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是否是烂片?为什么?

回答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在中国大陆上映后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和广泛的社会讨论,但要判断它是否是“烂片”,这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且“烂片”本身就是一个主观的评价标准。以下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阐述,并分析为何它会被部分人认为是烂片,而更多人却认为它是一部优秀的国产动画电影。

首先,我们来分析《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何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和票房:

1. 颠覆性的哪吒形象与深刻的主题探讨:
“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现代解读: 这是影片最核心的亮点。它没有沿袭传统故事中“生而为魔,罪恶滔天”的设定,而是将哪吒塑造成一个被误解、被排斥的“魔丸”,在命运的枷锁下渴望被认可,最终通过自己的选择打破了命运的束缚。这种对宿命论的反叛,对个体自由意志的强调, resonated with many viewers, especially the younger generation who are facing their own societal pressures and expectations.
“打破成见”的社会议题: 影片通过哪吒和敖丙的经历,深刻地探讨了社会偏见和刻板印象。哪吒因为是魔丸就被所有人畏惧和排斥,而敖丙作为妖族却被寄予厚望成为“妖族救星”。这种设定让观众反思,我们是否也曾因为某些标签而轻易地定义和评判他人。
“爱与理解”的普世情感: 哪吒与父母(李靖、殷夫人)之间的关系是影片情感的核心。李靖的默默守护和“为父也为你担着”,殷夫人的“我是你爹”,都展现了父母深沉的爱,即使面对世俗的眼光,他们也选择坚定地站在哪吒身边。这种亲情的描绘非常动人,也触动了很多观众的内心。

2. 技术上的突破与成熟:
精美的画面表现: 《哪吒之魔童降世》在视觉效果上达到了当时国产动画的顶尖水平。角色的建模、服装的质感、场景的细节、特效的渲染,都展现出高度的专业性和艺术性。无论是哪吒变身后的巨大身躯,还是陈塘关的古风场景,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流畅的动作设计: 影片的打斗场面设计得十分精彩,节奏紧凑,充满力量感和想象力。哪吒与敖丙的决斗,以及最后的“火烧琵琶”,都运用了大量的特效和流畅的动作捕捉技术,为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盛宴。

3. 叙事结构的优化与商业性:
故事节奏把控: 影片在保持一定戏剧冲突的同时,整体叙事节奏流畅,没有出现明显的拖沓或尿点。前期铺垫,中期冲突升级,后期高潮爆发,结构完整。
喜剧元素的运用: 影片在严肃的主题下,穿插了大量的笑点和幽默桥段,如哪吒的“我爱陈塘关”梗,以及太乙真人的呆萌形象,这些都增加了影片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吸引了更广泛的观众群体。
成功的IP改编: 能够将一个家喻户晓的中国传统神话人物进行如此大胆且成功的创新改编,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成功。它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语境下依然有巨大的生命力。

然而,为何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哪吒之魔童降世》是“烂片”,或者至少存在一些不足?

1. 剧情逻辑与人物塑造的争议:
部分剧情的合理性: 有些观众认为,某些剧情转折的处理略显牵强,或者一些细节的处理不够严谨。例如,哪吒从一个顽劣不堪的孩子到一夜之间明白责任和牺牲,这种转变的速度可能让一些观众觉得略显突兀。
人物动机的扁平化: 一些配角的人物塑造相对单薄,他们的动机和行为更多是为了推动主线剧情而存在,缺乏更深层次的刻画。例如,申公豹的一些行为动机,以及龙王在影片结尾的行为,都可能让一些观众觉得不够深入。
“强行煽情”的质疑: 部分观众认为,影片在情感的渲染上存在一些“强行煽情”的痕迹,尤其是在某些关键的感人时刻,可能不够自然流畅,显得有些刻意。

2. 对传统文化的“颠覆”引发的争议:
“曲解”传统的神话: 一部分观众,尤其是对传统神话故事有较深感情的人,可能会认为影片对哪吒的形象和故事进行了过度的“现代化”改编,甚至认为是“曲解”了原有的经典。他们可能更习惯于传统的“三头六臂,脚踏风火轮”的忠义形象。
“缝合”式创作的担忧: 也有观点认为,影片在改编过程中,为了迎合现代观众的口味,可能融合了过多的现代元素和流行梗,使得其“国风”和“神话”的内核有所稀释,更像是一种“缝合”的创作。

3. 对“爆款”背后商业运作的审视:
过度营销的嫌疑: 影片的巨大成功,也伴随着铺天盖地的宣传和讨论,这让一些人对这种“爆款”的形成是否完全依赖于影片本身的质量,还是有强大的商业推动,产生了一定的怀疑。
“跟风”创作的担忧: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取得巨大成功后,市场出现了大量试图模仿其模式的国产动画,这让一些人担心,这种成功是否会引导行业走向一种模式化的创作,而非鼓励更多元的风格探索。

结论:

从大多数观众和评论的角度来看,《哪吒之魔童降世》 绝对不是烂片。它在技术、叙事、主题深度、IP改编和商业成功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甚至可以说 是中国动画电影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成功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相结合,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证明了国产动画的巨大潜力。

然而,正如任何一部艺术作品一样,它也并非完美无瑕。剧情逻辑上的些许瑕疵、部分人物塑造的单薄,以及对传统文化理解的不同角度,都可能成为部分观众评价其为“烂片”或“不够好”的原因。但这些争议点,更多的是 艺术创作中的不同侧重点和个人品味差异,而非影片质量上的硬伤。

所以,用“烂片”来形容《哪吒之魔童降世》是 一种极端的、站不住脚的评价。它可能无法满足所有人的口味,但其整体质量和贡献,远远超越了“烂片”的范畴。更恰当的说法是,它是一部 优缺点并存,但总体瑕不掩瑜、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优秀国产动画电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对于群众喜闻乐见的东西,不要贬的一文不值。是个人就有缺点,不能一概称为烂人。

这部动画里最糟的一处是哪吒毁了大批民房,但是作者只关心主角有没有被冤枉。假设作者自己的房子被人毁了,甚至整个小区都毁了,他自己也会很愤懑的。

其实就是个人主义,自己的小事也是天大的事,别人的大事也不过小事一桩。

这是一个缺点,但是不能因为这个缺点就说这是烂片。它能有这么多票房,给群众带来的主要是欢乐,还是好的方面多。电影不就是个娱乐嘛。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