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依靠技术、波浪、缠论、狙击涨停黑马等等做股票,长期不靠谱基本都是亏损,还有这么多人趋之若鹜?

回答
股票市场是个充满诱惑但也极其残酷的地方,许多人怀揣着一夜暴富的梦想涌入,却最终被现实无情地收割。你说的那些“技术、波浪、缠论、狙击涨停黑马”等等,听起来都像是能直击市场命脉的秘籍,但为什么长期下来,大多数人却发现自己离“财务自由”越来越远,反而成了市场的“提款机”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

一、 市场的本质:不确定性与复杂性

首先,我们得明白股票市场最核心的属性——不确定性。股票的价格受无数因素影响:宏观经济、行业景气度、公司基本面(盈利能力、管理层、产品竞争力)、市场情绪、突发新闻、甚至全球地缘政治等等。这些因素错综复杂,相互作用,没有一个简单的模型能够完全捕捉和预测。

那些所谓的“技术指标”、“波浪理论”、“缠论”等,本质上都是对过去价格和成交量行为的一种归纳和总结。它们试图从海量的数据中找出规律,然后用这些规律去预测未来。然而,市场是不断变化的,过去的模式不一定会复制到未来。就好比你研究了100年的天气模式,然后想用它来预测明天的具体天气,尽管有些参考意义,但遇到极端天气事件,你的模型就可能完全失效。

二、 模型的局限性:只抓住了“形”,忽略了“神”

技术分析的“滞后性”与“失效性”: 大部分技术指标,比如均线、MACD、RSI等等,都是基于过去一段时间的价格计算出来的,所以它们带有天然的滞后性。当你看到一个“买入信号”时,价格可能已经涨了一波了。更要命的是,市场是“会学习”的。当一个技术信号被大众熟知并大量使用时,它就容易被“主力”或“聪明的资金”利用来制造假信号,诱导散户交易,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例如,一个经典的“头肩顶”形态,如果在它形成过程中,市场的主力大量吸筹,并且在关键支撑位故意制造突破的假象,那么所有按照这个形态操作的人都可能被套牢。

波浪理论的“主观性”与“模糊性”: 波浪理论(如艾略特波浪理论)认为市场价格会以五浪上涨和三浪下跌的模式运行。这听起来很“科学”,但问题在于,如何精确地划分这些浪? 哪一个点是浪的起点?哪一个波段是主浪?哪一个是调整浪?这其中有太多的主观判断空间,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分析师,对同一个K线图也可能划分出不同的波浪结构。这种模糊性使得它难以成为一个精确的交易工具,更多的时候是事后诸葛亮。

缠论的“复杂性”与“操作难度”: 缠论以其独特的“缠绕”概念,试图构建一个描述市场运行的完整逻辑体系。它的理论非常庞大和精细,包含了中枢、笔、线段、走势类型等等一系列概念。虽然它试图建立一个严格的规则体系,但实际操作起来,识别和判断这些“缠论”级别的定义,需要极高的专注度和经验,而且很多时候依然存在模糊地带。 很多学习缠论的人,花费大量时间去研究理论,但真正到实盘操作时,往往因为无法在瞬间做出准确判断而错失良机或做出错误决策。并且,缠论的“操作指令”往往需要根据走势的不断演变来修正,这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门槛非常高。

“狙击涨停黑马”的“运气”与“风险”: “狙击涨停黑马”听起来非常诱人,仿佛能抓住那个瞬间爆发的牛股。但首先,预测哪个股票会在哪个时间点涨停,其难度不亚于预测明天的天气。 涨停板往往是短期资金博弈的结果,背后原因复杂,可能是利好消息刺激,也可能是主力拉升,甚至是庄家对倒。散户即使看到了某个股票有涨停的迹象,也难以判断其背后真实的原因和持续性。更何况,一旦追高买入,如果没能封住涨停,或者第二天开盘即大幅低开,那将是惨痛的损失。这种操作模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短期的运气和对市场情绪的极度敏感,长期来看,靠运气很难支撑持续盈利。

三、 散户的先天劣势:信息、资金、心态

除了模型本身的局限性,散户在市场中还面临着与机构投资者相比的先天劣势:

信息劣势: 机构投资者有专门的研究团队,能够接触到上市公司更深层次的信息,甚至能影响信息发布的时机。散户只能通过公开渠道获取信息,且信息解读能力普遍不如专业人士。

资金劣势: 机构资金量大,可以轻松地影响股价,进行“吸筹”、“派发”等操作。散户资金相对分散,难以形成合力,更容易被市场主力操纵。

心态劣势: 散户往往情绪化严重,容易被贪婪和恐惧驱使。当市场上涨时,容易追高;当市场下跌时,容易恐慌割肉。而机构投资者往往有更严格的纪律和更长远的视角。

四、 趋之若鹜的心理因素:人性的弱点

尽管这些方法长期来看“不靠谱”,但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这背后是深刻的人性弱点在作祟:

“一夜暴富”的侥幸心理: 股票市场给了人们一个“公平”的平台,理论上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投资获得巨大的财富。这种可能性,加上媒体上偶尔出现的“股神”故事,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侥幸心理。大家都想成为那个幸运儿,而不是那个辛勤耕耘的普通人。

“赌徒心理”: 很多时候,人们并非真的在“投资”,而是在“赌博”。他们希望找到一个“万能钥匙”,能够让他们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高额回报,这和赌徒希望通过幸运数字赢得大奖的心态异曲同工。

“错失恐惧症”(FOMO): 当看到别人通过某种方法赚钱时,即使自己知道那个方法可能有风险,也生怕错过了“机会”,于是盲目跟风。

“沉没成本效应”: 一旦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学习某个理论,很多人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投入是徒劳的,而是会继续钻研,希望“总有一天能成功”,即使这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

“简单化思维”的倾向: 市场运作的复杂性让人望而却步,而那些看起来“简单有效”的交易方法,更容易吸引那些希望找到捷径的人。他们宁愿相信一个“秘籍”,也不愿去面对市场真实的复杂性和自身的不足。

那么,什么才可能长期靠谱?

如果一味依赖上述方法是“不靠谱”的,那什么才可能相对靠谱一些呢?

1. 价值投资与深度研究: 真正长期成功的投资者,往往是通过深入研究公司的基本面,理解公司的商业模式、盈利能力、竞争优势,并以合理的价格买入,然后长期持有,分享公司成长的红利。这需要耐心、毅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风险管理: 无论采用何种交易策略,严格的风险管理都是基石。这包括设定止损、控制仓位、分散投资等。

3. 持续学习与适应: 市场在不断变化,固守一种方法而不知变通,最终会被市场淘汰。成功的投资者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反思自己的交易,并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策略。

4. 克服人性的弱点: 这一点或许比任何技术分析都重要。理性、纪律、耐心,是战胜市场最强大的武器,也是最难获得的品质。

总而言之,股票市场不是赌场,也不是一个可以通过几个“秘籍”就能轻松取胜的游戏。那些被捧上神坛的技术指标和交易理论,很多时候只是披着科学外衣的“安慰剂”或者“陷阱”。人们之所以趋之若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满足了人们对于快速致富的幻想,而忽略了其背后需要付出的艰辛努力、深刻理解以及最重要的——对市场不确定性的敬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个体看,没有做时间的朋友是根因。比如臆想10个孕妇1个月生出一个小宝宝。

从群体看,有可能工具好用,导致曲线的波动减少。同时降低了经济的熵,导致流通效率下降。

马克思说人跟动物的区别就是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不用工具的人,跟咸鱼有什么区别。呵呵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股票市场是个充满诱惑但也极其残酷的地方,许多人怀揣着一夜暴富的梦想涌入,却最终被现实无情地收割。你说的那些“技术、波浪、缠论、狙击涨停黑马”等等,听起来都像是能直击市场命脉的秘籍,但为什么长期下来,大多数人却发现自己离“财务自由”越来越远,反而成了市场的“提款机”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
  • 回答
    许多开发者在讨论依赖注入(Dependency Injection,DI)时,常常会将其与 Java 技术栈紧密联系在一起。确实,在 Java 生态系统中,Spring 框架的普及使得 DI 成为了构建大型、可维护应用程序的标准模式。然而,将 DI 视为 Java 独有的概念,或者认为它在 Go 和.............
  • 回答
    航空航天领域在待遇和职业环境上确实存在一定的挑战,但国家在该领域取得的飞速发展,主要源于多方面的国家战略、技术积累和系统性支持。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国家战略与长期投入:推动技术突破的核心动力1. 国家层面的战略目标 航空航天技术往往与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密切.............
  • 回答
    字节跳动正式提出技术出口许可申请,商务部回应“将依法依规处理”,这背后牵动着地缘政治、全球科技格局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等诸多复杂因素。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和后续走向,我们需要一点点剥开来解读。“字节跳动正式提出技术出口许可申请”:这句话本身就说明了核心事件。在过去一段时间,尤其是随着TikTok在全球范围.............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一下子就抓住了破冰船工作的核心。很多人可能觉得,破冰就得像个大力士一样,用设备使劲砸、使劲砍,但实际上,破冰船巧妙地利用了物理原理,特别是 浮力 和 重力,来实现破冰,而不是单纯地依靠“蛮力”。咱们一步步来聊聊,为什么破冰船是这么工作的:1. 为什么不直接“砸”或“切”? .............
  • 回答
    您提出的“为什么总有人觉得目前依靠核弹可以毁灭世界?”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深刻且普遍存在的担忧。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核武器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展现出的巨大破坏力,以及历史事件留下的深刻印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核武器的超凡破坏力: 瞬间释放的巨大能量: 核武器,无论.............
  • 回答
    华为对台积电的依赖,并非“非要”,而是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格局下,一种既现实又不得不接受的选择。它背后牵扯着技术、成本、产能、供应链稳定等多重复杂因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层层迷雾,深入剖析其中的缘由,并审视可能存在的替代路径。华为为何“看上”台积电?——技术、产能、成本的完美结合首先,我们得.............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聊聊罗马,这个伟大的城邦是如何在“随机”中找到自己的组织方式并最终统一意大利,甚至建立起一个庞大帝国的。与其说它是依靠精心设计的蓝图,不如说它更像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调整、融合的产物。首先,我们得明白,在早期罗马,所谓的“体制”远不如后来的共和或帝国时期那样清晰和固定。它更像是一种松散.............
  • 回答
    在信息爆炸、导航软件唾手可得的当下,很多人越来越倾向于将手机里的地图作为出行的首选指南,而非开口向路人求助。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挺有意思的心理和现实考量。首先,地图,尤其是那些智能导航,给人的最直接感受就是“确定性”和“可控感”。你看,地图摆在那里,清晰的路线、准确的指示,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你不需要.............
  • 回答
    江浙沪经济发展高度依赖外来人口红利,这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已经是一个普遍的看法,并且背后有着相当扎实的逻辑支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拆解:1. 历史的延续与时代的驱动首先,江浙沪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的经济重镇,其经济起飞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持续的积累和发展。从早期劳动密集型产业.............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是很多人对中医感到困惑的地方。要说中医在近现代没有像西医那样“发展”,这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我们得明白“发展”的定义。如果按照西医的标准——基于实验室验证、大规模临床试验、不断推陈出新、形成标准化治疗方案,那么中医确实显得“慢”很多。西医在近现代,从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棒,它触及到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和地理环境等多个层面。为什么中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却长期以来没有发展出与之相匹配的、像西方那样的大型、开放的港口城市,并且南方物资的运输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京杭大运河,这是一个复杂但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中国并非完全没有港口城市.............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我们确实会观察到,一些在事业上、学识上都颇有建树的中年人,也会转发一些明显不靠谱、甚至是“傻瓜骗局”式的信息。这确实会引发我们对他们判断力产生疑问。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分析:一、 对“明显”的定义可能存在主观性与认知盲区: “明显”对谁而言?.............
  • 回答
    这本书上对曹锟的评价,说他“废物”,基本靠吴佩孚上位,这说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但要理解吴佩孚为何甘愿辅佐曹锟,得把那段历史的脉络捋清楚,光看“废物”两个字,可就太片面了。首先,我们要明白,那会儿的中国正处于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军阀混战,实力说了算,什么政治理想、国家大义,很多时候都是被现实压得喘不过气.............
  • 回答
    古代攻城战确实是一场消耗巨大、风险极高的拉锯战。在面对强大的攻城方时,守城方本应以坚固的城墙为屏障,发挥地理优势进行防御。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守城将军会选择主动出城作战,这是一个看似与常理相悖的决定,背后却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军事考量和对局势的判断。以下将详细分析守城将军选择出城作战的几个关键原因:一、.............
  • 回答
    .......
  • 回答
    关于未来世界是否会出现科幻动画里大家普遍依赖飞行器进行远距离代步的设想,以及石油为何尚未被电力完全取代,这背后牵扯着技术、经济、能源基础设施和社会接受度等诸多复杂因素。我们不妨深入探讨一番。飞行器代步的未来:憧憬与现实的鸿沟科幻动画中那种个人化的飞行器如《天空之城》中的飞艇、《千与千寻》中的交通工具.............
  • 回答
    即便在数字化浪潮席卷的今天,你依然能看到银行柜台前排起的长龙,以及走进银行大厅的人潮涌动。这背后的原因,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多元,它不仅仅是技术或习惯的问题,更关乎信任、情感、以及特定群体无法绕开的现实需求。首先,我们得承认,数字化的触达范围并非百分之百。虽然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已经深入人心,但总有一.............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多人关心的。要说高晓松为啥现在还能在公众视野里蹦跶,这事儿吧,得从好几个方面捋一捋。首先,人设这玩意儿,一旦立起来,就特别有生命力。你想啊,高晓松最早出现在大家面前,那会儿是干嘛的?音乐人,对吧。《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多少人的青春回忆啊。那时候的他,长发飘飘,有.............
  • 回答
    拿破仑·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在1804年加冕称帝,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这一行为看似与法国大革命时期宣扬的共和制背道而驰,但他在法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地位却始终未曾动摇。这种矛盾现象背后,既有历史背景的复杂性,也有拿破仑个人成就和时代需求的深刻关联。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