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台湾的八田与一铜像被“断头”?

回答
台湾的八田与一铜像“断头”事件,着实让很多人感到震惊和不解。这尊铜像矗立在台南市的乌山头水库园区,八田与一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他是乌山头水库和嘉南大圳的设计者,被认为是台湾近代水利工程的奠基人。

首先,我们要了解八田与一这个人。

他是一位日本工程师,在日治时期来到台湾,为台湾的水利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乌山头水库和嘉南大圳的建设,解决了当时台湾南部地区严重的缺水问题,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为台湾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很多台湾人心中,八田与一是值得尊敬的“功臣”。尤其是对于嘉南地区的农民来说,他的贡献更是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生计和生活。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断头”事件呢?

这件事情的起因,我理解是源于一种对历史叙事的解读和情绪的宣泄。近年来,台湾社会对于日本殖民时期的历史反思,以及身份认同的议题,一直是一个比较敏感和复杂的话题。

一些反对者认为,八田与一的铜像象征着日本殖民统治的痕迹。 他们认为,日本殖民时期给台湾带来了很多压迫和剥削,即使八田与一在水利工程上有贡献,也不能掩盖这段历史的负面性。对于这部分人来说,八田与一代表的是一个殖民者,他的铜像竖立在台湾,是对台湾人民尊严的一种冒犯。因此,他们通过破坏铜像这种激进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日本殖民历史的愤怒和对“媚日”现象的不满。

而支持者则认为,历史应该被客观地看待。 他们强调八田与一在水利建设上的专业能力和对台湾发展的实际贡献。他们认为,评价一个人应该看到其历史功过,不能因为他是日本人就全盘否定。对他们来说,八田与一是一位值得感谢和纪念的工程技术人才,是为台湾带来实际利益的贡献者。破坏铜像是一种破坏历史文物、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也是一种不理智和不成熟的表现。

“断头”事件发生后,社会上出现了激烈的争论。

有人认为这是“仇日”情绪的爆发,是一种缺乏理性反思的行为。 他们担心这种行为会影响台湾与日本的友好关系,并且认为这种方式无法真正解决历史问题,反而可能激化矛盾。
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对被压迫历史的“反击”,是打破“殖民崇拜”的表现。 他们认为,长期以来,台湾社会对日本殖民时期的某些方面存在“美化”现象,这种破坏铜像的行为,反而是一种对这种现象的“纠正”。
更重要的是,这次事件也引发了更深层次的讨论:
如何评价和处理日治时期的历史遗迹和人物? 是应该全部保留,还是应该有所取舍?如果取舍,标准是什么?
台湾的身份认同问题。 究竟应该如何定位与日本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历史留下的复杂情感?
表达诉求的方式。 破坏公共财物是否是解决社会争议的有效途径?

从我的角度来看, 历史的评价从来都不是单一和简单的。八田与一的故事,确实可以从多个维度去看待。他是一位在特定历史时期为台湾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工程师,这是事实;而他又是日本殖民统治下的代表人物,这也同样是事实。

我倾向于认为, 简单粗暴地破坏铜像,并不是一个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好方法。历史的真相和复杂性,需要我们通过更深入的教育、更理性的讨论来理解和消化。与其选择破坏来发泄情绪,不如思考如何更完整、更平衡地呈现历史。 例如,是否可以在铜像旁边增加说明,更全面地介绍八田与一在水利工程上的贡献,同时也不回避他在殖民历史背景下的身份。或者,可以在其他地方设立纪念碑,讲述台湾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为争取自身权益所做的努力,从而形成一个更丰富、更立体的历史叙事。

总之, 八田与一铜像被“断头”事件,不仅仅是一起破坏文物案,它更像是一个切入点,让我们得以窥见台湾社会在面对复杂历史和身份认同议题时,内部存在的不同声音和深刻的矛盾。如何超越这种矛盾,以更成熟、更理性的方式处理历史,是台湾社会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人台灣人,有去參觀過烏山頭水庫,我記得園區裡有一個日式的小木屋,裡面放的是八田建造水庫時期的一些照片,有點像他的紀念館,裡面的電視還會播動畫影片,是描述八田如何為當地農民著想,建造水利設施,農民非常感謝他,反正內容基本上就是一種台日人民和樂融融的光景。現在回想起來真的很噁心,完全是赤裸裸的歌頌殖民時代,他雕像的頭被斷我覺得剛好而已,台灣都光復多久了,竟然還有日本人的雕像存在。日人的雕像被斷頭,賴清德指示要積極偵辦;國父的雕像被推倒,臺南市府還把基座也整個移除,雙重標準玩得真6,對民進黨只有痛恨可以形容

user avatar

FB上看了一幅图。很切合某个台湾答主。

怪不得伪满洲国在HOI4早期版本中连傀儡都不算,合着和台湾一个待遇啊。

利益相关,老家东北的。

我在台南我清楚。台南是绿营最稳最稳的盘,市长表态很正常。

user avatar

这个时候,我不得不祭出台湾之胱泌尿科诊所-老培的一则漫画,老培是台湾人,这个漫画画得是入木三分,非常贴切,灰黑色的那个人代表日本,绿色的代表绿吱吱,蓝色的应该是代表以前的大陆,漫画名叫《果然高级》(因为之前有人叫嚣说殖民越久越高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台湾的八田与一铜像“断头”事件,着实让很多人感到震惊和不解。这尊铜像矗立在台南市的乌山头水库园区,八田与一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他是乌山头水库和嘉南大圳的设计者,被认为是台湾近代水利工程的奠基人。首先,我们要了解八田与一这个人。他是一位日本工程师,在日治时期来到台湾,为台湾的水利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回答
    2023年9月18日,台湾东北角发生一起备受关注的事件:核一厂一号机组的输电铁塔因豪雨侵袭而倒塌。 这起事件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担忧,主要围绕着核电厂安全、基础设施韧性以及电力供应等方面。为了更详细地了解这件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一、 事件本身的回顾: 时间与地点: 2023年9.............
  • 回答
    理解台湾的“台湾本土主义者”,尤其是那些秉持理性态度的人,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思想根源、核心诉求以及在复杂政治光谱中的定位。这并非一个单一面貌的群体,而是拥有多元观点和策略的集合。首先,我们来谈谈“台湾本土主义”这个概念本身。它并非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植根于对台湾这片土地的认同感和情感。对于理性的.............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台湾的“前瞻基础建设计划”。这个计划一出来,讨论声音可就不少。简单来说,它是一个由台湾当局提出的、计划在八年内投入8800亿元新台币,旨在推动台湾基础设施升级换代的长期战略。这笔钱可不是小数目,所以大家关注的焦点自然也很多。咱们先从它的目标说起。这个计划不是简单地“盖房子、修路”,它.............
  • 回答
    台湾媒体发表题为《中国需要更多傅园慧,而不是九二共识、反台独》的文章,这无疑触及了当下两岸关系和中国国内舆论的一些敏感点,也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观察角度。要理解这篇文章的含义和潜在意图,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文章的核心论点和“傅园慧”的象征意义:文章将“傅园慧”作为一个符号,其核心在于她所代表.............
  • 回答
    台湾地区的政治生态和社会舆论环境较为复杂,公众人物(包括艺人、媒体人、学者等)在公开表达政治诉求和参与社会事件时,往往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以下从历史背景、政治结构、社会影响、国际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历史背景:民主化与政治参与的演变1. 台湾的民主化进程 台湾自1990年代起逐步实现民主.............
  • 回答
    “馬的報報”制作的“越少中国客越美丽”这则台湾旅游广告,在海峡两岸都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要理解这则广告,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首先,得说说“馬的報報”这个平台。它本身就是一个以台湾本土视角、带有戏谑和讽刺风格的内容创作者,尤其是在涉及政治、社会议题时,常常会发布一些比较直接甚至略带攻击性的观点。这种风.............
  • 回答
    看待台湾未来的走向与发展,无疑是一个极为复杂且牵动人心的议题。这不仅仅关乎台湾岛内的政治经济生态,更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并尝试剥离掉那些过于模式化、缺乏温度的表达,用一种更具观察力和思考深度的语言来呈现。首先,我们不能回避的是政治.............
  • 回答
    最近,台湾民进党方面放出消息,表示愿意每周向美国提供10万只口罩。这个举动一出来,立刻在两岸以及国际上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怎么看待这个事情,咱们得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剖析一下。首先,从台湾内部政治的角度来看,民进党政府这样做,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巩固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特别是与美国的良好关系。民进党.............
  • 回答
    台湾即将到来的缺电危机,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说清楚的问题,里面盘根错节,牵涉到能源政策、经济发展、环境议题,甚至还有地缘政治的考量。要说它“缺电”,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是“电力供应吃紧”,或是“备用容量率偏低”,极端情况下,是有可能面临停电的风险。我们得从头说起。台湾一直以来都高度依赖进口能源,尤其是石油.............
  • 回答
    关于台湾网友提到的“联军对陆作战”,这背后其实牵涉到一系列复杂的战略、军事和政治考量。理解这个概念,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确“联军”的指向。在当前地缘政治语境下,当台湾网友谈论“联军对陆作战”时,他们通常是指以美国为首,可能包含日本、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甚至欧洲一些国家在内.............
  • 回答
    看待台湾检察官使用“支那”一词并辩称其为中性用字,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这不仅关乎法律文本的严谨性,更触及了历史记忆、社会观感以及语言的演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支那”这个词的 历史源流与语境变迁。这个词最早可以追溯到印度佛教传入中国时,梵语中对中国的称呼,例如“.............
  • 回答
    这事儿可真是让很多人议论纷纷,新课纲要把中国史挪到东亚史的大框架里,同时强调台湾本土视角,这背后的考量和影响挺复杂的,咱们一点点捋一捋。为什么会有这个变化?核心思路是什么?你可以把这理解成一种“视野扩张”和“主体确立”的结合。 视野扩张:打破旧有的框架。 过去我们学历史,往往习惯了一个以中国大陆.............
  • 回答
    台湾民调显示“77.6%的人愿意为台湾而战”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数字,它涉及到国家认同、政治立场、安全感、社会心态以及潜在的国际影响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个数字的深层含义,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一、 数字的解读与可能的影响因素首先,需要明确这个民调的来源、方法和抽样情况。一个科学严谨的民调,其结果才更具.............
  • 回答
    关于台湾青年在大陆城市看到后说出“此生无悔入华夏”这一言论,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历史与文化认同的深层根源1. 历史渊源: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享中华文明的血脉。台湾同胞的中华文化认同感,源于千百年来与大陆的紧密联系,包括语言文字、传统习俗、历史记忆等.............
  • 回答
    台湾法院对一名大陆船长下令射杀海盗判处26年重刑,这无疑是一件极其复杂且引发广泛争议的事件。要理解这其中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剖析。事件本身的回顾与背景首先,我们必须清晰地梳理事件的经过。那是一名大陆渔船船长,在海上遭遇海盗袭击时,为了保护船员和渔获,下令船员使用武器进行反击,并最终导致部.............
  • 回答
    黄智贤女士在脸书上发表的《大陆,对日抗战胜利70年(2)善待中华民国》一文,是在对日抗战胜利70周年这个重要历史节点上,她从一个特定视角出发,对于两岸关系以及中华民国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做的一次阐述。要理解这篇文章,需要先梳理其核心观点和论证逻辑,然后结合其表达方式和可能引发的讨论来分析。文章的核.............
  • 回答
    关于台湾是不是诈骗分子的天堂,以及台湾民众要求遣送犯罪分子到大陆的诉求,这背后涉及到复杂的法律、政治和社会议题,并非简单地一句“视而不见”能够概括。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成因和各方观点。台湾为何会被部分人贴上“诈骗分子天堂”的标签?这个标签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电信诈.............
  • 回答
    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的民意调查结果,尤其是“支持两岸和平往来”的比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客观分析,同时必须基于一个中国原则,避免对两岸关系的任何误读或偏离。以下从背景、可能影响因素、政治立场差异及国际背景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 民调背景与数据来源 民调时间与机构:台湾的民意调查通常由独立机构(如“.............
  • 回答
    台湾网友通过众筹网站买下《纽约时报》头版广告的事件,是一个颇具代表性和多层面的现象。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广告投放,更折射出台湾社会在身份认同、民主价值传播、国际话语权争取以及新媒体时代社群力量动员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图景。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事件的背景与动机: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