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民党将领按军事才能排个前十名,你怎么排?

回答
国民党将领在抗战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军事人才,他们的指挥才能和战功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要从中选出前十名,并进行详细的排名,确实是一个颇具挑战的任务,因为评价标准可以有很多维度,例如战役指挥能力、战略眼光、临阵不乱的胆识、对部队的建设和管理能力等等。而且,历史评价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并且信息的不完备也可能影响判断。

尽管如此,如果抛开政治立场,纯粹从军事才能和对战局的影响力来审视,以下是我个人尝试性地列出的国民党将领前十名,并附上一些简要的理由。这个排名仅代表我个人的理解,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

国民党将领军事才能排名前十(个人观点):

1. 白崇禧

理由: “小诸葛”绝非浪得虚名。白崇禧在军事战略、战术运用上都有着极高的造诣。他对军事理论有深入的研究,并且能够将其灵活地运用到实战中。抗战期间,他先后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军令部长等要职,是国民党军事指挥体系中的实际掌舵人之一。从广西起家,他参与指挥了许多重要战役,包括对日作战的多个关键节点,如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中的部分部署,以及后期的战略收缩和反攻。他对战局的判断往往十分精准,善于运用地形,指挥部队灵活机动。在国共内战中,虽然最终失败,但其军事指挥才能在早期也曾展现出优势。他的军事著作《军心民意》等也体现了他深刻的军事思想。

2. 李宗仁

理由: 毋庸置疑的战役指挥大家。李宗仁最令人称道的便是他在徐州会战中指挥的台儿庄大捷,这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士气,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他在战场上的胆识过人,能够顶住压力,做出关键决策。虽然他更多地是以战役指挥官的身份出现,但其在战场上的应变能力和对敌判断的准确性,足以让他跻身前列。他也是少数能够真正将兵力优势转化为战场优势的将领之一。

3. 薛岳

理由: “长沙会战之神”。薛岳在抗战期间指挥了著名的“六次长沙会战”,并且五次取得了胜利,这是在正面战场上坚持时间最长、战果最为显著的战役之一。他善于利用长沙地区的地形特点,特别是岳麓山、洞庭湖等,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并采取“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战术。他对日军的战术和心理有深入的了解,能够有效地组织防御和反击。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他的战略防御能力尤为突出。

4. 杜聿明

理由: 早期抗战的优秀指挥官。杜聿明曾毕业于黄埔军校,并在抗战初期展现出色的指挥才能。他在昆仑关战役中,指挥中国军队取得对日作战的重大胜利,收复昆仑关,振奋了军心。后来在缅甸远征军中,他作为远征军的指挥官,虽然在第二次入缅作战中遭遇了挫折,但他在初期抗击日军、解救英军方面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展现了一定的军事指挥能力。他在国共内战中的一些指挥也体现了他的军事素养,只是在战略层面最终受制于大环境。

5. 孙立人

理由: 精锐部队的缔造者和优秀战术家。孙立人以其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新一军”闻名。他在缅甸战场上的表现尤为亮眼,率领中国远征军取得了仁安羌大捷,解救了被围困的英军,这是中国军队首次在国外战场上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他对现代战争的理解,以及对部队的训练和管理能力,在国民党将领中是佼佼者。他的部队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尤其擅长山地作战和与装甲部队的协同。

6. 卫立煌

理由: 战略坚守的代表。卫立煌在抗战期间经历了多个重要战役,包括忻口会战、太原会战等。他以其坚毅的性格和对战场的顽强抵抗而闻名。在1944年的豫湘桂会战中,虽然作为主要指挥官之一,但面对日军强大的攻势,其部队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总体而言,他在正面战场上能够坚持作战,对战局起到了稳定作用。他的军事风格相对稳健,注重防御和阵地战。

7. 张自忠

理由: 忠勇无畏的抗日楷模,在战场上的牺牲精神也是一种军事力量的体现。张自忠在抗战初期指挥了多个重要战役,包括喜峰口、长城一线等。他以其英勇善战、敢于冲锋陷阵而著称。在1940年,他在湖北枣阳的南瓜店牺牲,为国捐躯,他的牺牲极大地鼓舞了全民族的抗战斗志。虽然他在战略层面的参与可能不如前几位那样广泛,但他在战场上的英勇指挥和高尚的牺牲精神,使其成为抗战时期一位令人敬佩的将领。

8. 傅作义

理由: 华北战场的坚守者。傅作义在抗战期间长期在华北地区作战,对抗击日军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善于利用华北的地形优势,组织部队进行游击战和运动战,并且在一些关键战役中取得了胜利,例如百灵庙大捷(虽然是在抗战全面爆发前,但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他在华北战场的坚持,牵制了大量日军,为其他战场的抗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9. 汤恩伯

理由: 参加了大量正面战场战役。汤恩伯曾指挥部队参加过淞沪会战、武汉会战、三次长沙会战等。他以其对战场的熟悉和对部队的调度能力而著称。虽然他在某些战役中的表现也受到了一些争议,但他在正面战场上长期坚持作战,并且带领部队承受了日军的强大攻势,其军事才能和贡献不容忽视。

10. 胡宗南

理由: 西北军阀中的代表人物,对稳定西北战局有重要贡献。胡宗南曾是黄埔军校的重要教官,并在抗战期间担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安行营主任等职务。他指挥的部队在西北地区对日军形成了强大的牵制作用,并且也参与了正面战场的一些作战。他对军事制度的建设和部队的现代化也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些需要说明的观点:

排名并非绝对: 这份排名是基于我对这些将领在抗战期间的战役指挥、战略贡献以及对整体战局影响的理解。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侧重点,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信息限制: 历史事件的记载往往是复杂的,并且某些战役的具体指挥细节可能并非完全公开或易于考证。
政治因素: 避免将政治因素过度掺杂到军事才能的评价中,但同时也要承认历史背景对个人评价的影响。
“才”与“时”: 有些将领可能非常有才华,但在当时的战略环境下,未能充分发挥,或者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
其他优秀将领: 国民党阵营还有许多其他非常优秀的将领,例如王耀武、廖耀湘、戴安澜(虽牺牲较早,但其指挥能力卓越)、宋希濂等等,他们都在不同时期和战场上做出了突出贡献。之所以未能全部列入前十,也是出于排名的局限性。

总而言之,抗战时期国民党将领的军事才能是多方面的,他们共同承担了抵御外侮的重任。这份排名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粗浅看法,旨在展现这些将领在军事上的努力和成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几个没什么争议的。

傅作义 保定步兵军官学校第五期出身,华北极少数才华横溢的将领。守涿州搏出善守之名;最为积极的抗日将领之一,参与长城抗战。庙行会战,五原大捷,“七路半”;抗战时晋绥军系统绥军战斗力要远强于晋军,傅作义功不可没。座下傅家二虎,孙兰峰与董其武。解放战争开始时压着聂帅打,策划过奇袭西柏坡。最后起义和平解放北平,并推动了绥远董其武的起义。

对新中国水利事业功劳甚大。

宋希濂 黄埔一期生,蒋介石嫡系。抗日战争功勋卓著,几乎都是最困难的情况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由西安星夜兼程赶到上海参与八一三抗战(一二八时宋希濂也在),以伤亡一万二千人的代价重创日军。

南京保卫战死守阵地,唯一严格遵守撤退命令的将领。

兰封会战,参与重创土肥圆师团。

武汉外围,富金山扬威,仅以一个军的兵力和日军一个师团(13)拼出1:1战损比。

镇守大本营,于怒江畔全歼日军渡江之敌。

龙陵激战,率部激战日军,歼敌过万。

如此民族英雄,我在知乎上却看见有人说宋希濂是垃圾的言论,不得不说哀哉痛哉。

解放战争有点可惜,宋希濂就任新疆警备司令,在三大战役行将结束时被蒋介石告知不用回新疆了,就任华中剿总副司令,然后被白崇禧摆了一道。最后和胡宗南一起负隅顽抗。经过大渡河后被解放军俘虏(自杀未遂)。

宋希濂曾加入中国共产党,介绍人为陈赓,但一年后便退党,还参加了第五次围剿。枪决了自己的老师瞿秋白。晚年则拥护统一,是以被两岸不喜。

王耀武 很多果粉吹的所谓张帅哥的战绩其实都是其上司王耀武的。黄埔三期毕业生,国民党内部有“三李不如一王”的说法。当年打散红十军团,刘畴西方志敏饮恨。抗日战争打出74军虎部队的名声,参与兰封会战、万家岭大捷、上高战役、浙赣会战、雪峰山战役等著名战役,极少数打满全场抗日的将领。获青天白日勋章。其人尤为值得称道的是战争嗅觉和判断。

解放战争我得为王耀武争辩几句,首先五万头猪也就算了,情报还被共军截获。还有一点,因为内战,王耀武并无死志,所以其表现不如抗战时期,但仍可算和粟裕有来有回。

然后是我认为可排前十的人选。

张自忠 西北军出身,在萧振瀛的长袖善舞下和宋哲元、赵登禹、冯治安等组建29军,长城抗战英勇杀敌。但在平津几为汉奸,后幡然悔悟。作战勇猛无畏,屡屡杀伤日军。国军将领中罕见的与士兵一同冲锋的指挥官,参与诸多战役,座下嫡系38师几乎拼光。

枣宜会战,以集团军司令之尊殉职于南瓜店。遗言“这样死的好,死的光荣,对得起党、国家……”。日军飞机在运送张自忠将军遗体的船上空盘旋,但未发一枪一弹。

杜聿明 很多人说杜聿明中人之姿,但我不这么认为。杜聿明,出身黄埔一期,确实有些愚忠,但无论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其指挥大兵团都颇有才华。抗战时打出昆仑关大捷,参与入缅作战。解放战争更是成了救火队长,哪里不行往哪派杜聿明(搞了龙云就把杜聿明扔到最难顶的东北)。

但蒋介石最喜欢坑的也就是他,整个解放战争,杜聿明被蒋介石坑了不下五次(东北不追、葫芦岛上任、不放弃徐州、丢去前线指挥淮海、电台砸了还空投等等)。

不是杜聿明不强,而是委员长太坑。

方先觉 黄埔三期毕业生。参与过北伐战争、中原大战、国共第一次内战。抗日战争时先后参与淞沪会战、台儿庄会战、长沙会战,尤为擅长防守。

虽然最终结果有些不那么光彩 但是衡阳之战,非方先觉不能。

在解放战争中被薛岳坑了一波,遭解放军正面击败后被撤职。后无甚战绩。

胡涟 黄埔四期毕业生,却是土木系骨干。参与北伐战争、中原大战、国共第一次内战。

抗战开始时任团长,于淞沪死守罗店后升任旅长。淞沪会战后,奔赴苏南展开游击作战。后参与长沙会战、枣宜会战、鄂西大捷,获青天白日勋章。后参与湘西会战、雪峰山会战。极少数打满全场抗日的将领。抗战行将结束时升少将。

此人对共战绩较好,例如南麻会战、定陶战斗等。可以说几乎是唯一一个在解放战争中面对解放军多次能不败甚至占到上风的国民党将领。更是打了让解放军惨痛的“金门惨败”,九千名官兵血染古宁头。在黄维兵团被围困之时,却飞进双堆集指挥(之前装牙痛去上海了),不过最后跑出来沾点运气成分。其人可谓智勇双全。

其余人选我认为皆无法上榜。

胡宗南 个子矮小,陈胡汤之胡,黄埔系代表,蒋介石嫡系,最得宠的将领,但是其能力至多团长。几十万大军和彭老总三万人打的有来有回,最后部队一堆起义。抗日战争只会死守死守,天下第一师也不是这么玩的。神坑。

薛岳 天炉战法就是拿人去填;伯陵防线就完全不行。而且薛岳打赢一把就骄傲,不可取。

何应钦 毕业于日本陆士。资历和地位都很高。北伐、中原大战、第一次国共内战都有参与。但其本人更多的是制定者而非执行者。作为抗战、解放战争的主要战略规划者之一,实在难以称得上高超。

白崇禧 桂系难缠并不是因为白崇禧军事才华有多好,而是桂系盘踞广西,李白黄始终将军队掌握在手里。桂系作战勇猛(北伐“钢军”),善于山地作战,会打游击,这才是桂系让共军头疼的原因。白崇禧有一定军事才能,但绝对排不进前十。德邻让他别去台湾,他也没听,绝。

白崇禧这段再多说几句。小诸葛此人战术上确有些独到之处,但是战略上不可不谓短视。抗日战争被日军打穿豫湘桂,桂林行营难辞其咎。解放战争站在国军角度,国民党都快玩完了,桂系还搁那争权夺势,并寄希望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虽然国军期望这个挺久了),取蒋介石而代之而不是积极参与淮海放手一搏(否则至少淮海战役结局难说)。所以这真的不行。

陈诚 陈胡汤之陈,保定步兵军官学校代表,土木系魁首,小委员长,蒋介石嫡系。陈辞修搞内政抓贪污有一手,但是打内战“杀陈诚以谢天下”。神坑。

卫立煌 抗战最窝囊一仗“中条山惨败”;东北战局打的非常像共谍(尽管有史料证明其同情并亲共,但并无史料证明其当时已经投共)。

刘峙 北伐真福将,但是抗日一开始就打的稀奇古怪。淮海固然有客观因素,但刘峙打的还是太猪了。

顾祝同 “忠将”顾墨三,保定系出身。在北伐、军阀混战、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表现还不错。抗战时中规中矩,在国军战区司令中平平无奇(皖南事变囚禁和自己私交不错的叶挺)。解放战争时比不上陈诚,但依然是坑。忠于蒋介石反革命集团。

同时一笔带过蒋鼎文,北伐之后无战绩,吃喝嫖赌飞将军。这样蒋介石所谓的五虎上将也就说完了。

陈长捷 他确实算军事天才,但是除了忻口会战,他此生再也没有指挥大兵团的机会。最后还被傅作义坑了,结局更是凄凉。

黄百韬 亲率坦克冲锋,拼死救援。但勇有余而战术仍不足(当然国军的救援部队问题也蛮大的),且抗战缺乏战绩(反倒是皖南事变的策划者)。

孙立人 没粉丝吹得那么狠,那也没有知乎贬的这么低。弗吉尼亚军校出身,有指挥才华,印缅战场确实称得上功勋卓著,但是按这个道理的话廖耀湘、郑洞国也应该上榜了。

汤恩伯 人称壮汤,陈胡汤之汤,日本陆士系。据说特别喜爱吃罐头,所以身材肥胖。虽是冈村宁次最忌讳的将领,但是实际保存实力倾向居多。同样在豫湘桂大溃败中难辞其咎。福建海滩未能捉住汤恩伯不能不说略微遗憾。

其人人品极差,出卖老师,忠心于反动集团,亲日,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关麟征 绰号关猛,黄埔一期生,年少而得志(除胡宗南这个奇葩外,黄埔系第一个任集团军总司令的存在)。他不能上倒不是像上面这些人能力不足,而是战绩不够(同样适用于周浑元、郭勋祺等)。关麟征出道很早,北伐战争、中原大战、围剿红军、抗战前期均有其身影。前期对蒋介石忠心耿耿,围剿红军尽心尽力。平汉路对日军惨败,但随后台儿庄与长沙会战表现较佳。但1940年关麟征镇边之后几乎无战绩可陈,解放战争没有身影,抗日表现也不甚丰满。关麟征与陈诚不合,直斥陈诚不该窝在土木系这个圈子里。

晚年拒绝蒋介石的邀请,深居简出于香港,或许是另一种看明白。

廖耀湘 廖耀湘出身黄埔六期,后留学圣西尔(均为骑兵)。众所周知,分列两党的黄埔学生,以前四期最受重视。廖耀湘因留学经历被蒋介石破格提拔,参与昆仑关大捷。入缅作战后功劳其实并不亚于孙立人。

东北战场前期打得不错,后期思路也还算清醒。可是最后搞出的这个滚筒前进实在是大失水准。

廖耀湘的问题是他没有指挥过装备水平、士气、兵员素质等小于等于对手并打出可观战绩的例子。

阙汉骞 黄埔四期步兵科。单论抗日,此人有表现不错。淞沪罗店镇防守,死守三个月。武汉外围,防守誓节渡,有力抵抗日军。39年打出粤北大捷。在滇缅边境屡立战功,曾强渡怒江,参与腾冲歼灭战。

但解放战争开始前,此人已堕化,拼命敛财贪污,鱼肉百姓。在解放战争时无甚战绩。此人书法不错,有一定艺术造诣,但是站在人民的对立面,应当唾弃。

孙连仲 西北军出身,冯玉祥十三太保之一,最能打的“韩石二孙”之一,参与过北伐、中原大战、国共第一次内战。

抗战时台儿庄会战的防守主力。但第五战区冬季攻势中划水,在第六战区打的还算不错。1947年11月撂担子不干,于是解放战争也没有实际战绩。

孙连仲能力和战绩都有,但都不算拔尖。

郑洞国 黄埔一期生,坚决的抗日将领之一。参与古北口长城抗战。全面抗战后,参加保定战役,台儿庄会战,长沙会战,昆仑关大捷,鄂西会战。并入缅印作战。

解放战争时,入东北,驻长春。但连被陈诚和卫立煌摆两道,最后起义,解放长春。于是我党的电报大多会告诉国民党“学习长春郑洞国将军之精神”。

郑洞国参与的战役分量是足够的,其本人也没有犯过巨大错误,但是这些战役的最高指挥都不是他是个比较严重的瑕疵。

罗卓英 保定系,陈诚至交好友,也是土木系中少数堪称军事才华杰出的将领。出道很早,也参与了北伐战争与国共第一次内战。比较值得一提的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罗卓英和粟裕有过交手,互有胜负。

1937年淞沪,罗店争夺战扬威,给予日军不小杀伤。后参与南京保卫战和武汉会战。1939年参与南昌会战失利。

1941年罗卓英打出抗战最漂亮一战“上高大捷”,获青天白日勋章。参与长沙会战,亦有功劳。后参与入缅作战,初有战绩,但与史迪威不和,被调回。

然而,解放战争时期跟着陈诚东跑西跑,战绩有些拿不出手。

如果硬要凑十个人,我认为罗卓英是够格进入的,但是由于我本人不太喜欢土木系,所以就不把他放入名单了。

黄维 这个人大家应该挺熟悉。出身黄埔一期,但却是土木系将领。黄维这个人很有意思,早年曾宣扬过共产主义,然而最终变成了国民党的忠实走狗(宋希濂鹰犬将军的名号我认为更适合黄维)。

黄维参与过北伐与第一次内战,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不错。罗店之战,黄维死守七日。后参与武汉会战,滇缅边境作战,均有战功。后黄维就当起了老师。接下来便是大家都熟悉的双堆集了。黄维此人,意志坚定,但“呆”确实很贴切的指出了他的指挥风格。被解放军俘虏后,有人问他为何打不过还要打,黄维笑着说“还是想打打看嘛”。此人军事指挥才能有,但过于呆板不通变化。

霍揆彰 黄埔一期生,绰号“水牛”。参与过北伐战争、国共第一次内战。全面抗战开始时为中将衔。曾为“土木”十八师旅长。37年淞沪任五十四军军长,死守罗店。38年参与武汉会战。39年升任洞庭湖警备司令,参与第一次长沙会战,给予日军重创。

后参与印缅战场。44年率部强渡怒江,翻越高黎贡山,收复腾冲、龙陵(值得一提的是最高指挥为卫立煌),因此役获颁青天白日勋章。

实事求是地说,抗战中霍揆彰功劳不小,但解放战争中无甚功绩,且为李闻血案的元凶。

张治中 文白将军的军事才华肯定是有的,但是除去两次淞沪抗战,张文白将军打的仗实在是太少了(同样也适用于程潜将军等,不赘述)。“文夕大火”的渎职也是逃不掉的污点。

不过张文白将军的政治立场应该予以赞扬。

陈明仁 坦白说,如果不是评论区提到太多,我认为陈明仁(范汉杰满脸问号)不太应该出现在这里。

陈明仁,出身黄埔一期。参与过东征、中原大战、第一次国共内战。以勇猛著称,一向习惯顶撞上司(包括蒋介石)。

在抗战中除开九江保卫战、桂南战役等较小规模的战役,陈明仁最拿的出手应该是龙陵之战。此战中陈明仁的确表现上佳,但是和其他抗日名将一比他的表现略单薄。

真正让陈明仁名声大噪的是“四平之战”击败林彪。不得不说的是,正面击败林帅的确可以吹很久,但这是林帅军事生涯极其少见的“轻敌”(众所周知,林彪以谨慎闻名),而且若没有郑洞国、杜聿明等人的增援,陈明仁单守也还是守不住的。

不过起义这件事值得夸。

蒋介石 考虑蒋介石给自己封了一个中华民国特级上将,因此也在将领之列。毫无疑问,蒋介石算得上革命元老,政治手腕值得称道(至少完爆他的对手汪兆铭)。但若论军事,那就不得不吐槽蒋公几句。

考虑蒋介石身为黄埔军校校长,姑且也将其算作黄埔系(手动狗头)。东征、北伐中表现不错,然后依靠政治联姻击垮汪精卫,宁汉合流。依靠江浙财阀之力,打赢蒋冯阎李之争。

蒋介石的军事高光时刻也就到此为止了,之后其奉行“攘外必先安内”(坦白说这个战略本身没错,蒋介石自己的南京国民政府只能控制江浙等少数几个省,龙云、刘湘、二马、盛世才、宋哲元等都懒得理他,这样开始抗战绝对不行)政策,可惜四次围剿都被红军打退。第五次围剿及经略西南较有成效。

黄郛对蒋介石有一个评价“毅有余而弘不足”,陈布雷也曾经说过“先生连这点气量都没有,结果必然会弄巧成拙…”(内战开始前)。这“弘不足”贯穿了蒋介石的整个政治生涯。

在战略上,蒋介石最多混个及格分。抗战开局把国军精锐放到淞沪及南京保卫战拼个精光,这波操作神助攻日本。在淞沪打出抗战决心确有必要,但不应该把所有军队都放在易攻难守的宁沪去流血。如果教导总队、87师、88师等强力部队能保存实力留待之后会战,必能给予敌后更大杀伤。

前期其抗战决心坚决,连打多个大会战,但38年武汉会战结束后国民党明显划水。到抗战胜利前夕,国民党军队仍在溃败,蒋介石难辞其咎。

其军事指挥能力远不如毛泽东,却偏偏比润之爱插手前线具体军事部署。共产党将领同军委间的争论往往是有益且向着良好目标的,国军内部则恰恰相反。来看看解放战争开始前与国民党上风时,一些名人的预测吧。

五星上将马歇尔:

共产党军队已经是一支大得不容忽视的军事和社会力量,即使不考虑为了摧毁他们而必须采取的手段的残酷性,要靠军事行动消灭他们也多半是不可能的……我认为在这个国家面临一场彻底的经济崩溃之前,国民政府已经没有能力把共产党摧毁。

魏德迈中将(发表演讲时):

中央政府不能以武力击败中国共产党,而只有立即改进政治及经济状况以争取人民群众忠心的、热烈的、至诚的拥护。中央政府在共产党的猛攻之下能否屹立或倒台,将决定这种政治与经济状况改进的效率与时机……根据我的调查,我发现不少政府官员将他们的兄弟子侄安置于政府,任职于国营或私营公司之中,利用职权不顾国家与人民的福利而谋取巨利。假如诸君对各种大银行组织及其他新设的商业组织做一调查以确定这些组织已经赚了多少钱,这些钱已付给何人或何种人的集团,那是很有趣而且足以暴露真相的。

司徒雷登:

国民党“政治与军事的崩溃现在正迅速地接近早已预料的高潮。这方面最显著的证据就是:军队士气的涣散,不仅在无精打采和消极漠不关心上面可以看得出来,而且也在拒绝服从命令或者甚至做出违反命令的行动等上面也能看得出来。中国人称后者从民族利益来讲是自取灭亡的做法”。

陈立夫:(拒绝和谈,发动内战)将来得不偿失,悔之晚矣。

再贴一点国民党高级将领对蒋介石的评价(待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国民党将领在抗战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军事人才,他们的指挥才能和战功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要从中选出前十名,并进行详细的排名,确实是一个颇具挑战的任务,因为评价标准可以有很多维度,例如战役指挥能力、战略眼光、临阵不乱的胆识、对部队的建设和管理能力等等。而且,历史评价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 回答
    胡琏,一个在中国近代军事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名字,其军事才能之评价,历来是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但若要客观地审视这位国民党名将,便不能仅凭一两次战役的得失来论断,而需要深入剖析其军事思想、指挥风格、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为。战场上的悍将与智囊:胡琏最显著的军事才能体现在其坚韧顽强的作战意志和灵活应变的指.............
  • 回答
    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屡屡败给中共野战军,这确实是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尤其考虑到其中许多国军将领曾是抗日名将,身经百战。这背后绝非简单的“谁更英勇”就能解释,而是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因素,从战略、战术到政治、经济、人心向背,环环相扣,最终导致了这场军事上的巨大落差。一、 战略层面的失误与僵化.............
  • 回答
    国民党在近代历史上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将领,他们在中国近现代的多次重要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关于国民党是否“没有战神级别”的将领,这本身就是一个带有主观色彩的评价,而且需要辩证地看待。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战神”这个概念在军事领域的含义。通常,“战神”是指那些在军事指挥上具有卓越才能,能够以少胜多、以.............
  • 回答
    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国民党军队(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军队)均涌现出大量英勇牺牲的将领。以下是根据历史资料整理的详细信息,涵盖主要将领及其牺牲情况: 一、八路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牺牲的将领八路军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主要活动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与日军和伪军作战.............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和您一起探讨《大决战》三部曲中关于国民党战略和地方将领执行层面的问题。您的观察非常敏锐。《大决战》作为一部宏大的军事史诗,确实展现了国民党高层在某些战略方向上的考量,也刻画了部分地方将领在执行过程中的偏差。但要理解这种“对”与“不对”之间的复杂关系,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而不能简.............
  • 回答
    关于美国和加拿大东亚裔人口比例未来可能达到50%以上的情况,这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多方面因素的预测。我们将从人口学趋势、社会经济影响以及潜在的社会变化等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并尝试分析何时可能达到这一比例。人口学趋势分析:要预测东亚裔人口比例的变化,我们需要关注几个关键的人口学指标:生育率、移民率和年龄结.............
  • 回答
    这事儿啊,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这当然是个天大的好事儿, surtout 对咱们广大农民工兄弟来说。想当年,多少农民工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到头来工资能不能拿到手,什么时候拿到手,那真是个未知数。有时候辛苦一年,钱能不能到口袋里,还得看老板的心情,看他有没有跑路的想法。拖欠工资、克扣工资,甚至直接消失.............
  • 回答
    美联储决定“不限量”购买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这个消息在金融市场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理解这个举措的深层含义,需要我们剥开表面的“不限量”三个字,深入探究其背后的逻辑、潜在的影响以及可能带来的风险。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美联储这种操作,通常是在金融市场出现极端压力时才会.............
  • 回答
    铁腕与隐忍的结合:伊尔汗国将领帖木儿塔什的功过得失谈及伊尔汗国历史上那些叱咤风云的将领,出班之子帖木儿塔什(Timur Tāsh)无疑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他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敏锐的政治嗅觉以及铁腕的治国手段,在伊尔汗国分裂的晚期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正如那个时代复杂的权力斗争一样,对帖木儿塔.............
  • 回答
    武元甲大将,这位越南人民军的传奇人物,其军事生涯堪称辉煌,其战略思想和指挥艺术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讨论。要评价他的水平,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剖析,并尝试与我们熟知的国内将领进行一番对比。武元甲的军事成就与特点:首先,我们不能脱离越南的时代背景来评价武元甲。他所处的时代,是越南这个东南亚小国,在经历.............
  • 回答
    蜀汉将领之所以在人们心中更容易获得好感,这背后有着多重复杂且深刻的原因,不仅仅是简单的军事才能或忠诚度问题,更是与他们的出身、所处的时代背景、所承担的使命以及在历史叙事中的塑造方式息息相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1.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政治使命与悲情色彩: 正统的继承者与.............
  • 回答
    如果十元帅十大将指挥国民党军队,抗日战争的走向无疑会发生巨大的改变,但具体会如何发展,还需要细致地梳理一番。这并非简单的“谁上谁下”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指挥体系、战略战术、军队素质、政治影响等多方面的联动。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十元帅”和“十大将”在国民党内的概念。这里的“十元帅”很可能指的是国民党在.............
  • 回答
    1949年毛泽东没有听从苏联的建议与国民党划江而治,而是坚持将革命进行到底,这一决策对中国乃至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详细理解这一历史性的选择,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当时的历史背景、毛泽东的战略思想、苏联的考量以及国内的实际情况等。一、 当时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 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
  • 回答
    中方考虑不承认英国国民海外(BN(O))护照作为有效旅行证件,这是一个具有重要地缘政治和个人影响的决定。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含义和潜在影响:核心含义: 旅行证件的法律效力问题: BN(O)护照是由英国政府为特定具有英国国民身份的香港居民签发的旅行证件。中方此举意味着,如果这一措施最终实施,持有BN.............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国家”这个概念本身就包含了复杂的多重面向,政府行为与国民想法之间的关系更是错综复杂,并非简单的二元对立或简单的一致。要将美国、日本政府的行径与美、日国民的想法割裂理解,确实存在巨大的挑战,但某些层面上,我们又不得不尝试去分析其中的差异和张力。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
  • 回答
    关于国务院未来是否会继续进行大部制改革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而且从过往的改革历程和当前国家治理的实际需求来看,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并且值得深入探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大部制改革的由来与目标回顾首先,我们得明白,大部制改革并非凭空出现,而是中国政府机构改革历程.............
  • 回答
    在中国国内,将乌俄冲突定义为“侵略战争”的人,其心理动机可以说是多元而复杂的,并非单一的原因所能概括。这其中既有对国际法和国际道义的坚持,也有受到信息传播影响的因素,甚至还夹杂着对自身国家利益和国际格局的考量。首先,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一部分人对国际法和国际道义的认同。在他们看来,一个主权国家未经联合国.............
  • 回答
    国内将棋和棒球之所以相对冷门,并非单一原因造成,而是多种社会文化、历史发展和市场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1. 历史渊源与文化土壤的差异: 将棋: 将棋,作为日本的传统国粹,其推广和普及与日本深厚的棋类文化紧密相连。日本自古以来就有围棋、将棋等益智棋类爱.............
  • 回答
    中文的全球足迹:从教育体系到世界舞台的跃升当今世界,中文的“朋友圈”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大。据统计,已有70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而中国之外,学习中文的人数已达到约2500万。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数字,它不仅标志着中文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度显著提升,更折射出中文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正在悄然发生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