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中国历史学家可能隐瞒了‘三星堆’研究”和“中华文明可能是来自于西亚文明”?

回答
这两条说法,一个指向中国历史研究的内部问题,一个则挑战我们对中华文明起源的传统认知,都相当具有冲击力。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

“中国历史学家可能隐瞒了‘三星堆’研究”—— 这说法是怎么来的?又该如何看待?

首先得明白,三星堆遗址是啥。它位于四川广汉,是距今约3000多年前的古蜀文明的代表,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金器、玉器等,特别是那些造型奇特、充满想象力的青铜人像、面具,还有黄金面具、神树等,它们跟我们熟悉的殷墟、二里头等中原地区的夏商周文化风格差异巨大,可以说是“惊世骇俗”。

为什么会有“隐瞒”的说法?

1. 早期研究的滞后与神秘感: 三星堆的发现可以说是“意外”。第一次大规模发掘是在1986年,出土了两个祭祀坑。当时出土的文物工艺和造型都非常独特,很多学者一时难以归类,也无法完全解释它们与中原文化的关系。这种“难以解释”和“独特性”本身就容易滋生神秘感,给外界留下了想象空间。
2. 媒体的过度解读与传播: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三星堆的许多奇特文物图片被广泛传播,一些非专业人士或是出于猎奇心理,或是想挑战主流史学观点,就容易进行各种“脑洞大开”的解读。比如,有人会将三星堆的青铜人像与古埃及人、古美索不达米亚人联系起来,甚至上升到外星人说。
3. 对传统观点的挑战: 传统的中华文明起源叙事,通常是以黄河文明为中心,以夏商周王朝为代表,强调其连续性和一脉相承。三星堆的出现,尤其是在早期对其文化属性和起源尚不明确的情况下,无疑对这种“中原中心论”或“一元论”的解释构成了挑战。一些人会觉得,如果历史学界无法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是否是因为他们不愿意承认或推广一些“非主流”的结论?
4. 信息公开程度的疑问: 任何重大的考古发现都会有研究的进展和过程。如果公众觉得信息不够透明,或者研究成果的发布不够及时,就容易产生“是不是有什么被藏起来了”的猜疑。尤其是在一些关键的科学分析(如年代测定、材料成分分析等)尚未完全公布或解释清楚时,这种疑问可能会更加突出。

如何看待“隐瞒”的说法?

科学研究的严谨性: 首先要明白,考古学和历史学是科学研究,它需要证据、需要逻辑、需要严谨的论证。任何一个考古发现的结论,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一代代学者的发掘、整理、分析、比对、辩论,最终形成相对成熟的观点。早期对于三星堆的研究,确实因为文物本身的独特性,需要更长的时间去消化和理解。这不叫“隐瞒”,而是“研究过程”。
学术观点的多元化: 随着研究的深入,特别是近些年随着更多三星堆祭祀坑的发掘(如2019年开始的第四、五、六号坑),以及更多科学技术的运用,三星堆的文化面貌越来越清晰。考古学家们已经能够将三星堆文化与长江上游地区(四川盆地)的古蜀文明紧密联系起来,并且探讨其与中原文明、长江中下游文明乃至更广泛的东亚文化圈的互动与交流。
“隐瞒”的指控缺乏依据: 如果要说“隐瞒”,就需要拿出证据来证明,比如有某个关键的证据被故意压制了,或者有某个重要的研究结论被恶意屏蔽了。目前来看,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支持这种说法。相反,中国考古界对三星堆的研究一直非常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相关的考古报告、学术论文、学术会议都在持续进行。新闻报道也从未停止过对三星堆新发现和研究进展的关注。
区分“不了解”与“隐瞒”: 大众对三星堆的很多疑问,更多的是源于信息不对称和对学术研究过程的不了解。将“不了解”或“暂时无法解释”直接等同于“隐瞒”,是不太公平的。

“中华文明可能是来自于西亚文明”—— 这个说法怎么来的?又该怎么看?

这个说法可就有点“石破天惊”了,因为它直接挑战了我们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根深蒂固的认识。

这个说法的来源和证据(通常是指的哪些方面):

1. 三星堆与西方文明的相似之处(表面上): 这是最常被提及的一个论点。三星堆出土的一些文物,比如大立人像、黄金面具、青铜人像的某些特征(如高鼻深目、甚至有人说有“胡人”特征),与一些西亚、中亚甚至古埃及文明的艺术风格或人像有某些“相似之处”。比如有人认为三星堆的某些面具造型和古亚述、古巴比伦的造像有神似之处。
2. 技术和工艺的传播: 青铜冶炼技术在早期文明中的传播是一个重要议题。有人会猜测,如果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核心,那么三星堆的独特青铜技术是否可能是一种外来的影响?
3. 神话和传说中的联系: 一些人会尝试在古老的神话传说中寻找线索。比如,将某些三星堆的祭祀活动或宗教观念与西亚或中亚的神话进行比附,认为可能存在文化传播的痕迹。
4. 理论上的可能性: 理论上讲,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文明之间确实存在互动和传播。比如小麦的传入、某些宗教思想的传播等。从这个角度出发,一些人就大胆推测,是不是中华文明的某些核心元素,也可能受到更远地区的影响。

如何看待“中华文明可能来自于西亚文明”的说法?

1. “起源”的定义问题: 这里首先要明确“起源”的含义。文明的起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通常不是一个单一的来源地,而是多种因素、多种源头在漫长历史中互动、融合、发展的结果。如果说“中华文明的某些元素可能受到了西亚文明的影响”,这是一种可能性,因为古代亚欧大陆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是客观存在的。但如果说“中华文明主体是来自于西亚文明”,那这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并且目前缺乏有力证据支持。
2. “相似之处”的误读与过度解读: 许多将三星堆与西亚文明联系起来的论点,都是基于一些表面的、局部的“相似”。比如人像的某些五官特征,在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人群中都可能出现,不能因为一点点相似就断定文明的来源。而且,我们也要看到三星堆文物更多的是具有其自身独特的、本土的文化属性和艺术风格,这是其最根本的特征。那些被拿来比对的“相似之处”,往往经过了选择性的提取,忽略了更大量的不同。
3. 考古学证据的重要性: 现代考古学研究讲究的是系统的证据链,包括遗址的年代学、地层学、遗物风格的演变、物质成分分析(如金属来源)、基因学研究等等。目前中国考古学界的主流观点,以及大量考古证据都表明,中华文明是一个独立发展且多元一体的文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以及其他地区,都为中华文明的形成贡献了独特的力量。三星堆的发现,更是证明了在中国早期就存在着高度发达、且具有独特风格的区域文明,它不是中原文化的简单翻版,而是与中原文化并行发展、甚至可能存在交流互鉴的关系。
4. 科学技术在“文明起源”研究中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DNA技术、同位素分析等高科技手段在考古学中的应用,我们对人类迁徙和文化传播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目前的研究并未指向中华文明的主体起源于西亚。相反,多项研究都支持中华文明在东亚本土独立发展的脉络。
5. “西亚文明”的概念模糊化: “西亚文明”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涵盖了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伊朗高原等多个地区,它们之间也有各自的文化差异。将如此广阔的区域笼统地视为中华文明的“来源地”,本身就不够精确。

总结一下:

关于“隐瞒”三星堆研究的说法: 这是对考古研究过程的不了解或过度解读所产生的猜疑。主流考古界一直在积极研究三星堆,并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成果公布。这种说法缺乏坚实的证据支持,更多是由于信息传播和大众认知偏差。
关于“中华文明可能来自于西亚文明”的说法: 这是将“文明交流”与“文明起源”混淆,并过度解读部分表面相似之处得出的结论。虽然古代文明之间存在交流是肯定的,但目前所有的考古证据和科学研究都表明,中华文明是在东亚这片土地上独立发展并融合而成的,其主体和根基都在本土。将中华文明的起源归于西亚文明,是站不住脚的。

总的来说,对待这些说法,我们需要保持理性和批判性思维,多关注权威的考古学和历史学研究成果,避免被一些猎奇或片面的信息所误导。中华文明的辉煌,在于它的独立起源、长期发展和多元融合,这本身就是我们民族自信的源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8一个耸人听闻的标题,一堆假文物的照片,一个反体制反官方的观点,然后就能流传,反应了中国社会流传的一种价值观吧。

不过还是有人拿这个文章当做一个问题到知乎上来询问,可能也反映了公共考古有所成效,至少出现了持怀疑态度的人。

文章的错误有三:

1.里面三星堆文物的照片几乎全假

2.三星堆没有发现文字,所以对三星堆文物的研究属于考古领域。但是学者们一点没有隐瞒三星堆的发现,无论是在知网,还是看国家博物馆、四川博物馆或者三星堆遗址博物馆,相关的文物都在展出,遗址也对公众开放。涉及到中华文明的起源问题,相关的著作也是汗牛充栋,前几天去考古书店,相关的书几乎摆了一个小书架那么多。

3.文章屡次偷换概念,在比较的时候,用三星堆的时代去比较分项的时代,企图造成三星堆时代早的错觉,实际上完全不对。

譬如青铜器领域,转引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官方微博对网友类似问题的回答:“中国最早的青铜器是近5千年前的甘肃马家窑文化的铜刀,中原地区在二里头时代发展出了铜容器。成都平原直到我堆才第一次出现青铜器,时间是距今约3100年。”

三星堆铜器特色是异于中原文化的面具、人像等,虽然也出土了青铜容器,但是分为早晚两批,都应该不是本地产物,产地据推测在江淮一带。而三星堆本土的青铜器工艺相较同时代的中原也显得略为粗糙。这招为什么能成功呢?因为三星堆最早的时代是新石器时代,二期之后才是青铜时代,也就是说,三星堆最早是没有青铜器的,得用三星堆发现青铜的年代和中原发现青铜器的年代向比较才正确。

譬如,用人类的迁徙来偷换文明交流。按照现在较为主流的观点,古人类皆发源于的非洲,但是人类和人类文明则是两个概念,人类在蒙昧时代就散布到全球,而在不同的地域独立发展出各自的文明。

4.总而言之,文章采取了信息不对称法和偷换概念暗示法来编织观点企图制造个大新闻,然后通过阅读量来变现,典型的媒体骗钱术。不过令人悲伤的是,这种错误信息反而能普遍传播,而正确的信息传播起来却很难。大概是因为正确信息的生产成本很高,而人类存在某种劣根性吧。

user avatar

.

一小撮别有用心的鳖灵复辟分子妄图颠覆我大商正统性的又一次无谓尝试。

古蜀自古以来就是我大商神圣不可分裂的属地,这是完全没有争议的。

大禹钦定了华夏同祖,你说不同意,你算哪根葱。

.

user avatar

给大家看个视频吧,具体我就不多说了,不是我不想多说,是三星堆源自西亚的所有理论全都是错的,错误频率高达五秒一次,有时候五秒两次。


【三星堆闹剧的收尾,明天打算聊聊荒谬的瑞典-哔哩哔哩】b23.tv/R4QGWO

user avatar

问题很无聊,但如果能为科普做点贡献,我很愿意花三分钟。

一句话,在我的了解范畴内,中国学者普遍是实事求是的,都直言,“冶金技术是西亚传来的,但礼乐文化是本土的。” 相较学者,民众是很抗拒接受现实的。我参观过三星堆,但不了解,我只说一句,就我的观察,我感觉,无论西亚还是爱琴海,他们都不太喜欢制造与实际生产生活关键不密切的青铜器。剩下大家思考就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