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政治是治理阶层固化的;权力的合法性是来自于世袭、基于社会契约的选举等。权力是其追求本身。
贤能政治是治理阶层流动的,不拘一格的,每个德才兼备的人,都可以通过选贤任能的渠道进入国家治理者的行列。其权力合法性来自于其品德和才能本身,由“天道”所赋予,权力是其实行仁政的工具,而不是目的。 贤能政治的思想比较多的在中国古典思想和儒家思想中反映出来。“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各阶层通过科举“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目前中国正在探索现代贤能政治的道路,通过平等的教育、公平的高考、公务员考试、行政绩效考核以及一系列领导干部选拔制度,结合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拘一格培养和选拔国家治理人才,不论家庭、民族、背景、性别...都可以经过以上制度以德配位,为“天下”行王道仁政。 这是目前我国走的与西方精英民主制度不同的道路吧。
从文明类型上,西方是海洋文明,东方是大陆文明,由此产生了不同的价值观,西方文化探究的是人与神(自然)的关系,宗教占据核心地位,东方文化探究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宗法占据核心地位。
由于西方是上帝崇拜,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于是发展出了平等的理念,民主,法治,人权,自由等理念也由此而生。而东方是祖先崇拜,皇帝是最大的君父,官员是父母官,家族里父亲最大,发展出遵从,牺牲,忠孝等理念,并由此构成一个等级分明的阶梯社会,讲究礼仪名分。
西方文化认为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最终会进入天国或共产主义,而东方文明认为远古社会是最好的,要回归三代,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西方文化鄙视肉体,推崇灵魂,而东方文化重视肉体,忽视灵魂,所以西方人更容易自杀轻生,但却认为侮辱精神是重罪,东方人非常爱惜肉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连遗体也要好生安葬,却觉得侮辱精神不算什么。
当然,东西方文明的差异非常大,但基本都是从这些特征推导和延伸出去的。
中国自古有文化,但无文明。
构建文明的先决条件,是首先要有可自洽,可扩展的哲学体系,而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却连哲学家都没有诞生过的地方,从来没有一套系统性阐述核心理念的哲学架构,又如何可能凭空出现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文明体系?所以,支撑中国几千年历史的,是一个文化体系,而非文明体系。
它需要外来文明不断的进来补充,催化,更新这个文化体系,但始终无法蜕变,进化出自己的文明体系,只能吸收改造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体系。
第一时间段,西方青铜文明进入中国,改变了商人信仰,中国开始从青铜文明中锻造出自己的图腾文化。部落制,诸侯制,诸子百家那些学说风格,都还有青铜文明的典型遗风,但经过秦制的残酷毁弃独尊之后,古风渐消,新风却也难继,所以汉朝之后很长时间内,占有话语权的文化传承人没有什么理论和说辞,只能凡事从古训中找案例,用以劝诫皇帝改怎么做,好皇帝听了劝,也就顺便让大臣扬名,让百姓安生,坏皇帝不听劝,那也就没办法,既想不出改进的政治架构,也想不到制约的策略,文化传承者要么附和权势被历史打上奸臣酷吏的烙印,要么被赋予以死相争的忠臣,也就仅此而已,对老朽堕落的文明毫无更新贡献,只能对充满漏洞的统治文化进行修修补补。
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原有的青铜文明就像一个老化的种子,历经无数代的蜕变,早就失去了生机,而被人们津津乐道的诸葛亮曹操们,除了有点斗智耍奸之能外,在文明的构建与重塑方面甚至连幼稚的念头都没有。所以依然导致全体社会混乱,崩溃,谁也找不到有效的体系来让社会重新走向秩序。
因为他们都缺乏发现文明的智慧。
转机出现在五胡乱华之后。全社会体系价值观的彻底沦丧崩溃,对谁都没有好处。佛教文明在混乱的五胡时代开始大面积替代原有的无法服众的儒家文化和没有系统理论只有简单口号的道教文化。外来的佛教文明具有完整的自洽逻辑体系,这是本土支离破碎的文化所不具备的,慢慢占据了上层和下层的信仰,将原有的青铜文明彻底替换掉,让中国开始归于平静,并且在唐朝形成了完整的改造。
外来佛教文明第二次改造了中国文化。通过对佛教文明的吸收,剪辑,修补,替换和改造,中国文化又延续了一千年。
直到清末。
第三次文明的替换,想必大家都已经很清楚了,无需做过多的描述。
文明,需要哲学体系的构建,更需要理论知识的阐述。而文化不需要这么宏大复杂的行为,只需要做一些具有实战性的执行方案规划。比如说人们都把孔子当成思想家,但他其实算不上,他更像是一个实战性比较强的政治家,他让你效法古人怎么做,更强调启发你道德层面的自律性与约束性,而不是构建一套理论体系来对好人坏人都具有约束力的规章制度。所以,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哲学家,也就不会有自己的文明体系,而只有次等的文化体系,基于外来文明的基础上进行修修补补的实战演绎。
孔子是一个文化体系的补锅匠,诸葛亮,曹操,玄奘,朱熹,曾国藩,胡适们,都是这样的一个角色。
更新:
有读者针对我的问题因为无法回帖而特意发了一个新帖,而我也同样无法回帖。所以特地更新回复:
首先,青铜文明的说法,不在于铜不铜器。我把中国青铜文明的情况延续到唐朝,是指这一种文明状态的进程始终处于停滞状态,外来的青铜文明做为源头,催生了中华文化,但这种文化始终没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进化,反而不断退化,只能依靠新的外来文明协助改造,佛教就是另一个外来文明,通过几百年的演化之后,才在唐朝彻底替代掉原有的青铜文明,形成了中国版的中世纪文化亚型。而这种以外来佛教为核心改造演化的中世纪文化亚型,一直延续到清末明初,又被西方的大学文明体系改造和替代,我们现在的人文科学虽然还有青铜文明体系下的儒教文化血脉以及佛教文明体系下演化出来的科举文化的影子,但显然谁也无法否认,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新大学文化亚型,是绝对不同于上古儒家和中世纪科举文化的,这是三个明显的断层,我们虽然自认为能够接续和传承串联起来,却仍然难逃明白人的法眼。
文明的定义,必须要有可扩展性,文化就简单很多了,它只要具有可传承可影响,中国人只是被文化的传承和影响,并没有对文明进行扩展,我们在清末全盘引进了大学文明,但在具体落实的时候,又会以自己的文化去慢慢适应改造,然后就让儒家和科举那套老法宝慢慢融入到现有的新鲜大学文化里去,看起来有一脉相承没有断层的样子。显然,照这样演化下去,再过一千年左右又会变成一个退化到无法再播种的产品,需要再引进别的文明体系来替代。
西方文明,依附于宗教。
即便后来出现哲学,他们文明也需要宗教的承托。只要新宗教兴起就会替代旧宗教,旧文明也会随之结束,新文明也会随之到来。
华夏文明,依托于辩证法。
也就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西方没有被大统一过,我们被大统一过,这是最根本的区别,甚至是可以归到大他者层面的区别。
然后就是资源,资源的多寡决定了问题的多寡,问题的多寡,决定了历史进程的推动程度。
这两个合在一起,辩证性的看待,中国第一本统合性的对精英指导思想是《道德经》,这是最初的帝王术。
西方的思想统一在卢梭康德开始才逐渐完成,毕竟基督教那套是宗教传播,而不是指导统治精英的思想,甚至宗教与统治者一直是冲突不断的状态,这是有很大不同的。
而文明这个东西,须得在大统一之后才可以被建立,因为必须决定:什么是文明的,什么是不文明的。
至今为止,连我们都只是个伪文明,西方的文明说法纯粹是往人类脸上贴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