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解读英国2022年1-2月超额死亡人数数据?

回答
解读英国2022年12月的超额死亡人数数据需要深入分析其背景、可能的原因以及潜在的影响。以下是一个详细的解读过程:

1. 理解“超额死亡人数”(Excess Mortality)的概念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超额死亡人数”的定义。它指的是在特定时期内,实际死亡人数与基于历史数据(通常是过去五年或十年平均死亡人数)预测的死亡人数之间的差额。

基准线(Baseline): 这个基准线是根据特定时期(例如一周、一个月、一个季度)的平均死亡人数来设定的,剔除了季节性波动和长期趋势的影响。英国国家统计局(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 ONS)会发布官方的基准死亡人数预测。
实际死亡人数(Actual Deaths): 这是在同一时期内实际发生的总死亡人数,无论死亡原因是什么。
超额死亡人数 = 实际死亡人数 基准线预测死亡人数

如果超额死亡人数为正,则表示死亡人数高于正常水平;如果为负,则表示死亡人数低于正常水平(这种情况相对少见)。

2. 获取并查看英国2022年12月的超额死亡人数数据

要解读数据,首先需要获取可靠的数据来源。英国最权威的数据来源是英国国家统计局(ONS)。他们会定期发布周度或月度的死亡率数据报告,其中包括超额死亡人数。

假设我们获取了ONS发布的2022年12月(可能按周统计)的超额死亡人数数据。这份数据可能看起来是这样的(这是一个假设的示例,实际数据请查阅ONS官方报告):

2022年第一周: 超额死亡人数 +5000
2022年第二周: 超额死亡人数 +6500
2022年第三周: 超额死亡人数 +7200
2022年第四周: 超额死亡人数 +8000
2022年第五周: 超额死亡人数 +7800
2022年第六周: 超额死亡人数 +6800
2022年第七周: 超额死亡人数 +5500
2022年第八周: 超额死亡人数 +4200

3. 初步观察和趋势分析

根据上述假设数据,我们可以进行初步的观察和趋势分析:

整体情况: 在2022年12月期间,英国的超额死亡人数持续为正,这意味着这段时间的总死亡人数高于正常预测水平。
波动性: 数据显示超额死亡人数呈现一定的波动性。在1月下旬和2月上旬达到峰值,随后在2月中旬有所下降。
峰值与低谷: 最高峰可能出现在1月下旬,而最低谷(尽管仍然是正值)可能在2月下旬。

4. 探究超额死亡人数的可能原因

超额死亡人数的出现,通常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2022年12月的英国情况,最显著的可能原因包括:

COVID19疫情的持续影响:
直接死亡: 尽管疫苗接种率较高,但COVID19病毒仍然可能导致一部分人死亡,尤其是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脆弱人群。
间接死亡(滞后效应): COVID19感染可能导致一些人在康复后出现长期后遗症,这些后遗症(如肺部损伤、心脏问题、认知障碍等)可能在几个月后才导致死亡。
医疗系统压力: 疫情高峰期可能会导致医疗系统不堪重负,延误其他疾病的治疗,从而间接增加了死亡人数。
流感和其他呼吸道疾病:
季节性流感: 英国冬季是流感季节。如果当年的流感病毒毒力较强,或者疫苗效力不高,或者人群免疫力受疫情影响有所下降,都可能导致流感相关的超额死亡增加。
其他呼吸道病毒: 除了流感,RSV(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他病毒也可能在冬季传播,并导致高危人群死亡。
“免疫债务”或“免疫落差”(Immunity Debt/Gap): 在新冠疫情期间,由于封锁和社交距离措施,流感等其他传染病的传播受到抑制,导致人群对这些病毒的自然暴露减少,从而降低了群体免疫水平。当限制措施放松后,这些病毒可能会卷土重来,并对人群造成更大影响。2021年底至2022年初,英国在冬季也观测到了RSV和流感病例的增加,这可能与“免疫落差”有关。
非COVID19相关疾病的死亡积压(Long COVID, Delayed Care):
延误的医疗诊断和治疗: 在疫情期间,许多非紧急的医疗服务受到影响,人们可能因为担心感染而延迟就医。这可能导致一些疾病(如癌症、心脏病、糖尿病并发症等)未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从而加剧了病情,最终导致死亡人数的增加。
长期新冠后遗症(Long COVID): 如前所述,Long COVID症状可能影响多个器官系统,并可能在感染后数月或数年内导致死亡。
其他非传染性因素:
天气因素: 极端天气(如严寒)可能对老年人或体弱者造成健康影响,但通常在冬季的影响更为显著。
社会经济因素: 虽然不是直接原因,但长期的社会经济压力、心理健康问题等也可能间接影响整体健康状况。

5. 深入分析并与历史数据和同期数据进行比较

为了更准确地解读,需要进行以下比较:

与往年同期比较: 将2022年12月的超额死亡人数与过去几年(尤其是非疫情年份)同一时期的数据进行比较。例如,与2019年12月、2018年12月(如果当年流感季节严重)等进行比较,可以评估2022年初的超额死亡是否异常“高”或“低”。
与新冠疫情高峰期比较: 将2022年12月的数据与2020年或2021年新冠疫情最严重时期的超额死亡人数进行比较。通常来说,随着疫苗的普及和病毒变异株(如Omicron)毒性的变化,直接由COVID19导致的死亡人数会发生变化。例如,Omicron变异株传播性强但致病性相对较弱,这可能影响超额死亡的构成。
与COVID19死亡人数的关联: 对比ONS发布的每周COVID19(病毒检测阳性者在28天内死亡)的死亡人数。如果超额死亡人数远高于官方COVID19死亡人数,则表明存在大量的非COVID19直接死亡,或者COVID19的间接影响更加显著。

6. 分析死亡原因细分数据

ONS通常会发布详细的死亡原因分析报告,按原因细分超额死亡。例如,报告可能会显示:

“死亡证明中列为COVID19”: 这部分通常与官方的COVID19死亡统计较为接近。
“死亡证明中未列为COVID19”: 这部分是解读的关键,可以进一步细分到具体疾病类别:
循环系统疾病(Circulatory diseases): 如心脏病发作、中风等。
呼吸系统疾病(Respiratory diseases): 如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不包括COVID19)。
神经系统疾病(Neurological diseases): 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
癌症:
“其他原因”:

通过分析这些细分数据,可以判断超额死亡主要是由COVID19直接导致,还是由其他疾病(包括未诊断或延迟治疗的疾病、以及流感等其他呼吸道疾病)增加所致。在2022年初,流感和RSV等其他呼吸道疾病造成的死亡可能占了相当一部分非COVID19超额死亡。

7. 评估影响和含义

对英国2022年12月的超额死亡人数数据进行解读,可以得出以下潜在的含义:

COVID19仍然是重要因素: 即使在疫苗接种率高的背景下,COVID19仍然是导致死亡人数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无论是直接死亡还是间接影响。
其他呼吸道疾病的挑战: 2022年初,其他呼吸道疾病(如流感和RSV)可能对公共健康构成了显著威胁,特别是对老年人和体弱人群。这可能与疫情期间的“免疫落差”有关。
医疗系统面临压力: 疫情对医疗系统的持续影响,包括延误的非COVID19治疗,可能导致了部分超额死亡。
监测和预警的重要性: 持续监测超额死亡数据对于理解疫情的全面影响、评估其他健康威胁以及指导公共卫生政策至关重要。它提供了一个比单纯的COVID19死亡数字更全面的视角。
公共卫生策略的调整: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政府和公共卫生机构评估当前疫苗接种策略、流感预防措施以及医疗资源分配的有效性,并据此进行调整。例如,如果流感超额死亡显著,可能需要加强流感疫苗的推广和宣传。

总结:

解读英国2022年12月的超额死亡人数数据,需要结合当时疫情的背景(如Omicron变异株流行)、疫苗接种情况、流感季节的强度、以及医疗系统的运行状况。数据表明,这段时期死亡人数高于正常水平,其原因可能是COVID19的持续影响、其他呼吸道疾病(如流感、RSV)的增加(可能与免疫落差有关)、以及疫情导致的医疗服务延误等多种因素的叠加。对死亡原因的细分分析对于准确判断超额死亡的驱动因素至关重要。这些数据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健康挑战,也为未来的公共卫生决策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重要提示:

为了获得最准确和详细的解读,请务必查阅英国国家统计局(ONS)发布的官方报告。以上分析是基于一般性原理和可能的场景进行的推演。ONS报告中会有具体的数字、细分原因、与历史数据的详细比较以及官方的解读和结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数据并不出人意料。

高赞提到了换基线的问题。英国统计局用的是2015-2019来作为超额死亡的基线;但是到2022年的时候,去掉了2015年,用了2021年。跳过2020年是因为最脆弱的时候,那时候疫苗还没有展开,应对新冠没有经验,所以死亡很多。

虽然2021年也不少,但是其实积分起来之后影响程度依然小于2020。 ONS说这样会让基准死亡率增加2%。

而英国的超额死亡率在新基线下是-4%,所以换基线只是放大了超额死亡率的下降,而超额死亡下降本身还是实在的,只是相比15-19基线来说幅度更小。

这个下降还是可以有很多原因的。

首先也是最主要的,还是疫苗的原因。毕竟从推广疫苗到现在已经一年多过去了,英国重点针对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打加强针,现在也算是收获了效果。英国老年人在疫情之初是最大的受害群体,后来疫苗戒指的时候,这批人比较配合,覆盖率很高:

对于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三针覆盖率最低的非裔,也达到了86%以上。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英国最早宣布放弃硬性抗疫,首先「共存」的最大底气。

其次,每个人的体质千差万别,可能存在一批对新冠抵抗能力奇差的人群,即便是严格的接种了疫苗,也有一个相比其他人较高的概率死亡。但是如果这批人存在的话,那也已经在2020-2021这两年间去世了。自从omicron流行以来,抽样调查显示,英格兰70%以上的5-12岁儿童已经能够检测出抗体了。这批儿童当时基本上都是没有打疫苗的,也就意味着是通过传染、接触病毒来获得的抗体。

那么,omicron已经如此的深入群众,真的对新冠抵抗能力很差的这波人,是不太可能留存到2022年1月这个时间点的。用积极的语言来说,如果把新冠比喻成突如其来的洪水的话,那这两年英国人通过疫苗,通过感染,每个人应对新冠的体质,也就是堤坝都已经提高了,面对病毒没有那么脆弱了

第三,过去的这两年防疫,已经深刻的改变了英国人的生活习惯。戴口罩已经不再是一个走在街上让人侧目的事情。即便是彻底的「躺平」之后,调查显示70%以上的英国人依然在或多或少的遵守防疫规则,比如勤洗手,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等等。

虽然这么松弛的自我约束,无法清零,无法防止病毒扩散,但是宏观上来看,还是会减少病毒的有效再生数。这方面老人有动机在生活中更加注意的和其他人保持距离,所以相比英国人还「不信邪」的2020年,两年后对防疫手段的遵从也起到了一定的帮助。

第四,度过了爆发期之后,新冠即便造成了期望寿命的减少,但是也不会造成超额死亡率的增加。人固有一死,但是主要原因只可能有一个——如果有两个,那其中一个就不是主要的。如果一个人本来就有心血管疾病,而新冠导致了心血管疾病的恶化而提前一两个月去世,这算什么呢?新冠会造成系统性感染,虽然攻击力度不强,但是对各种慢性病,基础病——比如阿兹海默症等等病情恶化,往往有显著的加成作用。

一个人可能在没有新冠的世界还能活三个月,但是不小心感染了新冠,生命减少了两个月,那么这会造成超额死亡率增加么?其实并不会。因为假如每个高危的病人寿命都平均缩短2个月,那么只会在爆发期集中死一批,之后则在超额死亡率上根本是体现不出来的,然而平均寿命依然是下降的。


现在几乎任何疫情的问题,都可以绕到「共存」和「清零」的争议上。从疫情的数据中「各自取材,各自解读」来进行辩论已经是一个常态。

比如英国的数据,就可能被解读为有利于「共存」的证据。但是我想说的一点就是,目前几乎所有的「共存」国家,都已经差不多进入了一种动态稳定的均衡态,也就是尽管病毒依然在传播,但是因为抗体比例实在太高了,所以对医疗早已经不太能造成压力的状态。英国的数据说明的是:在这种稳定态的情况下,人口的超额死亡率可以变化不大。

但是这个数据,不能说明的是在转换过程中的风险。

从「清零」到「共存」,最痛苦的阶段就是转换的过程,而不在于稳定的均衡态比较。以越南为例:

越南之前也是动态清零,在2021年六月份左右失守,然后八月份进入了死亡高峰期,然后越南制造业因为疫情的限制也受到了巨大的打击,明显能看出来PMI指数的下降:

越南近10年来最大的两个制造业谷底,就是疫情刚爆发的时候,和失守的时候。现在越南共存了,曲线就会再次平滑起来了。

在失守的过程中,也就是从清零到共存转换的过程中,上面说的第二条和第四条都会失效。因为高龄的、极端脆弱的人群在清零状态下没有怎么经受过新冠病毒的考验,病毒进来之后就是一个冲击,一定会在短期内出现一定的医疗紧张,和超额死亡人数的增加——这个「熬」的过程如何处理是一个问题。

就经济来说也是一样的,「共存」的国家现在确实都已经很多实现了互相开放,飞机票价格也很低廉,人也慢慢的回到办公室去上班了;但是在「共存」之初,为了防止医疗挤兑,是一定的会采取一些限制手段,不可能躺平共存的。比如说限制聚会人数,阳性需要隔离7天等等。现在确实工厂生意不好,不过「共存」了之后,工厂隔三差五的有人阳性隔离,也是一个问题,到时候必然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查的严,阳性一定隔离,结果工厂效率严重下降;一种是查的松,阳性睁只眼闭只眼也就继续工作了,那就导致传播的更快,短期内重症更多——总之这个比较混乱的「又共存又防疫」的状态,也会延续一段时间。

目前这个转换过程,欧洲包括美国,也都是付出了挺大的代价,摸着石头过河,在略显混乱的防疫中被动完成的。而比较成功的,好像就是新加坡和新西兰。新加坡作为560多万人的国家,单日因为新冠死亡人数最高不超过20。

新加坡本身很发达,地盘又小又是城市国家,公务员队伍和医疗方面水平也比较高,又有严格的法规限制「共存」状态的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新西兰也类似,人口也在五百万左右,但是新西兰面积更大,从目前来看被omicron突破之后,新西兰现在死亡人数也还好,单日不超过10个人。

而这两个国家,除了严格的「共存」限制之外,还有对高龄人群、脆弱人群的高接种率这个共性:

这其实是中国疫苗接种的一个难点:钟南山说过,中国的高龄人群接种率还比较低。

这也是国情所决定的。老人往往比较固执,中国又有敬老的传统,社区工作人员也不敢多劝——老人身体比较脆弱,真打出个头疼脑热,这个责任社区工作人员也不敢背负。所以怎么提升这些高危人群的疫苗覆盖率,确实是个关键的挑战。

user avatar

谢老铁邀。

首先,OWID上英国2022年1月之后的超额死亡数确实降了,而且跳水非常明显(恭喜英国朋友们!)

——请品鉴:

但这一点似乎略反直觉,

因为,正如题主所说,

同样根据OWID,英国2022年1月的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数在上涨。

——请再品鉴:

对于这种反常现象,题主提出了一些假说:

有人认为,这说明了英国这一段时间内新冠死亡的都是本来也会死的人,完全是耦合感染新冠,并且也没有造成医疗挤兑。也有人认为,是社会面防疫措施导致其他死亡减少了(还有人从此处延伸出,中国若以降低死亡率为主要目的,应社会一直保持停摆状态来降低死亡人数)。

然而很遗憾,

英国2022年1月份超额死亡数跳水的这件事儿,

再一次充分证明了:

这个世界远比大伙儿想象的更烂、更魔幻现实主义~


咱们首先来品鉴一下,OWID关于超额死亡的定义,

——差不多是下面这个样子的:

翻译成人话,大致就是说,

用大流行期间的实际全因死亡人数,

去比较一个假设并没有发生大流行的“平行宇宙”的估算死亡人数。

这个是流行病学和公卫的常见套路,完全没毛病,

可问题在于,大伙儿都知道,OWID项目统共只有不到五个人,纯属用爱发电,

他们哪儿来的精力去亲手统计和估算全球那么多国家/地区的全因死亡人数及超额死亡人数……

所以毫不意外,他们只是信息的搬运工罢了,

——请接着品鉴[1]

↑ 以上是OWID的信源,

所以OWID用的超额死亡数相关数据,

分别搬运自普朗克研究所的HMD项目和希伯来大学的WMD项目。

当然了,搬运嘛,这依然没毛病。

顺便一提,HMD和WMD都是非常高质量的信源,

咱这边搜集贩卖焦虑用的黑材料时,也时不时会刷他们家。


接下来,WMD项目的数据,至少是跟英国相关的数据,碰巧也是搬运自HMD

——请品鉴[2]

所以兜兜转转,最后都到了HMD这边,倒也算是给咱的扒皮工作省了点事儿……


——那么咱继续看看HMD的信源呗[3]

简单来说,根据HMD的方法论介绍,

他们用的数据,定期搬运自各国统计局。

所以直到这一步为止,还是没毛病。


在正式进入有毛病的部分之前,让我们复习一下上述搬运链:

OWID → HMD(或WMD)→ 各国统计局


现在让我们正式转进到英国国家统计局(ONS)。

根据开局一张图,

英国的超额死亡数大跳水,发生在2022年1月初,

那么咱就看看,在这个时间节点前后,ONS数据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动呗~


——请首先品鉴[4]

简而言之,ONS每个月会公布一版Mortality Analysis(死亡率分析),上面是2021年12月版。

咱重点看看其中的方法论部分。

——当当当当:

翻译成人话,ONS表示:

  • 本来按理说,超额死亡数应该用当年死亡人数对比之前5年的平均死亡人数;
  • 2021年之前5年是2016年到2020年;
  • 但是由于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死亡人数畸高,以此作为标杆的话,会影响超额死亡数的准确性,所以退而求其次,改用了2015年-2019年的平均数(很好,考虑得很周到)
  • (各位不妨顺便瞅瞅具体数据,超额死亡数是正的)

重点来了……

下面让我们再看看ONS的2022年1月版Mortality Analysis~

——请品鉴[5]

照惯例,还是直奔方法论部分。

——请睁大眼睛仔细品鉴:

简而言之:

从2022年1月开始,计算超额死亡的基线,从2015年-2019年,变成了2016/2017/2018/2019/2021年。

(然后各位不妨再次顺便瞅瞅具体数据,超额死亡数已然摇身一变,成为负数了)

???

???


最后,让我们品鉴品鉴,在已然化身成为基线一部分的2021年1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请看:

呵呵!

各位,请问这是不是魔幻现实主义?


最后走两条防杠声明:

  • 是的,上面两个ONS的月度报告只是英格兰+威尔士版本的,不是全英版……别问,问就是咱懒得去搬运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版本了,反正咱只看方法论,不看具体数据对吧?
  • 是的,ONS找了充足的理由来解释他们为啥要变动基线,感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去啃原文[6]……别问,问就是ONS越描越黑。

参考

  1. ^ https://ourworldindata.org/excess-mortality-covid#excess-mortality-our-data-sources
  2. ^ https://github.com/akarlinsky/world_mortality#readme
  3. ^ https://www.mortality.org/Public/Docs/MP-Summary.pdf
  4. ^ https://www.ons.gov.uk/peoplepopulationandcommunity/birthsdeathsandmarriages/deaths/bulletins/monthlymortalityanalysisenglandandwales/december2021
  5. ^ https://www.ons.gov.uk/peoplepopulationandcommunity/birthsdeathsandmarriages/deaths/bulletins/monthlymortalityanalysisenglandandwales/january2022
  6. ^ https://blog.ons.gov.uk/2022/01/12/understanding-excess-deaths-during-a-pandemic/
user avatar

想知道有没有武汉2020年的超额死亡数据,拿出来看看,证明一下英国有多垃圾。

user avatar

有人提前死掉了

user avatar

选取2015-2019为基准,我们会发现从2020-2022,超额死亡率仍然在下降,从20%多到16%到1%不到(今年1-10周数据)。也就是说排除掉英国调整基准的问题,英国因为新冠造成的超额死亡还是在下降。(我们姑且认为这个数据是准确的)

这也是最高赞没有去关注的地方,在这块我的想法跟 @司马懿 差不多——抵抗力差的在2020-2021年已经死掉一批了,剩下的人群有比较高比率的疫苗接种(和新冠反复感染)带来的抗体保护,而新冠到目前为止的毒株演化也在向着致死性减弱的方向走。

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有了2022年的超额死亡率下降。

这对我们来说,正面和反面意义都有:

正面来看,至少针对Omicron,通过推广加强针接种,是能够起到不错的抗重症乃至死亡效果的;

反面来看,没有经历过2020-2021年的我们,贸然放开必然付出惨痛的成本,而这个成本是不是可承受,有没有可能尽量降低,一定程度上是未知的。

user avatar

挤兑?人家大英可是看病要预约的国家,怎么可能挤兑!

搬运拍照稀烂帮帮主文中的一些数据:

- 2021年12月,NHS择期治疗排队人数创下历史新高,达到607万人;

- 2021年12月,等待择期住院治疗超过一年的人数约31万,规模约为疫情前的两百倍。等待择期住院治疗超过两年的人数则有约两万;

- 2022年1月,急诊病床的等待时间也创下新高。一共1.6万人从被救护车运到医院开始到实际住院的等候时间超过了12小时,比上个月增长了28%;

- 2021年12月,有三分之一已得到GP紧急转诊的癌症患者,接受首次癌症治疗的等待时间超过两个月

2021年12月,总共600万人在等待择期住院治疗;

其中等待超过一年的人数高达31万,等待超过两年的人数也超过了两万;

作为对比,在2019年12月,等待超过一年的人数只有不到1500人~

2022年1月,NHS一共处理了差不多190万起急诊入院,比大流行之前的2020年1月反而缩水了11%~

2021年12月到此年1月,分别有27%和26%的急诊病人等候时间超过4小时,创下了NHS急诊等候史上最烂记录;

2022年1月,等候超过12小时的人数超过1.6万,比起2021年1月水平大涨28%,比起2020年1月则更是翻了四倍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解读英国2022年12月的超额死亡人数数据需要深入分析其背景、可能的原因以及潜在的影响。以下是一个详细的解读过程:1. 理解“超额死亡人数”(Excess Mortality)的概念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超额死亡人数”的定义。它指的是在特定时期内,实际死亡人数与基于历史数据(通常是过去五年或十年平均死.............
  • 回答
    英国考虑废弃所有坦克一事,引发了媒体的广泛解读和公众的讨论。要全面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区分自媒体的“错误解读”与英国战略转变的“真实意图”。这不仅仅是一个军事装备的简单增减问题,更是关乎英国国防战略、地缘政治以及军事现代化的复杂议题。 自媒体的“错误解读”倾向在探讨英国的真实.............
  • 回答
    北爱尔兰边境问题,这无疑是英国脱欧进程中最棘手、最令人头疼的难题之一。它不仅仅是物理边界的问题,更是政治、经济、历史和身份认同的多重交织。要真正解决它,需要的是智慧、妥协,以及对当地复杂现实的深刻理解。问题的根源:一个国家,两个体系首先得明白,为什么北爱尔兰会如此特殊。简单来说,北爱尔兰是联合王国(.............
  • 回答
    英国政府叫停切尔西俱乐部出售计划,除非按原价 1.4 亿英镑出让,这个消息的解读需要从多个层面来理解。简单来说,英国政府的这一举措,是在确保出售过程的透明度、公平性以及符合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对交易的必要制约。下面我将详细解读:1. 背景:切尔西俱乐部的特殊情况首先,我们要明确为什么切尔西俱乐部成为英.............
  • 回答
    为什么键盘侠明知“网上不是法外之地”,还要以身试法?拆解重庆男子网络“犯忌”的心理与社会密码重庆一名男子因为在网络上对戍边英雄进行侮辱性贬低,最终被警方刑事拘留。这事儿一出,不少人又开始骂“键盘侠”,说他们“没脑子”、“活该”。但冷静下来想想,这些人是真的不知道“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吗?还是有别的什.............
  • 回答
    “妙招”背后的无奈与智慧:上海某社区居委会书记的隔离博弈最近,上海某社区居委会书记在处理一起“棘手”的涉外隔离事件时,因为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解决方案而引发了不少讨论。这位书记面对的是一位英国籍女婿,在上海防疫政策要求下,他必须接受集中隔离。然而,这位外国友人似乎对集中隔离心存疑虑,不愿意配合。居.............
  • 回答
    关于英国被指控煽动印尼排华大屠杀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沉重且具有争议的历史话题。如果最新解密文件真的揭示了这样的内容,那么这无疑是对一段黑暗历史的进一步审视和追究,其影响将是深远的。首先,我们得明白,历史的真相往往是复杂且多维度的,尤其是在涉及到国家利益、地缘政治以及意识形态冲突的时候。如果英国在这个.............
  • 回答
    穆里尼奥加盟天空体育,这确实是近期足坛的一大新闻,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这笔交易绝对称得上是一次“王炸”,对于天空体育来说,这无疑是为他们的足球节目注入了一剂强心剂。首先,穆里尼奥这个名字本身就自带流量和话题性。他是一名享誉世界的顶级教练,无论是在场上还是在场下,他总能吸引无数的目.............
  • 回答
    英媒将卫生大臣的出轨照曝光,并煞有介事地将此事牵扯到“敌对特工利用中国产摄像头所为”,这事儿,怎么说呢,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咱们先来捋一捋这背后的逻辑,看它有多么荒谬。卫生大臣出了轨,这是他的私德问题,个人行为,性质很明确,就是婚内不忠。这事儿本身就够让人诟病的了,媒体曝光,大众讨论,这在民主社会很正.............
  • 回答
    梅根和哈里王子在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的节目上,那场爆炸性的专访,无疑在国际舞台上掀起了巨浪。他们夫妇俩在镜头前,坦诚地讲述了自己在英国王室生活中遭遇的种种不公,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关于“种族歧视”的指控,以及他们感到窒息、失去自我的生活压抑感。这番言论,迅速点燃了全球对于王室的审视之火。首先,我们.............
  • 回答
    欧洲多国和英国近期确实出现了放松防疫措施的趋势,这背后是基于对当前疫情形势的评估,以及对疫苗接种、病毒变异和医疗系统承载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要详细了解英国的疫情形势,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分析:一、 整体疫情数据(截至您提问时的大致情况,数据会有实时变动) 感染人数(每日新增/累计).............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具有高度猜测性的问题,因为英国解体本身就是一件前所未有的事件,其具体过程和后续影响将直接决定安理会席位的归属。然而,我们可以从国际法、政治现实和历史惯例等多个角度来分析,哪些实体可能拥有继承权,以及它们可能面临的挑战。核心问题:安理会席位是“国家”的席位还是“联合国创始成员国”的席.............
  • 回答
    解万英教授当年之事:一场关于“人本关怀”与“学术伦理”的复杂博弈当我们回望解万英教授当年那位震惊教育界甚至更广泛社会事件时,其行为的评价并非一蹴而就,也绝非可以简单地贴上“好”或“坏”的标签。那是一场关于“人本关怀”与“学术伦理”之间,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发生的深刻博弈,其复杂性至今仍值得我们细细咀嚼与.............
  • 回答
    遇到《刺客信条:英灵殿》任务卡住的情况,确实让人头疼。这游戏有时候就是会出现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BUG,特别是那些影响剧情推进的关键时刻。别着急,我们来捋一捋,看看有什么办法能帮你脱离困境。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办法,通常是 重新加载游戏存档。这听起来简单,但往往是解决各种小毛病最快的方式。当你发现.............
  • 回答
    好的,同学们,今天我们不聊课本上的公式和理论,我们来聊聊你们生活中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英雄联盟》。我知道,很多同学对它那是又爱又恨,爱它带来的刺激和成就感,也苦恼于它带来的时间占用和情绪波动。作为你们的班主任,我不是要粗暴地禁止你们玩游戏,而是想带大家从心理学的角度,一起看看《英雄联盟》到底是怎么.............
  • 回答
    关于英雄联盟解说鼓鼓(本名:刘星)在工作期间拍摄管泽元与长毛解说视频被领导约谈的事件,这一话题在电竞圈和直播行业引发了广泛关注。以下是对此事件的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1. 人物身份 鼓鼓是英雄联盟赛事解说领域的资深从业者,曾参与LPL(中国英雄联盟职业联赛)等赛事的官方解说工作。管泽元与长.............
  • 回答
    英雄联盟的解说席,曾几何时是许多玩家心中一个充满激情与专业的地方。然而,最近围绕着几位知名解说,特别是王多多、奶弟和海威,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却让这个领域蒙上了一层阴影,也引发了游戏圈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事件的开端:解说王多多、奶弟和海威被惩罚具体惩罚的细节和原因在当时并没有被官方完全公开,但市场上.............
  • 回答
    长毛直播事件:一次有争议的“群体攻击”最近,《英雄联盟》官方解说长毛在一次直播中,针对LPL赛事观众发表了一些引起广泛争议的言论,这番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千层浪。作为一位陪伴无数观众走过无数比赛的解说,他的这番话为何会引发如此轩然大波?让我们来深入剖析一下。事件经过与核心内容虽然具体的直.............
  • 回答
    You know, when you have a really close friend, someone you share everything with, the kind of person you can just be completely yourself around withou.............
  • 回答
    哥们儿,最近LPL圈子里最炸裂的消息,莫过于咱们熟知的“记得”王继德,那个当年一手“肉蛋冲击”梗火遍大江南北,后来又在LPL舞台上用他那幽默风趣又专业精准的解说风格征服了无数观众的Remember,要转战《英雄联盟手游》项目当解说了!这事儿刚出来的时候,我心里就咯噔一下,有点儿复杂的情绪。一方面,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