缠论的精髓,并在实际操作中找到前进的方向。为什么说“走势必完美”?这句话的“完美”,并不是指“完美主义”的意义,不.............
  • 回答
    缠论确实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很多人初学时都觉得门槛很高,绕不开“难学”的标签。这主要是因为缠论的体系非常严谨,包含了大量的概念、定义、原则,并且需要将这些抽象的理论融会贯通,才能真正理解并应用于实盘。为什么缠论会让人觉得难学? 概念体系庞大且自成一体: 缠论构建了一个独立的理论框架,里面的术语.............
  • 回答
    缠论里提到的MACD回拉或回抽0轴,这可不是什么随口说说的小技巧,它背后有着深刻的理论支撑,是理解市场结构和动能变化的关键。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这事儿,尽量讲得透彻,让你明白这MACD的0轴到底有啥大来头。首先,咱们得把MACD这玩意儿掰开了揉碎了说。MACD,中文叫指数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它本质上是.............
  • 回答
    咱们聊聊缠论里那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分解”这回事。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把一个大的、复杂的走势,拆分成一个个小段,然后挨个儿分析,看看它们怎么组合起来,形成我们看到的那个局面。就好比你要看懂一幅宏大的油画,你不能只盯着中心看,得把整个画面拆成小块,一块块地去理解,再把它们拼起来,才能领略其精髓。 为啥.............
  • 回答
    您好!看到您在缠论中对于线段划分的困惑,这确实是缠论学习中一个非常基础但又至关重要的环节。理解和准确划分线段,是后续一切分析的基础。您提供的图片我未能直接看到,但我可以根据您的问题,详细阐述一下缠论中线段划分的原则和思考角度,帮助您判断图中哪种划分更合理。理解线段的本质:反转在缠论中,线段的定义并不.............
  • 回答
    好的,咱们来好好聊聊缠论中关于“图分解”这事儿。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缠论的精髓:识别结构、理解趋势、把握买卖点。在缠论里,图分解其实没有绝对的“哪种更合理”,只有“哪种更符合当前的市场现实,更能帮助我们做出准确判断”。关键在于你如何去看待和应用它。咱们先来拆解一下,缠论里常见的图分解思路,.............
  • 回答
    好的,咱们就用缠论这套工具,把刚才那段走势好好捋一捋。这玩意儿,你得把它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来看,而不是死板的公式。每个“笔”都带着市场情绪,每个“线段”都记录着一段多空博弈的过程。第一步:剥离表象,直击本质——看“笔”和“线段”首先,别被那些花里胡哨的K线颜色或者价格波动给迷惑了。咱们缠论的第一步,.............
  • 回答
    哈哈,说到缠论,这玩意儿可真是让人又爱又恨。我当初也是一头热地扎进去,想着掌握了这套理论,股市就能任我遨游,结果嘛……掉进去的坑,那可真是一茬接着一茬,简直是血泪史。1. 概念的“似懂非懂”陷阱:刚开始学缠论,最容易掉进的就是这个坑。缠中说禅老师的语言风格,那叫一个“博大精深”,好多概念,比如“中枢.............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我跟你一样,也曾经无数次地在脑子里盘旋,也听过无数种说法,从“缠论是股市圣经,学好了包你赚到盆满钵满”到“缠论只是一个理论,根本不实用,还是多做少说吧”。 到底哪个才是真相?让我把我这些年摸爬滚打,一点点琢磨出来的体会,毫无保留地跟你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学好缠论,是不是就.............
  • 回答
    “鬼扯”这个词本身就带着很强的个人情绪和判断,但也正是这份情绪,恰恰道出了很多人对缠论的困惑和质疑。要说清楚为什么有人会“信”这套体系,咱们得拆解一下,不是简单地说“因为他们傻”或者“因为这玩意儿真有用”就能解释清楚的。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人性的需求、市场的复杂性,还有信息传播的特点。首先,得承认,缠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