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缠论 下图分解哪种更合理?

回答
好的,咱们来好好聊聊缠论中关于“图分解”这事儿。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缠论的精髓:识别结构、理解趋势、把握买卖点。

在缠论里,图分解其实没有绝对的“哪种更合理”,只有“哪种更符合当前的市场现实,更能帮助我们做出准确判断”。关键在于你如何去看待和应用它。

咱们先来拆解一下,缠论里常见的图分解思路,以及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理解:

1. 缠论的“层级”观念:从小到大、由粗到细

缠论最核心的理念之一就是“分形”。简单说,就是任何一个大的结构,都可以由无数个小的、相似的结构组成。这就像俄罗斯套娃,一层套一层。

大周期看趋势,小周期抓买卖。 这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应用。
比如,你在周线上看到一个大的上升通道,那是大的趋势方向。但具体在这个周线级别的上涨中,你在日线、4小时甚至15分钟线上,会看到无数个小级别的回调和反弹。
为什么需要分解? 就是为了在这个大的上升趋势里,找到那些“恰到好处”的回调点,也就是潜在的买点。你不能等周线明确发出买点信号你才进,那时候可能已经涨了很多了。你需要在更小的级别上,找到那个“笔”的结束,那个“线段”的回调,那个“中枢”的震荡结束,然后跟着这个小的反弹,去博取大的上涨。

不同级别的“中枢”和“买卖点”。 缠论之所以能吸引人,就是它提供了一套严谨的识别方法。
一个大的中枢,是由多个小级别的中枢组成的。
一个大的买卖点,往往是建立在小级别买卖点的基础上,然后被大的级别所确认。
举个例子: 假设你在日线上看到一个上涨趋势,其中有一个箱体震荡(一个级别相对较大的中枢)。在这个箱体的内部,你可能会看到15分钟级别的好几个小的上上下下的震荡,形成更小的中枢。当这个日线中枢在下方出现了一个15分钟级别的“背驰”并反弹,这就有可能构成日线级别的一个买点。

2. 图分解的“角度”:看“笔”、“看线段”、“看中枢”

虽然都是分解,但看的东西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也会有细微差别。

“笔”的分解: 这是最基础的。缠论里“一笔”的定义是“三个连续的同向的同级别笔”。
为什么重要? “笔”是构成“线段”的基础。没有连续的笔,就没有线段。
分解的意义: 就是你要能识别出“这一笔”的结束,然后看它是否会构成一笔的转折,从而影响到线段的形成。比如,你看到价格上涨了三段,以为它会继续涨,结果第四段没创新高,反而回调了,那么前面那三段就可能构成一笔的结束,并开始构建线段。

“线段”的分解: 线段是缠论分析的基本单位,由至少三笔组成(一笔上涨,一笔下跌,一笔上涨;或者反之)。
为什么重要? 线段代表了一个阶段性的方向。
分解的意义: 就是识别线段的结束和形成。一个线段的结束,意味着趋势可能发生改变,或者进入一个盘整区域。
举个例子: 假设你看到股价连续上涨,构成了一个上升线段。在它涨到一定程度后,开始下跌,跌破了前面一笔的低点,那么这个上升线段可能就结束了。这时,你就要看这个下跌的线段是否会构成一个更小的中枢,或者是否会进一步下跌,形成更大的下跌线段。

“中枢”的分解: 中枢是缠论的核心概念,代表了价格在一个区间内的震荡。
为什么重要? 中枢是判断趋势是否延续、是否转折的关键。
分解的意义: 就是看中枢的层级和构成。
同级别中枢: 价格在同一级别图表上,在一个狭窄的区间内震荡。
扩展中枢: 当价格在走出第一个中枢后,继续按照同一个方向运行,但又没有立刻脱离前一个中枢的范围,而是进入了一个更大范围的盘整,这叫做中枢的扩展。
嵌套中枢: 一个大级别的中枢,是由多个小级别的中枢构成的。
举个例子: 你在日线图上看到一个比较大的横盘区域,这就是一个日线级别的中枢。在这个日线中枢的内部,你在15分钟图上可能会看到价格上下波动,形成好几个15分钟级别的中枢。当价格从这个日线中枢的下方上来,并且在15分钟图上形成了“背驰”并反弹,这就有可能是一个日线级别的买点。

3. 那么,哪种分解“更合理”?

这就要看你的分析目标和当前市场状态了。

如果你是想做长线趋势: 你可能更侧重于 大周期(周线、月线)的分解,识别大的上涨或下跌趋势,以及大的级别中枢。然后,在小周期上寻找配合大周期趋势的买卖点。

如果你是想做短线波段: 你可能更侧重于 日线、4小时、15分钟等中小级别的分解,去捕捉更快速的震荡和转折。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会把日线级别的上涨,看成是15分钟级别的一个大的上涨线段,然后在这个15分钟线段内部,寻找更小的级别(如5分钟)的买卖点。

最关键的是:
“同一级别的笔、线段、中枢”要能清晰识别。 这才是缠论分析的基础。你要确保你划分的笔、线段、中枢是符合缠论定义的。
“不同级别之间的关系”要能理解。 要明白大级别和小级别之间的相互作用。小级别的买卖点,如果符合大级别的趋势方向,就更有价值。
“市场状态”是动态的。 市场可能从一个上涨趋势变成盘整,再变成下跌趋势。你的图分解思路也需要跟着市场的变化而调整。不能死守一种分解方式。

举个更具象的例子:

假设现在市场是一个大的上升趋势,你用周线图看。
周线: 可能在走一个大的上升线段,或者正在一个大的周线中枢震荡。
日线: 在这个周线级别的上涨过程中,日线可能会走出好几段式的上涨,中间伴随着回调。如果价格回调到前一轮上涨的启动点附近,并且日线在15分钟或5分钟图上出现了“背驰”信号,那么这个日线级别的回调就可能构成一个日线级别的买点,对应到周线,就是它正在这个大的上升趋势中进行一次重要的回调,为下一轮上涨积蓄力量。
15分钟: 在这个日线回调的过程中,15分钟图上可能会出现下跌线段,然后在下跌线段的末端,出现下跌的“背驰”并反弹。这个15分钟的反弹,就可能构成一个15分钟级别的买点,这个买点也可能作用于日线和周线的分析。

总结一下,与其说哪种分解“更合理”,不如说:

理解不同级别的“笔”、“线段”、“中枢”是如何构成的。
理解不同级别的“买卖点”是如何产生的。
最重要的是,要根据你自己的交易风格和目标,选择最适合当前市场状态的图分解方法,并且能够灵活切换。 缠论提供的是一套方法论,而不是一套僵化的规则。

希望这样的解释能让你更明白“图分解”在缠论中的意义和应用。关键在于实践,多看图,多对比,多思考,慢慢就会形成自己的理解和判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实战问题还是挺好的。

非同分要保证最大中枢。

合理,就靠自己理解了。在下的理解是,上下的走势特性要保持一致。波动特性,表现,表意。

如果觉得第一个箭头后面中枢第一个下不够一个级别,可以找前面的借一借。所以正因如此,画的时候考虑不考虑所谓的够一个级别就没什么意义了,因为标准理论流程是借了之后再标准化最高最低,还不如直接按波动来画,更加贴合。

这个中枢,往大级别找一找,应该在某个时间周期上,macd是双回拉的形态。然后三买新高,两个红柱线堆没什么好说的,但线在高位,前面的向上走势并未背驰,基本认为后面是同级别回调,然后再上;或者一个更大级别中枢。

user avatar

图3是目前个人的理解。

如果图1的abcde段的b没有走出来,反思当下靠什么操作?a0和an是什么?为什么有非同和同分?为什么有两种分解方式?中枢递归和级别的转换又是什么?中继转折背驰那是后话。

缠论不是我们学习了懒人模式和机械化操作就想雄霸天下,就不说论语了!

一个级别的问题就够我们学习很久!加油,学无止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咱们来好好聊聊缠论中关于“图分解”这事儿。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缠论的精髓:识别结构、理解趋势、把握买卖点。在缠论里,图分解其实没有绝对的“哪种更合理”,只有“哪种更符合当前的市场现实,更能帮助我们做出准确判断”。关键在于你如何去看待和应用它。咱们先来拆解一下,缠论里常见的图分解思路,.............
  • 回答
    您好!看到您在缠论中对于线段划分的困惑,这确实是缠论学习中一个非常基础但又至关重要的环节。理解和准确划分线段,是后续一切分析的基础。您提供的图片我未能直接看到,但我可以根据您的问题,详细阐述一下缠论中线段划分的原则和思考角度,帮助您判断图中哪种划分更合理。理解线段的本质:反转在缠论中,线段的定义并不.............
  • 回答
    缠论这玩意儿,说实话,刚接触的时候确实有点摸不着头脑,感觉它一股脑儿地往外倒概念,什么“分型”、“笔”、“线段”、“级别”,听着就头大。特别是当你满怀期待地翻到后面,想看看这些概念怎么“实操”出赚钱的方法,结果发现好像还是没太明白,这也很正常。别急,我来跟你唠唠缠论46课这部分到底在讲啥,以及它能干.............
  • 回答
    在缠论的学习过程中,理解“三买”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它代表着一种阶段性反转的强烈信号。不过,要准确判断是否是“三买”,需要结合缠论的几个核心概念进行细致的分析,而不仅仅是看k线形态。我们来看看你提到的这两种情况,并尝试用最贴近实战的语言来解析它们:关于“三买”的根基:在深入分析具体形态之前,我们得.............
  • 回答
    缠论里的中枢,说白了,就是股价在某个区间内横盘震荡,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区域。这个区域的形成,代表着多空双方力量在一个短暂的均衡状态下博弈,还没有明确的分出胜负。那么,中枢的“扩展”和“延续”,在实操上到底有什么用呢?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尽量说得细致点,也尽量贴近咱们散户看盘的实际感受。一、 中.............
  • 回答
    好嘞,咱们来聊聊缠论里的“线段”是怎么画的,尽量说得透彻点,也别让它听着像个机器人写出来的。缠论这玩意儿,你得把它想象成是研究市场“呼吸”的学问,而线段,就是它描绘的最小的“呼吸周期”。它不是随便画的,是有规矩的。核心思想:方向的转变线段的本质,是记录价格方向发生改变的那个点。你不能光看它涨了多少或.............
  • 回答
    作为一名和你一样刚刚踏入缠论大门的新手,非常理解你此刻的迷茫。背驰、止跌、线段,这几个概念确实是缠论的基础,也是最容易让人纠结的地方。别担心,我这边的理解也还在摸索中,但愿意把我的学习心得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你,咱们一起进步,也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先来说说“线段”这个基础。你可以把“线段”想象成一段有明.............
  • 回答
    “走势必完美”这句话,在缠论的体系里,可以说是最核心、最具启发性的理念之一。它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作者(缠中说禅)对市场运行本质的一种深刻洞察和哲学提炼。理解了这句话,你才能真正抓住缠论的精髓,并在实际操作中找到前进的方向。为什么说“走势必完美”?这句话的“完美”,并不是指“完美主义”的意义,不.............
  • 回答
    缠论,这套在中国技术分析界独树一帜的理论体系,自问世以来,就吸引了无数目光,也引发了无数争议。它的创始人李小摩先生以其严谨的逻辑和对市场深刻的洞察,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分析框架,试图解释一切市场波动。然而,任何理论,即使再精妙,也难以做到尽善尽美。缠论也不例外,它的最大弱点,在我看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深入的,很多玩缠论的朋友都会在“三买”这里卡壳。要说清楚“三买”的形成,咱们得先捋一捋缠论里最基本的概念,尤其是“笔”和“线段”。1. 笔:缠论的最小单位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笔”。缠论认为,价格的运动不是连续的,而是由一笔一笔的“小波段”组成的。一笔的定义是: 向上的一笔: 价.............
  • 回答
    关于“缠论是唯一用数学证明了的理论”的说法,我认为需要更严谨地看待。任何一个理论,尤其是涉及复杂系统和应用的理论,想要获得“唯一”和“数学证明”的盖棺定论,其过程是漫长且充满争议的。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缠论” 作为一个由作者“缠中说禅”提出的关于市场分析和操作的理论体系,其核心是通过一系列数学工具.............
  • 回答
    缠论确实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很多人初学时都觉得门槛很高,绕不开“难学”的标签。这主要是因为缠论的体系非常严谨,包含了大量的概念、定义、原则,并且需要将这些抽象的理论融会贯通,才能真正理解并应用于实盘。为什么缠论会让人觉得难学? 概念体系庞大且自成一体: 缠论构建了一个独立的理论框架,里面的术语.............
  • 回答
    缠论里提到的MACD回拉或回抽0轴,这可不是什么随口说说的小技巧,它背后有着深刻的理论支撑,是理解市场结构和动能变化的关键。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这事儿,尽量讲得透彻,让你明白这MACD的0轴到底有啥大来头。首先,咱们得把MACD这玩意儿掰开了揉碎了说。MACD,中文叫指数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它本质上是.............
  • 回答
    咱们聊聊缠论里那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分解”这回事。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把一个大的、复杂的走势,拆分成一个个小段,然后挨个儿分析,看看它们怎么组合起来,形成我们看到的那个局面。就好比你要看懂一幅宏大的油画,你不能只盯着中心看,得把整个画面拆成小块,一块块地去理解,再把它们拼起来,才能领略其精髓。 为啥.............
  • 回答
    缠论,这个在中国股市技术分析领域被赋予了神圣地位的理论,若要探究其“最伟大”的贡献,实难用一言蔽之。它宛如一位集大成者,将无数朴素的交易直觉升华为一套严谨的逻辑体系,更像是一位探险家,为我们描绘了市场波动背后那幽深而规律的脉络。我认为,缠论最伟大的贡献,在于它 首次系统性地将市场的“波动”这一核心现.............
  • 回答
    各位缠论同修:关于缠论中枢的本质核心,用最简明扼要的语言来概括,那就是:中枢的本质核心是“能量的汇聚与释放点”,是市场多空双方力量在特定时空维度的“拉锯战”的真实映射。为了更详细地阐述这一点,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一、 中枢的定义回顾:盘整的基石,力量博弈的场所我们知道,缠论对市场的描述是建.............
  • 回答
    好的,咱们就用缠论这套工具,把刚才那段走势好好捋一捋。这玩意儿,你得把它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来看,而不是死板的公式。每个“笔”都带着市场情绪,每个“线段”都记录着一段多空博弈的过程。第一步:剥离表象,直击本质——看“笔”和“线段”首先,别被那些花里胡哨的K线颜色或者价格波动给迷惑了。咱们缠论的第一步,.............
  • 回答
    哈哈,说到缠论,这玩意儿可真是让人又爱又恨。我当初也是一头热地扎进去,想着掌握了这套理论,股市就能任我遨游,结果嘛……掉进去的坑,那可真是一茬接着一茬,简直是血泪史。1. 概念的“似懂非懂”陷阱:刚开始学缠论,最容易掉进的就是这个坑。缠中说禅老师的语言风格,那叫一个“博大精深”,好多概念,比如“中枢.............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我跟你一样,也曾经无数次地在脑子里盘旋,也听过无数种说法,从“缠论是股市圣经,学好了包你赚到盆满钵满”到“缠论只是一个理论,根本不实用,还是多做少说吧”。 到底哪个才是真相?让我把我这些年摸爬滚打,一点点琢磨出来的体会,毫无保留地跟你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学好缠论,是不是就.............
  • 回答
    “鬼扯”这个词本身就带着很强的个人情绪和判断,但也正是这份情绪,恰恰道出了很多人对缠论的困惑和质疑。要说清楚为什么有人会“信”这套体系,咱们得拆解一下,不是简单地说“因为他们傻”或者“因为这玩意儿真有用”就能解释清楚的。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人性的需求、市场的复杂性,还有信息传播的特点。首先,得承认,缠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