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孙可望怎么都不行。
说孙可望该学曹操的,你得看曹操当时的外部压力是什么。曹操奉天子以讨不臣之前积累阶段,对手分别是黄巾军、陶谦、张扬、吕布,这个时候郭汜李傕在西边打,袁绍公孙瓒在北边打,袁术、刘表、孙氏父子等在南边打,所以环顾一圈,实力比自己强的没工夫找自己事,能做对手的实力或能力都差于自己,除了吕布外几乎都没有对曹操造成过威胁。迎来汉献帝后,对手是势单力薄的张绣、穷途末路的李傕、内外交攻的吕布、孤家寡人的袁术、羽翼未丰的刘备、已无兵权的董承。这里面依然几乎都是实力和能力都差于自己的,唯一能力优秀的刘备此时实力实在太差。真正可能成为强敌的袁绍和刘表这一南一北两个大佬都几乎毫无干预。同时,除了被张扬吕布偷鸡那次以外,其余的战争基本上都是曹操主动发起的。曹操可以说凭借实力,掌握着积累时期战斗的主动权。
相比之下,孙可望的对手满清,比自己大多少个体量?指望满清此时做袁绍看着自己发育?怎么可能。这时候从政权初期就要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外部战斗,且这些战斗几乎都是被动迎战型。满清凭借更庞大的体量持续施压,永历朝战略上疲于应对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孙可望能有多少精力去腾出手整顿内部?
内部同样道理,曹操是从陈留自己组织起兵的,所以一开始就有一支绝对忠于自己的队伍,夏侯诸曹都是对自己忠心远高于对汉室的人。之后的将领都是招降或吸引来的,本身自己没有足够势力,很容易被吸收融入。而汉献帝身边并没有其他军事力量,完全就是光杆司令模式合作。曹操在挟天子过程中,只要防住刘备、董承这种兵变或政变型人物,就足够了。
而永历朝的内部,且不说除了原大西军外,还有一定武装力量以及原大顺军的联合,即便原大西军内部,李定国和刘文秀也不是孙可望的忠心嫡系。如果张献忠还在倒是好说,张要是想做曹操,孙可望李定国都去做夏侯诸曹还有可能。现在孙可望当家了,指望孙可望与李定国的关系能是曹操与夏侯惇关系么?没有绝对忠于私人的队伍,怎么可能做曹操?
所以说,要想此时的南明小朝廷真的能够不分裂,关键其实不在孙可望,在永历帝。这种危急存亡之秋,只有本身有名分大义的永历帝个人能力特别是政治手腕特别强,才有一定可能将包括孙可望在内的一切反清力量整合起来。而其他任何权臣模式,在内部杂乱、外部强敌的情况下,都不可能顺利成行。当然,现实中的永历帝只能算个很普通的庸主,内不能管住文臣们争权夺势、互坑互害,外不能防住武将拥兵自重、目无朝廷。这种君主遇到盛世能不能守成都难说,遇到这种危急时候,自然不可能阻拦覆灭的道路了。
当然是学曹操了
将永历帝接到贵阳控制起来,其麾下群臣,能外派的一律外派;不能外派的,则和曹操一样,找个借口将其统统消灭。以后孙可望有政令,不署自己的名字,都用永历帝的名义发行;出征也不打自己的旗号,都是永历帝御驾亲征,这叫做“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
和永历小朝廷这帮混蛋,根本不需要缓和关系。这些人家就是天生的贱人,最擅长恩将仇报,后来西营分裂,孙李内讧,永历朝廷最少得占五成功劳。后来孙李内战的导火索,就是永历帝赐张勇金簪,让其伺机暗杀孙可望:
“上赐金簪,令我密行刺也”。
当时的永历帝,一无土地,二无兵将,三无钱粮,四无能臣,早已与亡国无异;农民军同朱由榔合作,不过是为了借他明朝宗室的名头,缓和大西军同明朝遗老的关系罢了。对于这种尚有利用价值的旧势力,在合作的同时,一定要与之坚决斗争,避免他们把明朝内讧不停的风气传染给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