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缠论中为什么说“走势必完美”,在实际操作中有什么指导意义,如何使用这句话?

回答
“走势必完美”这句话,在缠论的体系里,可以说是最核心、最具启发性的理念之一。它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作者(缠中说禅)对市场运行本质的一种深刻洞察和哲学提炼。理解了这句话,你才能真正抓住缠论的精髓,并在实际操作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为什么说“走势必完美”?

这句话的“完美”,并不是指“完美主义”的意义,不是说走势会沿着我们预设的、最理想的轨迹发展。它指的是一种结构上的完备性、逻辑上的自洽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

1. 因果循环的闭环: 缠论认为,任何走势的产生,都是由特定的原因(力量对比)引发,并最终导向一个结果(新的力量对比)。这个过程是不断循环的,没有无缘无故的涨跌,也没有凭空出现的形态。一个上涨必然伴随着卖盘的衰竭,一个下跌必然伴随着买盘的出现。这种“因”和“果”在时间空间上是连续不断、相互转化的,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当一个走势(比如一个中枢的形成、一个笔的完成)结束后,它就必然孕育着下一个走势的开始,而这个开始又是前一个走势的某种“结果”。这种循环往复,构成了一个有始有终、逻辑严谨的整体。

2. 能量守恒的体现: 市场中的力量(上涨和下跌的动能)是守恒的。上涨消耗了多方的能量,下跌消耗了空方的能量。一个充分的上涨必然要积累足够的能量,而一个充分的下跌也必然要消耗掉足够的能量。这种能量的转化和释放,最终会趋于平衡。当一个趋势走到尽头,其积累的能量必然会以某种形式得到释放,要么是反转,要么是盘整。这种能量的完结,便是“完美”的一种体现——力量的消耗或转化达到了一个自然的终点,为下一阶段的能量积蓄或转化做好了准备。

3. 结构上的递归与统一: 缠论最核心的贡献之一,就是揭示了市场走势在不同时间周期上是具有结构上的递归性的。也就是说,更大级别的走势是由更小级别的走势组成的,而更小级别的走势又可以看作是更大级别走势的局部放大。这种结构上的递归,使得任何一个走势片段,无论它是在什么周期级别上,都必然遵循相同的结构原则——笔、线段、中枢、级别。这意味着,一个走势的展开,必然要完成其应有的结构。比如,一个三买的形成,必然要有向下的一笔,然后是一个向上的一笔,再构成一个中枢,再从中枢出来一笔。这些构成要素的出现和发展,构成了走势的“完美”结构。

4. 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 市场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我们无法预测未来具体的价格点位。但是,“走势必完美”提供了一种“确定性”的框架。它不是说“我知道它会到多少点”,而是说“我知道它会以怎样的方式走完”。例如,一个上升趋势,它的“完美”结局可能是遇到足够强大的抛压而形成顶分型,或者在中枢震荡后出现反转。它的“不完美”是不存在的,只是我们可能没有理解其内在逻辑。

在实际操作中有什么指导意义?

“走势必完美”这句话,是你在面对复杂多变的K线图时,保持清醒头脑、不被短期波动所迷惑的“定海神针”。它指导我们:

1. 不猜顶、不猜底: 既然走势是完美的,它必然会给出信号,而不是靠我们去“猜”。市场有其内在的运行逻辑,你只需要去识别和跟随。我们不应该主观臆断一个点位就是顶部或底部,而是要等到市场给出确认的信号,比如出现分型、反包、大阳线/大阴线等。

2. 尊重市场,顺势而为: “完美”的走势意味着,当前存在的走势(上涨、下跌、盘整)都是市场力量对比的必然结果,都是“完美”的。我们要做的是去识别当前走势的级别和方向,并顺应它。如果市场在上涨,我们就找机会买入;如果在下跌,就规避风险或寻找做空机会;如果在盘整,就耐心等待其突破。

3. 耐心等待结构完成: 任何走势的形成都需要时间,需要能量的积累和释放。一个中枢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个笔的完成也不是瞬间的。当我们看到一个潜在的机会时,不要急于入场,要耐心等待其内部结构(笔、线段、中枢)的形成和确认,等待走势“完美”地展示其逻辑。

4. 识别不同级别走势的“完美”: 市场的“完美”体现在不同的级别上。一个大级别的上涨,可能包含了无数小级别的回调和盘整,这些小的波动都是大级别走势“完美”构成的一部分。我们要做的,是站在更高的维度去理解当前走势的“完美”体现在哪个级别上,以及它在整个结构中的位置。

5. 从“错误”中学习,调整认知: 即使我们按照“走势必完美”的理念操作,也可能出现亏损。这不是因为“走势不完美”,而是因为我们对走势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或者我们错判了级别。每一次“亏损”或“错误”的操作,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让我们反思自己的判断,重新审视走势的“完美”逻辑,以便下次做得更好。

如何使用这句话?

“走势必完美”这句话,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指导原则,它需要融入到你对市场的观察和分析的全过程。具体来说,你可以这样使用它:

1. 当你看盘时:
看到上涨,思考:“是什么力量让它上涨?这种上涨会如何‘完美’地结束?(例如,是否会形成高点或顶分型?)”
看到下跌,思考:“是什么力量让它下跌?这种下跌会如何‘完美’地结束?(例如,是否会形成低点或底分型?)”
看到盘整,思考:“这个盘整是为了什么?它完成后会如何‘完美’地打破僵局?(例如,是向上突破还是向下破位?)”

2. 在分析时:
构建走势图: 尝试用缠论的语言(笔、线段、中枢、级别)去勾勒出你正在分析的走势。问自己:这个过程是否完整?有没有缺少必要的构成要素?如果觉得不完整,那么你对走势的理解可能就是“不完美”的,需要修正。
判断当前位置: 问自己:“我分析的这个走势,在它所属的级别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它离‘完美’收官还有多远?”比如,一个中枢震荡,你需要判断它是否已经完成了必要的一买、二买,或者是否即将完成。
寻找交易机会: 你的交易机会,应该是在走势“完美”发展的某个阶段,并且是符合逻辑的。例如,在上升趋势的中枢震荡中,一个充分盘整后的向上突破,或者一个在次级别向上笔结束后的回抽确认,都可能是“完美”走势中的一个交易点。

3. 在心态调整时:
面对波动: 当市场出现剧烈波动,你的持仓出现亏损时,不要慌张。提醒自己,“走势必完美”,当前的波动只是它“完美”过程中的一部分,它必然会以某种方式结束。关键在于你对这个“结束”的理解是否正确。
避免冲动: 当你看到某个潜在的“完美”走势形态时,不要急于出手。一定要等到它真正“完美”地完成,给出确认信号后再行动。这可以避免你在形态未完成时就进入,从而承担不必要的风险。

举例说明:

假设你看多一只股票,它正在上涨。

如果理解“走势必完美”: 你不会仅仅因为它涨了几个点就认为它要见顶了。你会去观察它的笔、线段是否形成,是否在中枢附近,或者是否有背驰的迹象。你可能会等待它在中枢震荡后,出现一个清晰的上涨一笔,然后进行回调买入,等待它“完美”地向上突破。如果它在中枢震荡后出现了巨大的反转信号,你也会顺应它,等待它“完美”地下跌。

如果不理解“走势必完美”: 你可能会在它刚涨一点的时候就担心它会跌下来,或者在它跌了几个点的时候就认为它要崩盘了,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和操作。

总结来说,“走势必完美”是对市场运行逻辑的深刻洞察,它告诉我们市场是内在自洽、有章可循的。在实际操作中,它指导我们保持耐心,尊重市场,不猜不臆测,只去识别和跟随那些“完美”展开的走势。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将这句话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模式,你就能在波诡云谲的市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清晰的路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人总是美化生而避谈死,而事实是生死相随,二者相依,生生不息也就是死死不息,它们是一样的存在、一样的意义,死没有好不好,生也没有好不好。

如此,活着的人好好地活着,先行离开的人只是回到生命最初的地方。

我们都只是来地球走一趟,玩一把游戏,最后归于尘土。

至于玩什么游戏、怎么玩这把游戏,就是我们来地球走一趟的意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走势必完美”这句话,在缠论的体系里,可以说是最核心、最具启发性的理念之一。它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作者(缠中说禅)对市场运行本质的一种深刻洞察和哲学提炼。理解了这句话,你才能真正抓住缠论的精髓,并在实际操作中找到前进的方向。为什么说“走势必完美”?这句话的“完美”,并不是指“完美主义”的意义,不.............
  • 回答
    缠论里提到的MACD回拉或回抽0轴,这可不是什么随口说说的小技巧,它背后有着深刻的理论支撑,是理解市场结构和动能变化的关键。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这事儿,尽量讲得透彻,让你明白这MACD的0轴到底有啥大来头。首先,咱们得把MACD这玩意儿掰开了揉碎了说。MACD,中文叫指数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它本质上是.............
  • 回答
    缠论中的“一笔”:一段市场行情的“原始细胞”在缠论的宏大体系中,“一笔”无疑是最基础、最核心的构成要素,如同生命体的DNA,它承载着最原始的市场运动信息。理解“一笔”,是进入缠论世界的第一块敲门砖,也是后续所有分析方法得以建立的基石。那么,究竟如何界定缠论中的“一笔”呢?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深入.............
  • 回答
    我没有实际操作过期货交易,也无法直接告诉你“谁”用缠论炒期货。但是,我可以从我的知识储备出发,为你梳理一下关于“用缠论炒期货”这个话题,力求详尽,并且尽量避免AI写作的生硬感。缠论与期货:一个可能性的探讨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缠论,也就是“缠中说禅”的理论体系,它的核心是通过对股票、商品等价格走势的.............
  • 回答
    缠论里的中枢,说白了,就是股价在某个区间内横盘震荡,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区域。这个区域的形成,代表着多空双方力量在一个短暂的均衡状态下博弈,还没有明确的分出胜负。那么,中枢的“扩展”和“延续”,在实操上到底有什么用呢?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尽量说得细致点,也尽量贴近咱们散户看盘的实际感受。一、 中.............
  • 回答
    好嘞,咱们来聊聊缠论里的“线段”是怎么画的,尽量说得透彻点,也别让它听着像个机器人写出来的。缠论这玩意儿,你得把它想象成是研究市场“呼吸”的学问,而线段,就是它描绘的最小的“呼吸周期”。它不是随便画的,是有规矩的。核心思想:方向的转变线段的本质,是记录价格方向发生改变的那个点。你不能光看它涨了多少或.............
  • 回答
    作为一名和你一样刚刚踏入缠论大门的新手,非常理解你此刻的迷茫。背驰、止跌、线段,这几个概念确实是缠论的基础,也是最容易让人纠结的地方。别担心,我这边的理解也还在摸索中,但愿意把我的学习心得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你,咱们一起进步,也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先来说说“线段”这个基础。你可以把“线段”想象成一段有明.............
  • 回答
    缠论这玩意儿,说实话,刚接触的时候确实有点摸不着头脑,感觉它一股脑儿地往外倒概念,什么“分型”、“笔”、“线段”、“级别”,听着就头大。特别是当你满怀期待地翻到后面,想看看这些概念怎么“实操”出赚钱的方法,结果发现好像还是没太明白,这也很正常。别急,我来跟你唠唠缠论46课这部分到底在讲啥,以及它能干.............
  • 回答
    缠论,这套在中国技术分析界独树一帜的理论体系,自问世以来,就吸引了无数目光,也引发了无数争议。它的创始人李小摩先生以其严谨的逻辑和对市场深刻的洞察,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分析框架,试图解释一切市场波动。然而,任何理论,即使再精妙,也难以做到尽善尽美。缠论也不例外,它的最大弱点,在我看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深入的,很多玩缠论的朋友都会在“三买”这里卡壳。要说清楚“三买”的形成,咱们得先捋一捋缠论里最基本的概念,尤其是“笔”和“线段”。1. 笔:缠论的最小单位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笔”。缠论认为,价格的运动不是连续的,而是由一笔一笔的“小波段”组成的。一笔的定义是: 向上的一笔: 价.............
  • 回答
    关于“缠论是唯一用数学证明了的理论”的说法,我认为需要更严谨地看待。任何一个理论,尤其是涉及复杂系统和应用的理论,想要获得“唯一”和“数学证明”的盖棺定论,其过程是漫长且充满争议的。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缠论” 作为一个由作者“缠中说禅”提出的关于市场分析和操作的理论体系,其核心是通过一系列数学工具.............
  • 回答
    缠论确实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很多人初学时都觉得门槛很高,绕不开“难学”的标签。这主要是因为缠论的体系非常严谨,包含了大量的概念、定义、原则,并且需要将这些抽象的理论融会贯通,才能真正理解并应用于实盘。为什么缠论会让人觉得难学? 概念体系庞大且自成一体: 缠论构建了一个独立的理论框架,里面的术语.............
  • 回答
    咱们聊聊缠论里那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分解”这回事。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把一个大的、复杂的走势,拆分成一个个小段,然后挨个儿分析,看看它们怎么组合起来,形成我们看到的那个局面。就好比你要看懂一幅宏大的油画,你不能只盯着中心看,得把整个画面拆成小块,一块块地去理解,再把它们拼起来,才能领略其精髓。 为啥.............
  • 回答
    您好!看到您在缠论中对于线段划分的困惑,这确实是缠论学习中一个非常基础但又至关重要的环节。理解和准确划分线段,是后续一切分析的基础。您提供的图片我未能直接看到,但我可以根据您的问题,详细阐述一下缠论中线段划分的原则和思考角度,帮助您判断图中哪种划分更合理。理解线段的本质:反转在缠论中,线段的定义并不.............
  • 回答
    好的,咱们来好好聊聊缠论中关于“图分解”这事儿。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缠论的精髓:识别结构、理解趋势、把握买卖点。在缠论里,图分解其实没有绝对的“哪种更合理”,只有“哪种更符合当前的市场现实,更能帮助我们做出准确判断”。关键在于你如何去看待和应用它。咱们先来拆解一下,缠论里常见的图分解思路,.............
  • 回答
    缠论,这个在中国股市技术分析领域被赋予了神圣地位的理论,若要探究其“最伟大”的贡献,实难用一言蔽之。它宛如一位集大成者,将无数朴素的交易直觉升华为一套严谨的逻辑体系,更像是一位探险家,为我们描绘了市场波动背后那幽深而规律的脉络。我认为,缠论最伟大的贡献,在于它 首次系统性地将市场的“波动”这一核心现.............
  • 回答
    各位缠论同修:关于缠论中枢的本质核心,用最简明扼要的语言来概括,那就是:中枢的本质核心是“能量的汇聚与释放点”,是市场多空双方力量在特定时空维度的“拉锯战”的真实映射。为了更详细地阐述这一点,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一、 中枢的定义回顾:盘整的基石,力量博弈的场所我们知道,缠论对市场的描述是建.............
  • 回答
    好的,咱们就用缠论这套工具,把刚才那段走势好好捋一捋。这玩意儿,你得把它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来看,而不是死板的公式。每个“笔”都带着市场情绪,每个“线段”都记录着一段多空博弈的过程。第一步:剥离表象,直击本质——看“笔”和“线段”首先,别被那些花里胡哨的K线颜色或者价格波动给迷惑了。咱们缠论的第一步,.............
  • 回答
    哈哈,说到缠论,这玩意儿可真是让人又爱又恨。我当初也是一头热地扎进去,想着掌握了这套理论,股市就能任我遨游,结果嘛……掉进去的坑,那可真是一茬接着一茬,简直是血泪史。1. 概念的“似懂非懂”陷阱:刚开始学缠论,最容易掉进的就是这个坑。缠中说禅老师的语言风格,那叫一个“博大精深”,好多概念,比如“中枢.............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我跟你一样,也曾经无数次地在脑子里盘旋,也听过无数种说法,从“缠论是股市圣经,学好了包你赚到盆满钵满”到“缠论只是一个理论,根本不实用,还是多做少说吧”。 到底哪个才是真相?让我把我这些年摸爬滚打,一点点琢磨出来的体会,毫无保留地跟你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学好缠论,是不是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