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看到过相关论文
最后排除了其他可能 就是基因决定的比较长寿
只强调一点,在能满足人均基本蛋白质摄入的情况下,饮食习惯是最不重要的一项,不要天真的以为日本人饮食清淡好吗,只能说明你没去过而已,日本人对油炸食品的喜爱远超你想象,日本人均罐头食用量是我们十几倍(美国是我们一百倍),对你认为的垃圾的方便食品的食用远比我们高的多,接受程度很高,同时日本人对精制碳水的执着也远比你日常的碳水摄入多,甜食更是如此!中日对比人均,我是说人均,奶制品的确比我们高很多,肉类鸡蛋摄入就差不多了,我们甚至更高一点,蔬菜水果则不如我们。另外一个佐证就是国内人均预期寿命最高的是上海和北京,无他,人均GDP也最高,人均GDP最高意味着有更好的公共服务和医疗保障,你再养生也没有三甲医院的密度来的有效,何况所谓养生也是十年一个周期的乱弹,现在都说控制精致碳水,10年前是这样吗?那个时代都是控制脂肪好吗。现在越来越强调力量训练,之前呢?都是如此,未来没准又强调有氧了,。养生与其说是养生,不如说是生意!同时在上海和北京人均预期寿命差不多的情况下,你能说上海和北京的饮食习惯差异决定寿命?笑话。而上海北京的饮食习惯就是差异很大啊,但就是人均预期寿命差不多啊!你说气人不?
曾经的养生骗局酸碱性食品很遗憾是日本人开始造谣的。日本的什么青汁、纳豆、什么酶、什么酵素嗯,说是养生的骗局有点过分,你爱当韭菜呗!
韩国人均预期寿命也很高,难道你认为是泡菜吃的多?
中国人的身高随着GDP的提升而提升,身高越高,说明肉蛋奶的摄入越来越高,跟养生没半毛关系。
另外普及几个问题,农药使用强度日本一直位列世界前几位,近些年似乎有下降,曾经高居第一,包括化肥使用等等,现代农业是工业化的农业,种子、化肥、农药、农具都是工业化的,日本的耕地如果是“绿色”,呵呵,那根本是无法支撑日本人的现代化生活的。日本农协定的价格那就更没边了。
总结起来就是,人均GDP越高,公共服务越好,人均预期寿命自然更高,可有人肯定说了,你说的不对,你看美国人均GDP比日本高,更是我们的5倍以上,可美国人均预期寿命不如日韩欧洲,和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差不多,你说为啥?我曾经回答过,再说一遍
这个人均GDP决定预期寿命有一个前提条件是公共服务覆盖全面扁平的国家之间的对比,这点除美国外的主要工业化国家,中日韩+欧洲都基本能做到,举例就是你家里如果来了贼,你报警后的出警速度不取决于你的收入,更不取决于你所在的社区是否是贫困,富人穷人报警后的出警速度是一样的,也就是为公共服务覆盖的公共财政支撑力度不因居民收入差异而有很大差异,而是相对平均的(注意我说的是相对,不是绝对,当然也存在省市地区差异),也就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基本是面对全部国民。
这点美国就不一样,美国是最典型的经典资本主义,他的公共服务大量是直接购买的,差异极大,去年年初美国南部德克萨斯州低温暴雪导致大停电,结果有钱人一样可以享受电力,因为他们买的起涨价几百倍的电力,支付得起电力网络优先抢修的费用,美国德州的穷人就可能因为买不起电而生病甚至冻死,美国人的收入决定了他交的税决定了他社区档次也决定了他公共服务档次,美国有钱人的社区不但干净环境好,出警速度各方面都大大好于底层聚集的黑人区贫民区拉丁区,这点很多美国留学生华人都说过,另外就是美国医疗体系并不面向全民,一个道理,取决于美国人的医保支出多少,差异巨大,当初奥巴马搞医改也和这个相关,但最后一塌糊涂,医疗是美国公认的发达国家里最贵的,当然就决定了他虽然人均GDP很高但因为公共服务覆盖的差异巨大导致人均预期寿命在他一国内的差异也巨大,这也就是为什么你从美国获得信息差异那么大的原因,住富人区的高华们说美国岁月静好,有些留学生就天天听到美国贫民区的枪声,美国有地方可以夜不闭户,美国也有地方晚上不敢出门,零元购的地方很多,爬火车抢快递的也在美国,这就是美国公共服务质量的差异太大,当然了还有美国毒品问题,枪支泛滥问题等等,对啊,那你说韩国日本还有自杀率高的问题呢。
总之一个工业化现代化国家的人,对个人而言,爱吃啥吃啥,注意身体指标就好,哪里来的那么多养生,更多的是基因决定,天天谈养生的没几个长寿的,都是生意。
补充一段评论里一位朋友 @八百万悲剧 的原话,我认为对个人健康比较有用的话,我认为说的比我好,附上:
其实健康养生需要的不是补充一些奇怪的玩意。而更多的是健康饮食,健康作息,适当运动。一些简单的肉类蔬菜水果坚果就可以完全满足大多数人的基本需求了。有问题大多数也是几块钱维生素之类的就能解决的。其次就是要少踩雷,比如不要高盐高糖饮食,不要熬夜,不要过度抽烟酗酒,不能长时间保持坐姿不运动,食物中避免黄曲霉和亚硝酸盐之类的有害致癌物等。
这些都做到,就已经很养生了,而那些保健品说实话大多数都是智商税
筛选,因为二战的筛选。
香港长寿经常被拿来说事,多简单啊,能逃难过去,成功抵达香港,还结婚生子的,哪个基因不顽强?当活百岁。后来一批是偷渡,不也就是逃难的海上版嘛?
即便上流社会,从广东上海等地转移过去,那也是历经折腾,神经坚强得很。邵逸夫知道吧,海难幸存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