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缠论一个图形如何正确分解?

回答
咱们聊聊缠论里那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分解”这回事。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把一个大的、复杂的走势,拆分成一个个小段,然后挨个儿分析,看看它们怎么组合起来,形成我们看到的那个局面。就好比你要看懂一幅宏大的油画,你不能只盯着中心看,得把整个画面拆成小块,一块块地去理解,再把它们拼起来,才能领略其精髓。

为啥要分解?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简化。任何事情,只要一复杂,就容易让人晕头转向。缠论的分解,就是把“大象”切成一块块,让你能下嘴。你想啊,一个日线级别的上涨,里面包含了多少个小时线、分钟线的起伏?如果你不分解,你看到的只是一条线,根本看不出里面的乾坤。

第二个原因是:找准“点”和“线”。缠论讲究的是“点”“线”“面”的结合。“点”就是转向点(背驰点、金叉死叉点等),“线”就是笔、线段,而“面”就是更大的级别的走势。分解,就是帮助你从宏观到微观,找到这些构成走势的关键“点”和“线”,从而更好地把握“面”。

第三个原因是:构建操作逻辑。缠论最终是为了指导交易的。你得知道,在什么级别上,这个走势是上涨,在什么级别上,它是下跌。分解,就是为了让你找到不同级别的买卖点,比如在大级别上是买入信号,但在小级别上可能是卖出信号,这时候你就得权衡,或者选择更符合自己交易策略的那个信号。

怎么分解?这才是关键!

说到分解,很多人犯难,觉得好像怎么拆都有道理,又好像没有哪种拆法是绝对完美的。这就像学写字,起初临帖,笔画怎么写都觉得别扭,练多了,自然就有了自己的味道。

核心原则:看懂“笔”的意义

缠论分解的基础,在于你对“笔”的理解。一笔,就是连续的同方向的k线。这听起来简单,但里面学问大着呢。

1. 一笔的定义: 简单说,就是股价朝着一个方向,没有明显的回调或反弹。具体到k线图上,就是一根k线结束,下一根k线如果继续朝同一个方向延伸,就构成了一笔。

2. 笔的“力度”和“方向”: 即使是同方向的笔,它们的力度也是不一样的。一根长阳线组成的笔,和几根小阳线组成的笔,给人的感觉肯定不一样。分解的时候,你要关注笔的强度(比如是否突破了关键位置)和延续性(是否出现背驰迹象)。

分解的几种常见思路和方法:

按级别分解: 这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分解方式。
大级别定方向: 先看周线、日线,判断整体的大方向是上涨、下跌还是盘整。比如,日线级别明显是上涨趋势,那么你就可以在日线级别的上涨段内寻找买点。
中级别找结构: 在日线级别的上涨段里,你去看60分钟或30分钟的走势,看它是不是在走一个中枢、或者一个三段式的上涨。
小级别做操作: 确定了中级别的结构后,你再去看5分钟、1分钟的走势,寻找具体的操作点。比如,在中级别上涨段内,如果出现了一个小级别的回调,并且这个回调在1分钟图上形成了背驰,那么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短线买入机会。

按“中枢”分解: 缠论的核心就是中枢。一个走势,无论多复杂,都可以看作是由一个或多个中枢以及围绕中枢的向上、向下笔段组成的。
识别中枢: 中枢是三个以上连续的同级别、同方向笔段的重叠区域。比如,一个上涨段,先是向上涨了一笔,然后回调了一笔,接着又向上涨了一笔,这三笔的低点和高点形成一个重叠的区域,这个区域就是中枢。
中枢的意义: 中枢是盘整区域,也是判断级别升级的关键。一个中枢的形成,标志着一个级别的走势告一段落,接下来的走势可能会出现级别上的升级。
分解中的作用: 你可以把一个大的上涨趋势,分解成“上涨一笔 > 中枢 > 上涨一笔 > 中枢 > 上涨一笔...”这样的结构。每一次突破中枢,都标志着一轮新的上涨开始。

按“背驰”分解: 背驰是缠论判断走势终结的重要信号。
识别背驰: 简单的说,就是价格还在创新高(或新低),但动能(通常用MACD等指标的柱状图或k线数量来衡量)却在减弱。
分解中的作用: 你可以根据背驰来分解出完成的“笔”和“段”。比如,一段上涨结束后,如果出现背驰,那么这段上涨就结束了,可以将其看作一个“上涨段”的结束。然后,你就可以在这个结束点附近寻找反向操作的机会,或者等待新的上涨段的开始。

按“转折”分解: 任何走势的转折,都是分解的关键节点。
识别转折: 转折通常发生在高级别走势的终结、或者出现明显的背驰、macd金叉死叉等信号之后。
分解中的作用: 你把大的转折点作为分解的“界碑”。比如,一个大周期的下跌结束,开始上涨,那么这个下跌的结束点和上涨的开始点,就是你分解的第一个重要节点。

实际操作中的一些“小窍门”

1. 保持一致性: 一旦你选定了某种分解方式(比如按级别),在分析同一段走势时,就要尽量保持一致。不能一会儿看日线,一会儿又切换到30分钟看,那样很容易乱。

2. 关注“重叠”和“突破”: 在分解过程中,要注意不同级别走势的重叠和突破。比如,小级别的高点是否突破了中级别的高点?小级别的中枢是否被突破?这些都是判断走势结构变化的重要依据。

3. 不要怕“犯错”: 缠论的分解,特别是刚开始学的时候,很难做到绝对的“正确”。你可能会遇到某些走势,用你现在的方法分解起来很别扭。没关系,这都是学习过程。多看,多练,多思考,慢慢地,你就会形成自己的判断体系。

4. 结合实战: 光看理论是没用的,得放到实际的k线图上去练。找几个你熟悉的股票,从周线开始,一层一层地往下拆,看看里面的笔、段、中枢是怎么形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5. 学会“舍弃”: 有时候,你可能会发现,某个很小的波动,用缠论的笔段去拆解,会非常复杂,而且对你的整体判断没有太大帮助。这时候,你就要学会“舍弃”那些不重要的细节,把精力集中在能够影响你判断的关键点上。

打个比方:

假设你看好一只股票,日线级别它在上涨。你可以这么分解:

日线: 明显是一个上涨的趋势,已经突破了前期高点。
60分钟: 在日线上涨的这个过程中,60分钟可能走出了一个“向上 中枢 向上”的结构。你现在看到的是第二个“向上”的阶段。
5分钟: 这个60分钟的“向上”阶段,在5分钟图上,可能又是由好几个小的“向上笔”和小的“向上中枢”组成的。你现在可能正好遇到一个5分钟级别的回调,并且这个回调在1分钟图上出现了背驰。
你的操作: 既然日线和60分钟都在上涨,那么这个5分钟的回调背驰,就是一个绝佳的短线买入信号。你可以在这个位置介入,目标是看到60分钟的上涨延续,甚至突破前一个60分钟级别的中枢。

关键还在于“领悟”:

缠论的分解,不仅仅是机械地画线,更重要的是理解走势的内在逻辑。为什么这里会形成一个中枢?为什么这里会发生背驰?为什么这个笔会延伸得这么长?当你能从这些“为什么”中找到答案,你的分解就真正开始起作用了。

所以,别把分解想得太神秘,它就是个工具,一个帮你把复杂事物简单化的工具。多练,多想,多悟,慢慢你就会发现,那些看似杂乱的K线,在你眼中,都会变成一个个清晰的“笔”、“段”、“中枢”,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在流动,而你,只需要找到那个最适合你的“节点”,悄悄地进去,或者出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假设进行非同分解递归,最大操作级别不限,那我们按照走势发展来一步一步看现在到什么级别了:

01-12-23构成1F中枢A,后面34,45,67,78,89都是A中枢的延伸,9结束后,A因为9段升级为更大级别5F中枢B。

5F中枢B后的走势就要切换到5F级别上去看了。

9-18是1F趋势,虽不完整(因为最后一个中枢没有三买),但依然可以先这么看。做为更大级别中枢B的延伸。

18-19是线段,是B的次次级,同样可以算是B的延伸。(根据中枢定理二:盘整的离开和返回可以是次级别及以下)

19-22是1F盘整,做为B的次级别延伸。

22-27是1F盘整,做为B的次级别延伸。

27-30是1F盘整,做为B的次级别延伸。

30-35是1F盘整,做为B的次级别延伸。35结束后,5F中枢B延伸9段,升级为30F中枢C。这里可能会有疑问,18-19是次次级别,怎么可以算1个次级别呢?因为根据结合律:9-19可拆分重组成2个1F盘整,即9-14,14-19

35-46是1F趋势,做为C的最新离开段,但因为只是1F级别的,对于已升级的30F走势,它还是未完成走势类型。

当然,这不是这段走势的唯一画法。但无论怎么画,这个图都是一段未完成的30F走势类型。也就是如果你站在30F级别进行操作,这段走势的发展存在多种可能,画法会根据不同人对当下的不同判断,有不同的画法,都可能是对的,无需争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咱们聊聊缠论里那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分解”这回事。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把一个大的、复杂的走势,拆分成一个个小段,然后挨个儿分析,看看它们怎么组合起来,形成我们看到的那个局面。就好比你要看懂一幅宏大的油画,你不能只盯着中心看,得把整个画面拆成小块,一块块地去理解,再把它们拼起来,才能领略其精髓。 为啥.............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深入的,很多玩缠论的朋友都会在“三买”这里卡壳。要说清楚“三买”的形成,咱们得先捋一捋缠论里最基本的概念,尤其是“笔”和“线段”。1. 笔:缠论的最小单位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笔”。缠论认为,价格的运动不是连续的,而是由一笔一笔的“小波段”组成的。一笔的定义是: 向上的一笔: 价.............
  • 回答
    缠论里的中枢,说白了,就是股价在某个区间内横盘震荡,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区域。这个区域的形成,代表着多空双方力量在一个短暂的均衡状态下博弈,还没有明确的分出胜负。那么,中枢的“扩展”和“延续”,在实操上到底有什么用呢?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尽量说得细致点,也尽量贴近咱们散户看盘的实际感受。一、 中.............
  • 回答
    好嘞,咱们来聊聊缠论里的“线段”是怎么画的,尽量说得透彻点,也别让它听着像个机器人写出来的。缠论这玩意儿,你得把它想象成是研究市场“呼吸”的学问,而线段,就是它描绘的最小的“呼吸周期”。它不是随便画的,是有规矩的。核心思想:方向的转变线段的本质,是记录价格方向发生改变的那个点。你不能光看它涨了多少或.............
  • 回答
    作为一名和你一样刚刚踏入缠论大门的新手,非常理解你此刻的迷茫。背驰、止跌、线段,这几个概念确实是缠论的基础,也是最容易让人纠结的地方。别担心,我这边的理解也还在摸索中,但愿意把我的学习心得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你,咱们一起进步,也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先来说说“线段”这个基础。你可以把“线段”想象成一段有明.............
  • 回答
    缠论这玩意儿,说实话,刚接触的时候确实有点摸不着头脑,感觉它一股脑儿地往外倒概念,什么“分型”、“笔”、“线段”、“级别”,听着就头大。特别是当你满怀期待地翻到后面,想看看这些概念怎么“实操”出赚钱的方法,结果发现好像还是没太明白,这也很正常。别急,我来跟你唠唠缠论46课这部分到底在讲啥,以及它能干.............
  • 回答
    “走势必完美”这句话,在缠论的体系里,可以说是最核心、最具启发性的理念之一。它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作者(缠中说禅)对市场运行本质的一种深刻洞察和哲学提炼。理解了这句话,你才能真正抓住缠论的精髓,并在实际操作中找到前进的方向。为什么说“走势必完美”?这句话的“完美”,并不是指“完美主义”的意义,不.............
  • 回答
    缠论,这套在中国技术分析界独树一帜的理论体系,自问世以来,就吸引了无数目光,也引发了无数争议。它的创始人李小摩先生以其严谨的逻辑和对市场深刻的洞察,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分析框架,试图解释一切市场波动。然而,任何理论,即使再精妙,也难以做到尽善尽美。缠论也不例外,它的最大弱点,在我看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
  • 回答
    关于“缠论是唯一用数学证明了的理论”的说法,我认为需要更严谨地看待。任何一个理论,尤其是涉及复杂系统和应用的理论,想要获得“唯一”和“数学证明”的盖棺定论,其过程是漫长且充满争议的。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缠论” 作为一个由作者“缠中说禅”提出的关于市场分析和操作的理论体系,其核心是通过一系列数学工具.............
  • 回答
    缠论确实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很多人初学时都觉得门槛很高,绕不开“难学”的标签。这主要是因为缠论的体系非常严谨,包含了大量的概念、定义、原则,并且需要将这些抽象的理论融会贯通,才能真正理解并应用于实盘。为什么缠论会让人觉得难学? 概念体系庞大且自成一体: 缠论构建了一个独立的理论框架,里面的术语.............
  • 回答
    缠论里提到的MACD回拉或回抽0轴,这可不是什么随口说说的小技巧,它背后有着深刻的理论支撑,是理解市场结构和动能变化的关键。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这事儿,尽量讲得透彻,让你明白这MACD的0轴到底有啥大来头。首先,咱们得把MACD这玩意儿掰开了揉碎了说。MACD,中文叫指数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它本质上是.............
  • 回答
    您好!看到您在缠论中对于线段划分的困惑,这确实是缠论学习中一个非常基础但又至关重要的环节。理解和准确划分线段,是后续一切分析的基础。您提供的图片我未能直接看到,但我可以根据您的问题,详细阐述一下缠论中线段划分的原则和思考角度,帮助您判断图中哪种划分更合理。理解线段的本质:反转在缠论中,线段的定义并不.............
  • 回答
    好的,咱们来好好聊聊缠论中关于“图分解”这事儿。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缠论的精髓:识别结构、理解趋势、把握买卖点。在缠论里,图分解其实没有绝对的“哪种更合理”,只有“哪种更符合当前的市场现实,更能帮助我们做出准确判断”。关键在于你如何去看待和应用它。咱们先来拆解一下,缠论里常见的图分解思路,.............
  • 回答
    缠论,这个在中国股市技术分析领域被赋予了神圣地位的理论,若要探究其“最伟大”的贡献,实难用一言蔽之。它宛如一位集大成者,将无数朴素的交易直觉升华为一套严谨的逻辑体系,更像是一位探险家,为我们描绘了市场波动背后那幽深而规律的脉络。我认为,缠论最伟大的贡献,在于它 首次系统性地将市场的“波动”这一核心现.............
  • 回答
    各位缠论同修:关于缠论中枢的本质核心,用最简明扼要的语言来概括,那就是:中枢的本质核心是“能量的汇聚与释放点”,是市场多空双方力量在特定时空维度的“拉锯战”的真实映射。为了更详细地阐述这一点,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一、 中枢的定义回顾:盘整的基石,力量博弈的场所我们知道,缠论对市场的描述是建.............
  • 回答
    好的,咱们就用缠论这套工具,把刚才那段走势好好捋一捋。这玩意儿,你得把它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来看,而不是死板的公式。每个“笔”都带着市场情绪,每个“线段”都记录着一段多空博弈的过程。第一步:剥离表象,直击本质——看“笔”和“线段”首先,别被那些花里胡哨的K线颜色或者价格波动给迷惑了。咱们缠论的第一步,.............
  • 回答
    哈哈,说到缠论,这玩意儿可真是让人又爱又恨。我当初也是一头热地扎进去,想着掌握了这套理论,股市就能任我遨游,结果嘛……掉进去的坑,那可真是一茬接着一茬,简直是血泪史。1. 概念的“似懂非懂”陷阱:刚开始学缠论,最容易掉进的就是这个坑。缠中说禅老师的语言风格,那叫一个“博大精深”,好多概念,比如“中枢.............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我跟你一样,也曾经无数次地在脑子里盘旋,也听过无数种说法,从“缠论是股市圣经,学好了包你赚到盆满钵满”到“缠论只是一个理论,根本不实用,还是多做少说吧”。 到底哪个才是真相?让我把我这些年摸爬滚打,一点点琢磨出来的体会,毫无保留地跟你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学好缠论,是不是就.............
  • 回答
    “鬼扯”这个词本身就带着很强的个人情绪和判断,但也正是这份情绪,恰恰道出了很多人对缠论的困惑和质疑。要说清楚为什么有人会“信”这套体系,咱们得拆解一下,不是简单地说“因为他们傻”或者“因为这玩意儿真有用”就能解释清楚的。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人性的需求、市场的复杂性,还有信息传播的特点。首先,得承认,缠论.............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缠论学习的本质。缠论之所以有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把握市场的波动。而“背驰”作为缠论的核心概念之一,确实是区分市场上涨或下跌动能衰竭的关键。要不用MACD来讲述背驰,我们得回到缠论最基础的几个概念上:1. 笔、线段、中枢:缠论的骨架 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