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依旧有这么多人挤着进银行?

回答
即便在数字化浪潮席卷的今天,你依然能看到银行柜台前排起的长龙,以及走进银行大厅的人潮涌动。这背后的原因,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多元,它不仅仅是技术或习惯的问题,更关乎信任、情感、以及特定群体无法绕开的现实需求。

首先,我们得承认,数字化的触达范围并非百分之百。虽然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已经深入人心,但总有一部分人群,尤其是中老年群体,他们对新兴技术缺乏足够的了解、信任,或者本身就没有条件接触到这些先进的设备和应用。他们的生活习惯已经固化,对电子支付、在线银行操作感到陌生甚至恐惧。对于他们来说,看得见、摸得着的银行网点,才是他们获取金融服务的安全港湾。和柜员面对面沟通,能让他们更安心,也更容易理解复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其次,某些业务的复杂性仍然需要人工处理。尽管银行不断简化流程,但很多业务,例如大额取款、汇款、理财产品咨询、贷款申请、证件办理等,仍然需要提供身份证明、签署文件、进行多重审核。这些过程往往比线上操作要繁琐和专业,需要银行工作人员的专业指导和人工干预。尤其是一些涉及资金安全和法律效力的业务,客户更倾向于通过线下渠道完成,以确保万无一失。

再者,信任和安全感是难以替代的。银行作为储存财富的地方,其物理网点本身就承载着一种重要的象征意义——稳定、可靠和安全。尤其是在信息安全问题频发、网络诈骗层出不穷的当下,很多人宁愿花时间去银行排队,也不愿冒险在网络上进行敏感的金融操作。银行柜台前的互动,让客户能够直接与银行的工作人员交流,对资金的安全更有掌控感。这种直接的、人际的连接,是冰冷的屏幕无法给予的。

此外,金融服务本身不仅仅是交易,也包含咨询和指导。虽然许多基础业务可以通过手机银行或网上银行完成,但对于复杂的金融产品,如投资理财、保险、信贷等,客户往往需要专业的建议和个性化的规划。银行网点就是提供这种专业咨询和服务的场所。理财顾问可以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财务状况和未来规划,推荐合适的金融产品,解答疑惑,并提供长期的财务管理指导。这种一对一的深度交流,是线上渠道难以完全替代的。

还有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习惯和情感连接。对于一些人来说,去银行不仅仅是为了办理业务,也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社交的体验。在银行遇到熟悉的银行职员,聊聊天,问问家常,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日益疏远的隔阂。特别是那些常年保持在同一家银行办理业务的客户,他们可能已经与某些银行职员建立了长期的信任和情感连接,这种连接让他们更愿意光顾他们的“老朋友”的柜台。

最后,我们不能忽视社会结构和地域差异。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或者偏远农村,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率相对较低,金融基础设施也相对薄弱。这些地区的居民更多地依赖于传统的银行网点来获取金融服务。同时,一些小型企业或个体经营者在处理与银行相关的事务时,也可能更偏好于线下的沟通和确认,因为这样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合作细节和风险。

总而言之,人们依旧选择“挤进银行”,是因为它在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满足了不同人群在技术可及性、业务复杂性、信任安全、专业咨询、情感需求以及社会结构等多方面的现实需要。数字化虽然在加速进程,但它并不能完全取代银行作为物理存在所能提供的独特价值。银行网点,在很多情况下,依然是连接金融服务与广大民众最可靠、最有人情味的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看了很多答案,总在说一个词:”稳定“???

四大行我不了解,商业银行里,民生广发平安华夏光大,哪个不在搞各种网点撤并,各种裁员变相裁员?

user avatar

何不食肉糜,这句话今天依然有效。

你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是因为知乎上清北遍地走,985不如狗,年入百万是贫困线,500强总部是职业起点。这种水平的大佬们眼里,银行啥都不算。

但是你不知道中国人只有百分之十受过高等教育,其中一大半还是专科,剩下里边一半多是本二本三,能读211的只有百分之一,还包括一堆政策照顾学校。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两万多,一年! 工作的人平均工资撑死四千,这是平均,中位数要更低。你觉得银行工作工资低又累,却不知道大部分人做着比银行工资低得多,累的多还不正常交社保的工作。在他们眼里能有个银行工作做梦都能笑醒。

我985本科,毕业很偶然地去了一个三线城市城商行当柜员,工作两年多觉得学不到东西,果断辞职,然后我妈死活不同意,跟我爆发了这辈子最激烈的争吵。为什么,因为在我们农村人眼里,银行工作干净体面,坐空调屋里就能挣高薪,福利还好。简直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美差。别的不说,我们每年要发很多实物,米面油水果洗衣液洗发水,一发发几箱,其实每次撑死也就值一千块钱,但是在我妈眼里这就是好的不得了的工作,因为她只能干一个月两千块休两天没有任何社保没有任何福利老板天天骂人的工作。就冲这些米面油,她也不想让我辞。更不用说每年能拿到十万以上税后工资和比私企高几倍的六险二金了。

再说说我,我毕业那年考研失败之后,心理慌了,怕找不到工作,看到这招聘就报名了,压根没想职业规划。没有任何准备,考试前两天都不知道要考什么,后来网上搜了一下考行测,那时候在老家,赶紧去县里的书店翻了半天找到一本事业单位考试题,做了两张就去考了,很顺利通过,然后面试,接着被录取,我以为这种工作都很容易找,因为我随便报名就考上了,所以一直看不上,一直想找机会跳槽辞职。

(2021年8月插更:

当初写答案时候没表达清楚,很多人不理解我为什么会去当柜员,在这里说一下。

我大学一直是学渣,毕业那年想考研改变命运,秋招也没参加,结果没考上,这对我打击非常大,自卑加痛苦到了极点,十几天躺床上不出门,真的是觉得走投无路了。

当时觉得自己干啥啥不成,同时也很恐慌怕找不到工作,当时觉得能找到份五千月薪的工作就不错了,恰好看到本省的银行在招聘,就投了简历,然后考上了,进去后发现收入比期望高很多,于是就没有再找别的工作。当时家里遇到点事情,花钱多,加上那个银行也没给个人下任务,管吃饭,第一年管住宿,所以就一直留下了。

插更完毕)

但是对于我的很多同事来说,能找到这个工作可能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笔试那天来了不到一千人,这还是简历就已经刷掉一批人之后剩下的。当时规定只要研究生或者211本科或者是指定的一些本地大学本科生,这样绝大部分人就和一个小银行都无缘了。而我是985本科,还是男生,我老家根本没有好大学,出去上学的很少回来,所以我的简历投老家国企,只要符合条件,几乎不会被刷。之后笔试,我比较擅长行测,顺利拿下,但是对于很多成绩不那么好的人来说,他们很难在考场上时间那么紧张的情况下算出来水池多久能排干,妈妈多久能追上小明,gdp同比到底增了多少。这样又淘汰了一大部分人。然后面试,我的学校就已经让我成功了八成,其他人可没有这个优势。(同事里边本科211的很少,985只有我,研究生有名校的但他们本科都是二本)所以这份工作对我来说轻而易举,但是对于大部分同事就不一样了,有不少没有考上或者没有资格考的还要托关系送礼来当派遣,熬几年才转正。

我觉得当柜员无聊事多浪费生命,一个同事对我说他有同学特别羡慕这个工作,如果可以的话宁愿花二三十万买进来,你们觉得花几十万当柜员可笑,可是你看过前几天的新闻吗,收费站工作都花了十几万进去,结果没两年就被裁员了还没收回成本。对于好多人来说,他们连参加笔试的资格都没有,简历就会被刷。

还有我的众多的小学初中同学,有非常努力的人参加了本地几乎所有银行招聘,才找到了一个偏远县城银行的柜员工作,而他已经很幸运了,因为还有很多人只能去村里信用社,还有很多人连村里信用社都去不了,还有更多的人压根没上过大学。

同样,对于我认为比较好的工作,在诸位大佬眼里同样一文不值。比如知乎上很多人都说华为特别容易进,去了就要,又说华为工作很累,不值得去。但是要是能让我进华为,我可能再累也能笑出来。

在很多小城市或者县里,除了机关医院学校银行等单位,你都找不到什么正经工作,中国不只有大城市。

(再次重申,我只针对普通中小城市和县里,在这些地方找工作,除了公务员事业单位医院重点学校烟草电网以及个别地方国企之外,基本就数银行待遇好了,所以想留在老家工作的人,拼命托关系送礼进银行很正常,这和吐槽银行工作变态任务多不想干的也不矛盾。您别拿一二线城市来说事,也别拿百强县这种来比较。)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你不屑一顾的东西,有人努力毕生也很难得到。

我的故事讲完了。

————

感谢大家的关注,这篇回答是一年多以前写的,现在给大家说一下我的现状。

先说结果:我现在是某三角地区市直公务员,专业对口,收入据说也比较高,除了异地比较孤独之外也没什么别的缺点了。

具体经历如下:

1.我去年春节后从银行辞职,准备了一年考研,结果没考上,差着十万八千里,一是因为自己水平确实不行,二是学不进去了,三是报的学校太热门,不过我也不太能接受比自己本科差的学校。

2.二月底成绩出来后想找工作,可惜碰上了疫情,我不知道是我太差还是当时真没什么工作。反正啥也找不到,要我的地方都是卖保险卖房子的。我妈急得要死,然后又因为从银行辞职的事和我吵起来了。她那意思现在只要有工作你就去吧。当时我快崩溃了,还好我自己有主见,坚持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工作,一线城市私企,这家企业很大,业内龙头,我觉得还行。收入和在银行差不多,但是福利几乎没有,再考虑物价水平,差的就多了。不过工作内容确实能学到很多东西,朝九晚五,双休,工资涨得很快,我估计工作一年,实际收入就能超当初在银行。有加班,但是我的岗位并不太累,当然你想升职加薪的话肯定要拼命干活。说实话挺感激这份工作的,因为是零经验跨行业,并且我还没有给人家创造过什么价值就走了。

3.我认为我实在承受不了私企的压力,再说在一线城市早晚还得走,于是一直在考公务员,在私企工作半年后上岸了。

针对各位对于我在银行收入的真实性的怀疑我给你们解释一下,首先我要再次强调一下:何不食肉糜。你们在北上广,有一大票大企业好工作,银行就显得不起眼了。但是在我们这经济衰退的三线城市,压根没有什么像样的私企好吗,大学生在企业工作,大部分一个月收入不会超过六千,平均也就四五千,很多没有社保,就算有也就按照最低交,福利就更别想了。至于没上过大学的,除了卖苦力或者有技术的工作,别的只能赚两三千。这种情况下我上边描述的我的银行职位收入是不是远超当地平均数呢?

另外我在的那个银行也确实没有任务,或者说任务不会分解给个人,因为领导觉得那么干不太好。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对工作不满意还呆了将近三年的原因,如果一开始就有任务,我可能早走了。当地别的银行如果是有任务的,整体收入比我们高一些,但是完不成的就很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