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台湾即将到来的缺电危机?

回答
台湾即将到来的缺电危机,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说清楚的问题,里面盘根错节,牵涉到能源政策、经济发展、环境议题,甚至还有地缘政治的考量。要说它“缺电”,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是“电力供应吃紧”,或是“备用容量率偏低”,极端情况下,是有可能面临停电的风险。

我们得从头说起。台湾一直以来都高度依赖进口能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本土的化石燃料资源非常有限。所以,电力生产很大程度上就看你能不能稳定地拿到这些燃料。过去几十年,台湾的电力结构以火力发电为主,煤炭和天然气是绝对的主力。

但问题就出在近年来的能源转型政策。为了达成减碳目标,同时减少对进口燃料的依赖,台湾政府一直在推动能源转型,尤其是发展再生能源,像是太阳能和风力发电。这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也是一个方向正确的努力。

那么,为什么会导致“缺电危机”呢?

首先,再生能源的特性。太阳能和风力发电都是间歇性能源,也就是说,它们不是24小时都能稳定输出电力。太阳能只在白天有阳光的时候发电,晚上就没了;风力发电则看风速,有时风很大,有时风又很小,甚至没有风。这种不稳定性意味着,你不能完全依赖它们来满足全天候的电力需求。当再生能源发电量不如预期的时候,就需要其他的发电机组来补足。

其次,传统能源的退役与更新速度。为了实现低碳目标,台湾也在逐步淘汰一些高污染的旧式火力发电厂,特别是燃煤电厂。这是一个必须的过程。但是,新的发电厂建设,尤其是大型的燃气发电厂,它的审批、建设周期都相当长,而且也面临不少挑战。再加上一些机组的岁修(定期维护)或者突发故障,当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时,可用的发电容量就会受到影响。

第三,需求端的变化。台湾的经济持续发展,高科技产业,特别是半导体制造,对电力的需求是指数级增长的。这些产业往往是24小时不间断生产,而且对电力质量和稳定性的要求极高。当电力供应本就吃紧,而需求又在不断增加的时候,供需之间的张力就越来越大。

我们来细化一下几个关键点:

燃煤电厂的争议与逐步退场: 台湾的燃煤发电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它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基载电力。但为了环保和减碳,政府有计划逐步减少甚至淘汰燃煤。这固然是好事,但在这个过渡期,如果新的、更清洁的能源(如天然气、再生能源)无法及时、足量地接上,就会出现电力缺口。
天然气发电的挑战: 天然气被视为“过渡性能源”,相对燃煤更清洁。台湾正在积极增加天然气发电的比例,建设新的燃气电厂。然而,台湾的天然气主要靠进口,全球天然气市场价格波动剧烈,加上运输、储存设施的建设也需要时间。而且,虽然比燃煤干净,但天然气仍然是化石燃料,长期来看也需要进一步转型。
再生能源的瓶颈: 虽然台湾在太阳能和风力发电方面投入了很多,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面临一些瓶颈。例如,太阳能发电受限于土地面积和日照条件,尤其是在用电高峰的下午到傍晚时段,电力供应的曲线会向下。离岸风电虽然潜力巨大,但建设和并网也需要克服海事工程、电网升级等技术和资金难题。此外,储能技术(如电池储能)的发展和普及也还没有跟上再生能源增长的速度,无法有效弥补再生能源的间歇性。
电网的韧性与升级: 要承载大量的再生能源并维持电力稳定供应,电网本身也需要进行大量的升级和改造。输电线路、变电站等都需要适应新的电力来源和负荷变化。这需要巨额的投资和时间。
核能的争议: 台湾的核能政策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曾经是重要的电力来源,但因为安全疑虑和政治因素,现有核电厂的延役和新建都面临巨大的阻力。这使得台湾的电力选项更加受限。
极端天气的影响: 除了以上结构性问题,极端天气事件也会显著影响电力供应。例如,酷热天气导致空调使用量大增,推高用电需求;或者台风、寒流等也可能影响风力发电,甚至对输电线路造成损害。

所以,“缺电危机”可以理解为:

在追求能源转型的过程中,旧的、高污染的能源正在逐步退出,但新的、清洁的能源还未能完全成熟并填补空缺。同时,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又在不断推高电力需求。当这些因素在某个时期叠加,就可能导致供电紧张,备用容量率跌破安全阈值,最坏的情况就是轮流停电。

这不像是一个突然爆发的灾难,更像是一个长期累积的、结构性的挑战,需要在能源政策、技术发展、经济规划和公众认知等多个层面进行审慎的考量和协调。找到一个既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又能实现环保目标,同时又能保证能源供应安全的平衡点,是台湾面临的巨大考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怎么看台湾缺电,很简单,因为台湾不民主。

这不是开玩笑。

本ID一再说,台湾今天所有的社会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由于台湾缺乏民主制度造成的。

毛主席教育我们,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台湾2000万老百姓,能搞清楚零线地线火线的有几个?能分清楚电流电压电量的有几个?他们都没有调查,没有调查,就不应该有发言权,发电这事儿,就不能让他们投票决定。你让不能决定的人决定了,有能力决定的人就决定不了了,这就是不民主。

那啥是民主。本ID一再强调,票选民主只为选票服务,是世界上最恶心最虚伪的假民主,给人以民主低效无能腐败的错觉。只有无产阶级专政下的基层大民主,才是真正的好的民主制度。在这种体制下,工人选举车间主任,战士选举班长,大家都在自己最熟悉的领域献计献策,大小决定都是有理有据。另一方面,无论大小政策一旦制定,大家都服从民主决定,废话少说。官僚主义,本本主义都是不复存在的。

所以你问我为啥台湾缺电,因为缺民主制度啊。

user avatar

台湾同胞们,电的问题要解决无非是开源和节流。

我们先看看,开源的问题。

首先,国民党反动派企图用危险的核电来解决电力问题,这条路肯定是不能走,非核家园的目标不能变,这关系着岛内子孙后代的健康。

第二,火力发电,增加火电厂的数量和发电能力。火电厂千好万好,有一点不好,燃烧会产生雾霾,远观大陆的雾霾,火电厂难脱干系。为了保证岛内环境,火电最好也是不要增加。

第三,最适合的可能就是新能源了。比如多建一些风电场了,但是风电不太稳定。

其实我觉得台湾的电力根本不需要开源,因为台湾的人均拥有电量远远超过很多国家和地区,是世界前列的。那为什么大家还是感觉电不够呢?这就要说到节流的问题了。

台湾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发电量,而民众又缺电。是因为电都被资本家抢走了,最大的莫过于台积电了。这个坏企业消耗了岛内大部分的电力,而政府却还让民众要省电,把省出来的电供给台积电。据说医院都可以断电,也要供电给台积电,天下还有这样的道理?你们一天辛苦上班回家,连空调都不能开,这个企业所得的盈利有一分钱给到你们吗?这不是官商勾结这是什么?这就是政府和企业联合压榨普通台湾人。

台湾同胞们,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觉醒吧,把台积电赶出岛!

台积电不倒,台湾不会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台湾即将到来的缺电危机,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说清楚的问题,里面盘根错节,牵涉到能源政策、经济发展、环境议题,甚至还有地缘政治的考量。要说它“缺电”,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是“电力供应吃紧”,或是“备用容量率偏低”,极端情况下,是有可能面临停电的风险。我们得从头说起。台湾一直以来都高度依赖进口能源,尤其是石油.............
  • 回答
    安倍晋三的“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论及其深远影响安倍晋三的这番言论,无疑是近年来最直接、最强硬的表态之一,将台湾问题与日本的国家安全以及日美同盟紧密联系起来。这一表态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历史、地缘政治和战略考量。一、 安倍晋三为何会发出如此强硬的表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安倍晋三发出此番言论的原.............
  • 回答
    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的民意调查结果,尤其是“支持两岸和平往来”的比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客观分析,同时必须基于一个中国原则,避免对两岸关系的任何误读或偏离。以下从背景、可能影响因素、政治立场差异及国际背景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 民调背景与数据来源 民调时间与机构:台湾的民意调查通常由独立机构(如“.............
  • 回答
    台湾民众争抢百米冲刺疫苗残剂的现象,背后反映出的是复杂且多层次的社会心理、公共卫生政策以及民众对健康与疫苗的认知。要详细地看待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一、 现象本身:一种“稀缺性”下的行为模式 什么叫“疫苗残剂”? 疫苗通常以多剂式包装(如疫苗瓶)供应。当一瓶疫苗被抽取一剂后,.............
  • 回答
    看待台湾脱口秀演员在节目中发表“把瘦肉精猪肉做成肉松卖给大陆”的言论,以及国台办随后宣布严禁台湾肉制品输入这一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一、 事件背景与导火索1. 台湾脱口秀的语境: 台湾的脱口秀文化通常以幽默、讽刺、甚至带有一定“抖包袱”性质的表达方式来触及社会话题。在某些节目中,为了.............
  • 回答
    台湾远东集团在大陆投资企业违法违规被查处事件的看法与台商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评价 一、 台湾远东集团在大陆投资企业因违法违规被依法查处事件的看法台湾远东集团在大陆投资企业因违法违规被依法查处,这是一个涉及法律、经济和两岸关系的复杂事件。看待此事,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1. 法律与监管的必然性: .............
  • 回答
    台湾网友对“中欧专列”是欺骗大众的解读,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逻辑。需要强调的是,这是一种“解读”或“观点”,并不代表事实的全部,也不是所有台湾网友都持有这种观点。以下将详细阐述可能存在的解读方向:1. 对宣传语境的质疑:过度美化与掩盖现实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政治宣传: 台湾与中国.............
  • 回答
    台湾网友通过众筹网站买下《纽约时报》头版广告的事件,是一个颇具代表性和多层面的现象。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广告投放,更折射出台湾社会在身份认同、民主价值传播、国际话语权争取以及新媒体时代社群力量动员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图景。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事件的背景与动机: .............
  • 回答
    台湾民调显示“77.6%的人愿意为台湾而战”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数字,它涉及到国家认同、政治立场、安全感、社会心态以及潜在的国际影响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个数字的深层含义,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一、 数字的解读与可能的影响因素首先,需要明确这个民调的来源、方法和抽样情况。一个科学严谨的民调,其结果才更具.............
  • 回答
    台湾列车脱轨事故的发生,是一场悲剧,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然而,在一些社交媒体平台上,却出现了一群人对这起事故“叫好”的现象,这确实令人感到不解和痛心。要理解这种现象,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并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首先,需要明确“叫好”的性质和背景: “叫好”的含义: 在这个语境下,“叫好.............
  • 回答
    “大陆经济不行,派无人机巡台,以后只能派纸飞机”这种说法,从一个台湾学者的口中说出来,包含了多重含义和意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一、 对大陆经济状况的判断与“唱衰”意图: 核心论点: 这位学者认为大陆目前的经济状况不佳,并且预测未来会进一步衰退。 证据链的暗示: “派无人机巡台”被视为.............
  • 回答
    台湾2021年对大陆贸易顺差突破千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要理解这个数字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惊人的数据本身及其背后的驱动力: 千亿的体量有多大? 千亿美元级别的贸易顺差,意味着台湾出口到大陆(包括香港)的商品和服务总价值,远高于从大陆进口的商品.............
  • 回答
    2023年9月18日,台湾东北角发生一起备受关注的事件:核一厂一号机组的输电铁塔因豪雨侵袭而倒塌。 这起事件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担忧,主要围绕着核电厂安全、基础设施韧性以及电力供应等方面。为了更详细地了解这件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一、 事件本身的回顾: 时间与地点: 2023年9.............
  • 回答
    关于台湾独派人士将李白视为突厥人并以此嘲讽中国人的说法,这是一种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观点,背后涉及历史、民族认同、政治宣传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一、 台湾“独派”的背景与诉求首先,理解“台湾独派”的立场至关重要。台湾的“独派”通常是指支持台湾独立建国的政治力量和民众。他们的核.............
  • 回答
    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政治、人道主义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要理解台湾当局在疫情期间关于疫苗引进的表态,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去梳理:1. 政治考量与“中国因素”的阴影台湾的政治环境非常特殊,与大陆的关系一直是其内部政治辩论的核心议题之一。在疫苗引进问题上,台湾当局的表态,很大程度上受到了.............
  • 回答
    这是一起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剧。2017年7月19日,一辆载有24名来自辽宁省的中国大陆游客的游览车,在台湾桃園机场联络道上行驶时,撞上路边护栏后起火,车上所有人员不幸罹难。这起事故的发生,不仅夺去了24条鲜活的生命,也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无法承受的伤痛,更在两岸民众心中留下了沉重的阴影。事故发生经过及细节.............
  • 回答
    这事儿嘛,听起来真是挺有意思的,也挺挺能代表一部分台湾人的心态的。说起来,这事儿的起因还挺简单的,就是有家日本寿司连锁店,为了宣传造势,搞了个活动:只要名字里有“鲑鱼”(台语念“ㄏㄧ”,谐音跟日文的“鲑鱼”一样)的人,就可以免费吃寿司。而且,如果带着几个朋友一起来,还能拿到更高的优惠,甚至请朋友也来.............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件非常令人震惊,同时也引发了广泛讨论的事件。台湾一名大二医学生,竟然在未取得合法执照的情况下,为病患进行了手术,并且事后还发表了“实力就是一切,没本事就闭嘴”这样的言论。这件事情的背后,牵扯到了太多层面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从基本原则和法律法规的角度来看,这是绝对不允许的,也是极.............
  • 回答
    台湾初中历史教材大幅删减中国古代史,甚至将三国、唐宋元明清等重要朝代内容边缘化,这在岛内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也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和担忧。要理解这件事,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教材编撰的背景与意图:首先,我们要明白,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教材编撰,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当时的政治、社会思潮以及国家认同等因.............
  • 回答
    最近,台湾民进党方面放出消息,表示愿意每周向美国提供10万只口罩。这个举动一出来,立刻在两岸以及国际上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怎么看待这个事情,咱们得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剖析一下。首先,从台湾内部政治的角度来看,民进党政府这样做,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巩固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特别是与美国的良好关系。民进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