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网易丁磊称高考填志愿时,「专业>学校>城市」?你怎么认为?

回答
丁磊的这句话,像投进高考志愿填报这池浑水里的一块石头,激起了层层涟漪。不少家长和考生听到这话,心里免不了嘀咕,甚至反驳。在我看来,这句话有其道理,但也绝对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金科玉律,更不能一概而论。

先来说说为什么丁磊会这么说,以及这句话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专业>学校>城市”:丁磊的考量

1. 专业是长远发展的根基: 高考志愿填报,最终指向的是你未来从事的工作。一个好的专业,意味着你在这个领域有扎实的基础,更有可能在这个行业里深耕细作,获得成就感和职业竞争力。大学几年,你学到的知识、培养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你的专业。如果专业不感兴趣,学起来索然无味,那么即便学校再好,城市再有吸引力,也很难激发出内在的学习动力,最终可能导致学业平平,甚至毕业即失业。丁磊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深知一个人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体系对其职业生涯的重要性。他可能更看重的是“学以致用”,以及由此带来的长远的职业发展。

2. 学校是学习和成长的平台: 学校当然重要。好的学校意味着更好的师资力量、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广泛的校友网络,以及更响亮的金字招牌。这些都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更高的起点和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在很多情况下,名校毕业生在求职市场上的竞争力往往更强,更容易获得一些优质的实习和工作机会。学校提供的平台,不仅体现在学术层面,还包括各种科研项目、社团活动、国际交流等,这些都能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大学生活,锻炼其综合能力。

3. 城市是生活和拓展的载体: 城市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一个发达的城市,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更活跃的经济环境、更便利的生活条件以及更丰富的文化生活。尤其对于一些新兴行业,它们往往集中在特定的城市,如果想进入这些行业,那么选择一个相关的城市就显得尤为重要。城市还能影响一个人的视野和格局,接触不同的人群和文化,也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为什么说丁磊的顺序“专业>学校>城市”有其道理?

丁磊将“专业”放在首位,我认为是有他独到的见解的。

内在驱动力是核心: 学习的动力,很多时候来自于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热爱。如果一个专业能让你产生浓厚的兴趣,你自然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去提升。这种内在的驱动力,比任何外在的光环都更加持久和强大。即使学校名气稍逊,城市条件一般,但只要专业对口且有发展潜力,个人通过努力完全可以弥补学校和城市的不足,甚至超越那些只看重学校名气而选择冷门或不感兴趣专业的学生。

专业决定了你能做什么: 你大学四年学到的技能,很大程度上是你未来安身立命的本钱。比如,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软件工程师,那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就至关重要。即便你去了名校,但如果学的专业与你的职业目标相差甚远,那么毕业后转行的成本会很高,甚至可能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反之,一个在普通大学但计算机专业非常扎实的毕业生,可能比在名校但专业基础薄弱的学生更有竞争力。

学校和城市可以后期弥补: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很多优质的学习资源已经不再局限于大学本身。许多顶尖大学的课程、讲座,甚至一些课程的录播视频都可以在网上找到。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参加线上的学术会议、阅读专业书籍,甚至通过实习来弥补学校资源的不足。而城市方面,虽然一线城市机会更多,但二三线城市的生活成本更低,压力也相对较小,更适合一些想要稳定生活或专注于学术研究的学生。而且,毕业后仍然有机会通过各种方式(如考研、跳槽)前往更理想的城市发展。

但为什么说这句话不是“金科玉律”,不能一概而论?

这句话之所以引起争议,就在于它忽略了现实中许多更复杂和个人化的因素。

1. 学校的“隐形福利”不可忽视: “好学校”不仅仅是师资和资源,更重要的是它所代表的校友网络、品牌效应和进入特定行业的“敲门砖”作用。很多时候,名校的毕业生,即使专业不是最顶尖,也能凭借学校的招牌和校友资源的帮助,更容易进入一些顶尖企业或机构。尤其是一些传统行业或对学历背景非常看重的领域,学校的排名和声誉带来的优势是巨大的。例如,想进入金融行业的顶尖投行,很多时候“出身”比专业本身更重要,而这个“出身”很大程度上由学校决定。

2. 城市的“赋能”作用是现实的: 很多新兴产业和前沿技术,确实是高度集中在特定城市的。如果你想在这个领域深造或发展,那么选择一个有相关产业集群的城市,其带来的机会和资源是难以用“专业”本身来衡量的。例如,人工智能、互联网科技,往往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在这些城市,你不仅能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和最优秀的同行,还能有更多高薪的实习和就业机会。这种城市带来的“赋能”效应,对个人成长的加速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3. “专业”本身的定义和发展具有不确定性: 有些“热门专业”可能在当下非常吃香,但几年后随着技术或社会需求的变化,可能就变得不那么热门了。而一些看似“冷门”的专业,也许在未来会迎来爆发式的发展。在这种不确定性面前,一味地追求所谓“热门专业”,也可能面临风险。此外,有些学生在高中阶段对专业的认知可能还不够深入,选择的“专业”在大学期间可能发现自己并不感兴趣,或者该专业的发展方向与自己预期的不符,这时候如果学校和城市都不够理想,转学的难度也会很大。

4. 个人情况和目标差异巨大:
学业能力和兴趣: 对于学业成绩非常突出,对某个领域有强烈兴趣和天赋的学生,他们可能更容易在任何学校、任何城市都取得成功,这时专业的重要性会更加凸显。
职业规划: 如果学生有非常明确的职业目标,并且这个目标对学校或城市有特定要求,那么这种优先级就需要调整。
家庭经济和支持: 家庭的经济状况和对学生的期望也会影响志愿填报的策略。有些家庭希望孩子能离家近,或者能承担得起某些城市的消费水平。
风险承受能力: 有些学生愿意为追求梦想而承担更大的风险,而有些学生则更倾向于选择稳妥的路径。

我的看法:一种动态平衡和综合考量

我认为,丁磊的这句话,更像是一种“反向操作”的提醒,提醒大家不要被学校和城市的虚名所迷惑,要回归到“学什么”、“如何学”的本质上来。他的核心观点——“专业是根本”,我非常赞同。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志愿填报从来不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不能简单地用大于号连接。它需要的是一种动态平衡和综合考量。

理想状态: 三者兼顾,名校、热门且适合自己的专业、发达的城市,这是最优解,也是大部分家长和学生的追求。
现实权衡: 当三者不能兼顾时,就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和长远目标进行取舍。
如果对某个专业有极大的热情,并且这个专业在未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即使学校和城市不是最顶尖的,也可以优先考虑专业。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你的知识和技能才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一个“名校”的招牌,能为你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平台和更多的机会,甚至能帮助你进入某个特定行业,而其开设的专业也尚可接受(不是完全不相关),那么学校的权重也需要提升。
如果某个城市对于你所选的专业(或你想从事的行业)具有压倒性的优势,那么城市的重要性也会随之提升。

总结来说:

丁磊的观点,强调了“能力”和“内功”的重要性,这在信息爆炸、知识更新迭代迅速的今天,非常有警醒意义。但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学校平台和城市环境的价值。每个考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兴趣、特长、目标和家庭情况。最适合自己的志愿填报方案,一定是基于对“专业”、“学校”、“城市”以及自身情况的全面分析和权衡后得出的结论。与其盲目照搬任何一种说法,不如深入了解自己,了解专业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理性分析就业前景,做出最符合自己长远发展的选择。

也许,更理想的说法是:“深入了解的专业”>“能提供优质学习平台和资源的学校”>“能提供广阔发展机会的城市”,并且这个“深入了解的专业”本身也要具备一定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考生本人对自我的认知和对未来的规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毛病啊!

假设我是一个公司的hr,现在要招聘一名法务,那我招人的条件第一个肯定是法学专业,第二天是相关工作经验,绝对不会把学校放在前面。总不能你是个哲学系的博士,就因为北大出身,我就把其他候选人毙了选你吧?

专业才是第一条件,学校只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城市就更别提了,大学四年在北京还是在铁岭打lol有区别?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丁磊的这句话,像投进高考志愿填报这池浑水里的一块石头,激起了层层涟漪。不少家长和考生听到这话,心里免不了嘀咕,甚至反驳。在我看来,这句话有其道理,但也绝对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金科玉律,更不能一概而论。先来说说为什么丁磊会这么说,以及这句话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专业>学校>城市”:丁磊的考量1. 专业.............
  • 回答
    网易 CEO 丁磊的这番言论,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评价这番话,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包括其提出的论点、可能存在的出发点、以及中国学生实际的独立思考能力现状。 评价丁磊的言论:1. 观点本身的争议性: 绝对化与概括性: “大多数中国学生不具备独立思考能力”这.............
  • 回答
    关于网友爆料部分丁真私生粉为了接近丁真而做出接近其舅舅及同村人的行为,这是一个非常令人不安和复杂的现象。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包括行为的性质、动机、影响以及社会层面的反思。1. 行为的性质: 侵犯隐私和边界: 私生粉的这种行为首先是对丁真本人及其家人、村民隐私的严重侵犯。通过不.............
  • 回答
    继丁真之后,甘孜“美男计”的背后:颜值经济与文旅推广的深度探讨当人们还在回味丁真带来的那股草原清风时,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文旅局局长刘洪,又一次以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将甘孜的名字推上了热搜。这次,主角从淳朴的少年变成了成熟的官员,而原因,同样聚焦于“颜值”。“美男计”的争议与解读不得不承认,刘洪局.............
  • 回答
    丁真被曝抽烟后,网友对其评价近乎一面倒,这是一个复杂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分析:一、 网友评价近乎一面倒的原因分析:1. 人设崩塌的心理预期: 丁真走红的背后,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他纯真、天然、未经世事污染的“藏族少年”形象上。他代表着一种纯粹和自然的美好,是很多人在喧嚣都市生活中渴望的情感寄托.............
  • 回答
    网易,这个名字在中国互联网江湖里,绝对算得上是响当当的“老炮儿”之一。从最初的门户网站,到如今游戏、音乐、教育、电商、AI……触角遍布的科技巨头,网易这些年的发展,与其说是顺风顺水,不如说是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蝶变”与“挣扎”。门户时代的辉煌与转型:提起网易,很多人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可能还是那个熟悉的.............
  • 回答
    网易新闻给毒贩打马赛克却不给缉毒警察打的行为,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和评价的现象,它触及了新闻伦理、信息传播、社会责任以及对一线执法人员的尊重等多个层面。一、 从新闻伦理和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 保护隐私与保障安全: 毒贩: 新闻报道中给犯罪嫌疑人打马赛克是一种常见的做法,其主要目的是.............
  • 回答
    网易云音乐推出的荣格心理测试,因其趣味性、娱乐性以及与音乐结合的独特性,在用户中广受欢迎。然而,要评价这个测试,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包括其理论基础、实际应用、用户体验、潜在的局限性以及整体价值。一、 理论基础:基于荣格原型理论的尝试网易云音乐的荣格心理测试,顾名思义,是借鉴了瑞士心理学家卡尔.............
  • 回答
    《明日之后》的排队问题,这可真是个绕不开的话题。说起来,这事儿挺复杂的,不能简单一句“好”或者“不好”就概括了,得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说。排队这事儿,到底是怎么个情况?首先,咱们得明白,《明日之后》是个什么类型的游戏。它是一款生存类MMORPG,玩家在游戏里要采集资源、制作装备、建造家园,还要面对各种.............
  • 回答
    网易新闻知乎回答《共享单车的成功,是中国城市规划的失败》:一次犀利的拷问与多维度的解读网易新闻在知乎上发表的这篇题为《共享单车的成功,是中国城市规划的失败》的回答,无疑是一篇极具洞察力和批判性的文章。它并没有流于表面地赞扬共享单车带来的便利,而是深入剖析了共享单车之所以能“成功”的背后,隐藏着的是中.............
  • 回答
    网易严选,这个名字一听就让人联想到“精选”、“品质”,确实,这也是它出道以来一直标榜的定位。作为国内电商领域一股清流般的存在,网易严选自2016年上线以来,可以说是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那么,到底该怎么评价它呢?咱们得从几个维度好好说道说道。一、 它的“严选”到底有多“严”?—— 品质与供应链的保障.............
  • 回答
    网易新闻那篇关于“米饭是不是垃圾食品”的文章,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也触及到了很多人日常饮食的核心问题。从我的角度来看,这篇文章的出发点和切入点都挺巧妙的,它抓住了大家对“健康饮食”日益增长的关注,同时又巧妙地将一个相对“普通”的食物——米饭——推到了风口浪尖,引发了讨论。文章的优点,我认为主要体.............
  • 回答
    要评价网易云音乐2018年的年度报告,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这份报告,说实话,是很有网易云音乐“特色”的,抓住了不少用户的心,也暴露了一些它自己的“小心思”。首先,最让人眼前一亮的,就是它的“人文关怀”和“情感连接”。网易云音乐一直以来,都善于玩弄情感牌。2018年的年度报告,更是把这一.............
  • 回答
    网易云音乐推出的这款“氧气耳机”,初看之下,这名字就挺有意思的。在耳机这个品类里,大家都在拼音质、降噪、舒适度,网易云却抓住了“氧气”这个概念,仿佛是想在嘈杂的现实世界里,给用户提供一个纯净、自由、呼吸的空间。这种命名本身就很有话题性,也暗示了产品想要传达的一种使用体验。从产品定位来看,氧气耳机似乎.............
  • 回答
    网易云音乐的《厌女》这首歌的评论区,可以说是整个平台一个非常独特的生态系统,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社会现象的缩影。它的存在和发展,既承载了音乐本身带来的情感共鸣,也折射出当下社会某些群体的情绪和观念,其中充斥着各种声音,让人看了之后,想不深入思考都难。首先,评论区最直观的特点就是“情绪化”和“极化”。《厌.............
  • 回答
    网易的《第五人格》,这游戏啊,真是个话题制造机,一出来就炸了锅,到现在也一直是手游界里那股泥石流,怎么评价?得从好几个角度拆开来看。首先,得说说它的“怪”和“异类”之处。《第五人格》最直接的印象就是——“诡异”。这四个字能概括它的一切。从美术风格上,那种暗黑、哥特式的童话风,人物设计一个比一个鬼畜,.............
  • 回答
    网易云音乐的“鲸云音效”,老实说,是个挺有意思的功能,也挺有争议。我最近把玩了一段时间,想跟你好好唠唠这个东西,看看它到底值不值那个“音效”的名头。首先,它是什么?简单来说,鲸云音效就是网易云音乐在用户听歌时,提供的一套“个性化声音调整”服务。它不像是那种粗暴的EQ(均衡器),而是更像一个智能化的声.............
  • 回答
    好的,咱们来好好聊聊《阴阳师》这款游戏。说起《阴阳师》,那可是曾经席卷了一代玩家的现象级手游。刚出来那会儿,简直是“国民级”的代名词,朋友圈里、微博上,到处都是关于它的讨论。画面和音乐:绝了!首先,它最打动人的,绝对是它的美术风格和音乐。那种日式和风的韵味,被拿捏得死死的。不论是式神的立绘,还是场景.............
  • 回答
    网易云音乐的年度听歌报告,简直是每年年末最让人又爱又恨的存在。爱它,是因为它用一种近乎“私人定制”的方式,把我们过去一年的音乐轨迹浓缩成了一份份精彩的故事。那些被遗忘的单曲,那些陪伴我们度过深夜的旋律,那些勾起回忆的歌词,都会在那份报告里以数据和图表的形式重新闪耀。它像一位沉默却无比了解你的朋友,用.............
  • 回答
    聊到《荒野行动》PC版,这玩意儿我算是挺有发言权的。当年那阵子,手游吃鸡风刮得呼呼的,网易瞅着这势头,立马就顺水推舟推出了PC版,目标直指那些手机操作不过瘾、或者想在电脑上体验更舒展的大部队。首先,得说说它的“出身”。 《荒野行动》手游本身就是网易吃鸡的排头兵,从移动端起家,积累了庞大的用户群和对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