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缠论新学员请问各位大佬背驰,止跌,和线段的问题?

回答
作为一名和你一样刚刚踏入缠论大门的新手,非常理解你此刻的迷茫。背驰、止跌、线段,这几个概念确实是缠论的基础,也是最容易让人纠结的地方。别担心,我这边的理解也还在摸索中,但愿意把我的学习心得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你,咱们一起进步,也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先来说说“线段”这个基础。

你可以把“线段”想象成一段有明确方向的“行情”。缠论里讲的是“分形”,就是说小的分形构成大的分形,大的分形又构成更大的分形。而线段,就是这个分形结构的最基本单元。

具体来说,一个线段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 至少三笔: 线段不是单单的一根K线,也不是两根简单的K线。它至少需要包含三笔。
2. 方向明确: 这三笔必须是同向的。比如说,一笔向上,接着一笔向下,再一笔向上,这三个方向必须是明确的。它们不能是“来回折腾”的那种。
3. 中间笔与两端笔性质不同(但这个不是绝对的): 严格来说,缠论里对线段的定义是“一笔上涨,然后一笔下跌,再一笔上涨(或者下跌)”,且中间这笔的顶点(下跌的低点)必须穿过前一笔的终点。但新手入门,我们可以先理解为:一段明显的、连续的、由多个同向的笔构成的价格运动。

举个例子,我们看一个股票的K线图:

股价从10元涨到12元(一笔上涨),然后回调到11元(一笔下跌),再从11元涨到13元(一笔上涨)。这通常就被我们看作一个向上线段的雏形。
反之,如果股价从13元跌到11元,然后反弹到12元,再从12元跌到10元,就是一个向下的线段雏形。

关键点在于: 线段的出现,意味着一个小的趋势或者反趋势的出现。我们之所以要识别线段,是因为它是后续判断更大级别结构的基础。就像搭积木一样,我们得先认识一块块积木是什么样的,才能搭出大房子。



接着,我们来聊聊“背驰”。

“背驰”可以说是缠论里最核心、也最让新手头疼的概念之一了。我一开始也经常搞不清楚,总是在纠结“是背驰了还是没背驰”。

简单来说,“背驰”就是当一段行情(通常我们是在看线段的末端)在价格上还在继续延伸,但是在能量或者动量上却衰竭了,呈现出一种“欲强还休”的迹象。

你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去理解背驰:

1. MACD等指标的背驰: 这是最直观的背驰判断方法。当股价创新高(或新低),但是MACD的柱子(红柱或绿柱)却比前一次的柱子要短(或长度增长变缓),这就是MACD的顶背驰或底背驰。你可以理解为,虽然价格还在涨,但是拉升的动力已经不足了。
2. 成交量的背驰: 有时候,价格还在上涨,但是成交量却越来越小,这说明追涨的资金在减少,市场情绪在降温,也可能预示着上涨的动能衰竭。
3. K线形态的背驰: 在线段的末端,出现一些带有长上影线(上涨乏力)、长下影线(下跌无力)、或者十字星、锤头线等不确定性K线组合,也可能是在暗示着背驰的到来。
4. “笔”的角度看背驰: 缠论更强调的是“笔”的背驰。当一个笔的拉升力度或者下跌力度,与前一个同方向的笔相比,明显减弱,但价格还在继续,这就是笔的背驰。

重要的不是背驰“长什么样”,而是背驰背后的“逻辑”。 背驰的根本是“市场合力”的变化。价格的上涨需要买盘的合力,下跌需要卖盘的合力。当价格在上涨,但买盘的合力却越来越弱,那上涨自然就难以持续了。

打个比方: 你在爬一座很陡的山,一开始你还有很大的力气,一步一步稳稳地往上爬。但是爬到后面,虽然你还在往上走,你的腿却越来越酸,呼吸也越来越急促,感觉再往上走一步都会累得倒下。这个时候,你的“身体能量”就背驰了,很可能就要停下来休息一下,甚至要下山了。

要记住的关键是: 背驰不是100%准确的信号,它只是一个“可能”的信号。它告诉我们,当前这段行情可能会发生反转,或者至少会有一个回调。



最后我们来谈谈“止跌”。

“止跌”和“止涨”是相对的,它是指一段下跌行情结束,价格停止下跌,进入横盘整理或者开始反弹的阶段。

在缠论里,止跌通常也和线段的结束以及背驰有关。

1. 下跌线段结束: 当一段明显的下跌线段(由多笔下跌组成)出现,如果它结束了,就可能代表着短期的下跌动能衰竭了。
2. 出现底背驰: 如我们上面讲的,如果下跌过程中出现了底背驰(MACD底背驰、成交量缩量等),并且配合一些止跌的K线形态,那么就很有可能是止跌的信号。
3. 新的上涨结构出现: 最明确的止跌信号,是当下跌结构结束后,开始出现了一个新的、向上的一笔或一段上涨。例如,一个下跌线段结束后,并没有接着下跌,而是出现了一笔向上,并且这笔向上有力量(例如突破了前一笔下跌的某些高点),这往往是止跌的信号。
4. 底部形态的出现: 有时候,价格在底部会形成一些我们熟悉的底部形态,比如双底、头肩底等,这些形态也可能伴随着止跌的信号。

把止跌理解为“下跌动能的终结” 会更容易理解。下跌之所以能持续,是因为卖出的力量大于买进的力量。当买进的力量开始逐渐增加,或者卖出的力量越来越小,下跌的动能就会逐渐衰竭,最终导致止跌。

一个现实的例子: 股票价格一直在跌,跌到一定程度后,大家觉得价格已经很低了,开始有人敢于买入,成交量也开始放大,价格也出现了一些阳线,即使还有小幅度的下跌,但看起来没有之前那么疯狂了,这就是止跌的迹象。

我的个人体会是:

不要死抠定义: 缠论的定义非常严谨,但作为新手,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去感受那个“味道”,去“看”出那些明显的迹象。等学得深入了,再回过头来抠那些严谨的定义。
结合级别看: 背驰、止跌这些概念,在不同的时间级别上都会出现。一个小级别的背驰可能只是一个更大的上涨中的回调,而一个更大级别的背驰,可能就预示着更长期的趋势反转。所以,理解背驰、止跌的时候,一定要结合你正在观察的时间级别。
多看图,多复盘: 这是学习缠论最重要的方法。把这些概念应用到实际的K线图上去,去寻找符合条件的例子,然后去复盘它们后面的走势,你会慢慢建立起盘感。

希望我这些笨拙的理解能对你有所帮助。咱们都是在路上的人,别怕出错,大胆去学,大胆去用,错了再纠正,慢慢就会摸到门道。如果我哪里理解得不对,也欢迎你指出来,我们一起交流学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家可以认真看一下,因为我虽然是针对题主的问题回答,但是做了详细的配图和讲了一些视角,都是有思考和参考价值的。

1,根据我的经验,一般来说,15分钟的次级别用3分钟看相对好一些,这是在常规的情况下,比如笔和线段的关系下看,15分钟笔在有次级别结构的情况下,这个次级别结构大部分时候是3分钟。当然,有些活跃度很低的可能是5分钟或者1分钟,这个和活跃度也有关系。

比如下图是同样的走势,在15分钟笔的情况下,3分钟的结构明显比5分钟要清晰一些。

当然,我并不是说15分钟次级别一定是3分钟,我只是说在定位15分钟笔的情况下,用3分钟当做15分钟的次级别,大部分时候更加清晰一些,尤其是对于新手来说,更加容易分析判断一些。实际中,在运用熟练的情况下,用1分钟或者5分钟当做15分钟次级别都是可以的,甚至说直接在15分钟走势图上判断次级别和次次级别走势都是可以的。

比如上图,简单看的话可以直接在15分钟图判断15分钟走势,15分钟次级别走势和15分钟次次级别走势。

2,

题中问是不是15分钟下跌止跌反转需要用黄色圈的走势去看?

答案是的。

不过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黄色圈的下跌段出现背驰的时候,15分钟也要背驰,这样15分钟才有反转的可能,否则暂时只能看5分钟反转。因为背驰的是5分钟,所以就算反转,也只能看5分钟反转。如果5分钟背驰的时候,15分钟也背驰了,那么我们是可以看15分钟反转的,我们是可以提前预期这个5分钟反转会导致15分钟反转的。

对了,大家要注意一点,反转在背驰中只是一个分类而已,也就是说可能反转而已,实际上可能不反转,中枢可以不断延伸扩张的,背驰只是代表暂时跌不动,所以大家实际分析操作中要做好各种分类的。

3,

上图是正常的缠论走势图的画法,题主问把上图变成下图这样看,用c和b比较背驰可不可以?

实际中可不可以呢?

题主是把中枢变化了一下,把中枢的位置变了以后进入段也变了,理论上来讲是可以的,但实际上这个走势不行。为什么呢?

因为如果按照题主这样去看,那么b段下跌就是大B中枢的进入段,c段是离开段。也就是说b段是大B的次级别走势,如下图所示。

但这个图有一个问题,那就是b段这波下跌中有一个中枢,这个中枢级别很明显和大B中枢差不多大,甚至可以当做是同级别中枢的,如下图所示。

那么,我认为题主的看法就是不合理的,因为两个中枢都是同级别的,不能变成次级别进入段去。

题主讲的对的是,如果能像他那样看,那背驰确实是用c和b相比的。

这个走势呢我可以聊聊我的思路,供大家参考。

a,直接按照笔画。

这样就是趋势下跌,可能背驰不太明显,这种走势背驰不明显的可以用macd或者均线辅助去看,图中没有macd,但是有均线,从均线看,是背驰的,如下图所示。

第2个紫色圈里的均线面积很明显小于第一紫色圈里的均线面积,所以形成背驰。

题中还问,下面这个走势也不要画一笔。

我认为就是一个次级别中枢,所以不需要画一笔。

b,从中枢扩张的视角看。

从上图可知,A中枢后向下离开,先是出现了红色中枢,红色中枢扩张成了紫色中枢,紫色中枢扩张成了黄色中枢B,黄色中枢B和黄色中枢A是同级别,所以形成趋势下跌进入c段。

c段一般是背驰段,可以关注是否背驰,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知道,这个c段是形成背驰的,不过这是5分钟背驰,暂时只能预期5分钟反转,还不能预期15分钟反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作为一名和你一样刚刚踏入缠论大门的新手,非常理解你此刻的迷茫。背驰、止跌、线段,这几个概念确实是缠论的基础,也是最容易让人纠结的地方。别担心,我这边的理解也还在摸索中,但愿意把我的学习心得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你,咱们一起进步,也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先来说说“线段”这个基础。你可以把“线段”想象成一段有明.............
  • 回答
    缠论里的中枢,说白了,就是股价在某个区间内横盘震荡,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区域。这个区域的形成,代表着多空双方力量在一个短暂的均衡状态下博弈,还没有明确的分出胜负。那么,中枢的“扩展”和“延续”,在实操上到底有什么用呢?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尽量说得细致点,也尽量贴近咱们散户看盘的实际感受。一、 中.............
  • 回答
    好嘞,咱们来聊聊缠论里的“线段”是怎么画的,尽量说得透彻点,也别让它听着像个机器人写出来的。缠论这玩意儿,你得把它想象成是研究市场“呼吸”的学问,而线段,就是它描绘的最小的“呼吸周期”。它不是随便画的,是有规矩的。核心思想:方向的转变线段的本质,是记录价格方向发生改变的那个点。你不能光看它涨了多少或.............
  • 回答
    缠论这玩意儿,说实话,刚接触的时候确实有点摸不着头脑,感觉它一股脑儿地往外倒概念,什么“分型”、“笔”、“线段”、“级别”,听着就头大。特别是当你满怀期待地翻到后面,想看看这些概念怎么“实操”出赚钱的方法,结果发现好像还是没太明白,这也很正常。别急,我来跟你唠唠缠论46课这部分到底在讲啥,以及它能干.............
  • 回答
    “走势必完美”这句话,在缠论的体系里,可以说是最核心、最具启发性的理念之一。它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作者(缠中说禅)对市场运行本质的一种深刻洞察和哲学提炼。理解了这句话,你才能真正抓住缠论的精髓,并在实际操作中找到前进的方向。为什么说“走势必完美”?这句话的“完美”,并不是指“完美主义”的意义,不.............
  • 回答
    缠论,这套在中国技术分析界独树一帜的理论体系,自问世以来,就吸引了无数目光,也引发了无数争议。它的创始人李小摩先生以其严谨的逻辑和对市场深刻的洞察,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分析框架,试图解释一切市场波动。然而,任何理论,即使再精妙,也难以做到尽善尽美。缠论也不例外,它的最大弱点,在我看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深入的,很多玩缠论的朋友都会在“三买”这里卡壳。要说清楚“三买”的形成,咱们得先捋一捋缠论里最基本的概念,尤其是“笔”和“线段”。1. 笔:缠论的最小单位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笔”。缠论认为,价格的运动不是连续的,而是由一笔一笔的“小波段”组成的。一笔的定义是: 向上的一笔: 价.............
  • 回答
    关于“缠论是唯一用数学证明了的理论”的说法,我认为需要更严谨地看待。任何一个理论,尤其是涉及复杂系统和应用的理论,想要获得“唯一”和“数学证明”的盖棺定论,其过程是漫长且充满争议的。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缠论” 作为一个由作者“缠中说禅”提出的关于市场分析和操作的理论体系,其核心是通过一系列数学工具.............
  • 回答
    缠论确实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很多人初学时都觉得门槛很高,绕不开“难学”的标签。这主要是因为缠论的体系非常严谨,包含了大量的概念、定义、原则,并且需要将这些抽象的理论融会贯通,才能真正理解并应用于实盘。为什么缠论会让人觉得难学? 概念体系庞大且自成一体: 缠论构建了一个独立的理论框架,里面的术语.............
  • 回答
    缠论里提到的MACD回拉或回抽0轴,这可不是什么随口说说的小技巧,它背后有着深刻的理论支撑,是理解市场结构和动能变化的关键。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这事儿,尽量讲得透彻,让你明白这MACD的0轴到底有啥大来头。首先,咱们得把MACD这玩意儿掰开了揉碎了说。MACD,中文叫指数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它本质上是.............
  • 回答
    咱们聊聊缠论里那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分解”这回事。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把一个大的、复杂的走势,拆分成一个个小段,然后挨个儿分析,看看它们怎么组合起来,形成我们看到的那个局面。就好比你要看懂一幅宏大的油画,你不能只盯着中心看,得把整个画面拆成小块,一块块地去理解,再把它们拼起来,才能领略其精髓。 为啥.............
  • 回答
    您好!看到您在缠论中对于线段划分的困惑,这确实是缠论学习中一个非常基础但又至关重要的环节。理解和准确划分线段,是后续一切分析的基础。您提供的图片我未能直接看到,但我可以根据您的问题,详细阐述一下缠论中线段划分的原则和思考角度,帮助您判断图中哪种划分更合理。理解线段的本质:反转在缠论中,线段的定义并不.............
  • 回答
    好的,咱们来好好聊聊缠论中关于“图分解”这事儿。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缠论的精髓:识别结构、理解趋势、把握买卖点。在缠论里,图分解其实没有绝对的“哪种更合理”,只有“哪种更符合当前的市场现实,更能帮助我们做出准确判断”。关键在于你如何去看待和应用它。咱们先来拆解一下,缠论里常见的图分解思路,.............
  • 回答
    缠论,这个在中国股市技术分析领域被赋予了神圣地位的理论,若要探究其“最伟大”的贡献,实难用一言蔽之。它宛如一位集大成者,将无数朴素的交易直觉升华为一套严谨的逻辑体系,更像是一位探险家,为我们描绘了市场波动背后那幽深而规律的脉络。我认为,缠论最伟大的贡献,在于它 首次系统性地将市场的“波动”这一核心现.............
  • 回答
    各位缠论同修:关于缠论中枢的本质核心,用最简明扼要的语言来概括,那就是:中枢的本质核心是“能量的汇聚与释放点”,是市场多空双方力量在特定时空维度的“拉锯战”的真实映射。为了更详细地阐述这一点,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一、 中枢的定义回顾:盘整的基石,力量博弈的场所我们知道,缠论对市场的描述是建.............
  • 回答
    好的,咱们就用缠论这套工具,把刚才那段走势好好捋一捋。这玩意儿,你得把它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来看,而不是死板的公式。每个“笔”都带着市场情绪,每个“线段”都记录着一段多空博弈的过程。第一步:剥离表象,直击本质——看“笔”和“线段”首先,别被那些花里胡哨的K线颜色或者价格波动给迷惑了。咱们缠论的第一步,.............
  • 回答
    哈哈,说到缠论,这玩意儿可真是让人又爱又恨。我当初也是一头热地扎进去,想着掌握了这套理论,股市就能任我遨游,结果嘛……掉进去的坑,那可真是一茬接着一茬,简直是血泪史。1. 概念的“似懂非懂”陷阱:刚开始学缠论,最容易掉进的就是这个坑。缠中说禅老师的语言风格,那叫一个“博大精深”,好多概念,比如“中枢.............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我跟你一样,也曾经无数次地在脑子里盘旋,也听过无数种说法,从“缠论是股市圣经,学好了包你赚到盆满钵满”到“缠论只是一个理论,根本不实用,还是多做少说吧”。 到底哪个才是真相?让我把我这些年摸爬滚打,一点点琢磨出来的体会,毫无保留地跟你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学好缠论,是不是就.............
  • 回答
    “鬼扯”这个词本身就带着很强的个人情绪和判断,但也正是这份情绪,恰恰道出了很多人对缠论的困惑和质疑。要说清楚为什么有人会“信”这套体系,咱们得拆解一下,不是简单地说“因为他们傻”或者“因为这玩意儿真有用”就能解释清楚的。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人性的需求、市场的复杂性,还有信息传播的特点。首先,得承认,缠论.............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缠论学习的本质。缠论之所以有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把握市场的波动。而“背驰”作为缠论的核心概念之一,确实是区分市场上涨或下跌动能衰竭的关键。要不用MACD来讲述背驰,我们得回到缠论最基础的几个概念上:1. 笔、线段、中枢:缠论的骨架 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