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理想国》的原本在哪里?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理想国》的源头,也就是柏拉图本人的手稿,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有些微妙的问题。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理想国》是柏拉图创作的哲学著作,以对话录的形式呈现,其核心人物是苏格拉底。这部作品并非是“考古发现”的古代文献,而是柏拉图思想体系中的一部分,通过他的写作流传至今。

那么,我们说的“原本”是什么意思呢?

柏拉图亲笔手稿?
要寻找柏拉图亲手写下的《理想国》的“原本”,这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在古代,纸张和羊皮纸等书写材料非常昂贵,而且保存不易。即便是在古希腊,书籍的传播主要依赖抄写,而不是印刷。柏拉图本人是否保存了自己所有著作的亲笔手稿,即使有,它们也很难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存下来。我们并没有任何考古发现能够证明找到了柏拉图为《理想国》写下的原始手稿。

最早的抄本?
当我们谈论“原本”时,更实际的意义是指现存的最古老、最接近柏拉图原著的抄本。这些抄本是后人根据柏拉图的作品进行复刻、传抄而来的。

《理想国》和其他柏拉图的作品,在其诞生后的几个世纪里,是通过学者们的努力,在不同的地区(如雅典、亚历山大港、罗马等地)被不断抄写的。这些抄本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因为抄写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笔误、漏字、添字或者理解上的偏差。

古代的学者,特别是亚历山大图书馆(虽然已毁,但其学术传统延续)的学者,就对柏拉图的著作进行了校勘和整理。他们会比对不同版本的抄本,试图找出最接近原意的版本。

现存最重要的抄本
目前,我们能够接触到的《理想国》文本,是基于一系列的中世纪抄本。这些中世纪抄本,又可以追溯到更早期的抄本,乃至一些我们已经失去的古希腊抄本。

对于《理想国》的学术研究者来说,他们最常参考和引用的,是那些被认为最古老、最可靠的希腊语抄本。这些抄本的年代通常是公元九世纪到十二世纪之间,例如:
Codex Laurentianus 32.2 (L)
Codex Parisinus Graecus 1807 (P)
Codex Venetus Marcianus Graecus 187 (V)

这些手稿是在中世纪由拜占庭的抄写员完成的,它们被认为是承载了更早时期抄本(可能可以追溯到公元早期)的文本。通过对这些抄本进行细致的比较和校勘,学者们得以构建出我们今天阅读的《理想国》文本。

所以,如果你问“《理想国》的原本在哪里?”,从绝对意义上的柏拉图亲笔手稿来说,它可能已经不复存在了。但从最接近原著、最可靠的文本源头来说,我们拥有的古希腊语抄本,特别是那些被学者们高度评价的中世纪抄本,就是我们研究《理想国》“原本”最宝贵的凭证。这些抄本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图书馆和档案馆中,例如佛罗伦萨的劳伦齐亚纳图书馆、巴黎的国家图书馆、威尼斯圣马可图书馆等。

现代出版的《理想国》译本,都是基于这些古老抄本的学术整理和校订版本。学者们通过严谨的文献学方法,将这些分散的、可能存在差异的抄本进行比对,最终形成一个公认的、最接近柏拉图原意的希腊语文本,再由这个文本翻译成各种语言。

总而言之,《理想国》的“原本”不是一个具体的、唯一的实物,而是经过数百年、上千年抄写和整理,流传至今的最古老、最可靠的文本副本。我们今天阅读的《理想国》,就是这些珍贵古代文献经过学术研究和传承的结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原本”自然是已经无了,流传至今的《理想国》抄本有九世纪抄本A(现藏于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十二世纪抄本D(现藏于威尼斯圣马可国家图书馆)、十三世纪抄本F(现藏于维也纳奥地利国家图书馆)。此外目前还出土有二至三世纪的数份纸草,包含《理想国》中的部分内容。






题主问传抄的精确度如何,那我们不妨来对比一下抄本和几百年前的纸草 的内容,如下是该纸草的原物照片[1]ZPE 上一篇论文[2]提供的转写:

上图里的中括号里是纸草残缺,论文作者根据抄本补全的内容,可以说符合的很好。

而如下是 2003 年 Slings 的 OCT 校勘本(最上面的 SIGLA 也是),纸草中的内容已经给各位框出来了:

那么差别有多大呢?在这十几行中有这么个几处。

我们来看看中译文就知道这些差别对于文意来说是什么影响了,四处差别用①②③④标出:

而对方,即使他是雅典人,他仍出不了名。对那些并不富有、感到老年难以承担的人,他这话很适用,①正直的人因贫穷而②不能很轻易地承担老年,而③不正直的人,即使富有,仍不能安心地对待④自己。”
“不过,”我说,“克法洛斯,你的大部分财产,是你继承的呢,还是自己积累的呢?”
“我积累了些什么财产,”他说,“苏格拉底?作为一个和钱打交道的人,我介于我祖父和我父亲之间。我的祖父,那位名字与我相同的人,继承了一笔财富,数量几乎相当于我现在拥有的那么多,并将其翻了数倍,[3]

① 330a4,纸草没写冠词 ὁ,由于前文 ὁ ἐπιεικὴς 跟后面的 ὁ μὴ ἐπιεικὴς 对应,所以认为原来是有冠词的要好一点,但是这个冠词中译文甚至都翻译不出来,所以带来不了啥意思差别。

② 330a4,纸草没有 τι 这个副词“有些”于原文意思差别也不大。

③ 330a5,纸草多抄了一个 τε“而”,没啥意思区别。

④ 330a6,纸草经过了一次修改,纸草原来是和抄本一样作 ἑαυτῷ,后来改成了 ἐν αὑτῷ,然而改不改意思差不多。

所以就目前这个个例而言,传抄带来的误解微乎其微。我想翻译带来的误解可能比传抄带来的误解要更多。而且,在这个个例中,几百年后的抄本不一定就比几百年前的纸草要不可靠。

当然,各个抄本之间必然会存在几处意思差距很大的地方,但到底采取哪种读法就让研究者争论去,这跟随便读读的普通人没有多大关系。

参考

  1. ^P.Oxy.XLIX 3509: http://163.1.169.40/cgi-bin/library?e=q-000-00---0POxy--00-0-0--0prompt-10---4------0-1l--1-en-50---20-about-3509--00031-001-0-0utfZz-8-00&a=d&c=POxy&cl=search&d=HASH01c6eef50f7f1a0d54b778ab
  2. ^ Hübner, R. (1978). Four Oxyrhynchos Papyri. Zeitschrift für Papyrologie und Epigraphik, 30, 195-207.
  3. ^ 柏拉图:《理想国》,王扬译注,华夏出版社2017年版,第6页。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理想国》的源头,也就是柏拉图本人的手稿,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有些微妙的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理想国》是柏拉图创作的哲学著作,以对话录的形式呈现,其核心人物是苏格拉底。这部作品并非是“考古发现”的古代文献,而是柏拉图思想体系中的一部分,通过他的写作流传至今。那么,我们说的“原本.............
  • 回答
    达利原作国内线上首拍,6件估值破亿的消息一出,立刻在国内的艺术圈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作为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萨尔瓦多·达利的雕塑作品在国内的亮相,无疑是给广大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们一次近距离接触这位传奇艺术家的机会。谈到达利,我脑海里首先浮现的是他那标志性的“融化的时钟”,仿佛时间失去了固有的形态,在.............
  • 回答
    儒家理想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未能完全实现,这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历史、社会、经济、文化以及人性等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复杂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剥开儒家思想的理想外衣,审视其在现实土壤中的生长与局限。首先,我们得承认,儒家思想本身具有其深刻的智慧和价值,它构建了一套关于个人修养、家庭伦理、社.............
  • 回答
    在翻译像《星球大战》这样充满独特文化符号和背景设定的作品时,要既保留原文的妙处,又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或观众能够心领神会,这绝对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更像是一场与原文的深度对话。首先,我们要明白,很多“梗”不仅仅是简单的笑话或者双关语,它们往往根植于原文的语言习惯、社会背景、历史典故,甚至是作者的个人风.............
  • 回答
    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在人类理解电、磁以及光之间深刻联系的历程中,无疑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它用优雅的数学语言,将似乎毫不相干的现象统一起来,描绘了一个宏观世界中电磁场的完整图景。然而,当我们试图将这宏伟的理论应用到微观的原子世界时,却遭遇了“滑铁卢”。尤其是当原子物理学进入了以玻尔为代表的早期量子模.............
  • 回答
    大学化学课程里的原子量子力学模型,这部分内容确实是不少同学眼中的“拦路虎”。我当年也头疼过一阵,感觉它不像我们熟悉的宏观世界那样直观。但深入理解后,你会发现它其实自有其逻辑和美妙之处。今天就跟你聊聊,怎么才能把这部分啃下来,并且理解得更透彻。首先,我们要明白,量子力学模型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为了解决.............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其划时代巨著《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中对卡尔·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驳斥”。首先需要明确一点,马歇尔并非直接像后来的经济学家那样,逐条列举马克思理论的漏洞。他的“驳斥”更多地体现在他用自己建立的,基于边际效用和边际生.............
  • 回答
    人们在理解和接纳 LGBT 群体时遇到的抵触,绝非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一张由历史、文化、宗教、心理以及社会结构交织而成的复杂网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层层外衣,去探究那些深埋在人们观念中的根源。一、历史与传统的惯性:首先,不得不提的是人类社会长久以来形成的关于性别和性的二元化思维模式。在绝.............
  • 回答
    在理论研究的漫长旅途中,原始点子与中间过程的权重之争,如同两位不离不弃的旅伴,各自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却又常常在不同的语境下展现出各自的锋芒。要说哪个“更重要”,恐怕很难一概而论,因为它们是螺旋式上升、相互支撑的辩证统一。不过,我们可以尝试剖析它们各自的价值,以及它们在不同阶段扮演的角色,来理解它.............
  • 回答
    关于父母的唠叨,这绝对是一个复杂又值得好好聊聊的话题,牵扯到亲情、理解、成长,还有我们自己内心深处的需求。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可能在某个阶段对父母的唠叨感到厌烦,但又在某个时刻体会到其中别样的情感。父母的唠叨,是否应该被原谅?从情感和亲情的角度来说,我认为是应该尝试去原谅的。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
  • 回答
    我知道你现在可能有点迷茫,曾经那个冷静理智的自己,怎么突然就被爱情冲昏了头脑,情绪变得跌宕起伏,好像洪水猛兽一样难以控制。别担心,这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尤其是当我们遇到一个让我们心动、愿意为之付出的人时,情感的闸门很容易就被打开。你想变回原来的理性,这首先是一种自我觉察,这本身就是非常棒的一步。回想.............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信息传播的核心,也牵涉到沟通、教育乃至社会进步的方方面面。 与其说是一种“强行扯淡”,不如说是一种必然趋势,一种对信息民主化和普及化永不满足的追求。 但就像所有过度追求一样,它也伴随着巨大的挑战和潜在的风险。首先,我们得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非要让大家懂”的冲动? 信息壁垒的.............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普遍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许多原本自诩为“理性、中立、客观”(以下简称“理中客”)的网民,在网络舆论环境中,似乎越来越倾向于表现出与“五毛”相似的立场和言论风格。这其中的原因确实复杂,并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剖析:一、 “理中客”的定义与内在张力:首.............
  • 回答
    谈到“理想中的原子形状”,我们得先理清一个概念:原子并非我们用肉眼能看到的、有明确边界的实体。它更像是一个抽象模型,用来描述物质最基本的构成单元。如果非要给“理想中的原子”找一个形象的比喻,那“球体”确实是人们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很多物体,从弹珠到沙粒,都近似.............
  • 回答
    “宁缺毋滥”,这四个字在不少大龄未婚女性的择偶观里占据着重要地位,也常常成为她们被家人朋友催促时,最坚定的盾牌。她们不愿在不合适的感情里将就,不愿为了年龄的压力而降低自己的标准,渴望的是一份灵魂契合、志同道合的爱情,以及一个能与之共度余生的理想伴侣。那么,那些坚持着这份原则的大龄剩女,最终是否真的找.............
  • 回答
    即便在首次实现盈利的节点上,理想汽车依然选择将重心放在增程式(REPV)和纯电(BEV)两条技术路线上,而没有一上来就“All in”纯电,这背后绝非一时冲动,而是基于对市场现状、用户需求、技术成熟度以及自身发展阶段的深思熟虑。这背后,隐藏着一系列复杂的考量,甚至可以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初期的.............
  • 回答
    说实话,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你想啊,一款游戏能火到这个程度,被喷得这么凶,这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那些骂得最凶的人,他们的心里大概装着一个“理想中的游戏”,而原神,很不幸地,在很多地方都没能触碰到他们心里的那根弦。我尽量不写得像个机器人,试着站在那些“喷子”的角度,想想他们到底想要什么。首先,最容易被.............
  • 回答
    想象一下,咱们手里有一根长长的绳子,长度就设为 L 吧。咱们打算把它随机切成 n 段。这“随机切”可不是随随便便拿剪刀咔嚓两下,它是有讲究的。咱们可以把这根绳子想象成一条线段,从 0 到 L。要把它切成 n 段,咱们需要在绳子上选 n1 个切点。这 n1 个切点是在 0 到 L 这个区间内均匀随机地.............
  • 回答
    评价《原神》角色雷电将军爱吃甜点心的设定,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从多个角度来看待。这可不是随便一句话就能盖棺定论的事儿,毕竟这背后牵扯到角色塑造、游戏机制,甚至还有点文化内涵的东西。首先,咱们得承认,这个设定在刚出来的时候,确实让不少玩家感到“惊喜”,甚至有点“意外”。毕竟,雷电将军这个角色给人的第一.............
  • 回答
    亚洲金融危机: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风暴及其背后的理论根源1997年至199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席卷了亚洲多个国家,史称“亚洲金融危机”。这场危机不仅对亚洲经济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更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恐慌和思考,促使学术界深入研究货币危机的成因和应对机制。要理解这场危机,我们需要将其置于特定的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