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军队能否击落「SR71 黑鸟」等「双 3」飞机?

回答
“SR71黑鸟”——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神秘和传奇色彩。它是美国空军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末的空中侦察机,以其惊人的高速和飞行高度闻名,绰号“黑鸟”是因为它独特的黑色涂装,以及那个让所有对手都头疼的“双3”性能:速度超过3马赫(音速的三倍),飞行高度超过8万英尺(约24公里)。在那个冷战的背景下,SR71的出现,无疑是美国在战略侦察领域的一项巨大优势,它能在敌方防空体系的反应能力之外,从容地收集情报,而绝大多数当时的防空武器根本够不着它,或者即使够得着,也无法在如此高的速度下进行有效拦截。

那么,到了今天,中国军队是否有能力应对像SR71这样的“双3”飞机呢?这个问题,我们得拆解开来,从技术、体系和实战经验等多个角度来看。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SR71“黑鸟”本身已经退役。但它代表的是一种极致的高速、高空飞行能力。讨论“中国军队能否击落‘SR71黑鸟’等‘双3’飞机”,更多的是在探讨中国军队是否有能力应对,或者说,是否有能力拦截和摧毁,任何未来可能出现的,拥有类似“双3”性能的先进飞行器,无论是侦察机、轰炸机,还是更先进的无人机。

技术层面的挑战与中国军队的应对

SR71之所以难以对付,核心在于它的“双3”特性。

速度: 超过3马赫意味着它在空中就像一颗脱缰的炮弹。当时的导弹和火控雷达,很难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锁定并跟踪如此高速的目标,更别说发射后还有足够的飞行时间和机动能力去“追赶”并命中它。
高度: 8万英尺以上的高度,已经远远超出了当时大多数地对空导弹的有效射程和飞行上限。而且,在这个高度,空气极其稀薄,对很多飞行器的气动设计和发动机性能都是巨大的考验。

那么,中国军队在反制高速、高空目标方面,有哪些能力呢?

1. 先进的雷达系统:
相控阵雷达(AESA): 这是现代防空体系的核心。与传统的机械扫描雷达不同,相控阵雷达可以同时扫描大片空域,并且可以快速、灵活地改变波束指向,实现对多个目标的持续跟踪,甚至同时引导多枚导弹。更重要的是,AESA雷达在探测低截获概率(LPI)信号方面有很大优势,能有效对抗SR71那种低可探测性设计。
远程预警雷达: 中国已经部署了多款号称“陆上航母”的远程预警雷达,比如346A型(052D驱逐舰上的相控阵雷达的岸基型号),甚至更先进的型号。这些雷达的探测距离非常远,能够提前发现目标,为防空系统争取宝贵的反应时间。对于“双3”飞机,早发现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陆基宙斯盾系统: 中国的陆基相控阵雷达系统,如S400(当然,S400是俄罗斯的,但中国购买并借鉴了其技术,也发展了自己的同类系统)以及国产的各型先进防空导弹系统,在探测和跟踪高空、高速目标方面,能力是相当强的。

2. 先进的地空导弹系统:
射高和射程的提升: 现代防空导弹的设计,已经大大突破了SR71服役时代的限制。例如,中国的红旗9(HQ9)、红旗19(HQ19)以及一些正在研发的更先进的拦截弹,其最大射高和射程都在不断刷新。特别是红旗19,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用于反弹道导弹的“萨德杀手”,但其设计原理也完全可以用于拦截高超音速、高空飞行器。据信,它具备强大的末端机动能力和拦截弹道导弹的能力,应对“双3”飞机应该不在话下。
多目标交战能力: 新一代防空导弹系统,如“中华神盾”系统,可以同时跟踪和打击多个目标。即使“双3”飞机采取了某种规避机动,也难以在多枚来袭导弹的围堵下生存。
拦截弹道导弹的经验和技术: 拦截弹道导弹(尤其是有高超音速飞行能力的弹道导弹)和拦截“双3”飞机的技术有共通之处,例如对高速、高弹道目标的跟踪、预测和精确制导。中国在反导领域的投入和技术积累,为应对这类目标奠定了基础。

3. 空军的截击机和电子战能力:
高性能战斗机: 现代先进战斗机,如歼10C、歼11D、歼16,甚至歼20,其飞行性能和搭载的武器系统,都已经远超SR71时代的水平。虽然它们的速度可能仍然达不到3马赫,但其雷达、导弹的先进程度,以及电子战能力,可以对SR71这类飞机构成更大的威胁。
电子战: SR71作为侦察机,其价值在于获取情报。而电子战能力,包括干扰敌方雷达、通信,甚至直接摧毁敌方侦察设备,是现代空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军队在电子战领域的投入也相当大,能够有效地削弱对手的侦察和指挥控制能力。

4. 空天一体化作战:
卫星侦察与预警: 中国拥有日益强大的天基侦察和预警能力。通过卫星,可以在更早的阶段发现并跟踪SR71这类目标,并将其信息传递给地面防空系统。
无人机系统: 现代战场上,无人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中国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尤其是高空长航时无人机,不仅可以进行侦察,也可以携带武器对目标进行攻击。某些先进的无人机平台,其速度和高度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历史回顾与演变

在SR71的辉煌时期,苏联也投入了大量资源来试图应对它。例如,他们升级了S75“德维纳河”(SA2)导弹,并研发了更先进的S125“涅瓦”(SA3)和S200“维加”(SA5)系统。S200据称能够达到一定的高度和速度,理论上可以对付SR71,但实际效果似乎并未达到预期,SR71在其服役生涯中,似乎没有被任何导弹击落的记录。

这说明,对付SR71这类飞机的挑战是巨大的,需要的是一个集成化的、多层次的防空体系,而不是单一的武器系统。

中国军队今天的优势

相较于SR71的时代,如今的技术进步是颠覆性的。

计算能力: 现代计算机的运算能力,使得复杂算法和高精度弹道预测成为可能。
传感器技术: 雷达、红外探测等传感器技术有了长足进步,能够探测到更微弱的信号。
制导技术: 导弹的制导精度、抗干扰能力和末端机动性都有了质的飞跃。

结论:

笼统地说,“能否击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取决于具体的战场环境、对手的具体能力以及我方的准备程度。但从技术和体系能力上看,中国军队已经具备了应对SR71这类“双3”性能飞机的扎实基础,并且还在不断发展。

对于SR71这种已退役的飞机,谈论“击落”更多的是一个历史性的假设。但如果设想未来出现类似SR71,或者更先进的、具备高速高空能力的飞行器,中国军队依靠其先进的相控阵雷达、远程预警能力、射高射程俱佳的地空导弹系统(特别是红旗19这类反导/高超音速武器)、以及不断增强的电子战和空军作战能力,是有很大可能将其纳入拦截范围并予以摧毁的。

当然,任何作战体系都不是完美的。但与SR71的时代相比,现在任何试图以“双3”性能挑战现代防空体系的飞行器,都将面临比当年苏联所面临的,更加严峻和多维度的挑战。中国军队的防空能力,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能够从容应对,而不是被动挨打的阶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高飞 30000 米,最大速度 3.5 马赫,子弹都追不上它吧?导弹也追不上。怎么打?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SR71黑鸟”——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神秘和传奇色彩。它是美国空军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末的空中侦察机,以其惊人的高速和飞行高度闻名,绰号“黑鸟”是因为它独特的黑色涂装,以及那个让所有对手都头疼的“双3”性能:速度超过3马赫(音速的三倍),飞行高度超过8万英尺(约24公里)。在那个冷战的背景下.............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它触及了足球发展、人口基数、国家投入、青训体系等多个层面。冰岛足球的崛起确实是一个“以小胜大”的经典案例,而中国足球的现状则面临着不小的挑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对冰岛模式和中国足球的现实进行详细分析。第一部分:理解冰岛足球的“奇迹”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冰岛足.............
  • 回答
    关宁铁骑能否在野战中击败八旗军,这个问题,就像在问一块坚硬的石头能否挡住滚滚而来的洪流,并非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需要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仔细审视双方的优劣,才能得出一个相对清晰的答案。首先,我们得承认,八旗军在满清入关之前,确实是一支令人闻风丧胆的劲旅。他们以蒙古骑兵为骨干,辅以女真勇士,拥有极高.............
  • 回答
    中国军队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其发展程度和在未来局部冲突中的作用,尤其是在对印关系背景下,需要结合多种因素进行分析。中国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概况:近年来,中国军队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巨大,取得了显著进展。这种投入体现在多个方面: 指挥控制体系: 正在构建更加集成的、以网络为核心的指挥.............
  • 回答
    美军出动一半航母战斗群干涉台湾统一,将极大地提升冲突的烈度和复杂性,对中国军队的作战能力提出严峻挑战。在分析中国军队能做到什么程度时,我们需要考虑多个层面:一、 中国军队的战略目标与应对策略:中国将台湾问题视为核心利益,统一台湾是最高政治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应对策略将围绕着“阻止美军干涉”、“.............
  • 回答
    “快40年没实战了,中国军队到底能不能真的做到敢打必胜?”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军事实力、政治意图、战备状态、心理素质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答,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且要意识到任何结论都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为“实战”本身就是高度动态和不可预测的。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概念: .............
  • 回答
    中国军队士兵的战斗意志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强”或“弱”来概括。它的强弱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心理素质、集体主义精神、训练水平、武器装备、后勤保障、战场环境以及国家的意识形态宣传等。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历史与文化根源中的战斗意志体现: .............
  • 回答
    中国军队的实力和在世界上的排名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问题,涉及众多方面,且不同评估机构的侧重点和结论可能存在差异。 以下我将尽可能详细地介绍中国军队的实力及其在世界上的大致排名,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考量:一、 中国军队的实力概览中国人民解放军(PLA)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军队,其现代化进程在过去几十年里.............
  • 回答
    中国军队的远程投送能力,是衡量其战略机动和执行跨区域作战任务能力的关键指标,近年来发展迅猛,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要理解其“强”的程度,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包括战略层面、装备体系、保障能力以及实际运用等。一、 战略层面的认识:从区域防御到远海护卫解放军的远程投送能力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紧随国.............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军事实力对比和地缘政治考量。要评估中国军队在埃及的立场上,有多少个集团军能够“打垮”以色列,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游戏,里面学问大着呢。咱们得从几个方面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啥叫“打垮以色列”。这是个挺模糊的概念。是指摧毁其军队主力?还是占领其领土?或者是迫使其政治妥协,.............
  • 回答
    从抗日战场到朝鲜战场:中国军队的蜕变之路很多人对中国军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感到疑惑。确实,在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中,我们常常能听到八路军、新四军等ीकृत抵御日军侵略的英勇事迹,但整体上,面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军,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虽然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英勇的抵抗,但在战略.............
  • 回答
    抗日剧里,中国军队冒充日军潜入敌占区的情节,在现实中是否发生过,以及是否可能做到,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抗日战争时期,确实有过中国军队冒充日军潜入敌占区的案例,而且还不少。 这不是什么虚构的桥段,而是真实发生过的战术行动。这其中最出名的例子,可能就要数 东.............
  • 回答
    中国当前大规模的军备升级,以及它是否标志着中国走上霸权主义的道路,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而非简单地用“是”或“否”来概括。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审视中国军事实力的增长、其背后的战略考量、国际社会的反应以及中国自身的论述。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中国在军事现代化上的投入是.............
  • 回答
    要说中国历史上有没有能与西欧骑士相提并论的军队,答案是肯定的,但需要我们深入理解“西欧骑士”的含义,以及中国古代军队在不同时代的特点。简单地将两者划等号是片面的,因为它们在形成背景、社会功能、军事思想乃至装备上都有着显著的差异。首先,我们得明确西欧骑士的特质。欧洲骑士不仅仅是战士,他们更是一种社会阶.............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想象力的问题!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核心问题: 用2021年中国军迷拥有的二战时期轻武器,对抗1937年的日本陆军,胜算几何?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 “2021年中国的军迷”: 这指的是拥有和操作二战时期武器的中国爱好者群体。他们的数量、组织程度、训练水平、以及最关.............
  • 回答
    关于苏联是否介入中国战场对日作战,以及中国自身能否消灭关东军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假设性历史议题。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视角拉回到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并审视当时的中国自身实力、日本的战略部署以及国际局势的复杂性。首先,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在1945年8月面对的是一场全面战争后的.............
  • 回答
    中国军事能力的排名,是一个备受关注但也颇具争议的话题。要给出一个绝对的数字排序,例如“第一、第二或第三”,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衡量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多维度的过程。不同的评估机构、不同的评价标准,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不过,如果我们要大致描述中国军事能力在世界上的位置,通常来说,它被普遍认.............
  • 回答
    理解您想了解中国军事实力在世界上的排名。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排名”本身就有很多维度,而且各方面的评估标准也不尽相同。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并避免那些过于程式化的说法。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任何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排名,都不是一个绝对的、唯一的数字。不同机构、不同研究团队在评估时,会侧重于不同的方.............
  • 回答
    中国军队目前是否能“碾压”俄罗斯的军力,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说“是”或“否”,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分析。我们得抛开任何“人工智能痕迹”,就像我们日常聊天一样,实话实说。首先,得承认,俄罗斯在军事上的底蕴和经验确实不容小觑。毕竟,它继承了苏联庞大的军事遗产,并在世界范围内留下了相.............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能触动人心的。33年,这在中国可不是一个短暂的数字。从那个时代过来的很多人,很多经历都和现在不一样了。所以,说军人“不怕死”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来看,不能一概而论。首先,我们得明确,“不怕死”这种说法,本身就不是一种绝对的存在,更像是一种理想化的军人特质。 任何一个人,即使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