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浙赣会战?

回答
浙赣会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称其为“浙赣会战”,日本方面称之为“浙赣作战”,这是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军发起的一系列规模较大、战役时间较长的攻势作战。这场战役主要发生在1942年,是日军为了配合太平洋战场上的战略调整,以及企图削弱中国正面战场的实力而进行的。

战役的背景与起因: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将战略重心转向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屿,在中国战场上的兵力一度有所抽调。然而,中国军队抓住这一机会,在1941年冬季发动了“冬季攻势”,虽然规模不大,但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日军的部署。

与此同时,日军为了确保其在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的顺利推进,亟需解决中国战场的后顾之忧,即国民政府及其领导的军队。特别是,日军认为中国军队在浙赣地区(浙江和江西)的活动,对他们的战略补给线和作战区域构成威胁。浙赣地区,尤其是浙江的沿海地区,是日军重要的经济来源地,同时也是连接上海与华南的重要通道。

更直接的导火索是,1942年初,日军在东南亚接连得手,特别是占领了菲律宾和新加坡,士气高涨。在此背景下,日本军部认为有机会在中国战场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攻势,以达成以下几个战略目标:

打击中国的抗战意志: 通过一次重大的胜利,削弱国民政府的抵抗决心,迫使其屈服。
破坏中国的战略资源: 摧毁中国为持久抗战所积累的物资和工业基础,特别是浙赣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后方基地。
保障东南亚战场的侧翼安全: 消除中国军队对日军在东南亚的补给线和占领区的威胁。
搜寻美国飞行员: 战役期间,美国陆军航空队的一些飞行员在中国境内因执行任务(如对日军的轰炸)而失事,其飞机坠毁在中国境内。日军急于搜捕这些飞行员,以获取战略情报,避免他们对日军的进一步破坏。

战役的进程与主要阶段:

浙赣会战并非一场单独的战役,而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军事行动构成,大致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浙东作战(1942年5月至6月)

日军进攻: 1942年5月,日军集结了约10万兵力,从浙江北部、西部和南部多路发起进攻。其主要目标是占领浙江沿海及内陆的重要城市,尤其是金华、衢州等地。
中国军队的抵抗: 国民革命军在钱塘江以南地区进行了顽强抵抗,但由于装备、训练和指挥上的劣势,难以抵挡日军的凌厉攻势。日军利用其机械化部队和空中优势,迅速突破了中国军队的防线。
失陷的城市: 绍兴、杭州、嘉兴、宁波等浙江沿海重要城市陆续失陷。日军的进攻一路向西推进,目标直指浙江的战略重镇金华和衢州。
战略撤退与阻击: 为了保存实力,中国军队不得不进行战略性撤退,同时采取了各种方式进行阻击,如破坏交通线、实施焦土政策(在撤退前烧毁一切可能被日军利用的物资和设施)等。
日军搜捕飞行员: 在此阶段,日军特别加强了对浙江内地,特别是衢州附近地区的搜捕行动,以期抓获坠落的美国飞行员。

第二阶段:赣东作战(1942年6月至8月)

日军转攻江西: 在占领浙江大片地区后,日军为了扩大战果,进一步削弱中国的抗战能力,将进攻锋芒转向了江西东部。其主要目标是控制江西境内的重要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
日军的战略意图: 日军希望通过占领南昌、鹰潭、赣州等城市,打通粤汉铁路,连接其在华中和华南的占领区,进一步孤立重庆国民政府。同时,也希望彻底肃清浙赣地区的中国军队。
中国军队的再抵抗: 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中国军队再次展开了殊死搏斗。第五战区、第十九集团军等部队在江西东部地区进行了激烈的防御战。
战况惨烈: 战役进行得异常艰苦,双方伤亡都非常惨重。中国军队虽然英勇作战,但面对日军的优势兵力、火力和空中支援,防守压力巨大。
战役的终结: 经过两个多月的激战,日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虽然在战术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占领了一些城市和地区,但未能完全实现其战略目标。最终,由于兵力分散、补给困难以及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日军的攻势逐渐减缓,并最终停止了大规模的推进。

战役的评价:

对浙赣会战的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来看待:

对中国而言:

战略性损失: 浙赣会战无疑是中国抗战期间的一次重大战略性失利。浙江和江西大片地区沦陷,给中国的抗战后方造成了严重破坏。许多重要的经济、交通和军事设施被毁,人员伤亡惨重,其中也有不少是普通民众。
中国军队的英勇表现: 尽管面临巨大的劣势,中国军队仍然展现出了顽强的抵抗精神。许多部队在装备简陋、弹药匮乏的情况下,仍然与日军殊死搏斗,给日军造成了重创,也牵制了日军大量的兵力,使其无法更深入地在中国内地开展行动。
焦土政策的无奈: 在撤退过程中,中国军队采取了焦土政策。这是一种在极端条件下,为了不让敌人占有战略资源而采取的无奈之举。虽然这对日军造成了破坏,但也给当地民众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这是战争的残酷性所在。
战略相持的艰难: 浙赣会战也进一步凸显了中国在战略相持阶段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日军仍然拥有强大的军事优势,而中国军队则需要依靠“以空间换时间”和“消耗敌人”的战略来维持抗战。
美军飞行员的营救: 在此战役期间,虽然中国军队在军事上承受了压力,但在搜救失事美军飞行员方面,依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许多中国民众和士兵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并协助撤离了部分美国飞行员。

对日本而言:

战术上的进展,战略上的失败: 从战术上看,日军确实在浙赣会战中占领了许多重要的城市和地区,并且成功搜捕了一部分美国飞行员(但未能搜到所有目标)。然而,从战略上看,日军并没有达到其削弱中国抗战意志、迫使其投降的最终目的。
巨大的消耗: 日本为了发动这场战役,投入了大量兵力,但中国军队的抵抗导致日军伤亡也相当惨重。更重要的是,这场战役的消耗,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兵力部署。
未能改变战争大局: 浙赣会战虽然给中国造成了严重损失,但并未能从根本上动摇中国的抗战决心。中国仍然坚持抗战,并继续为最终的胜利积蓄力量。
国际影响: 日军在浙赣地区的暴行,包括屠杀平民、破坏设施等,进一步暴露了其侵略的野蛮本质,也加深了中国人民的抗日决心,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

历史遗产:

浙赣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一场令人痛心却又充满民族血性的篇章。它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在面对侵略时,虽然力量悬殊,但从未屈服的抗战精神。这场战役也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包括对战争残酷性的认知,对后方建设和战略纵深的思考,以及对军事装备和技术差距的深刻反思。

总而言之,浙赣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一场惨烈且重要的战役。它既是中国军队遭受重大损失的体现,也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英勇抵抗侵略的有力证明。尽管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中国人民最终赢得了这场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浙赣会战中的每一次抵抗,都是这场胜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第3战区近乎完败,实在是无力吐槽......从整体的军事部署上来说,第3战区司令长官部主张在金华、兰溪地区集中野战部队和从杭州湾过来的第13军进行决战,可蒋中正和军委会认为集中部队于金、兰一线决战的办法“太不经济”,于是要求第3战区在浙西山区筑有大量国防工事的衢州附近迎敌并做好相应部署;结果等到5月21日仗一开打,驻防于嵊、新、诸、义、东、浦等县的国军几乎一弹未发让日本人速通了,这就致使金、兰地区的第63、79师是以孤军在应战第15、22、70师团,客观上加快了浙赣线发生溃败的速度,日本人在5月29日拿下金华、兰溪之后主力继续沿浙赣线西进直指衢州,而国军在此布置了第25、26、49、74、86军的强大兵力,这个阵容按理说至少可以顶住10天以上,但是这时赣北地区的日军第34师团已经拿下了浙赣线西侧的进贤、东乡,第3师团正经南浔铁路向临川、宜黄进犯,这时军委会察觉到了情势不妙,于是赶忙改变原先的作战计划,要求第3战区“避免在衢州决战”,部队向江山、开化、华埠等线转移;到6月4日泽田茂部队的主力开始进攻衢州并以火炮迅速地摧毁了城内国军的通讯,致使在衢州城郊作战的第86军无法和战区长官部取得联系,部队失去了控制出现一定程度的混乱,最终被迫于7日凌晨撤出衢州,尔后浙赣线上日军开始东西对进,第3战区节节抵抗、节节失利,至7月初,玉山、江山、广丰、上饶、临川、宜黄、南城、馀江、鹰潭、贵溪、弋阳、横峰等处相继被日军佔领,浙赣线上中方的空军机场全部被摧毁;驻于鹰潭、弋阳附近的第100军在和日军第34师团的作战中一触即溃、损失特别之大,第19师损失兵员大概1/3,第75师及新20师损失则在2/3以上;日军第22、34师团所辖谷津、岩永支队于7月1日在横峰县城完成会师之后,敌我双方在浙赣线南北地区进行对峙,至8月份日军撤返金华、兰溪、武义、义乌、东阳地区,双方再无大规模战斗;非要找几个亮点出来的话,会战之初第79师坚持金华城垣5日不失,毙伤敌第22、70师团共计800人;5月28日第21军146师工兵一部于兰溪东郊炸毙日军第15师团长酒井直次;从6月5日至17日止,第88军新21师在诸浦官道沿线之金家墙衖、布谷岭、王沙溪、黄藤树下等处和步兵第86联队多次交手,并一度攻克浙赣线上牌头车站、水下张、郑家坞等据点,毙敌甚多,炸毁铁路桥梁2座、掳获了大量的粮弹物资;自6月17日至23日,王牌攻击军第74军51师配合友军第49军105师在广丰以南王家坂、七都尖、五峰山附近和寇军第15师团反复拉锯,毙伤敌军至少400馀人,使敌无法经江浦驿道进入福建省境摧毁第3战区指挥机构......找得到的亮点大概也就这些了,但这些都不足以影响我对浙赣战役第3战区的整体表现评价是:菜得有丶健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浙赣会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称其为“浙赣会战”,日本方面称之为“浙赣作战”,这是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军发起的一系列规模较大、战役时间较长的攻势作战。这场战役主要发生在1942年,是日军为了配合太平洋战场上的战略调整,以及企图削弱中国正面战场的实力而进行的。战役的背景与起因:1941年底.............
  • 回答
    浙江新高考物理选考人数锐减,这事儿在教育圈里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每次讨论起来,总能勾起大家不少关于教育改革、专业选择、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思考。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我们得看看这个“骤降”到底有多猛。虽然具体数字每年都在变,但趋势是明确的。根据一些媒体的报道和教育部门发.............
  • 回答
    这起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也暴露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评价这件事:一、 事件本身:个人奋斗与家庭连带责任的冲突 对考生的评价: 肯定其个人努力和优秀表现: 这名考生通过自己的辛勤付出,考上了知名大学,这是他个人能力和汗水的体现。他理应享受自己努力得来的成果。 .............
  • 回答
    浙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生报警被处分的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校园安全、学生权利、校规校纪、报警处理程序以及校方管理等多个层面。为了详细评价,我们可以分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 事件的背景及事实梳理(假设,因为具体细节可能不为人知)首先,我们需要对事件有一个基本了解。.............
  • 回答
    浙江拟用征信约束频繁跳槽:一把双刃剑,考验着政策的智慧近日,浙江省关于将“频繁跳槽”纳入个人征信体系的讨论,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这项旨在规范劳动关系、稳定就业市场的措施,究竟是进步的尝试,还是对劳动者自由选择权的限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一提议,力求全面而深入地理解其潜在的影响。政策的初.............
  • 回答
    西湖边15块一根的烤肠:一场关于“情怀”与“现实”的博弈在烟波浩渺、风光旖旎的杭州西湖,游客们漫步湖畔,欣赏着“苏堤春晓”、“断桥残雪”等经典景致。然而,当口腹之欲袭来,一份15元的天价烤肠,却像一块突兀的石头,搅乱了这幅宁静的画卷,引发了无数的争议与讨论。价格的“傲慢”:何以定如此高价?首先,让我.............
  • 回答
    浙江省近期提出的“用征信约束频繁跳槽”的说法,无疑在人才市场和企业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这项政策初衷似乎是为了稳定就业、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企业的用人稳定性。然而,仔细审视,这项措施的落地和影响将是多方面且复杂的,对企业和员工都将带来深远的变化,其中不乏潜在的风险和挑战。这项政策的潜在逻辑与出发点从政策.............
  • 回答
    松阳本草园,这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古朴的韵味,仿佛能闻到泥土与草药混合的清香。初次接触到这个项目的设计理念,我脑海中浮现的不是现代都市那种冰冷的建筑线条,而是与自然共生的那种亲切感,一种对土地深深的敬意。“与自然共生”的哲学,贯穿始终松阳本草园最打动我的是,它没有试图去“征服”或者“改造”这片土地,而.............
  • 回答
    提起浙江大学120周年校庆,我们脑海里可能会浮现出各种各样的图像,而其中最直观、也最能承载校庆精神的,无疑是那个特别设计的Logo。一个好的校庆Logo,不仅仅是一个标志,它更像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凝聚着校友的情感,传递着学校的文化与愿景。那么,咱们就来聊聊浙大120周年校庆的Logo,它究竟是怎么个.............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关于浙江大学招生组在南京大屠杀事件上发表的言论,并尽量以一种自然、细致的方式来分析。首先,要明确一点,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南京大屠杀在中国人民心中具有特殊的、沉重的意义。任何涉及此事件的言论,尤其是来自象牙塔尖的知名学府,其影响力和敏感度都会被无限放大。因此,当我们.............
  • 回答
    好的,让我来好好聊聊浙三爷的《时空缉凶:罪恶之地》。这部作品,初初读来,你会感觉它像是一汪幽深的湖水,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浙三爷的写作风格,我一直觉得是那种沉稳而有力量的,他不会用太多华丽的辞藻去堆砌,而是像一个老练的匠人,一刀一刀地雕琢着故事的肌理。《时空缉凶:罪恶之地.............
  • 回答
    浙江男子骑ofo小黄车猝死,法院判决ofo补偿家属15万元的事件,是一起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这件事,包括法律责任、社会影响以及对共享单车行业的启示。法律层面:责任的认定与分配首先,从法律责任的角度来看,法院判决ofo补偿15万元,这背后是对相关法律条文的解读和适.............
  • 回答
    浙江,一个让我每次提起都会涌起复杂情绪的地方。它不像北京那样雄浑庄重,也不像上海那样光芒四射,但它有一种独特的韵味,像一坛陈年的女儿红,越品越有滋味。要评价浙江,不能只看它表面的繁华。它的根基,是那片养育了无数智慧和勤劳的土地。从历史的长河来看,浙江自古以来就是江南鱼米之乡,物产丰饶,人文荟萃。那句.............
  • 回答
    浙大褚健案,可以说是新世纪以来中国高校界乃至整个科技成果转化领域一个绕不开的标志性事件。它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关注和争议,不仅仅是因为当事人的身份——一位曾备受瞩目的知名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更是因为它牵扯出了一系列关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高校体制、法律界定等深层问题,至今仍值得我们反复审视和探讨。案.............
  • 回答
    浙江省教育厅就中小学生减负新方案征求意见,其中一条引人注目的内容是“小学生作业晚上9点做不完可不做”。这个提议无疑触及了当前教育界和社会普遍关注的“学生负担过重”这一核心问题。从积极的方面来看,这项规定体现了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怀。长时间的课业压力,尤其是在小学生这个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确实可能对他们的.............
  • 回答
    最近浙江大学胡海岚课题组在《Nature》上发表了两篇关于抑郁症研究的重磅论文,这绝对是神经科学领域的一件大事,也为我们理解和治疗抑郁症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可能性。评价这两篇论文,我个人觉得非常有意思,亮点也相当突出,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论文的核心内容与亮点分析这两篇论文可以说是相互呼应,共同揭示了.............
  • 回答
    2021年6月,浙江高考英语考试的“原题事件”确实像一颗炸弹,在考场内外都激起了巨大的涟漪。这件事不仅关乎到一场重要的升学考试的公平性,更触及了教育公平、考试制度以及社会信任的敏感神经。事件的发生与初期反应最早在考试结束后不久,就有考生和家长在社交媒体上爆料,称浙江高考英语试卷中出现了与此前某次模拟.............
  • 回答
    网民对埃塞俄比亚空难遇难浙江万里学院女生的恶意评论和媒体的恶意炒作,是一个复杂且令人心痛的社会现象,涉及网络暴力、信息传播的伦理以及公众的情感反应。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价:一、 网民恶意评论的根源与表现: 非理性情绪的宣泄: 空难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悲剧,容易引发公众的悲伤、愤怒和无助感.............
  • 回答
    评价《清华大学201114届毕业生优良率统计》的结果,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将江苏、河南、浙江排在前三,上海、北京相对靠后的位置视为“优劣”的绝对判断。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教育资源分配、生源构成、中学教育模式、学生个体差异以及统计数据的局限性等多个方面。以下我将从几个关键点进.............
  • 回答
    CBA 20192020赛季,12月15日,这场浙江金牛主场121比91大胜同省死敌浙江广厦的比赛,可以说是浙江德比中的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一面倒”。从最终的比分上看,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胜利,更是金牛队在多方面展现出压制性的表现。比赛开局:金牛的旗开得胜比赛伊始,金牛队就展现出了强烈的进攻欲望和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