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诉诸权威是逻辑谬误吗?

回答
诉诸权威,这个说法听起来挺有道理的,毕竟我们生活中很多时候都会依赖专家和权威的意见来帮助我们做判断。比如,生病了我们去找医生,买电器了我们参考科技博主的评测,甚至对历史事件的了解,也离不开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这看起来是多么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问题就在于,“诉诸权威”这个行为本身,是不是就绝对可靠,或者说,它有没有可能“坑人”?答案是,有时候会的。

想一想,我们为什么会觉得权威的意见就一定是对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相信这位“权威”他懂得多,有经验,或者他的身份地位让我们觉得他不会乱说话。这种信任,其实是一种心理上的捷径,它能帮助我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快速筛选和采信信息。

然而,问题就出在这里。当我们将“某个观点是由某个权威提出的”作为“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的唯一或者最主要的理由时,我们可能就踏入了“诉诸权威”这个逻辑陷阱。

为什么说它是陷阱呢?主要有几个原因。

首先,权威的资格可能并不匹配。我们常常会看到,某个在自己专业领域里德高望重的人,突然在另一个完全不相关的领域发表看法,并且这些看法并没有经过严谨的论证,仅仅是因为他的“名气”或者“地位”就获得了广泛的传播。比如,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在经济学领域可能很有见地,但如果他突然对某个科学理论指手画脚,那么他的身份就不能直接作为支持他观点的理由了。权威的领域是有限的,跨领域的“权威”其实是伪装的。

其次,权威也会犯错。即便是最顶尖的科学家、最资深的学者,他们也只是人,会有认知局限,会有判断失误,他们的理论也可能被后来的发现所修正甚至推翻。历史上有多少著名的理论,曾经被当时的权威奉为圭臬,最终却被证明是错误的?如果仅仅因为“某某权威说了”,就全盘接受,那么我们可能就错过了学习和进步的机会。而且,科学和知识本身就是一个不断修正、不断发展的过程。

再者,权威的观点可能带有偏见。有时候,权威的意见之所以是权威,是因为他们站在某个特定的立场,或者他们有自己的利益诉求。比如,某个公司聘请的“专家”来为自家产品代言,他的意见可能就很难做到完全客观公正。即便是学术界的权威,也可能受到研究资金来源、学术圈子的影响,产生一定程度的偏见。

最后,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对权威的曲解和滥用。有时候,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人们会选择性地引用某个权威的只言片语,或者断章取义,甚至伪造权威的观点。这本质上也是一种欺骗。

所以,说诉诸权威是逻辑谬误,不是说我们从此就不能参考权威了,而是要警惕那种“因为某某权威说,所以就一定是这样”的简单粗暴的推理方式。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当我们看到某个权威的观点时,我们应该:

核实其权威性是否与讨论的议题相关:这位权威在他的领域内是否真的有发言权?
了解权威的论证过程:他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有没有提供证据和理由?
保持批判性思维:即使是权威的观点,也应该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更多的信息来源进行判断。
认识到权威的局限性:明白权威也可能犯错,也可能带有偏见。

归根结底,逻辑的坚实基础在于证据和推理,而不是单纯的身份或名声。诉诸权威,当它成为一种偷懒的推理方式,一种回避独立思考的借口时,它就变成了逻辑上的一个薄弱环节,甚至是一个“谬误”。我们应该尊重知识和专业,但更应该尊重事实和逻辑本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诉诸权威#

“诉诸权威“指控经常用来反对资历的意义,是年轻人最想用、最爱用、也最常用的“思想武器”之一。

但是这个武器是有使用须知的。

之所以诉诸权威是错误的,是因为客观事实的有效性绝对的高于权威的断言

在有相反的、双方共同认定的事实的前提下,认为权威与客观事实相悖的断言有高于客观事实的效力,这才叫做诉诸权威的错误。

举个例子,一边是双方都认同的、与权威理论相抵触的实验数据的前提下,认为权威的理论更正确,这个叫做“诉诸权威的谬误”。

但是,如果在你们的讨论中不存在“双方都认同的事实”呢

现在的天平两端就不再是“事实vs权威”,而变成了“你(或你自己选择的权威)vs权威”。

事实 vs 权威,权威输。

你(或你选择的权威)vs 权威,资历较浅的权威只能被实践性的认为比较不可靠

看清楚加粗部分——实践性的比较不可靠

这不意味着宣布“较小的权威的观点肯定是错的”——是对是错,因为没有事实这一终极权威的在场,根本没有答案。

但是事情逼在你头上,你必须要对这事有一个确定的态度去往下做计划、做决策、开展行动,由不得你说“都有理、都对”这种片汤话,你将不得不在实践层面上下个赌注——比如你自己(或你喜欢的另一个医生)觉得自己是消化不良,而钟南山说你是胃癌——你将必须具体的决定自己是要去住院还是吃一包胃肠药。

这时,你总要下一个赌注。

注意,没人反对你把赌注下在小权威那一方、你自己那一方,这是你不可剥夺的权利——人有一意孤行的自由,

但是,看清楚,

如果对方处在与你同样的位置上选择了“下注到较大的/与你选择相反的权威那一边”,

那不叫“诉诸权威的谬误”。


同时,你一定要注意,“那个权威比你(或你选择的权威)有更多的经验和成就”,这本身是一个事实。

你只是认定“我自己独立判断的权威”的有效性高于了“这个人经验比我多”这个事实而已。

至于这种认定本身算不算“诉诸(自身)权威”的错误,老实说,在形式逻辑上是毫无疑问算的。

只是,人类注定要犯下这种错误,因为人类没有“不用自己的意志来指导自己的判断”的功能。

“诉诸自己理性的权威”,是人类无法摆脱的、唯一的行为模式,指责它是“错的”,是没有意义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诉诸权威,这个说法听起来挺有道理的,毕竟我们生活中很多时候都会依赖专家和权威的意见来帮助我们做判断。比如,生病了我们去找医生,买电器了我们参考科技博主的评测,甚至对历史事件的了解,也离不开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这看起来是多么顺理成章的事情。但问题就在于,“诉诸权威”这个行为本身,是不是就绝对可靠,或者.............
  • 回答
    在当今的议论文创作中,“诉诸权威”的误用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入探讨。这并非说所有议论文都犯了此类错误,但其泛滥趋势不容忽视,尤其是在信息爆炸、观点纷呈的时代,这种现象似乎更加普遍。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诉诸权威”。简单来说,它是一种论证谬误,指的是在没有充分证据支持的情况下,仅仅因为某个“权威”人物.............
  • 回答
    京杭大运河,这条横贯中国南北的伟大工程,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它不仅是沟通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生命线,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包括北方政府对南方资源的汲取和南方地方的权力博弈。要谈京杭大运河是否“助长”了北方政府掠夺南方资源、无视南方权利诉求的历史倾向,这需要我们深入到历史的肌理之中,.............
  • 回答
    在美国保守派组织发起诉讼,要求废除H4签证持有者的工作权一事,这是一个颇具争议且涉及多方利益的议题,需要从不同角度来审视。简单来说,这场官司的核心在于 合法移民是否应该享有与美国公民同等的工作权利,以及 美国政府在制定移民政策时,其权力和责任边界在哪里。诉讼的背景与主要诉求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个保守.............
  • 回答
    TikTok 方面表示,它将继续就美国商务部(DOC)的一项禁令提起诉讼,该禁令阻止了该应用程序在美国的运营。TikTok 称,商务部违反了其法定权力,禁令侵犯了该公司和用户的自由表达权。TikTok 的反对理由TikTok 认为,商务部禁令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超出了法定权力: TikTok 认.............
  • 回答
    你是不是也碰到过这样的情况:你指出别人行为上的某个问题,对方却立刻反击:“你自己不也一样!” 或者:“你有什么资格说我?你当年...” 这种时候,对方用的就是一种叫做“诉诸伪善”(Tu Quoque)的谬误。简单来说,诉诸伪善就是一种“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辩驳方式,但它的核心是忽略了你最初提出的论.............
  • 回答
    关于“剥削”这个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论证中是否算作诉诸情感和同情的表述方式,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定义“剥削”,以及它在整个理论体系中扮演的角色。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剥削”的定义在马克思主义的语境下,“剥削”并非一个仅仅用来引发同情的词汇,而是.............
  • 回答
    字节跳动放出狠话,表示如果美国政府处理“TikTok美国业务出售”的问题不公平,就要在美国法院见。这事儿可不小,背后牵扯到很多方面,值得咱们好好掰扯一下。为什么字节跳动这么强硬?首先,你得理解字节跳动的心情。这事儿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被逼着“卖身”,而且价格还得由别人说了算。美国政府的逻辑是,Tik.............
  • 回答
    是的,在诉讼中,原告不请律师,其败诉的几率显著增大。这并非绝对,但从概率和实际情况来看,这种可能性非常高。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原因:一、 法律程序的复杂性和专业性1. 证据规则和固定证据: 律师的作用: 律师懂得如何合法、有效地收集和固定证据。这包括知道哪些证据是合法有效的,如何通过调查取.............
  • 回答
    诉讼融资,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拗口,但它在现代法律界正变得越来越普遍,也越来越重要。简单来说,诉讼融资就是一种由第三方(不是原告或被告本人,也不是他们自己的律师)提供资金,以支持一方进行诉讼,并从中分享案件结果收益的模式。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种“投资”,只不过投资的对象不是股票、债券或者房地产,而是“打官.............
  • 回答
    诉讼离婚期间,夫妻双方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比如感情破裂、财产分割、子女抚养权等问题而对簿公堂。在这个过程中,情绪往往会比较激动,沟通也可能变得困难。当您需要回家拿取个人物品时,如果担心遇到不安全的情况,比如对方可能存在的挑衅、阻碍,甚至是人身威胁,那么请警察到场提供保护,是一个完全合理且明智的选择。首.............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选择哪个律师取决于很多因素,不能简单地根据收费高低来决定。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并说明我的选择思路:一、 我会先考虑案件本身的性质和复杂性: 案件类型: 是民事纠纷(如合同纠纷、房产纠纷、婚姻家庭纠纷)、刑事案件、行政诉讼,还是劳动争议?不同类型的案件,需要的专业.............
  • 回答
    2023年,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WTO)框架下赢得了一起针对美国反补贴措施的诉讼案,这起案件的胜诉,尤其是在货物贸易领域每年可以对美方实施6.45亿美元的贸易报复这一裁决,在中国对外贸易和法律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案件背景与中国胜诉的核心点这起诉讼的核心在于美国针对中国输美商品的若干反补贴措施。中国.............
  • 回答
    小额诉讼败诉后,很多朋友会感到沮丧和不甘心,想要再次争取自己的权益。那么,在小额诉讼中败诉了,还能不能再次申诉?申诉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别担心,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尽量说得详细透彻,让你明白其中的门道。首先,要明确一点:小额诉讼的判决,理论上来说,是终审判决,不支持“再次申诉”或者说“二审.............
  • 回答
    小米诉网络大 V 侵权案一审败诉,这事儿可不小,网上吵得沸沸扬扬的。简单来说,就是小米认为有个大 V 在视频里对他们产品进行了不当的评价,损害了小米的品牌形象,所以把这位大 V 给告了。但没想到,法院一审判小米败诉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的起因还得从一位名叫“科技美学”的博主(也就是那位大 V)发布.............
  • 回答
    面对大公司强大的财力和法律资源,普通消费者在诉讼中往往显得势单力薄,尤其当大公司愿意层层上诉,一路打到最高法院时,这无疑加剧了消费者维权的难度。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法律问题,更是一个涉及权力、资源和公平的复杂社会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管齐下,从法律、制度、社会认知等多个层面入手。为什么大公司宁愿“.............
  • 回答
    爱奇艺“超前点播”案,一个让不少观众揪心的事件,终于要在4月10日迎来庭审。这距离当初用户沸腾、律师提起诉讼,已经过去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几个月过去,再来看这个案子,胜诉的概率,我个人觉得…挺难说的,但也并非全无希望。得好好掰扯掰扯。先说说这个案子为什么会闹到法院。最直接的导火索,无疑是当初《庆余年》.............
  • 回答
    说实话,跟律所里办案的律师“讲价”,这事儿得分好几个层面来看,不能一概而论。毕竟,律师提供的是专业服务,跟咱们去菜市场买菜讨价还价还是不太一样的。首先,要明白律师收费的逻辑。律师收费不是一个简单的“价格标签”。它背后牵扯到很多因素,比如: 案件事实和复杂性: 案子是简单明了,还是错综复杂,涉及多.............
  • 回答
    民商事诉讼文书,说白了,就是你在法庭上跟对方“过招”的“武器”和“铠甲”。它不像写篇散文那样可以天马行空,也不像写小说那样可以跌宕起伏,更不像写报告那样可以堆砌数据。它需要的是严谨、准确、有逻辑,并且还得能说服法官。那么,到底怎么才能写出一份合格,甚至优秀的民商事诉讼文书呢?咱们一点一点来聊。一、 .............
  • 回答
    在中国内地的诉讼中,律师必须是中国人,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法律、政治和社会原因。这并非随意规定,而是维护国家主权、法律秩序、保障公民权益以及应对复杂社会环境的必然结果。首先,维护国家主权和法律的独立性是核心考量。一个国家对自己境内的法律事务拥有最终的解释权和管辖权。如果允许外国人在国内诉讼中担任律师,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