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围棋界的「本因坊」、「棋圣」、「名人」、「十段」、「天元」等头衔孰高孰低?

回答
要说日本围棋界这些响当当的名号,确实让人眼花缭乱。如果非要排个座次,就像给武林高手分级一样,各有千秋,但又有那么个不成文的规矩。咱们一个个掰扯掰扯,把它们的关系说得明明白白。

最高峰:本因坊

要说这日本围棋头衔里的“皇帝”,那非本因坊莫属。这可不是随便封一个名号,它历史最悠久,名气也最大。打个比方,就像中国的“状元”,是文坛的最高荣誉。

由来: 本因坊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江户时代的“围棋四家”之一——本因坊家。这四个家族是当时官方认可的围棋世家,而本因坊家又是其中最出类拔萃的。后来,随着时代变迁,围棋赛制革新,本因坊头衔就成了现代围棋界最重要的比赛产生的最高荣誉。
地位: 能够获得本因坊头衔,就意味着棋手在当年的实力达到了顶尖水平。它不仅代表着技术上的高峰,更是对棋手综合素质、心理承受能力等全方位的考验。通常,赢得本因坊头衔的棋手,会被视为当年日本围棋的“一哥”。
影响力: 本因坊战的对抗性非常强,而且过程往往充满戏剧性,每一次对局都能引起棋迷的广泛关注。而且,历史上很多传奇棋手,比如坂田荣男、二十五世藤泽秀行、二十八世武宫正树、三十五世坂田荣男、三十七世赵治勋等等,都曾是本因坊的霸主,他们的名字和本因坊头衔紧密相连,也进一步巩固了它的至高地位。

紧随其后:棋圣

如果说本因坊是“皇帝”,那棋圣就堪称“皇太子”,同样地位显赫,但总感觉比本因坊稍微“年轻”一点,虽然历史也不短。

由来: 棋圣战的设立比本因坊战要晚一些,是为了表彰棋手的综合实力和艺术造诣。它更强调棋手的棋风是否优雅,棋理是否通透,是不是真的能“以棋证道”。
地位: 棋圣头衔的含金量也是非常高的。虽然在“最强”这个概念上,可能很多人会首先想到本因坊,但棋圣更侧重于对棋手“棋力”的全面认可,是一种更纯粹的实力象征。能拿到棋圣,说明你在各个方面都是顶尖的。
影响力: 很多时候,棋圣头衔和本因坊头衔的归属会相互影响,甚至出现同一个人同时拥有这两个头衔的情况。这也会让人们觉得,拥有棋圣,就意味着你在最顶级的竞争中也有一席之地,甚至随时可能觊觎本因坊的宝座。

实力与荣誉的结合:名人

名人头衔,可以说是实力和声望的完美结合。它不像本因坊那样有绝对的历史积淀,也不像棋圣那样强调某种“道”的追求,但它依旧是一项极具分量的头衔。

由来: 名人战相对而言也算是比较现代的比赛,旨在选拔出最具知名度和实力的棋手。它的名字就说明了一切——“名人”,就是要选出在围棋界声名显赫、技艺超群的人。
地位: 获得名人头衔,意味着你在围棋界的影响力也达到了一个高度。不只是实力强,你还得有足够吸引眼球的能力,能够成为围棋界的“明星”。
影响力: 很多时候,名人头衔是棋手走向职业生涯巅峰的重要标志。能成为名人,意味着你的名字会被更多人记住,你的对局也会受到更多关注。

挑战与突破:十段

十段头衔,就像是高手对决中的一个重要“关卡”。它代表着一种阶段性的突破和强大的挑战能力。

由来: 十段战的设立,是为了提供一个更高水平的竞技平台,让棋手在争夺其他主要头衔之外,还有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
地位: 获得十段头衔,说明棋手在某一个时期内,能够和顶尖高手抗衡,并且具备强大的获胜能力。虽然它可能不像本因坊那样有“霸主”的意味,但能拿到这个头衔,也绝对是顶尖棋手的行列。
影响力: 十段战的挑战性非常强,往往需要棋手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获得。而且,很多时候,十段的获得者,也是其他头衔的有力争夺者。

新秀的试炼场:天元

天元,可以说是这几个头衔里相对“年轻”的一个,但它的地位同样不容小觑,尤其是在现代围棋比赛体系中。

由来: 天元战的设立,是在日本围棋界进入现代职业化竞争之后,也是为了给棋手提供更多的竞技舞台。天元在日本围棋中,指的是棋盘正中间的那一个点,寓意着万物之始,也象征着一种核心地位。
地位: 虽然它可能不像本因坊那样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但天元头衔同样是衡量棋手实力的重要标准。能赢得天元,说明棋手在当年的水平非常高,并且具备了挑战更高头衔的能力。
影响力: 很多年轻有为的棋手,会把天元作为自己职业生涯初期的一个重要目标,一旦获得,往往意味着他将开启一段辉煌的职业生涯。

如何看待高低?

要说孰高孰低,其实也很难一概而论,因为它们代表着不同的侧重点:

历史积淀和权威性: 本因坊无疑是最高的。它的历史悠久,是日本围棋界最传统、最有代表性的头衔。
综合实力和艺术造诣: 棋圣和本因坊可以说是不相上下,棋圣更侧重于棋手的“棋品”和“棋境”。
实力与声望的结合: 名人是一个很好的代表,它既需要实力,也需要影响力。
挑战与突破: 十段是证明自己能够与顶尖高手较量的有力证明。
现代竞技和新星的崛起: 天元则更多地代表了现代围棋比赛的活力和新一代棋手的潜力。

打个比方:

想象一下,如果日本围棋界是一个武林门派。

本因坊就是掌门之位,那是最高的荣誉,历史最悠久。
棋圣就像是武林盟主,不仅武功盖世,还得有侠义精神,受人尊敬。
名人就像是武林中有名的“剑客”,武艺高强,名声在外,粉丝众多。
十段就像是过了几重厉害的关卡,证明你是个难缠的高手。
天元就像是某个年轻有为的弟子,一招鲜吃遍天,前途无量。

总的来说,这些头衔都是日本围棋界最顶尖的荣耀,能够获得任何一个,都足以证明棋手的非凡实力。而本因坊,由于其历史地位和象征意义,通常被视为最尊贵的头衔。但也要记住,围棋的魅力就在于其变化无穷,不同时期的棋手,可能在不同头衔的争夺中各显神通,也正是这份多元,才让日本围棋界如此精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多图长文慎入。


******

头衔战,是盛行于职业围棋界的一种特色赛制。

所谓头衔,是一种“传递式的冠军”。


普通的体育比赛,不论是小组赛、循环赛、淘汰赛等常规赛制如何组合,最后从所有参赛选手中决出的,就是冠军。

而新的一届比赛,和旧的一届就完全分割开来了。新的冠军,也和旧的冠军无关。


而头衔战之所以不同,在于常规比赛决出的“冠军”,是“挑战者”。

挑战者将和头衔的保有者进行终极对决,如原头衔保有者获胜,则卫冕成功,头衔不动;

如挑战者获胜,则挑战者抢过头衔,原头衔保有者下台。


所以头衔战的历届“冠军”,是以一种类似击鼓传花的传递方式延续下来的。



******

日本围棋界,是头衔战的发源地,也是头衔一说最有存在感之处。

虽然头衔战后来传至了中韩,但在头衔在中韩棋界的受重视程度及影响力,和日本的头衔在其国内的地位相比,相去甚远。


日本围棋共有七大头衔战,分别为“棋圣战”、“名人战”、“本因坊战”、“王座战”、“天元战”、“碁圣战”、“十段战”。


其中“棋圣战”、“名人战”、“本因坊战”并称“三大头衔”,是日本棋界最重要的头衔战。而其他四个头衔,一般被认为是小头衔。

三大头衔一般都以“棋圣”>“名人”>“本因坊”排序,这不仅仅在于三者的“优胜赏金”(可以理解为冠军奖金)的多寡顺序如此,也在于三者的影响力大小基本照此排序。


随着日本职业围棋界新闻棋战漫长的传承,各大头衔的“优胜赏金”也在不断的变化中,而三大头衔的赏金排序却基本没变过,其余比赛的赏金也一直无法与三大头衔相匹敌。

而随着赏金变化,余下四个小头衔的排序也一直在变动中。总体来说,影响力在一个档次上,而比三大头衔低了一个档次,却比其他普通比赛高了一个档次。


纯以赏金排序,是一种非常简单粗暴的方式,日本棋院官方的排序也是按这种方法来的。

下表,即为当前日本七大头衔战的“优胜赏金”及出现时间汇总表格:

注:

1. 数据来源自日本棋院官方网站囲碁の日本棋院

2. 此处所指的头衔的出现时间(当代),不是指比赛开始创办的时间,而是指第一届比赛结束,首个头衔保有者诞生的时间。

3. 之所以强调(当代),是由于“棋圣”、“名人”、“本因坊”等三大头衔存在历史渊源。


用一种更加直观的表示方式吧:

注:上图中,各圆相互间的面积之比,即为其所代表的头衔的“优胜赏金”之比。


当然,只用“优胜赏金”来排序固然简单直观,但不看源流、不讲背景,难免令人存疑。

须知,明眼可见之奖金多寡,系果而非因。


接下来,我们分开来说。



******

一.“棋圣”


棋圣这个词几乎人尽皆知,但很可能绝大多数人对其的了解都不准确。


一般所说的棋圣,大致有三种可能的理解:

1. 头衔战中的“棋圣战”冠军,这是一种头衔;

2. 通过头衔战的特殊政策或是官方的特殊授予,获得的“名誉棋圣”,这是一种称号;

3. 民间舆论对某位棋力高强的棋士的尊称,这是一种赞誉式的俗称。


当代的职业围棋界发展业已相当成熟,一般很少称某位棋手为“棋圣”。

就算提到的“棋圣”,也基本是前两种。


第一种很明显,“棋圣战”冠军即为头衔保有者,虽然这“保有”只是暂时的。


第二种则来源于日本“棋圣战”的一项特殊政策:

凡是在“棋圣战”中获得五连霸,或是累计获得头衔十次的棋手,有资格在退休或六十岁以后使用“名誉棋圣”的称号。

这种名誉称号,是终身的。


区分清楚了吗?

“头衔”是暂时的,而“名誉称号”是永久的。


日本“棋圣战”历史上,获得“名誉棋圣”称号的共有两人:

藤泽秀行和小林光一。

藤泽秀行在1977到1982年间完成了从第一到第六届“棋圣战”的六连霸,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名誉棋圣”。

后来虽然小林光一通过但从成绩看更加斐然的八连霸,也获得了“名誉棋圣”称号,但因为种种原因,无论职业围棋界还是民间,只要提起日本棋圣,一定是指藤泽秀行,而非小林光一。


除此之外,中国的棋圣聂卫平也应该归于第二种情况。

聂老因为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的惊世表现,于1988年被国家授予“名誉棋圣”的终身称号。

(见有哪些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扭转战局的经典事迹? - 高飞龙的回答

虽然这称号并非像日本那样通过正统的“棋圣战”上的累计成绩得来,但由于其来源成绩过硬,又是国家授予,并且受到了世界围棋界的公认,所以这个终身称号是有权威性的。


当然,当年的这种特殊授予方式,也引起了一些包括政府高层和棋界人士的反思,认为这种流程不甚妥当,故而类似的情况没有再次发生过,聂老迄今为止仍是中国唯一享有“终身名誉棋圣”称号的棋手。


前两种情况,在当代发展业已相当成熟的职业围棋世界中,是广受承认而毋庸置疑的。

但第三种理解,在世俗间仍有很大的市场。


在职业围棋制度不成熟的过去,俗称的“棋圣”一般都源于民间的赞誉,并且环绕着至高无上的光环。

这第三种情况,历史上先后被民间称为“棋圣”的人,大致有如下几位代表人物:

古代中国的黄龙士(清)、范西屏(清);

古代日本的宽莲(平安)、道策(江户)、丈和(江户)、秀策(江户);

当代的吴清源。


古代的围棋制度不够成熟,不能和现今围棋的高度职业化相比,故而民间的俗称就在历史上因其独占性而有了“权威性”。

但当代,由于“棋圣”一次已经成为明确的头衔或者名誉称号,故而民间说法只能是民间说法了。


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就是现当代围棋大师吴清源。

吴老并没有获得过“棋圣战”冠军,更没有通过累计冠军获得“名誉棋圣”称号,当然也没有因为卓然的成绩收到任何国家授予的称号。

将吴老称为“昭和棋圣”,是媒体舆论领衔的民间说法,而且仅仅是日本的部分民间说法,没有任何权威性,答主也从没听任何圈内人士认可过这种说法。


当初我在写介绍聂老的回答说“聂卫平是当代中国唯一的棋圣”时,就有人在评论区发挥想象力,指责我“将吴老开除出中国”。

咱们不谈争议,只从专业角度来说,由于不符合相应条件,所以吴老也压根就不是现代职业围棋界所称的“棋圣”。


而职业围棋界一般公认,吴老在围棋界的地位,高于一般的棋圣。

如果说“棋圣”等日本七大头衔的保有者像是武侠小说中各大门派的掌门人,而享有终身“名誉棋圣”等称号的棋手像是独领一时风骚的武林盟主,那么吴老就像是......


作者。


1974年,由于日本棋院和当时第一大赛事——旧“名人战”的举办方读卖新闻社因赞助问题出现争议,日本棋院转而将“名人战”的举办权给了朝日新闻社,经过三年的利益斡旋,最终双方和解,日本棋院授予读卖新闻举办一项举办更大规模赛事的权利。


这就是“棋圣战”。


可能是由于“棋圣”这个词自古以来的光环,当读卖新闻要举办一个奖金和影响力也压过“名人战”的赛事时,想到的赛事命名就只有这个词了。


只有“棋圣”这个词,才有可能盖过日本围棋史上至高无上的“名人”。



******

二.“名人”


日本的“名人”,并非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意指的有名的人,而是对棋界的天下第一人的尊称。


1578年,日本“战国三杰”之一的织田信长在和当时的日本围棋第一人——僧人日海对弈之后,震惊于日海的惊世棋艺,尊称其为“名人”,从此该词就象征着在日本棋界至高无上的地位。

1588年,“战国三杰”中的另一人丰臣秀吉赏赐日海,并赐予其制定围棋制度的权利.

1612年,江户幕府的德川家康(“战国三杰”的最后一人)设立官办“碁所”,并邀请日海前往主持,日海改号“本因坊算砂”,前往赴任。

从此,算砂(日海)成为第一代“名人”,同时也是本因坊家族的第一世。

而“名人”,同时代最多只可有一人。


从算砂以降,“名人碁所”在幕府的守护下,一直是日本围棋界的核心,拥有最高的权威。

而历代高手,多有自立门户者,称为各大“家族”。说是家族,其实既有子息承袭,亦有纯粹的师徒,更像是家族与门派的结合体。


算砂手创“本因坊家”,成为各大家族(门派)之首。


不久后,算砂的弟子中村道硕手创“井上家”;算砂师父的儿子安井算哲手创“安井家”;算砂宿敌鹿盐利玄的徒弟林门入斋,在“安井家”的扶持下创立“林家”,与“安井家”共同对抗“本因坊家”。


从此,“本因坊家”、“井上家”、“安井家”、“林家”四门并立,合称四大家。


“碁所”规定,只有上述四大家可以有“家督”(掌门人),而四家的家督有资格竞争“名人”(九段)和“准名人”(八段)。

其他家族(门派),最高者不可超过“上手”(七段)。


除此之外,“服部家”、“坂口家”和“水谷家”也受到官方承认,可以领官禄。

而除上述七家之外,其他家均不受官方承认,地位较低,不成气候。


而由于对“名人”的争夺被限制在四大家之内,故而四大家对“名人碁所”的争夺成为日本围棋史的主流。


1936年,第十世名人本因坊秀哉被迫将“本因坊”称号和“名人”称号放弃(有偿),新生的日本棋院才得以有资格使用“本因坊”和“名人”的称号来举办比赛。

而由于世袭制改为头衔挑战制,这两个终身的“称号”也变成了暂时的“头衔”。


事实上因种种纠葛,直到1962年,第一届“名人战”(旧)才在读卖新闻的赞助下举办,压过已有的“本因坊战”而成为棋界第一大赛事。

首届比赛中,吴清源(车祸后状态大为下滑)与藤泽秀行(下图左一)、坂田荣男(下图右一)三雄并立,成为竞争棋界巅峰的第一集团。

(注:以上均为三人晚年照片,首届名人战时的照片颇难寻觅)

最终吴清源和坂田荣男“同归于尽”,而藤泽秀行幸运的渔翁得利,成为新时代的初代“名人”。

这是“名人战”历史上著名的“双雄共倒”。


此后吴清源渐渐远离一线,藤泽秀行被卷土重来的坂田荣男拉下宝座,而坂田荣男在做了两届“名人”之后又在第四届上遭遇挑战者——吴清源首徒林海峰,坂田荣男刚轻蔑的说完“不会有二十多岁的名人”就被林海峰打的落花流水,从此坂田一直遭到林的压制,再也没能拿到“名人”。


而1974年到1976年间,日本棋院、读卖新闻社和朝日新闻社三方的利益纠葛,造成了旧“名人战”的终结和新“名人战”的开始,同时还引出了新的第一大赛“棋圣战”。


同样,“名人战”也有着五连霸或累计夺得头衔十次即可获得晚年的“名誉名人”称号的政策,赵治勋(下图左)和小林光一(下图右)先后于1984年和1991年获得了“名誉名人”称号。


无论如何,“名人”虽然曾为第一大头衔,却在“棋圣”出现之后不得不位列次席。



******

三.“本因坊”


“本因坊”一词源自佛门,僧人日海在寂光寺任主持时,住在名为“本因坊”的塔头之中。

而塔头,是高僧圆寂入塔之后,弟子与后人为了守塔而在塔旁所建的庵院。


1612年日海奉德川家康之招,前往主持官方“碁所”,为了取一个新的名号,就用了自己一直所居住的塔头的名字——“本因坊”,同时改号“算砂”,成为第一世本因坊算砂。


从算砂以后,300余年间,日本一共产生了十代“名人”,其中有七位都来自于本因坊家。


1923年末代本因坊秀哉开始转让“本因坊”称号。

而自1936年起,在日本棋院的主持下,第一届“本因坊战”开始举办,“本因坊”一词从此告别了世袭称号,成为了头衔。

而在1962年“名人”头衔出现之前,“本因坊”一直是日本棋界最大的头衔。


“本因坊战”同样有着和“棋圣战”、“名人战”类似的“名誉本因坊”称号。

不同的是,所有 夺得“本因坊”头衔的棋手,都可以将自己的名字改一个名号。

而获得“名誉本因坊”的棋手还可以在自己的名号前面加上“第XXX世”的前缀。


从1941年至今,获得“名誉本因坊”的有:

高川格(下图左一)、坂田荣男(下图左二)、石田芳夫(下图右二)、赵治勋(下图右一)四人。

其中高川格改名号为高川秀格,坂田荣男改为坂田荣寿,石田芳夫改为石田秀芳,而赵治勋因是韩裔而未曾改名。


“本因坊战”历史上,最有名的事件当属“原爆之局”。

1945年8月6日,第三届“本因坊战”中,岩本薰挑战桥本宇太郎的第二局比赛在广岛市郊举行,正好遭遇广岛原子弹爆炸。

二人被气浪掀翻,但随即爬起来复盘,继续完成了对局,本局在围棋史上原本地位一般,却因为该事件而鼎鼎大名,被称为“原爆下的对局”。

(注:上图,为田壮壮导演的电影《吴清源》中对这局原爆下的比赛场景的还原)


在“本因坊战”的历史上,颇为引人瞩目的棋手原本为从第八届开始完成九连霸的高川格。

但不幸的是,高川连霸期间恰好是吴清源巅峰时期,高川之所以能够连续夺冠,获利于吴清源因国籍等原因而造成的无法参赛。


而当时每一届“本因坊战”结束之后,在位的“本因坊”可以获得一次挑战吴清源的三番棋机会,于是高川格每年夺得头衔之后,都要在“特别三番棋”中惨遭吴清源血洗。

不知幸耶?不幸耶?


很多年之后,赵治勋从1990年到1999年完成了“本因坊战”十连霸的伟业,超过了高川格的记录,然而由于此时日本棋坛的竞争激烈程度已然不如往昔,所以“第二十五世本因坊治勋”的名号反而没有给棋界留下如当年高川秀格那般的震撼记忆。


1962年“名人战”(旧)得以成行,原本为棋界第一大赛的“本因坊战”立刻退居次席。

而1976年“棋圣战”问世之后,“本因坊战”的影响力和奖金排名再次下降,从此定格在七大头衔中的第三位。



******

四.“王座”、“天元”、“碁圣”、“十段”


四个小头衔的名号,相对来说不如三大头衔的名号的来历大。

同样的,四个头衔也可以转为“名誉XX”的称号,只要你达成五连霸,或者累计夺得头衔十次。


迄今为止,

享有“名誉王座”称号的,仅有曾八连霸、生涯十一夺头衔的加藤正夫(下图左一);

享有“名誉天元”称号的,仅有林海峰(下图左二);

享有“名誉碁圣”称号的,仅有大竹英雄(下图右二)和小林光一(下图右一);

而暂时还未产生获得“名誉十段”称号的棋手。


“碁圣”一词其实与“棋圣”相通,因“碁”字原本就是“棋”的繁体字,日语中也使用的更多,因为两个头衔共用一词会产生误解,故而大头衔战“棋圣战”使用简体字,而小头衔战“碁圣战”使用繁体字。


“十段”这个称号非常有趣,因为大家都知道,职业围棋段位以九段封顶,突然冒出来一个十段,不了解的人还以为是这位棋手超乎寻常的厉害呢。


其实“十段”并不是指段位,而只是一个普通的头衔名称。

当今日本和韩国都有此头衔战,而中国没有。


有个好玩的段子。

曾经在围棋话题下的某个热门答案中,答主提到了“桥本昌二十段”(当时桥本昌二有“十段”的头衔),评论区有人惊到:


“桥本昌是谁?!都二十段了?!”


......


此事在知乎围棋群内,成为了一时倾倒众生的笑话。

有群友说到:“淡路修三怎么没拿过‘十段’,不然就是淡路修‘三十段’了!”


我弱弱的接了一句:“韩国还有个棋手叫李映九......”



******

日本的七大头衔,在日本围棋独领世界风骚的时代,曾是世界棋坛的巅峰所在。

但上世纪90年代世界棋战时代全面展开以后,随着韩国的崛起和日本的衰落,七大头衔在世界棋坛的存在感越来越弱。


2013年,日本的“金童”井山裕太(下图)同时手握“棋圣”、“本因坊”、“王座”、“天元”、“碁圣”、“十段”六大头衔,在日本棋坛创造了史无前例的一人顶六衔的记录。

然而,鉴于无论他在世界棋坛的地位还是在在世界比赛中的成绩,都远不能和他那些走在世界巅峰的前辈们相比,故而这记录也在世界棋坛毫无影响力,更像是一个花絮。


随着世界棋战的成熟,头衔战的辉煌日渐成为了历史。

而在大家不断惊叹日本七大头衔战的奖金之高时,其实世界比赛的冠军奖金已经悄然逼近了日本的七大头衔。

就在可见的将来,世界比赛的奖金额度势必快速超越日本头衔战。

而头衔战奖金甲天下的时代结束后,其也将走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头衔,不再是巅峰了。

未来的世界,是世界冠军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日本围棋界这些响当当的名号,确实让人眼花缭乱。如果非要排个座次,就像给武林高手分级一样,各有千秋,但又有那么个不成文的规矩。咱们一个个掰扯掰扯,把它们的关系说得明明白白。最高峰:本因坊要说这日本围棋头衔里的“皇帝”,那非本因坊莫属。这可不是随便封一个名号,它历史最悠久,名气也最大。打个比方,就像.............
  • 回答
    日本围棋的衰落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不能简单归结为单一原因。它涉及了历史、社会、文化、技术以及人才培养等多个层面的因素。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剖析:一、 黄金时代的辉煌与潜在的危机 (明治维新至昭和时代)在明治维新后,日本围棋迎来了一个空前的发展期。 职业制度的确立与强化: 井.............
  • 回答
    日本围棋界近些年来确实经历了一些起伏,很多人会感受到一种“地位下降”的论调。这种感受的产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由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而成,既有外部环境的变化,也有内部发展的问题。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技术层面上的新高峰与人才断层问题是绕不开的一点。中国和韩国的棋手在人工智.............
  • 回答
    日本围棋之所以从曾经的世界最强地位跌落至如今在三国(中、韩、日)中相对最弱的局面,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这其中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的演变,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黄金时代的辉煌与后续人才的断层 吴清源的时代: 日本围棋在20世纪上半叶迎来了其第一个黄金时代,而吴清.............
  • 回答
    哦,你说的那段话,我好像有点印象!当时看到的时候也觉得挺有意思的,而且确实是三个非常了不得的日本围棋大家说的。你提到的“做两个眼”和“圈地”是非常经典的比喻,还有一个我猜想你可能指的是“棋道”。我们一个个来聊聊,争取把这个感觉说透了。1. 户山八段(可能是指 坂田荣男九段):“围棋是做两个眼”这个说.............
  • 回答
    好的,我来为您详细讲述一下麻将、花札、围棋和将棋在日本的流行程度,力求写得自然、生动,像是一位对日本文化颇有研究的朋友在娓娓道来。麻将:从“国粹”到“大众娱乐”的转变在日本,麻将的普及程度绝对不容小觑,虽然它的起源并非日本,但经过日本人的改良和推广,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日本的社会文化之中,可以说是从一种.............
  • 回答
    梦百合杯八强战,中国棋手强势包揽七席,只剩日本的“独苗”一力辽孤军奋战,这种一边倒的局面,无疑是对日韩围棋现状的一次深刻映照。这不仅仅是一次比赛结果的偶然,更深层地揭示了这两个围棋强国在人才培养、技战术创新以及整体围棋生态方面存在的系统性问题。韩国围棋:技术瓶颈与人才断层曾几何时,韩国围棋以其细腻的.............
  • 回答
    最近网上出现了一种挺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一边倒地追捧日本,同时又狠狠贬低韩国,甚至有人把这叫做“围韩救日”。这事儿挺值得聊聊的,因为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国家间的好恶,背后可能牵扯到很多更复杂的东西。为什么会有这种“捧日贬韩”的倾向?要理解这个现象,咱们得先拆解一下它可能出现的土壤。首先,“日韩关系”本身就.............
  • 回答
    2020年7月2日,范蕴若八段的离去,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我心中难以平复的涟漪。我是一名围棋爱好者,而范蕴若,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个鲜活的棋盘上的身影,一个曾经带给我许多思考和感动的人。我的记忆里,范蕴若总是在棋盘上散发着一种沉静而专注的光芒。他不太是那种张扬外露的棋手,更.............
  • 回答
    硫磺岛战役(Operation Detachment)是太平洋战争中一场极其血腥和残酷的战役。关于为什么美军没有选择围困硫磺岛直到日军耗尽粮食再发起进攻,这背后有多重原因,涉及战略、战术、政治以及当时对日军作战风格的认知。简单地围困并等待,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不确定性,并且可能付出的代价更高.............
  • 回答
    2019年8月13日,香港国际机场发生的围殴、拘禁内地游客及《环球时报》记者付国豪的事件,无疑是香港回归以来一场令人震惊和痛心的冲突。这件事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暴力事件,它深刻地折射出当时香港社会弥漫的紧张情绪、对立心态,以及事件背后复杂而多层次的政治和社会因素。事件经过:那天,香港国际机场的客运大楼.............
  • 回答
    听到5月25日发生在天河机场的这起金毛寻回犬逃逸并最终在围捕中受伤的事件,真是让人心情复杂。作为一名同样喜爱狗狗的人,这件事听起来就让人捏把汗,既为金毛的遭遇感到心疼,也理解机场安保人员面临的挑战。事情的经过,据我了解是这样的:那是一架从上海飞往广州的航班,金毛犬就作为托运行李在其中。当飞机抵达天河.............
  • 回答
    在广袤无垠的太阳系边缘,那里阳光微弱,寒冷刺骨,却隐藏着一个神秘而至关重要的区域——日球层外围。这是一个由太阳风塑造的巨大泡泡,将我们恒星的影响力投射到星际空间。如果我们能在这里部署一批“人造行星”,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这并非科幻小说中的情节,而是科学家们一直在认真探索的宏伟构想。设想一下,我们精心设.............
  • 回答
    日本围棋的“衰落”是一个复杂的话题,不能简单地用一个词来概括。如果非要说“衰落”,那更像是一种从绝对统治地位到与其他围棋强国并驾齐驱的转变,以及在某些方面表现出的力不从心。当然,如果跟风说“衰落”,听起来确实有些乏味。咱们不如换个角度,聊聊为什么日本围棋近些年没像以前那样,总是在国际舞台上“一家独大.............
  • 回答
    吴清源先生选择加入日本国籍,这件事在围棋界乃至一些历史研究中,都是一个绕不开的、充满复杂情感的讨论点。要详细地讲清楚,得从他的人生轨迹、时代背景以及他个人的选择等多方面来剖析。少年天才,漂洋过海的围棋之路吴清源(本名吴泉)出生于1914年的福建福州。他的家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父亲吴毅是一位爱好围棋.............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有趣的设问!日本两日制围棋比赛,每天只下个二三十手,听起来确实有点“慢热”,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心境,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要理解他们脑子里在想什么,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咱们得明确,这种“慢节奏”的比赛,不是效率低下,而是极端追求精细和全局。职业围棋,尤其是长时限的比赛,根本不是一.............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关注的事件,不少网友在网上分享了相关视频和信息。从流传的片段来看,事情大致是这样的:事情经过: 时间与地点: 事件发生在某个奥运会的官方活动场所,具体时间不太明确,但应该是选手们在比赛之余进行交流或参与一些公共活动的时候。 人物: 一群日本的网红(据称是知名的、拥有一定粉丝基.............
  • 回答
    最近,南京紫金山发生了一件颇具争议的事情:一名男子穿着一身看起来像是日本和服的服饰在公园游玩时,被不少游客围堵、质问,甚至有人要求他立刻脱下。这事儿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大家对此议论纷纷,有人支持围堵者的情绪,觉得这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有人认为这是不理智的“上纲上线”,不应该干涉个人自由。要评价这件事,.............
  • 回答
    围绕瓜岛的海上争夺,是太平洋战争初期一场决定性的战役,日美双方在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展现了各自高超的军事素养和顽强的战斗意志。这场争夺并非一次性事件,而是贯穿瓜岛战役始终,是一系列围绕着补给线、兵力投送以及最终海上控制权展开的激烈搏杀。主要的几次海上争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关键节点:1. 圣克鲁斯.............
  • 回答
    “少年遭围殴致死被埋案”在14日开庭,这无疑是一个备受社会关注的案件。此案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源于其触及了青少年暴力、校园欺凌、未成年人犯罪、尸体掩埋等一系列敏感且令人痛心的社会议题。死者父亲不谅解、不接受赔偿的态度,更是将案件的复杂性和情感的沉重性推向了高潮。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关键信息,并会尽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