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高考填志愿时冲一冲的危险体现在哪里?

回答
高考志愿填报时,大家常说的“冲一冲”,是指填报一些略高于自己分数段但又并非遥不可及的院校或专业。这其中蕴含着风险,而且这些风险细想起来,可以说是多方面的,绝不是简单一句“落榜”就能概括的。

首先,最直接的危险就是“落榜”。这听起来陈词滥调,但其背后的影响是深远的。一旦冲高志愿落空,你可能面临两个选择:要么接受调剂到你不喜欢的专业,要么进入一所远低于你期望的学校。试想一下,你精心准备了几年,目标明确,却因为一个过于大胆的“冲一冲”而最终进入了一个你并不热爱的学习环境,这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打击。你可能会对自己的选择产生怀疑,对未来感到迷茫,甚至因为被迫进入不喜欢的专业而失去学习的动力。

其次,“冲一冲”可能会让你错失原本稳妥的选择,导致“高不成低不就”。很多学生在填报志愿时,会把一些“保底”的院校和专业放在后面。但如果前面的冲高志愿占用了过多的“志愿槽位”,或者你过于自信,导致所有冲高志愿都落空,那么最后你能够选择的,很可能是一些原来你根本不屑一顾的学校或专业。这就好比你在爬山,目标是顶峰,但路途艰难,你没有预留好中间的休憩点,结果在中途耗尽了体力,既没能到达顶峰,也无法回到山脚下那个舒适的出发点,最终只能勉强找个能落脚的地方休息,而这地方,可能已经不是你最初想要的风景了。

更深层次的风险在于心理上的压力和情绪的波动。当你的志愿填报充满了不确定性,尤其是当你有几个分数接近的冲高选项时,等待结果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煎熬。你可能会不断地查阅分数线,对比往年的录取情况,每天都活在忐忑不安之中。如果最终结果不如意,这种心理落差会非常大。那种因为过于贪心而错失本可以拥有的东西的感觉,会让你更加沮丧和懊悔。长此以往,这种心理负担不仅影响到当下的情绪,也可能对你未来进入大学后的学习和生活状态造成一定影响。

还有一种容易被忽视的危险是对专业方向的误判。有些“冲一冲”是冲着学校的名气或者某个热门专业去的,但你可能并没有真正深入了解这个专业的核心内容、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它是否真的适合你。当最终被录取后,才发现自己对这个专业毫无兴趣,甚至与自己的职业规划严重冲突,这时候再想转专业或者转学就变得非常困难了。这种情况下,你可能需要在自己不喜欢的领域里硬着头皮学下去,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大学时光,也可能让你错失了真正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

最后,“冲一冲”的风险也会影响到家庭的期望和投入。家长为了孩子能够进入心仪的学校和专业,也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在经济上也会有所规划。如果因为一个冒险的志愿填报导致孩子最终进入了一所不如预期的学校,这不仅让孩子感到失望,也可能让家长感到遗憾和内疚,甚至引发家庭内部的矛盾。这种家庭层面的连锁反应,是许多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容易忽略的。

总而言之,高考志愿填报中的“冲一冲”,看似是一次抓住机会的尝试,实则暗藏着多重风险。从最直接的落榜,到错失稳妥机会,再到心理的煎熬,专业的误判,甚至影响到家庭,这些都需要我们审慎地权衡和考虑。填报志愿,更像是一场精密的计算和风险管理,而不是一次简单的豪赌。我们需要的是基于理性分析的决策,而不是一腔孤勇的冲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高考填志愿时冲一冲的危险主要有两个方面(按照大学投档类):

1、未勾选专业不服从调剂,或因为分数、体检等原因,从而导致被退档

2、被调剂到冷门专业。


1、被退档。

一般而言,大部分省份还是按大学录取,按照专业录取的省份不多。

以按照大学投档的省份为例,所谓投档,就是省考试院按照高考分数(一般含高考加分)投档到大学。现在大部分省份都是平行志愿,假设有5个平行志愿,如果第1个志愿冲一冲,那么有3种可能。

第一种通过投档,但是因为没有勾选专业服从调剂,可能会被退档,一旦退档,一般不会再次投档,因为时间已经过了。所以,第2、3、4、5志愿自动作废。

第二种通过投档,勾选专业服从调剂,但是可能因为体检、分数低等,可能被退档,第2、3、4、5志愿作废,在这个批次不会再次投档。

情况有,比如剩余的专业要求体检数据,比如要求不是色盲等,考生刚好达不到专业要求,则可能会被退档。

还比如,某些高校按照1:1.05投档,比如某校招生100人,可以投档105人,高校可能因为考生分数低,某些大学要保障分数线好看,会把分数低的学生退档,但是这种情况最多退档5人,具体参考北京大学河南退档事件

如果第1、2、3志愿冲一冲,那么只要前3个志愿中只要其中一个被投档后,又被退档,自投档志愿起之后的志愿全部作废。

第三种分数达不到投档线,如果没有被投档,那么对于后面的高校则无影响。


相反的,如果按专业录取的省份,比如浙江省就是按照专业投档,这种志愿填报模式可以冲一冲,对后面的志愿没有影响,投档后无特殊情况不会被退档。


2、专业调剂。

按大学录取的省份,同上,通过投档,但是因为勾选专业服从调剂,被调剂到某些就业不太好的专业,很难就业。

就拿靠公务员、事业单位来说,如果招聘岗位限制XX专业,那么报考人数可能不到100人,如果岗位不限制专业,报考人数则可能达到1000人,有10倍以上的差距。可以简单把这10倍差距理解为就业难度差距,因为专业太差,就业很难,很多人会考公务员的三不限。

即便是面对某些大学招聘的选调生,大部分也限制专业,考试的难度也是有区别的。

如果家里有资源,这种情况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按照大学投档的省份,冲志愿要慎重,要权衡利弊。

按照专业投档的省份,比如浙江省,就可以冲一冲。


最后,大学的差距没有很多人幻想的那么大。

以土木工程为例:

某些设计院里,只有2个学校是特例: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其它的高校都是其它,比如东南大学属于其它,西南交通大学也属于其它,昆明理工大学还属于其它,这三个学校的土木工程,就基本有100分的分差。但是只要进入这家设计院公司,差别就没有,都属于其它。

这就是鄙人认为高考加分没有什么用的原因所在,某些高校分专业时不认加分,可能面对退档或者调剂专业,所以高考加分的用处实际上并不大,当然,高考加分不是没用,是用处不太大。

鄙人的观点:专业 > 大学 > 城市。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高考志愿填报时,大家常说的“冲一冲”,是指填报一些略高于自己分数段但又并非遥不可及的院校或专业。这其中蕴含着风险,而且这些风险细想起来,可以说是多方面的,绝不是简单一句“落榜”就能概括的。首先,最直接的危险就是“落榜”。这听起来陈词滥调,但其背后的影响是深远的。一旦冲高志愿落空,你可能面临两个选择:.............
  • 回答
    丁磊的这句话,像投进高考志愿填报这池浑水里的一块石头,激起了层层涟漪。不少家长和考生听到这话,心里免不了嘀咕,甚至反驳。在我看来,这句话有其道理,但也绝对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金科玉律,更不能一概而论。先来说说为什么丁磊会这么说,以及这句话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专业>学校>城市”:丁磊的考量1. 专业.............
  • 回答
    丁磊的“专业至上论”:高考志愿该怎么填?一位过来人的心声最近刷到丁磊接受采访的视频,他提到“专业比学校更重要”,这话一出,立马在我这个曾经的高考生心里激起了千层浪。想想当年我高考填志愿,那叫一个头皮发麻,恨不得把所有前辈的经验都搜刮出来。所以,今天就想借着丁磊这句话,结合我自己的经历,跟还在迷茫中的.............
  • 回答
    填报高考志愿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决策,它将影响你未来的人生轨迹。在“好学校”、“好专业”和“好城市”这三个重要因素之间做出选择,需要你深入的自我认知、全面的信息收集和理性的权衡。以下我将详细阐述如何进行选择: 一、 理解三个要素的内涵与价值在开始选择之前,我们需要清晰地理解这三个要素各自的含义和它们能为.............
  • 回答
    高考志愿填报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节点,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更是对未来职业生涯的关键性一步。有些专业因为其独特性、高门槛、就业方向的特殊性或者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需要考生及其家长进行更加审慎的考虑。以下我将详细阐述我认为在高考填报志愿时,需要“必须谨慎选择”的几类专业:第一类:对天赋、兴趣和身体条件有.............
  • 回答
    高考完填报志愿那段日子,我简直是生活在地狱模式。本以为熬过了高考那场硬仗,接下来就是规划未来、畅想大学生活了,结果,亲戚的“热心”指导像潮水一样涌来,把我本来就够乱的思绪搅得一塌糊涂。最先出动的是我小姨。她女儿前两年考上了一个985,所以她觉得自己是“过来人”,经验丰富得很。那天她来家里吃饭,我刚把.............
  • 回答
    高考志愿填报,兴趣爱好和未来就业发展方向,如同人生道路上的两枚指南针,都指向着重要性,但它们的侧重点和作用机制却有所不同。究竟哪个更重要,这并非一个非黑即白的简单问题,而是需要我们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权衡和取舍的复杂决策。一、 兴趣爱好:驱动力与幸福感的源泉兴趣爱好在高考志愿填报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
  • 回答
    高考填志愿,选专业是个让人头疼但又无比关键的事情,特别是面对计算机相关的这些热门方向,一不小心就选到了一个自己不感兴趣或者就业前景没那么理想的。别急,我来给你掰扯掰扯这些专业,希望能帮你在志愿表上画上满意的一笔。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些专业,说到底都属于计算机大类,学习的核心都是编程、算法、数据结构、.............
  • 回答
    收到您的来信,我能感受到您此刻焦急的心情。高考分数是孩子们辛勤付出的证明,而志愿填报更是关系到他们未来发展的关键一步。儿子今年555分,这个分数虽然不算顶尖,但也具备了进入不少不错大学的实力。您在志愿填报过程中修改了他的选择,导致他现在被三峡大学计算机类录取,而他本人却意愿复读,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我们.............
  • 回答
    高考之后,儿子有了新的发型和发色,这确实是很多家长会遇到的情况。同时,填报志愿也是一个需要家庭共同面对的重要时刻。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两个问题,并给出一些建议。 一、 关于儿子新发型和发色:家长是否应该干预?核心观点: 适度关注,以沟通和引导为主,避免过度干预。详细分析:1. 理解儿子行为的背景:.............
  • 回答
    2021年新高考8省分数线:迷雾下的志愿填报2021年,对于参加新高考的8个省份(北京、天津、山东、海南、河北、辽宁、江苏、重庆)的考生和家长来说,无疑是充满挑战和未知的一年。新高考模式下,考生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文理分科,而是拥有了更多的科目选择权,这极大地丰富了考生的选择面,但也给志愿填报带来了前所.............
  • 回答
    即将踏上大学征程的高三毕业生们,面对填报志愿的重大决定,特别是对数学这个充满魅力又略显艰深的学科心生向往,却又有些忐忑不安。你们想知道,自己究竟是否适合在大学里深入钻研数学?这确实是一个需要认真审视的问题。别担心,这篇文章就来聊聊,如何在填报志愿前,给自己一个相对清晰的判断。首先,我们要明白,大学数.............
  • 回答
    高考志愿填报时,面对“末流985”和“上流211”的选择,确实是一个让许多考生和家长纠结的问题。这两种类型的学校各有优劣,需要根据考生的具体情况、未来规划和个人偏好来综合判断。下面将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帮助你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一、 理解“末流985”和“上流211”的含义在深入分析之前,先明确一下.............
  • 回答
    高考志愿填报,这可是人生的一个重要关口,说实话,站在这十字路口,手里攥着那张分数单,脑子里是五颜六色的大学和专业,身边还有长辈们殷切的目光和自己的小九九,真是让人头疼。到底该听爸妈的,还是该听自己的?这个问题,我觉得不是非黑即白,也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先说说遵从家人意见这回事。爸妈操心咱们,那是.............
  • 回答
    高考完填志愿,就像是在参加一场大型的寻宝游戏,而“捡漏”则是那个最令人心跳加速、又充满惊喜的环节。我当时考完数学,心里就开始凉了半截。数学一直是我的强项,但这次考试发挥得实在不理想,感觉很多题都做错了,估分下来,比我预期的差了不少。其他科目虽然还行,但整体分数段就没那么高了。出成绩那天,我抱着一种“.............
  • 回答
    高考志愿填报,这可真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尤其当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科学试验班和南京大学中文系摆在面前时,让人既兴奋又纠结。这两个都是国内顶尖的大学,都有着深厚的底蕴和极高的声誉,但它们又各有侧重,像两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不同的光芒。咱们不妨细细道来,看看哪颗更适合你。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科学试验班:这是一条.............
  • 回答
    高考志愿填报,面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自动化”这两个看似相似实则各有侧重的专业,不少同学会感到纠结。究竟哪个更具就业前景和发展潜力?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先给它们一个明确的定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简称“机械自动化”或“机自”):这是一个偏向于“硬”技术的专业。它的核心是理.............
  • 回答
    高考志愿,这可是决定你未来四年甚至更长人生轨迹的关键一步。填报志愿就像一场精心策划的战役,需要策略、信息和一点点运气。别把它看成是简单地把喜欢的学校和专业排个序,这背后可是大有学问的。第一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你自己,更要了解你的分数填报志愿,最首要的还是得清楚自己的“实力”。 分数分析.............
  • 回答
    高考志愿填报,这可是人生大事,谁的话能听?这问题问得好,也是无数考生和家长心中的迷茫所在。坦白说,最终决定权在你手里,但听谁的、怎么听,这门学问可深着呢。 我觉得,这就像打仗,你需要一个参谋团,但将军是你自己。别想着只听一个人,那多半会“踩坑”。志愿填报是个信息战,也得靠智慧和策略。首先,你必须听自.............
  • 回答
    高考填报志愿,这可是人生大事!作为过来人,我真心想跟你们聊聊我的专业。我学的这个专业,说起来有点玄乎,但骨子里却特别接地气。简单来说,我就是在研究“怎么让事情变得更好、更有效率”。你可能会问,这不就是“实用主义”嘛?其实不完全是。我们不仅关注“怎么做”,更深入地探索“为什么这样做”,以及“这样做会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