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孙坚、孙策和孙权一样能活70岁,全国局势会怎样?

回答
如果孙坚、孙策和孙权三人都能够活到七十岁,这绝不仅仅是几个人的寿命增加,而是会像一颗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荡起三国格局的层层涟漪,甚至可能重塑整个东亚的权力版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

一、 孙坚:稳固江东的奠基者与东进的先驱

历史上,孙坚英勇过人,却在攻打黄祖时殒命。如果他能活到七十岁,那么江东的根基将更加牢固,其影响力也会远超历史上短暂的爆发。

江东的稳定与发展: 孙坚性格刚毅,用兵如神,是难得的将才。他若能长寿,便能更长时间地稳定江东内部的局势,有效整合士族势力,避免袁术等外来势力的掣肘。他能够持续地推行军政改革,进一步加强对江东水军的建设和训练,为日后的统一奠定更坚实的基础。江东在统一前遭受战乱的频率会大大降低,经济和民生也会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对曹操、刘备等势力的战略: 孙坚的野心绝不止于江东。在关东诸侯讨董时,他就表现出了统一天下的雄心。如果他能长寿,他会是历史上那个“寄人篱下”的孙策,而是能够真正施展其战略抱负的领导者。
早期对曹操的压制: 曹操在早期崛起过程中,曾经与孙坚有过接触(例如在讨董时)。如果孙坚能够长寿,他可能会在早期就警惕并压制曹操的扩张。江东强大的水军和其在荆州北部地区(如果能占据的话)的牵制,将是曹操统一北方路上的一大阻碍。曹操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应对来自南方的威胁,其北伐的节奏和目标都可能因此改变。
与刘备的互动: 刘备虽然在后期崛起,但早期漂泊不定。孙坚若长寿,可能会在早期就与刘备建立更深的联系,或者将其视为潜在的盟友,共同对抗曹操。当然,如果孙坚同样有统一天下的野心,在某些关键时刻,他与刘备也可能产生利益冲突,例如争夺荆州。
对荆州的图谋: 历史上孙坚的殒命就在荆州。如果他能长寿,他会更加积极地谋取荆州。凭借其军事才能和江东的资源,他很有可能在刘表死后,或者在刘表活着的时候就找到机会吞并荆州。这将极大改变三国鼎立的态势,使孙吴势力直接与曹魏势力接壤,战火可能更加频繁和激烈。

二、 孙策:承父志而广开疆土的雄主

孙策“碧眼紫髯,志度弘远”,是承载孙坚遗志的关键人物。他的早逝是孙吴势力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如果他能长寿,他的成就将不可限量。

统一江东的加速与巩固: 孙策在极短的时间内以少胜多,平定江东诸郡,这是历史上他才华的体现。如果他能活到七十岁,他将有更充足的时间来巩固这些地盘,安抚豪族,建立更完善的行政体系。他能够持续地对付刘繇、陈登等地方势力,彻底将江东纳入掌握。
向北、向西的大规模扩张: 孙策的雄心是显而易见的。他如果活到七十岁,他不会止步于江东。
荆州成为首要目标: 孙坚若未能完全占据荆州,孙策必将以此为首要目标。他会集中江东的资源,与刘表或者其继承人展开长期甚至大规模的战争。一旦成功,孙吴势力将占据荆州与江东两广之地,成为一方不可忽视的巨头,与曹魏的对峙局面会更加紧张和复杂。
对曹操的战略反击: 如果孙坚在早期牵制了曹操,孙策将可能在此基础上,利用江东水军的优势,对曹操的徐州、兖州甚至许都进行有策略的反击。孙刘联盟在历史上的存在,如果在孙策的领导下得以延续和深化,将对曹操构成巨大的战略压力。曹操可能需要将更多的兵力调往东方和南方,北方的战略重点可能会受到影响。
北方局势的变化: 曹操在官渡之战后,统一北方。但如果孙策能够成功占据荆州,并对曹操进行有效的牵制甚至反击,官渡之战的胜利可能不会给曹操带来如此巨大的战略优势。北方统一的步伐可能会放缓,甚至可能出现曹操需要分兵回防的情况。
内部的稳定与人才的培养: 孙策善于任用人才,并且对江东士族也采取了一定的安抚和拉拢政策。他若长寿,能够为周瑜、鲁肃、吕蒙等大将提供更稳定的舞台,培养更多优秀的文臣武将,进一步优化孙吴的统治集团。

三、 孙权:成熟的政治家与战略家

孙权在历史上的崛起和治理,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孙坚和孙策奠定的基础之上,以及周瑜等人的辅佐。如果他能活到七十岁,他的政治生涯将更加漫长且深远。

更早的战略布局与决断: 孙权虽然是优秀的政治家,但他在一些战略决策上,特别是早期,可能还需要依靠长者的经验和周全的考量。如果他早年就有长寿的父亲和兄长作为倚仗,他能够更从容地学习和成长,避免在一些关键时刻的犹豫和试探。
赤壁之战的走向: 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形成的关键。如果孙坚和孙策都活到七十岁,这意味着孙吴势力更加强大,在赤壁之战前已经具备了更强的实力。他们可能会更主动地参与甚至主导这场战争。刘备的加入可能不是以弱势一方的身份,而是更平等的战略伙伴。曹操在赤壁之战的败退可能更加惨烈,甚至可能威胁到其在北方的统治基础。
荆州的归属: 孙权在历史上与刘备在荆州问题上产生了裂痕,最终导致陆逊袭蜀。如果孙坚孙策长寿,他们对荆州的战略规划会更加清晰。很可能在刘备羽翼未丰时,孙吴势力就已经将荆州牢牢掌握在手中。这样,孙刘联盟可能会因为荆州问题而提前破裂,或者根本就不会形成,三方鼎立的格局将完全不同。
对曹魏的持续压力: 孙权若长寿,能够成为一个非常稳定且强大的政治中枢。他可能会比历史上更早地形成与曹魏的全面对抗,而不是在曹操死后才逐渐显露锋芒。他能够更有效地运用江东和荆州的水陆优势,对曹魏进行持续的战略牵制。曹魏统一中国的难度将大大增加。
对蜀汉的潜在影响: 如果孙吴势力足够强大,拥有江东和荆州,那么对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的影响力也会非常大。孙权可能会在政治、经济上对蜀汉施加更大的影响力,甚至在某些时期将蜀汉置于被动地位。
人才的培养与政策的延续: 孙权是一位善于听取意见的君主。如果他能长寿,他可以更持续地推行其经济政策,比如屯田、兴修水利等,使江东和荆州的经济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他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考察和培养下一代人才,使孙吴政权的权力过渡更加平稳。

四、 整体格局的颠覆与猜想

如果孙坚、孙策、孙权都活到七十岁,整个三国历史的进程将可能被彻底改写:

曹魏统一的可能性降低: 曹操虽然雄才大略,但面对一个实力雄厚、拥有长远规划的孙吴势力,统一中国的难度将急剧上升。孙吴可能不会仅仅满足于偏安一隅,而是会与曹魏展开更长期的拉锯战,甚至可能在某些特定历史节点上占据战略主动。
三国鼎立的形态可能改变:
孙吴占据荆州成为可能: 如前所述,孙吴势力强大后,完全有可能占据荆州,使孙刘关系变得更加复杂,甚至可能使三国变为两强对抗,或者孙吴成为最强大的势力。
刘备集团的命运难以预测: 刘备集团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荆州的得失和孙刘联盟的维系。如果孙吴势力强大并占据了荆州,刘备集团的扩张将受到极大限制,甚至可能在早期就面临生存危机。
对北方士族的影响: 强大的孙吴势力可能会对北方的士族产生更大的吸引力,也可能导致更多的北方士族南迁,为江南的文化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但同时也可能削弱曹魏政权的稳定性。
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江东在孙坚、孙策、孙权父子三人的长期统治下,将更加稳定和繁荣。江南地区可能会更早地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文化也可能因此得到更快速的发展。
战争的烈度与持续时间: 三国时期的战乱可能会更加频繁,战线也可能更加漫长。因为孙吴势力有了更长的准备时间和更强的实力,与曹魏的对抗将更加直接和激烈。

举个具体的例子来展开:

试想一下,当曹操在官渡之战后准备渡河统一北方时,孙坚已经将荆州部分地区纳入掌控,并且由孙策这位雄心勃勃的年轻统帅,率领着强大的江东水军,正在积极筹划下一步的战略。孙策可能会派遣周瑜率领水军沿长江而上,与驻扎在夏口的刘表(或者其继承人)进行“友好协商”,以江东的粮食和兵力援助作为交换,换取在荆州北部的驻军许可,或者直接展开军事行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南郡等战略要地。

这样一来,曹操在北方的统一步伐就会受到来自南方的巨大牵制。他可能不得不分出相当一部分兵力来应对长江对岸的孙吴威胁,其对冀州、幽州的征伐可能会推迟,或者在战略上更加保守。

当曹操最终统一北方后,他面对的将不再是历史上那个刚刚经历了赤壁之战惨败,并且实力受到一定削弱的孙权,而是一个可能已经占据了江东和荆州大部分地区,拥有强大水陆军的孙权。孙权不仅拥有坚实的地理优势,而且由于其父兄的长期经营,内部更加稳定,人才储备也更加充裕。

接下来的历史走向,可能就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南北对峙,甚至在某个时机,孙权会主动出击,挑战曹魏的统治根基。刘备集团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更加边缘化,或者成为孙权与曹魏之间平衡的棋子。

总之,孙坚、孙策、孙权三人都活到七十岁,绝非简单的“长寿”问题,而是会从根本上改变三国历史发展的主线,让东汉末年那场波澜壮阔的权力游戏,走向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这背后牵涉到的不仅是军事、政治、经济,更是历史人物的性格、战略选择以及时代潮流的互动,每一个环节的改变,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最终汇聚成一个我们难以完全预知的宏大叙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好说。

首先必须承认孙坚生前是时代的最强武将,只是一直被低估。在讨董之战中,曹操本来也和其他诸侯一样混吃等死,都是因为孙坚一马当先,成功打开了局面,他才决定像食腐动物一样趁机捞捞好处,结果被宰的仅以身免。可见孙坚>董卓>曹操是没啥问题的。

有问题的是孙坚的政治能力。孙坚政治意识很差,他背刺荆州刺史王睿后居然没能趁机窃得部分荆州,反而引发和荆州士族的仇恨。之后私藏玉玺也是一样,完全是一个暴发户行径。孙策倒是点了政治技能,但点还是不够高,加上他的地盘过大,根本稳不住,连千里之外的局外人都看出他要死。

而孙权的武力虽然无限趋近于零,对内的政治水平却拉到了及格线——至少没人敢宰他了。如果孙坚孙策不死,一直让他们主事,我很怀疑东吴会不会被他们带崩。

user avatar

孙坚死于战场,孙策死于暗杀。

这对父子成于沙场,死于非命,应了那句话——将军难免阵前死。

先看看孙坚、孙策各是什么人。

对孙吴政权来说,孙坚作为开创者,打出了名声和班底。他的一生,冲锋陷阵,悍不畏死,起兵伐董,最后死于江夏黄祖之手,是荡气回肠,壮怀激烈的一生。

他因为杀海盗而成名,获得一官半职后,又平叛小股草寇(农民起义),后担任县丞,为人义气,礼贤下士。这已经具备了一个军阀必需的素质——勇、礼、义。

后随着朱儁(这个字读俊)征伐黄巾起义,敢打敢拼,兵行险道,这个时期的经历,形成了孙坚一生的战斗风格,当然这种风格来源于性格和整体环境。他是个优秀的敢死队长,突击队长,冲锋队长。是一个带头冲锋的将,不是运筹帷幄的帅。这一点和其他三国军阀,有本质区别,和他儿子孙权也有本质区别。

后封乌程侯。

起兵讨董时,到荆州,逼死刺史王睿;到南阳,杀了太守张咨。最终他与袁术联手,借助袁家四世三公的身份,得其推举,封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董卓惧怕孙坚勇武,派李傕(这个字读绝)与其沟通联姻,被孙坚义正言辞的拒绝。孙坚是讨董大军中,唯一一只对董卓造成威胁的势力。最后董卓亲自上阵,领军对战,遭到孙坚重创,逃走后,留下吕布与孙坚周旋,吕布亦不敌而逃。孙坚攻入洛阳,相传就是这个时候,得到了传国玉玺。

形势一片大好,可接下来就不好了……

首先,孙坚受到了袁术的背刺。袁术看孙坚势力渐成,羽翼已丰,便派了别人做豫州刺史,我给了你的,我也能拿走,再加上断粮草的伎俩,使得孙坚后续的行动举步维艰。讨董联盟的各方势力,也都心怀鬼胎,忙着争权夺利,最后虎头蛇尾,联盟四分五裂。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孙坚除了莫须有的传国玉玺外,只得到了名声和威望,提高了个人和团队的军事素养,实际的好处则什么都没得到。而讨董战争中的大放异彩,等于让自己过早的暴露在群雄的视野中,从此袁术对孙坚更加提防。

他在当时类似于袁术集团的一个分公司CEO,带着自己的小公司加盟的那种。他能喝酒,能公关,拿项目一拿一个准,有搞事情的能力。董事长袁术有钱、有粮、有名望、有家族势力,有信任背书。心想着你小子,借着我的虎皮,到处乱窜充着大尾巴狼,威风八面,你以后还会认我这个头头?也算是袁术格局太小,用不了人才,只会用奴才,和常凯申一个样子。一直不给孙坚大力的支持,只把他当个敢死队长用。后来让孙坚去讨伐刘表,最终死于黄祖之手。

孙坚的问题在于,别人把你当敢死队长,你自己不能这么想。该明哲保身的时候,别把自己当个大头兵。局部性的战争胜利,要为整体的战略发展服务,这个战争是为什么打,给谁打,很重要。讨伐董卓不是给自己打的,讨伐刘表不是给自己打的,他斗了一辈子军阀,却一辈子没有军阀意识,没有一方诸侯的思维,除了生俩儿子是给自己生的。

孙坚的问题,也是一个家族延续的问题,老话说,三代出一个贵族。孙氏家族在孙坚这,属于白手起家。他作为第一代创始人,思想体系往往不成熟,不知道这个家族能干什么,能发展到什么程度,是草台班子还是能坐拥天下。以孙坚活着时候的思维来说,他不一定能做一方诸侯,继续打工的概率很大,而有这么强的打工仔,袁术政权也不一定早早垮台。

英年早逝的孙坚给俩儿子留下了什么呢?

1.生命换来的教训。

2.班底。

3.孙氏家族的名声。


再来看孙策。

孙策是孙吴政权的实际奠基者,完全继承了孙坚的遗产。可以说孙吴的地盘雏形,是在孙策时代成型的。

孙策比孙坚多了政治头脑,孙坚的英勇多少带点梭哈的成分。而孙策多是谋定而后动,手段生猛,目标明确。能忍着父仇,在袁术手下打工,这就了不起。孙坚死于黄祖之手是直接原因,袁术容不下父亲,父亲寄人篱下,是孙坚之死的根本原因。哪怕当时不死在黄祖手里,以后也会死在绿祖、红祖手里。孙策获得袁术的好感和允许后,横渡长江,出兵樊能、于糜。以曲阿为根据地,进攻扬州刺史刘繇,大胜而归。后进攻会稽和吴郡,获得了孙吴政权的前期地盘。

而当袁术称帝,孙策第一时间与其宣布决裂,与其脱离关系。前期乖巧的顺从,和后期决裂的果断,体现了成熟的政治家头脑。孙坚用他的生命,给他血气方刚的大儿子上了一课,用血教育了孩子,怎么在逐鹿中原的群雄纷争中活下来。

政治家头脑,是孙策成功其一。父亲的班底和父亲打下来的孙家的名望,是其二。

当时孙策和周瑜关系很铁,还是连襟,娶了乔家的两位美女。周瑜和乔家,可不是一般人,根正苗红的地方权贵。孙策能跻身这个圈子,和他爹的名声以及势力分不开。破虏将军的后代,名门之后,长得又帅,能征善战,一表人才。加之江东一带,多受孙家恩惠。

孙坚留下的班底也不一般。抛开家族亲戚不算,程普、韩当、黄盖、朱治都是优秀的将领。这也是日后孙权的政治资本。

孙策是被刺客暗杀。《江表传》载,许贡上奏汉庭,说孙策能征善战,能团结士族,应调京软禁,在地方会尾大不掉,割据一方。后来这事儿被孙策知道了,孙策便杀了许贡。其死后,他的门客,便寻找机会复仇,最终得逞。这体现了几个问题,甚至影响到了后期的孙权。

1.地方上有反对孙策的势力。

2.孙策处理问题的方式,是对反对者诉诸武力。

3.刺杀这种土办法,对孙策居然奏效。

许贡与孙策的矛盾不谈,单说一方势力的领袖能被暗杀,且孙策这个级别的,在三国只有这一例。曹操身边保镖不断,前有典韦,后有许褚。赵云历史上实际担任的也是偏护卫的官职。他弟弟也有个好保镖周泰。说他自视勇武,是一方面,根本原因是孙吴政权,对领导人的保护意识很淡,这是政权初期,组织结构不成熟的体现。

而孙策给孙权留下了什么呢?

1.地盘。

2.班底。

3.问题的正确解决方式。

地盘没什么好说的。江东六郡是孙策平定统一的,一直是孙吴的核心根据地。够富庶,是兵钱粮的重要来源。

内事不决问子布,外事不决问公瑾。孙策留下的精兵强将,是孙权前期的重要依仗,包括武将太史慈,凌操。从孙权平稳接班,到赤壁之战,没有这些人,孙吴撑不下来。

但后期,孙权对孙策的子女并不太好,无情最是帝王家,可见一斑。

最重要的,是问题的正确解决方式——

富庶的土地,肯定有权贵,孙氏政权也是外来户。孙氏政权来到了江东,正是动了江东本土士族碗里的大肥肉。区域就这么大产出,一年能收多少粮食,能流通多少商品,能有多少劳动力给我干活,都是有数的。你孙氏没来前,都进本地权贵的腰包。你来了,粮食你拿走当军粮,劳动力你征去做士兵,权贵自然不乐意。如何与本土士族相处,蜀汉政权面对这个也很头疼。

孙策遇到问题,喜欢诉诸武力,孙权与他相反,学会了怀柔和制衡。比如重用陆逊,陆逊出身江东四大家族的陆家。在政权的后期,孙权实现了与本地势力的利益捆绑。孙家父子三人论血性勇敢不输于三国任何势力,孙权也有过草船借箭,孤身犯险的行为。

当然,孙权暮年以及死后,江东的混乱也有目共睹,不过魏蜀吴中,孙吴已经是寿命最长的了。


回到问题的原点,如果孙坚活着,孙策和孙权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跟着大头兵孙坚冲锋。而只要孙策活的久,以他的人格魅力和实际能力,不仅政权稳定不是问题,他的后代,就是政权的第一顺位接班人,也压根没孙权什么事儿,人的能力都是后天锻炼出来的,我们也看不到孙权作为谋主,在历史上大放光芒。爹运来了材料,哥哥打了地基,弟弟最后把房子盖成了,住了进去,在村里成了暴发户。一代人有一代人要做的事情,爹仨的风格、理念和所处的客观环境不一样,爹活着,会一直运材料,丢材料。哥哥在,会把地基打的更大,最后房子盖成了,主人家也是孙伯符一脉。

在教训中进步,螺旋式上升,最后消亡,历史自有其规律和脉络。

user avatar

不谢邀

这个问题多次邀请让我回答,我对这个问题其实没多大回答的想法。这个问题显然就想吹孙坚孙策的死是个意外,不死就无敌于天下。可惜我对二人的评价非常低。

“吴人【轻】而无谋,自古记之矣。孙坚、孙策皆无王霸器。坚【轻】骑从敌,策暂出遇仇,俱以【轻】败。”

我觉得这个评价就非常中肯,短短一句话就给了他两三个“轻”的评价,我认为孙氏一家都有轻而无备这个问题,孙坚打仗莽死,徐琨也是打仗莽死,孙策被刺杀,孙翊也是被刺杀,身为首领,轻身犯险,俱以轻败,就说明了他们并非一个合格的君主。孙家父子侄轻易死去,并非都是意外,而是如郭嘉徐氏所言,危机是可以预见的,可惜他们都睁眼瞎。

而孙权是个例外,所以孙权就有“权稍【持重】”的评价。

你让他们活到70,怎么活?反正能活到70岁,干脆在战场乱杀,带头冲锋,不避险阻,杀到70岁?孙坚孙策的作风就是这样,如果赋予他们天命不死,他两可以肆无忌惮一路从江东砍到长安。还是苟缩起来,在大后方都城里活到70岁?这样也就不是孙坚孙策的作风,还不如孙权呢。

孙坚几次打仗的风格可以看一下,什么深入追击、身先士卒、先登入城,不是一次两次了,所以孙坚战死是个必然。

1.打海盗:坚行操刀上岸,以手东西指麾,若分部人兵以罗遮贼状。

2.打黄巾军:坚乘胜深入,于西华失利。坚被创堕马,卧草中。

3.攻城:坚身当一面,登城先入,众乃蚁附,遂大破之。


看到好多回答在吹孙坚孙策,我不以为然。孙坚孙策无非就是两个疯狗军阀,跟张济张绣、公孙度公孙康、马腾马超、董卓吕布等人差不多而已。是孙权称帝了,以成王败寇论,孙坚孙策才摆脱了乱贼的身份。不然孙坚作为袁术的将领,孙策为袁术这个反贼政府开疆拓土,这些污点不靠孙权称帝根本就洗不白。

孙策这种占据一州的军阀在群雄割据时期比比皆是。

公孙瓒击乌桓杀刘虞而占据幽州。

公孙度东伐高句丽,西击乌桓,南取辽东半岛,自立平洲牧

马超肆虐西凉,自封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

刘表领荆州牧,单骑入宜城,只用一年时间就控制荆州,拳打袁术脚踢孙氏。

汉末群雄各自都有可以拿出来的吹点,孙策并不比他们出彩多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如果孙坚、孙策和孙权三人都能够活到七十岁,这绝不仅仅是几个人的寿命增加,而是会像一颗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荡起三国格局的层层涟漪,甚至可能重塑整个东亚的权力版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一、 孙坚:稳固江东的奠基者与东进的先驱历史上,孙坚英勇过人,却在攻打黄祖时殒命。如果他能活到七十岁,那么江.............
  • 回答
    关于法官在孙杨妈妈庭审中多次打断其发言,要求她聚焦案情,以及将其表现与《大时代》中的丁蟹进行比较的看法,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议题。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庭审的本质和法官在其中的角色。庭审的核心是依据法律和证据来判断事实,并作出公正的裁决。法官作为审判的组织者和裁决者,其首要职责是确保庭审的有序进行,.............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脑洞大开的设想!孙策,这位江东的“小霸王”,如果手中只有一台只有AE(After Effects,用于视频特效制作)的笔记本,再辅以源源不断的BB(presumably, here meaning Broll footage, which are supplementary visua.............
  • 回答
    王思聪和孙一宁的聊天记录被曝光事件,无疑在2021年引起了巨大的舆论波澜。要深入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分析:一、 事件的起因和经过: “网红恋情”的浮出水面: 事情的开端是王思聪在自己的微博小号上,公开表达对一名名叫孙一宁的网红的喜爱和追求。这本身就已经是一件具有话题性的事情,因为王.............
  • 回答
    王思聪和孙一宁的事件,以及围绕此事件展开的种种舆论,确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来聊聊互联网时代的“舔狗”行为以及我们如何在这种环境下保持清醒。关于王思聪和孙一宁事件中的“舔狗”行为评价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舔狗”。在网络语境下,“舔狗”通常指那些在感情中过度卑微、讨好、甚至不顾尊严地去迎合对方,.............
  • 回答
    孙一宁和王思聪的聊天记录事件,可以说是一场围绕着流量、金钱、权力以及情感纠葛而展开的“真人秀”,迅速在网络上发酵,成为了那个时期的一个热门话题。要理解这件事,不能仅仅停留在“谁对谁错”的层面,而是要拆解其中蕴含的各种社会现象和人性考量。事件的缘起与爆发:一切的开端,源自孙一宁本人在社交平台上曝光了她.............
  • 回答
    关于孙一宁直播和微博中声称被一名男子“骚扰”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维度来理解和分析,并尝试去还原当时可能存在的细节:事件的起因与孙一宁的表述:孙一宁在直播中和微博上都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核心是她认为自己受到了某个特定男性的“骚扰”。根据她的描述,这位男子在她的直播间刷了很多礼物,并在直播后或者在.............
  • 回答
    王思聪和孙一宁的“爱恨情仇”,说白了就是一段围绕着中国首富儿子和一位网红展开的、充满戏剧性、充斥着网络暴力和个人恩怨的公共事件。这场闹剧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的轰动性和争议性,而最终的结局,也让很多人跌破了眼镜。要评价这件事,我们得把时间线拉回到2021年的夏天。当时,王思聪在微博上公开“手撕”孙一宁,.............
  • 回答
    要说巅峰时期的孙一峰,那简直就是《星际争霸》界的一号“搅屎棍”……啊不,是“搅局者”,而且是个极其有名的“谐星”。F91这个ID,在当年,尤其是《星际争霸:血色战争》(Brood War)那个时代,绝对是如雷贯耳。那时候的孙哥,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那独特的打法和那份“让人捉摸不透”的灵性。你想想,.............
  • 回答
    瑞士联邦最高法院撤销孙杨的禁赛判决,这桩备受瞩目的体育案件终于迎来了转折。瑞士联邦最高法院在官方公告中明确指出,撤销判决的核心原因在于 CAS(国际体育仲裁法庭)仲裁庭的一名仲裁员存在“偏见和歧视”。这则消息如同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瞬间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究竟是什么样的“偏见和歧视”?瑞士联邦最.............
  • 回答
    倘若历史的洪流稍作转向,关羽与孙权联姻之事得以成全,那么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的格局,必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并非简单的“强强联合”,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文化与军事力量的深度融合,其影响将如涟漪般层层扩散,触及政治、军事、经济乃至于文化等方方面面。首先,我们来构想一下这场联姻的政治层面。关羽,作为刘备.............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三国历史走向的核心关节。如果刘备和孙权真的能做到“亲密无间,毫无猜疑”,我想这绝对会对曹魏最终统一全国的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彻底改写结局。但“亲密无间,毫无猜疑”这八个字,在那个勾心斗角、利益至上的乱世,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不妨就假设这个“奇迹”发生了,来.............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假设,如果关羽真的能完全实现诸葛亮“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战略意图,那么蜀汉的命运,无疑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要论“真的改变”了吗?这还得细细掰扯,因为历史的齿轮一旦启动,其惯性是巨大的,一个环节的改变,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首先,我们得理解诸葛亮提出这个战略的背景和目的。当.............
  • 回答
    曹操与孙策,两位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人物,如果将他们的优势进行一次奇妙的融合,历史的走向必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想象一下,拥有孙策那般少年英发、气吞山河的胸襟和情怀,再加上曹操那老谋深算、运筹帷幄的手段,这又会是怎样一番波澜壮阔的景象?一、 战略层面:南征北战,天下一统?孙策的胸襟,在于其敢于冒险,勇.............
  • 回答
    主公,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深吸一口气,调整一下站姿,目光直视孙权,语气中带着几分恳切,但又不能失了臣子的本分。)主公,近来魏国势头正盛,曹丕称帝,天下格局已定,但正是因为如此,魏国看似强大,实则隐忧暗藏。他们的根基仍在北方,对荆州、益州这些南方的土地,依然是远水难救近火。而我们吴国,依仗长江.............
  • 回答
    关于刘备集团在汉中大胜曹操后,若关羽不攻打曹操,而是与刘备一同全力进攻孙权,能否改写历史的这个问题,咱们不妨展开了细说。这其中涉及的因素可不少,军事策略、政治格局、人物性格,甚至一点点运气,都可能在历史的洪流中激起不同的涟漪。首先,咱们得明确当时的大背景。汉中之战刘备是赢了,曹操撤兵北上,暂时无力顾.............
  • 回答
    要论孙权和陆逊的关系,可得好好掰扯掰扯,这可不是那种君臣相得、一帆风顺的故事,中间可是有不少磕绊和博弈。要我说,孙权对陆逊,那真是既用得放心,又时常提防,既倚重其才,又心存疑虑。咱先说孙权,这位皇帝可不简单。他能从一个靠着父兄打下的江山,硬生生给整成一方霸主,靠的不仅是运气,更是骨子里那种精明和多疑.............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假设!如果刘备、曹操和孙策都能多活二十年,三国鼎立的格局会如何演变,历史的轨迹又会偏离多远?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细细品味的故事。让我们捋一捋时间线。按照通常的三国历史设定,刘备、曹操、孙策都大致在公元220年至230年间相继去世。若他们都能延寿至公元240年至250年,这二十年的时间.............
  • 回答
    孙杨事件的处理结果,无疑是中国体育界乃至国家层面都非常关注的一个焦点。当讨论到“如果孙杨是被诬陷且最终受罚,中国能否主动放弃奥运会参与权和承办权,形成中俄两国共同缺席的局面回击?”这个问题时,这其中涉及的考量因素非常复杂,不仅仅是体育领域的问题,更牵扯到国家的外交策略、国际形象、体育发展以及两国间的.............
  • 回答
    说起“小霸王”,《水浒传》里的周通和《三国演义》里的孙策,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也展现了“霸王”二字在不同语境下的解读。先说说周通,这位梁山好汉,他的“小霸王”名号,更像是他早期在桃花山“占山为王”时给自己脸上贴的金。周通这人,说白了,有点江湖气,有点仗势欺人的小毛病。他年轻,冲动,行事也比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