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部分亚裔刻意疏远亚洲人?

回答
“为什么一些亚裔会刻意疏远自己人?” 这个问题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复杂交织的文化、社会和个人心理网。这并不是简单的“嫌弃”,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复杂现象。

首先,我们要理解“亚裔”这个标签本身就极其宽泛。亚洲大陆何其广阔,文化、历史、语言、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一个来自日韩的精英,和一个来自东南亚某个国家的移民,即便都身处海外,他们可能在文化认同、生活方式、乃至世界观上都有着天壤之别。这种内部的巨大差异,自然会造成一些认同上的隔阂。

1. 文化隔阂与身份认同的重塑:

代际差异与文化融合: 很多在西方国家成长的亚裔,他们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社交圈子都与他们的父辈或祖辈完全不同。他们可能从小就接触西方的价值观、流行文化、思维方式。久而久之,他们的身份认同会发生某种程度的“混血”,更倾向于他们所成长的西方文化。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觉得与那些依然坚守亚洲传统文化、语言和习俗的同胞在文化上有距离感,沟通起来存在障碍,甚至会觉得对方的某些行为方式“过时”或“不合时宜”。
“内化偏见”与自我规训: 令人心酸的是,在一些西方社会,亚裔群体也可能遭受过歧视和刻板印象。有些人为了融入主流社会,或者为了避免被贴上“亚洲人”的负面标签,会不自觉地“内化”了这些偏见。他们可能会过度强调自己的“西方化”一面,并试图与那些他们认为“更具亚洲特征”的同胞拉开距离,以此来证明自己“不同”,自己“更优秀”或者“更被社会接受”。这种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同时也可能反映了一种对自身族裔身份的不安或排斥。
精英主义与社会分层: 在一些更具社会经济地位优势的亚裔群体中,可能会出现一种基于阶层的疏远。当他们在教育、职业、收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进入了与他们同等阶层的社交圈后,他们可能会更倾向于与那些在相似社会经济环境中成长的人互动。这种互动模式,可能不分族裔,但因为亚洲群体内部在这些方面的差异,有时也会被解读为对“不如自己”的同胞的疏远。

2. 避免刻板印象的压力:

“模范少数族裔”的光环与枷锁: 在西方社会,亚裔群体常常被贴上“模范少数族裔”的标签,即聪明、勤奋、循规蹈矩、不会惹麻烦。虽然这看起来是褒义,但实际上是一种刻板印象,限制了亚裔群体个性的展现,也抹杀了他们的多样性。有些亚裔为了打破这种标签,或者为了避免被“代表”成千篇一律的样子,可能会刻意选择与“典型的亚洲人”行为方式保持距离。
“东方主义”的审视: 亚裔在西方社会,有时会受到“东方主义”的审视,即被西方视角解读和“异域化”。当一些亚裔感受到这种外部的凝视和审视时,他们可能会选择与那些他们认为更易被“东方化”的同胞保持距离,以此来摆脱被标签化的命运。

3. 个人选择与社交偏好:

纯粹的个人喜好: 归根结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复杂的,受个人性格、兴趣爱好、生活价值观等多种因素影响。即使是同一种族,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社交偏好。有些人天生就不喜欢群体活动,更享受一对一的深入交流;有些人可能更喜欢与那些有共同爱好的人在一起,无论他们是什么族裔。所以,并非所有疏远都是基于族裔的,很多时候只是单纯的个人社交选择。

4. 历史与政治因素(较少见于个人层面,但可能间接影响):

亚洲国家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 某些亚洲国家之间存在历史恩怨,例如二战时期的关系。虽然对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这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但在极少数情况下,如果这种历史情绪被放大,或者被某些政治团体利用,也可能在亚洲群体内部造成某些微妙的隔阂。但这通常不是个人刻意疏远的根本原因。

总结来说, 部分亚裔刻意疏远同胞,往往不是出于简单的“歧视”或“优越感”,而是源于在跨文化环境中,身份认同的挣扎、对刻板印象的规避、社会经济地位的分层,以及纯粹的个人社交选择。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反映了在多元文化社会中,个体如何在维护自身身份、寻求社会认同与追求个人自由之间进行平衡。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即便在同一族裔群体内部,也存在着丰富多样的个体经验和价值取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是么?你说的是美国的情况吧,我说说我在俄罗斯的情况

俄罗斯的亚裔也很多,蒙古裔、布里亚特、卡尔梅克、中亚大兄弟满街走曾经让我一度认为中国人占领了俄罗斯(其实不是,中国人整体比例还是少的)

这些亚裔在俄罗斯社会有点不大被待见,干快递做外卖端盘子的多,还有洗厕所……

干活很勤恳,比懒毛子强多了,很吃苦,毕竟想要在大城市生存下来不容易什么苦都肯吃

不过他们特别抱团,和俄罗斯人对着干,别说职场里中亚人抱团,哪怕学校里打群架都是各种黄种人在一起和毛子群殴……

而且他们对中国人还挺友好的。我在这里最好的几个哥们儿都是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哈萨克和远东的亚裔俄国人,他们看到我都很热情,也很两肋插刀,没感觉他们歧视中国人

反倒是大部分中国人觉得他们学历文化低层次不高所以不大愿意和他们来往骂他们黑毛子,情愿贴俄国人……

user avatar

文雅说法叫 皈依者狂热,

老百姓说法叫……

user avatar

一战时候,不管是法国还是德国俄国,犹太士兵都是最勇敢的,因为他们是少数族裔,为了认同,即便对面也是犹太人,也会毫不留情的杀过去。

二战时候,即使财产被没收,亲朋父母都被扔进集中营,日裔美军士兵依旧勇敢的奋战在最危险、伤亡率最高的战区……他们如果想继续生活在北美大陆,就得这样。

同理,如果中美进入战争状态,如果对面有士兵是华裔,那个就是最危险的敌人。

user avatar

某条禁止评论的回答,论据不成立。他引用了“内环英语,中环普通话,外环上海话”的网络段子。根据上海的手机信号注册地分布图,中环以内绝大多数身份证都是上海户籍,中环以外大多数都是外地户籍。(记得这图知乎上就有,红、兰两色,非常明显)

user avatar

这种人有两个类型。

一种是对族群过度自卑,瞧不起歧视自己所属群体,刻意疏远自己所属群体的人(不分好坏)来划跟他们分界线。甚至讲他们坏话“批评陋习”等投名状的方式,证明自己更开明高等,不跟他们不一类人。

另一种人在自己的群体中地位很低,或者因某种原因产生了怨恨,而在新的人群中可以得到更高的待遇荣誉等,对新群体的认同超过了原群体,类似于《毒液》中的外星生物。

user avatar

部分解放前走的中国人和港台的中国人保留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意识形态,对洋人卑躬屈膝,对中国人讲究尊卑,但是在外国大家有更多选择,不吃这一套,于是疏远;

部分九几年和零几年走的中国人是因为厌倦人事斗争,幻想外国纯粹的人际关系。所以到了外国不愿意再和同胞亲密;

部分东亚人出国是因为家里穷,或者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生活艰难。到了国外无论生活好坏,都不愿意再回忆起以前的事情,所以疏远亚洲人。

东亚各国其实矛盾重重,有各种争端。亚洲人到国外遇到互为宿敌的国家的人,自然不愿意多搭理。

想到了再补充。

user avatar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一个词——“上气智囊团”

上气,指的就是那个杀死自己邪恶的中国父亲,投向美国“自由世界”的漫威人物形象。

而现在,西方社会用“上气智囊团”指代那些为白人出谋划策、调转枪口对自己祖源国的人。


相比之下,我们很少有听说印度、巴基斯坦等其他族裔,会有这种操作。

那为什么单单是亚裔(准确说,是东亚裔)有这种现象?

这是因为,东亚社会是极强的世俗社会。

中日韩三国,都不存在一个强大的宗教、类宗教认同,只有很具体的世俗价值观的认同。所谓世俗价值观,主要是爱国、热爱某个民族、有某种政治立场。

稍微有点历史记忆的人应该知道,现在最活跃的这批欧美亚裔,都是为啥出国了吧?

50年代,出去的是一群反革命;

60、70年代,可能遇到了某种迫害(这部分人数量很少);

80、90年代,就是一群“外国月亮特别圆”的人

上述这三批人,持有的“世俗认同”都和当今中国的主流完全对立。


综上,缺乏超世俗纽带的海外华人(其他亚裔类似)有这么两种氛围:

1、海外华人内没有抱团的习惯,毕竟没有任何活动,是需要以“华人”这个身份才能开展的。就说约吃饭,广东人组一队,福建人组一队,自己玩自己的就好。

就连国外的中文学校,也是有的教粤语,有的教汉语。

而印巴和中东移民,他们的许多宗教仪式,是需要以国家身份开展的。

2、由于世俗立场的对立,他们和我们也玩不到一起去

很多答主都提到了海外华人怎么恶心自己的,我就不赘述了


既没有超世俗的纽带,也没有世俗环境的纽带,甚至在很多立场上还有仇,在一个世俗国家,你怎么能指望他们的亚裔,跟我们同心同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为什么一些亚裔会刻意疏远自己人?” 这个问题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复杂交织的文化、社会和个人心理网。这并不是简单的“嫌弃”,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复杂现象。首先,我们要理解“亚裔”这个标签本身就极其宽泛。亚洲大陆何其广阔,文化、历史、语言、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一个来自日韩的精英,和一个来自东南亚.............
  • 回答
    小亚细亚,也就是如今的土耳其大部分国土,长期以来都被卷入一个有趣的地理归属之争:它究竟是欧洲还是亚洲的一部分?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牵扯到历史、文化、地缘政治以及地理划分的复杂性。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小亚细亚为何常被视为欧洲的一部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尽管小亚细亚主体位于亚洲.............
  • 回答
    .......
  •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且普遍存在的现象,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为什么部分年轻人在成年后,仍然倾向于将自己的失败归结于社会。这并非简单的推卸责任,而是多种心理、社会和经济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一、 宏观社会因素的真实影响与年轻人的感知: 经济结构性问题: 就业市场萎缩与内卷加剧: 许多年轻人面临的是.............
  • 回答
    有些人自称民主主义、自由主义者,在看到中国的发展遭遇挫折时表现出幸灾乐祸,这种现象背后可能涉及多种复杂的原因,并且在不同个体身上可能以不同的组合出现。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1. 意识形态的对立与价值观的冲突: 核心价值观的差异: 民主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核心在于个体自由、.............
  • 回答
    一部分人对整容抱有抵触心理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它源于个人价值观、社会文化、伦理道德、心理因素以及对身体自主权的理解等多个维度。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伦理道德与自然观的考量: 违背自然,矫揉造作的批评: 这是最常见且根深蒂固的抵触原因之一。许多人认为,人的外貌是自然造化的一部分.............
  • 回答
    中国学生在课堂上不主动提问的现象,其背后原因复杂且根深蒂固,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探讨:一、长期的教育理念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听话”和“服从”的教育模式: 传统的中国教育更侧重于教师的传授和学生的接受,强调规矩、纪律和对权威的尊重。学生被鼓励“专心听讲”,不打.............
  • 回答
    在中国,部分民众民族主义情绪较为强烈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现象,其背后原因可以追溯到历史、政治、社会、文化以及全球化等多个维度。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逐一剖析:一、历史因素:屈辱史与民族复兴的叙事 近代百年屈辱史的深刻烙印: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经历了列强侵略、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一系列历史事件.............
  • 回答
    人们对司马氏建立的晋朝以及隋朝的评价差异巨大,确实存在“诟病晋朝得国不正,大加吹捧隋朝”的现象。这种评价的背后,涉及中国历史上对“得国之正”的理解、王朝建立的合法性叙事、以及对这两个王朝不同历史功绩的侧重。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一、 晋朝“得国不正”的诟病来源:“得国不正”是史.............
  • 回答
    女性在婚后要求配偶上缴收入并将其中的一部分作为“零花钱”发放,这种现象背后可能涉及多种复杂因素,既有历史文化的影响,也有个人情感、经济管理理念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等层面的考量。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历史与文化因素: 传统的家庭经济管理模式: 在一些传统观念中,家庭经济管理被视为女性的.............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社会文化、个人观念以及经济发展等多个层面。导致部分中国男性不注意身材、不锻炼肌肉、不注意牙齿的原因是复杂的,并非单一因素所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一、 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传统观念的潜移默化: “学而优则仕”与“体力劳动”的区分: 长期以来,.............
  • 回答
    印度之所以让一部分人觉得“奇葩”,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交织的文化、社会、历史和现实因素的集合。这种“奇葩感”并非贬义,更多的是一种对其独特性的惊叹、不解甚至偶尔的困惑。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导致这种感受的几个主要方面:一、 文化与社会现象的极端多样性和矛盾性 宗教的无处不在与多元并存: 印度是多种主.............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并且不同国家的情况差异很大。要详细解释为什么部分被美国“侵略”过的国家对美国不抱有敌视态度,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几个关键因素:首先,需要界定“侵略”的含义: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认识到“侵略”这个词本身具有很强的负面含义,并且在.............
  • 回答
    关于“乌合麒麟被骂”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的方面来梳理和理解,这其中涉及到艺术表达、社会议题、网络舆论生态以及一些具体的事件。一、 乌合麒麟是谁?他的成名之路和核心内容首先,理解为什么会出现争议,需要知道乌合麒麟是谁。 网络绘画博主,以讽刺性漫画闻名: 乌合麒麟是一位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讽刺性.............
  • 回答
    在中国,对西方社会中一些被贴上“白左”标签的现象和群体,确实存在着一种普遍的负面看法,甚至可以说是“鄙视”。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需要从历史、文化、社会现实以及信息传播等角度来理解。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在中国语境下,“白左”通常指代什么。它并非一个严谨的学术概念,而更多是一种 带有.............
  • 回答
    Epic Games 的锁区政策确实给一些玩家带来了困扰,而一些玩家选择通过盗版来绕过这一限制,这背后有多重原因,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1. 情感和心理因素: “想玩”的强烈冲动: 游戏往往能提供沉浸式的娱乐体验,满足玩家的探索、挑战、社交等需求。当一个玩家非常渴望体验某款游戏,但因为地理位.............
  • 回答
    《军师联盟》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电视剧,它成功地将一个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司马懿塑造成了一个有血有肉、充满魅力的角色。然而,也正是因为这种塑造,让一部分观众认为该剧“洗白”了司马懿。这种看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对历史真相的认知和对电视剧改编的理解。要理解为什么有人认为《军师联盟》在洗白司马懿,我们需要.............
  • 回答
    为什么部分程序员下班后只关显示器不关电脑?这是一个在程序员群体中颇为普遍的现象,背后有很多原因,而且这些原因往往是相互交织的。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其中的缘由:一、 启动/关闭软件和环境的成本高昂 庞大且复杂的开发环境: 现代软件开发往往需要运行一系列复杂的工具和软件。这包括: 集成.............
  • 回答
    关于部分日本民众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的原因,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历史、政治、文化、教育以及民族情感等多个层面。以下将尝试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历史的“真相”与“解释”之争: 质疑史料和证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部分右翼和保守派观点: 他们认为当时的中国官方记录、国民党军队的报.............
  • 回答
    “为什么部分卖烤鱿鱼的比某些正经大学生挣得多?”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到了社会现实中一些有趣的现象。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卖鱿鱼的更聪明”或“大学生不努力”。这其中涉及经济学原理、市场供需、个人能力、创业风险、行业特性以及社会价值的多元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