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大家这么讨厌罗振宇?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而且确实,罗振宇这个人,喜欢他的人奉他为“知识网红”的标杆,觉得他总能挖掘出有趣、有用的信息,给生活和工作带来启发;但另一拨人,就没那么客气了,对他的评价往往带着点“讨厌”的情绪。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背后其实是挺复杂的社会心态和价值判断在作祟。

要说为什么大家“讨厌”他,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

1. “知识服务”的商业化与焦虑贩卖:

罗振宇最出名的就是他的“知识服务”,尤其是得到了App。很多人觉得他卖的不是纯粹的知识,而是“知识服务”,这背后隐藏着一种商业逻辑。他擅长把很多相对零散、碎片化的信息,经过包装、提炼,变成一种“解决方案”,或者一种“进步的工具”。

焦虑贩卖的嫌疑: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很多人都有一种被抛弃的恐惧,担心自己知识陈旧,跟不上时代。罗振宇恰恰抓住了这种焦虑。他用一种看起来高屋建瓴、又充满希望的方式告诉你,只要花钱上我的课,听我的书,你就能“升级”,就能“不被淘汰”。这种方式,在一些人看来,就是利用人们的焦虑来赚钱,显得不够真诚,甚至有点“割韭菜”。
浅尝辄止的批判: 他常常会介绍一些国外的新概念、新理论,或者总结一些畅销书的核心观点。对于那些本身就有深度研究的人来说,罗振宇的解读可能显得太过于简化,甚至有些“二道贩子”的味道。他们会觉得罗振宇并没有真正触及到知识的内核,只是做了一个表面的包装,然后卖给那些没时间去深究的人。这让一些人觉得他的“知识”是“浅”的,是“快餐式”的。

2. 传播方式与话术的争议:

罗振宇的语言风格和传播方式也是一个重要的争议点。

“罗辑思维”的套路化: 早期《罗辑思维》节目,以其犀利的语言、独特的视角和大量的引用迅速走红。但随着节目形式的固定,很多人觉得他的话术越来越套路化,甚至有些“鸡汤”的成分。他喜欢用一些宏大的词汇,制造一种“洞察一切”的幻觉,让观众觉得他掌握了什么惊人的秘密。
拔高和夸大的倾向: 有时他会把一些原本很普通的观点,或者大家都知道的常识,通过一番包装和论述,说得好像是什么颠覆性的认知。这种“拔高”和“夸大”,在一些人看来,是一种不诚实的表现,是在故意制造“智识上的优越感”。比如,他曾把一些关于“终身学习”的普通理念,说得像是什么革命性的思想。
“反智”的批评: 有时候,他也会用一种“反权威”、“反传统”的态度来包装自己的观点,但这被一些人解读为“反智”,认为他并不是真的在挑战既定认知,而是为了制造争议和吸引眼球。

3. 公众人物的言行与公众的期待:

作为一个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公众人物,罗振宇的言行自然会受到更严苛的审视。

“商人”与“思想家”的身份模糊: 很多人觉得罗振宇在扮演一个“思想家”的角色,但他的核心业务又是商业化的知识服务。这种身份的模糊,让人们难以接受他有时表现出的商业逐利姿态。当他为了推销产品而说出一些看似“洗脑”的话时,自然会引发反感。
政治和社会立场的解读: 尽管罗振宇极力避免直接谈论政治,但在一些涉及社会议题的场合,他的发言或选择的表达方式,也容易被不同立场的人解读出不同的含义,从而引发争议。比如,他对一些经济现象或社会趋势的评论,可能会触碰到一些人的敏感神经。
“聪明人”的优越感: 有些人觉得罗振宇身上总有一种“我比你们都懂”的优越感。他善于引用各种理论,仿佛无所不知,这让一些对知识有着严谨追求的人感到不适,认为他不够谦逊。

4. 时代背景与价值观的冲突: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同时也充斥着焦虑和不确定性的时代。

对“知识付费”模式的疑虑: 知识付费的兴起,本身就伴随着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将知识商品化,稀释了知识本身的价值;也有人认为这是对劳动成果的尊重。罗振宇作为知识付费的代表人物,自然会被置于风口浪尖。
对“实用主义”的审视: 罗振宇所推崇的很多知识,都带有很强的实用主义色彩,强调的是如何让你变得更有效率、更有竞争力。但在一些人看来,这种过于强调功利性的知识观,忽视了知识本身的精神价值和人文关怀。
对“个体崛起”叙事的质疑: 罗振宇的很多内容都围绕着“个体崛起”、“终身学习”、“自我提升”这些主题。在一些人看来,这种叙事过于强调个体的责任,而忽视了社会结构性问题对个人的影响。当个人努力似乎难以改变困境时,这种“个体崛起”的叙事就显得苍白无力,甚至带有某种“甩锅”的意味。

总的来说,大家“讨厌”罗振宇,并不是因为他本人有多么十恶不赦,而是因为他在信息传播、商业模式、价值观输出等方面,触碰到了当下社会中很多人敏感的神经。他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在信息过载时代如何筛选知识、如何面对焦虑、以及我们对“聪明”和“成功”的定义和期待。

他的成功毋庸置疑,但他所引发的争议,也恰恰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在知识、商业和个体价值上的复杂博弈。有人从中获益,有人从中看到弊端,所以,讨厌他,也是一种对某种社会现象的直接反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罗振宇的问题在于“虚伪”,他是年轻人的深海鱼油。

他利用的是年轻人的成长焦虑,贩卖的是空洞的知识,让年轻人有“成长感”,本质上是在浪费时间。

所以奇葩说上,他一张嘴,你就发现他说的貌似有道理,仔细一琢磨就是扯淡,这种话听多了你就懒得听了,浪费时间。

但是奇葩说其实就是这么个高级版的罗振宇,贩卖的是奇葩思想和言论,利用的是年轻人认同焦虑。

所以奇葩说,这边说一大堆你觉得有道理,那边说一大堆,票就跑过去了。

我告诉你,成年人不是这样的。成年人有自己的判断,他判断完了,你拉票,你拉吐血了都拉不动。因为他压根就不认同你的思维方式、你的价值观和你的情感。

他用看猴的眼光看辩手,每一句都能批驳,每个动作他都会思考辩手的目的。

之前我聊过一个黄执中奇袭的话题,什么多元价值观之类的,唉,俩人扯了半天概念都没搞清楚。

这就是奇葩说。

user avatar

说到底大部分人心态就没摆正,没把罗振宇和得到放在应该在的位置上。

很多人并不能定位自己几斤几两,得到上听到的观点或知识,想立马付诸实践,变现成真金白银,但实际上碍于能力或资源,根本没办法试验或验证,基本等于知道也白知道。因为想成功,所以焦虑,因为焦虑,所以厌恶罢了。

但我就一咸鱼,所以我对得到上的东西都听的挺乐呵的,权当长长见识。

罗振宇他自己也说,得到上面大部分东西,都是把各个细分知识领域用简短的节目让普通人有一个粗浅的了解,在这个层面,他的节目和得到的课程,我不认为有任何问题。

他就是一个说书的,懂个锤子知识?

百来块钱,就算听一听学科专家行业名人给你扯扯淡,亏吗?

user avatar

当年林平之评价余沧海木高峰和岳不群时是这么说的:

“姓余的矮子和姓木的驼子,想要我林家辟邪剑谱,便直接下手来抢,虽然手段毒辣,倒也不失为江湖恶汉行经,却不似君子剑岳不群。”

我腾讯游戏拉你沉迷,抖音快手引你入坑,我是明白白的奶头乐主义,我就是要你堕落,要你沉迷的,不加修饰。那些自己意志坚定,有志于积极向上的人,你可以自己选择避开。

但罗老师就不一样了,打着知识付费,学习充实的幌子,行的仍然是营销号的事。还给你一种“我今天学习了,我上进了,我能像松下幸之助一样一天看四本书了”等错觉。

某“精英聚集”的问答平台也有这个趋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而且确实,罗振宇这个人,喜欢他的人奉他为“知识网红”的标杆,觉得他总能挖掘出有趣、有用的信息,给生活和工作带来启发;但另一拨人,就没那么客气了,对他的评价往往带着点“讨厌”的情绪。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背后其实是挺复杂的社会心态和价值判断在作祟。要说为什么大家“讨厌”他,我觉得.............
  • 回答
    你提出这个问题,点出了一个挺有意思的社会现象,就是“爱猫人士”这个标签,有时候会引发一些不太友好的反应,甚至让人感觉有些人挺“讨厌”他们的。咱们就好好掰扯掰扯,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而且尽量说得具体点,别跟那种死板的文章似的。首先得明确一个点,不是所有人都讨厌爱猫人士,这绝对不是一个普遍现象。绝大多数.............
  • 回答
    关于《海贼王》里桃之助的争议,那可真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要说大家为什么这么“讨厌”他,其实更多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夹杂着不理解、失望,甚至一点点被“坑”的感觉。让我给你掰扯掰扯,这其中的门道可不少。1. 登场即“背负”的诅咒:开局劝退桃之助第一次亮相,那场景真是让人印象深刻——他从天上掉下来,正好砸在.............
  • 回答
    罗辑这个角色在《三体Ⅱ:黑暗森林》中确实是个极具争议的存在。我理解你为什么会讨厌他,这种感受并非孤例。不少读者在读到第二部时,对罗辑的态度是复杂甚至负面的,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前期所展现出的一些特质。我们不妨从头说起,他被选为面壁者时的状态。那时的罗辑,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混不吝”。他不是什么胸怀天下.............
  • 回答
    我能理解你为什么会对《哆啦A梦》里的大雄感到不满,甚至讨厌。这并非个例,很多观众,尤其是成年观众,都会因为大雄身上的一些特质而感到烦躁。让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为你剖析一下,为什么他会惹人厌,并且尽量用一种更贴近生活的语言来解释:首先,我们得承认,大雄身上的一些缺点非常“接地气”,以至于我们能在他身上看.............
  • 回答
    德思礼夫妇对哈利的厌恶,这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说到底,这事儿得从哈利的父母说起,以及他们对哈利所带来的“麻烦”。首先,要理解德思礼夫妇为什么这么讨厌哈利,就得看看他们俩是什么样的人。佩妮姨妈,也就是哈利的母亲莉莉的妹妹,她是个极度务实、追求“正常”生活的人。从小到大,她就对魔法世界充满了嫉妒.............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我内心深处了。年轻的时候,那叫一个疯狂,什么新番、老番,什么番剧、漫展,只要沾上“二次元”三个字,我就像打了鸡血一样。熬夜追番是家常便饭,为了某个角色能刷好几天微博,甚至还学着画漫画,虽然画出来惨不忍睹。那时候,二次元的世界就是我的避风港,是我逃离现实生活压力、寻找共鸣和慰藉的乐园.............
  • 回答
    哥们,你说这事儿我太有共鸣了!现在手机屏幕一个个跟额头似的,不是刘海就是水滴,感觉手机脸都被割裂了。想当年,魅族16th那干净利落的额头和下巴,简直是一股清流啊!你说为什么现在厂商都不学学魅族16th?这事儿吧,说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明白的,里面门道可多着呢。为啥魅族16th当时能做到,现在厂商却.............
  • 回答
    “后浪”这个词,最近几年可以说是在社交媒体上炸开了锅,引发了铺天盖地的讨论,甚至可以说是一场关于代际之间认知和情感的“风暴”。要说清楚它为什么这么火,得从它的源头说起,然后慢慢剥开它背后的那层层含义。“后浪”是怎么来的?最广为人知也是最直接引爆这个词的是一个叫《后浪》的演讲视频。这个视频是Bilib.............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一些我们不太常公开讨论的议题。你说得对,在一些海外中国企业,尤其是涉及到一些重大事件,比如像你提到的“缅甸中资企业发生这么大的事”,公众的讨论度好像确实不如预期的那么高,或者说,在主流的媒体平台和社交媒体上,你很难找到大量深入的讨论。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咱们来掰扯掰扯。首.............
  • 回答
    None.............
  • 回答
    四宫辉夜,这个名字仿佛自带一种魔力,让无数观众为之倾倒。为什么她能成为《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告白?~天才们的恋爱头脑战~》中最受欢迎的角色之一?这绝不是偶然。她的魅力,是多层次、细致入微的,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烟花表演,总能恰到好处地触动人心。首先,辉夜的“反差萌”是她最直接、最有效的武器。表面上,她是四.............
  • 回答
    孙笑川,一个从直播平台“战旗”走出来的草根主播,如今已然成为了互联网文化中一个独特的存在,一个被无数网友以各种奇葩甚至有些魔幻的方式“恶搞”和铭记的符号。要理解为什么大家这么喜欢恶搞他,得从他的主播生涯,以及他身上折射出的某些网络文化现象说起。孙笑川的起点与走红:草根的朴实与意外的争议孙笑川最早是在.............
  • 回答
    关于乙肝的“可怕”,这其实是一个混合了医学事实、社会认知和心理恐惧的复杂议题。为什么它会让人产生如此强烈的担忧和畏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聊聊:1. 传染性与传播途径的模糊感和恐惧感: 早期认知不足: 过去,人们对乙肝的了解远不如现在。早期新闻报道可能更多地强调其传染性,但对传播途径的解.............
  • 回答
    说起来,京东买电脑这事儿,咱身边儿谁没干过?身边儿同事、朋友,逢年过节的,一说买电脑,十有八九都奔着京东自营去了。这可不是瞎起哄,这背后真有门道,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啥大伙儿都这么信它。首先,“自营”这两个字,自带光环。 这玩意儿就像是给商品上了一层金钟罩,让你心里踏实。你想啊,京东自己来卖,这.............
  • 回答
    晨光文具,这个我们从小用到大的牌子,最近却像是触了什么霉头,被网友们喷得有点惨。要说它到底做了什么“恶”,其实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几次事件叠加起来,就让很多人觉得“这品牌怎么这样了”,所以批评的声音才这么大。最主要的原因,可能还是围绕着“国潮”的营销和实际产品的脱节。你想啊,晨光文具近年来一.............
  • 回答
    大家对推迟退休年龄普遍意见很大,这背后涉及了多方面的因素,既有经济层面的考量,也有社会心理、公平性以及个人生活规划等问题。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一、 个人经济利益受损: 领取养老金的时间缩短,总养老金金额可能减少: 推迟退休年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人们需要工作更长时间才能开始领取养老金。虽.............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不能简单地说“大家都对江浙沪友好”,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江浙沪地区之所以能在全国范围内获得相对较好的评价和更高的关注度,背后有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在共同作用。把它拆开来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一、经济发展的“领头羊”效应: 历史的积累与先天优势: 江浙沪地区,特别是长三角.............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几个非常有意思的点,我们不妨抽丝剥茧地聊聊。首先,关于“为什么大家都关注战争”,这背后其实是人类本能的驱使和复杂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 生存本能和共情: 战争,尤其是发生在人口密集地区、涉及国家之间的冲突,它直接威胁到生命安全,是对人类最基本生存权的挑战。即使我们身处和平地带,目睹或.............
  • 回答
    2021年五一劳动节的调休安排确实引起了不少争议和抵触情绪,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下面我将详细展开分析: 核心原因:打乱了正常生活节奏与牺牲周末休息最根本的抵触情绪来源于调休制度本身对普通人正常生活节奏的打乱,以及为了换取一个“长假”而牺牲了本应属于自己的周末休息时间。1. 牺牲周末,换取“压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