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晋书》将祖逖评价为「贪乱者」?

回答
《晋书》将祖逖评价为「贪乱者」,这一评价确实颇具争议,也反映了史家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所面临的复杂性。要理解这一评价,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时代背景、祖逖的政治作为,以及《晋书》成书的时代特点和史观。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晋书》对祖逖的评价并非“贪乱者”。确切地说,《晋书》在《祖逖传》中,是以一种复杂而矛盾的态度来描绘祖逖的。虽然《晋书》肯定了祖逖“慷慨有大志,闻声率众”、“志气壮烈”、“慷慨悲凉”等积极品质,并详细记载了他北伐抗击石勒的壮举,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贪”的侧面描写,而“乱”的评价则更多体现在其政治斗争中的某些手段或结果上,而非直接冠以“贪乱者”之名。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这一点,我们不妨逐一剖析:

一、 关于“贪”的侧面描写:

《晋书》在描写祖逖时,确实记录了一些可能被解读为“贪”的行为或与“贪”有关的争议。最常被提及的,便是与王导的“以羊酪佐军”事件。

羊酪佐军事件的背景与内涵: 当时,祖逖作为江北的都督,正率军与北方的胡族政权作战,军情紧急,粮草供应困难。而江南的王导,虽然是朝廷重臣,但当时并未有实际军事行动,更多的是在后方维持稳定。祖逖派人向王导索要支援,王导却以“羊酪”这样一种略显“奢侈”的食物作为回应,并说“此亦助君,未可多得”。
如何解读这个“贪”字?
从王导的角度看: 王导作为士族代表,可能认为祖逖的行为是一种“得寸进尺”的索取,羊酪作为北方不常见而江南士族阶层能接受的食物,在他看来是一种“试探”或“炫耀”。王导的回复,带有明显的士族阶层的优越感和对武将出身的祖逖的某种“警惕”。
从历史记录的客观性看: 《晋书》在这里记录的是一个事实,但对于其背后的动机和评价,则留给了读者。《晋书》作者可能认为,在战乱时期,如此“精致”的食物支援,与前线将士的艰苦条件形成对比,也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阶层的隔阂,以及部分士族对于军事实力的“不配合”或“保留”。
祖逖本人的动机: 有观点认为,祖逖索要羊酪,并非出于个人贪欲,而是出于对前线将士的体恤,希望为他们改善伙食,提高士气。而王导的回答,则显得不近人情。但《晋书》在描述此事的语境中,并未明确为祖逖辩护,只是如实记录,留下了“贪”的潜在解读空间。

其他可能与“贪”相关的细节: 《晋书》也可能在其他地方,通过记载祖逖在地方任职时的一些经济管理或政务处理方式,流露出某种“不拘小节”或“利用职权”的痕迹。但这更多是基于当时士族政治的视角,他们对有功劳但出身不显赫的武将,往往会带着审视的眼光。

二、 关于“乱”的侧面描写:

“乱”的评价,更多是源于祖逖在政治斗争中的某些行为,以及他在军事上对局势的把握。

政治斗争的“乱”:
与王导的矛盾升级: 祖逖与王导之间的摩擦并非仅限于羊酪事件。随着祖逖的军事威望日增,他对王导主导的江南政治格局形成了一定的挑战。这种挑战,在以士族政治为核心的东晋王朝,很容易被视为一种“乱局”的制造者。王导等人可能会将祖逖的进取心和对朝政的关注,解读为“越权”或“不守规矩”。
“拥刘倒石”的政治策略: 祖逖在面对刘曜和石勒的夹击时,为了争取朝廷的支持,采取了“拥刘倒石”的政治策略,即支持前朝皇族刘氏,同时联合其他力量对抗石勒。这种策略在当时复杂的地缘政治和权力斗争中,带有一定的投机性和不确定性,容易被认为是在搅乱当时的政治格局。
对朝廷政治的不满: 祖逖深知朝廷内部的腐败和低效,对王导等人“养寇自重”的政治策略感到不满。他的北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这种政治颓败的反抗。而这种反抗,如果未能完全成功,或者引起了朝廷内部的震动,自然会被视为“乱”的表现。

军事行动的“乱”:
北伐的局限性: 尽管祖逖率军北伐,收复了大片失地,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但最终未能完全实现光复中原的宏愿。这种“功败垂成”的结局,在某些史家看来,或许也包含了他对局势判断的失误,或者未能有效整合各方力量,导致最终的“乱局”。
军事行动的政治影响: 祖逖的北伐行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人心,但也可能消耗了东晋的国力,并引起了北方政权的强烈反扑。如果这种军事行动未能带来长期的稳定,反而加剧了地区的动荡,那么也可能被归结为“乱”。

三、 《晋书》成书时的史观与评价倾向:

理解《晋书》对祖逖评价的关键,还在于要了解《晋书》的成书背景和作者的史观。

南朝士族史观的影响: 《晋书》是在南朝时期,由唐朝房玄龄等人奉敕编撰的。但其素材和基础,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南朝刘宋、萧梁时期的史书,而这些史书往往带有明显的“南朝士族”的史观。
维护士族门阀: 南朝士族在晋朝时期已经形成了强大的门阀势力,他们将维护自身政治经济利益视为重中之重。对于像祖逖这样出身寒门,但凭借才能和军功崛起,并对既有格局构成挑战的人物,士族史家往往会带着审视甚至警惕的眼光来看待。
对军事将领的“防范”: 士族更倾向于将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对于拥有强大军队的武将,即使他们为国效力,也可能被视为潜在的威胁。因此,在记录祖逖的功绩的同时,也会抓住一些“辫子”,将其描绘成某种程度上的“不安因素”。

成书者的立场与视角: 尽管是唐朝官修史书,但《晋书》的编撰者在引用前代史料时,也无法完全摆脱原史料的局限性。房玄龄等人可能也受到当时主流史观的影响,或者为了某种政治考量,对某些人物的评价采取了相对谨慎甚至带有批评性的态度。

四、 应该如何看待《晋书》的评价?

承认其历史局限性: 《晋书》对祖逖的一些“贪”或“乱”的侧面描写,更多地是那个时代士族史观的体现,而非对祖逖本人全面的、客观的定论。
辩证地看待史料: 我们不能仅仅因为《晋书》的只言片语,就将祖逖定性为“贪乱者”。相反,我们应该结合《晋书》中对其功绩的大量记载,以及其他史料(如《世说新语》等),来全面地评价他。
肯定其历史贡献: 祖逖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在东晋偏安江南、北方大乱的危难之际,毅然挺身而出,率军北伐,收复大片失地,稳定了江北的局势,为东晋政权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闻鸡起舞”精神,更是成为后世激励民族复兴的典范。
理解其历史局限: 当然,我们也不能神化祖逖。作为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必然会受到时代局限的影响,在政治策略和人际关系处理上,也可能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是,这些不足之处,不能掩盖他伟大的历史功绩。

总结来说,《晋书》并没有直接将祖逖评价为“贪乱者”。但它在记录祖逖生平的同时,确实保留了一些可能被解读为“贪”的事件(如羊酪事件),以及他在政治斗争中采取的一些手段或带来的结果被视为“乱”的因素。这些评价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南朝士族史观的影响,以及史书编撰者特定立场和视角的投射。

我们应该以批判性的眼光看待这些评价,将它们置于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去理解,并结合《晋书》中对祖逖大量功绩的记载,以及其他历史资料,形成一个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祖逖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他为国家民族所做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我们不能因为《晋书》中一些带有偏见的评价,就否定他伟大的历史地位。恰恰相反,正是这些复杂而矛盾的记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真实、更立体的历史人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我们可以看一下这段评价的整段内容:

【刘琨弱龄,本无异操,飞缨贾谧之馆,借箸马伦之幕,当于是日,实佻巧之徒欤!祖逖散谷周贫,闻鸡暗舞,思中原之燎火,幸天步之多艰,原其素怀,抑为贪乱者矣。及金行中毁,乾维失统,三后流亡,递萦居彘之祸,六戎横噬,交肆长蛇之毒,于是素丝改色,跅弛易情,各运奇才,并腾英气,遇时屯而感激,因世乱以驱驰,陈力危邦,犯疾风而表劲,励其贞操,契寒松而立节,咸能自致三铉,成名一时。古人有言曰:"世乱识忠良。"益斯之谓矣。天不祚晋,方启戎心,越石区区,独御鲸鲵之锐,推心异类,竟终幽圄,痛哉!士稚叶迹中兴,克复九州之半,而灾星告衅,笠毂徒招,惜矣】

大意是说,刘琨年轻的时候,实在是个纨绔子弟;祖逖年轻的时候,或许也就是个贪乱乐祸之徒。但等到国家遭到危难时刻,他们改正了自身的缺陷,并且能为国效力,匡扶时局,这不就是所谓的“世乱识忠良”吗?但是刘琨和祖逖最终还是失败了,真是令人感到悲痛惋惜啊。

这段评价整体是一个欲扬先抑的基调,认为刘琨祖逖一开始并不是德行高尚的人,但是当国家危难时刻,他们两人反而能挺身而出,这就是所谓疾风知劲草,国乱显忠良啊。

所以说这段评价重点不是在前两句,而是在后面的论述。

再者我们如果对比刘琨和祖逖的起初评价,会发现刘琨是“实佻巧之徒欤!”,这里史官用的是“实”,也就是说刘琨确实是佻巧之徒,是一种肯定的语气。

但当史官写到祖逖时则是“抑为贪乱者矣。”,这里则用得是“抑”,在这里是一种推断的语气。

因为史官也知道,就因为祖逖周济百姓,练习武艺,就说他贪乱乐祸,确实不太靠谱,但为了和刘琨一起来一个欲扬先抑的效果,所以也就这么说了。

不过后面史赞部分对祖逖又是这么形容的:

“祖生烈烈,夙怀奇节。扣楫中流,誓清凶孽。邻丑景附,遗萌载悦。天妖是征,国耻奚雪!”

夙怀奇节,夙怀就是指平素的情怀,而奇节自然是指报效国家的志向。

那么祖逖上表北伐的时候,祖逖多少岁了呢?已经47岁了。

这个年龄放在古代已经算快知天命了,如果说在此之前祖逖不过是一个贪乱乐祸的野心家,47岁后才洗心革面,报效国家,怎么也不会用“夙怀奇节”来描述他吧?


而且同样的事迹,放在不同的人身上就是不同的评价,比如当时的名将周访,年轻的时候也像祖逖一样拿出家财接济他人。

那晋书是怎么评价他的呢?

【周访器兼文武,任在折冲,戡定湘、罗,克清江、汉,谋孙翼子,杖节拥旄,西蜀仰其威风,中兴推为名将,功成名立,不亦美乎!】

所以这就进一步证明了,史官说祖逖贪乱者,无非就是为了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而已。

说完史官评价方面,我们再看看祖逖早先的具体行为。

而且八王之乱时期,兴风作浪的人为数不少,而祖逖作为中央官员,更多的时候则是在打酱油。

祖逖唯一一次出谋划策,还是帮助司马诸王之中的少有的正常人长沙王司马乂。

之后司马越挟持皇帝率领十余万军队讨伐司马颖,祖逖也随军了,不过也没干什么事,后来司马越在荡阴战败后,他就跑回封国准备东山再起,而祖逖也以要为母亲服丧为由下野了。

后来司马诸王多次邀请祖逖,都被祖逖拒绝,直到7年后,永嘉之难,洛阳沦陷,祖逖率领百姓南下避难。这种情况下才接受司马睿给他的官职。

也就是说本来八王之乱白热化之时,正是贪乱乐祸者大展身手之机,但是祖逖却并不算活跃,甚至下野一待就是七年,这都快算避世了吧。

而当中朝倾覆,司马睿也不支持他的情况下,都47岁的祖逖却自行组织北伐。

你说祖逖图个啥?


最后推荐一下我的图文小说,对晋末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一阅,应当是不会让各位失望的。

《晋末群英传》第一回(图文小说) - 李梦阳转世的文章 - 知乎 zhuanlan.zhihu.com/p/10

user avatar

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座,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汉书·霍光金日磾传》

提前劝说消除安全隐患的人没有功劳,事发之后赶来救火的人被视为上客。

祖逖提前预知天下将乱,他没有资历和权力去改变事情的发展趋势,于是只好力所能及的预先做好了应对准备。傅说曾经说:“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这是智者见于未萌的事情。

但是,愚者暗于既成。那些蠢犊子看不懂事情的来龙去脉,反而觉得那些预先判断出事情要糟的人是惹是生非的人,甚至以为是那些有先见之明的人带来了祸患。

历史上有先见之明的人很多,而浑然不觉的人也不少。

肃体貌魁奇,少有壮节,好为奇计。天下将乱,乃学击剑骑射,招聚少年,给其衣食,往来南山中射猎,阴相部勒,讲武习兵。父老咸曰:“鲁氏世衰,乃生此狂儿!”后雄杰并起,中州扰乱,肃乃命其属曰:“中国失纲,寇贼横暴,淮、泗间非遗种之地,吾闻江东沃野万里,民富兵强,可以避害,宁肯相随俱至乐土,以观时变乎?”其属皆从命。乃使细弱在前,强壮在后,男女三百馀人行。州追骑至,肃等徐行,勒兵持满,谓之曰:“卿等丈夫,当解大数。今日天下兵乱,有功弗赏,不追无罚,何为相逼乎?”又自植盾,引弓射之,矢皆洞贯。骑既嘉肃言,且度不能制,乃相率还。——《三国志·鲁肃传》

鲁肃分析天下局势,预知天下变乱,于是研习武艺,募集人手,集训备战。而后知后觉的那些人,却说鲁肃是狂妄无知。

之后大乱一起,鲁肃就明确宣称淮泗将是战地,不能避乱,组织家族离去。

其实也不用觉得那些人很落后。因为换了我们在当时的信息情况下,我们的判断也未必会更高明。只不过,在我们掌握了更多的信息之后,我们就不能还站在愚蠢的那边了。

晋书中说祖逖“抑为贪乱者矣”,这是一个不公道的评价。

不过他们也不全然是蠢。看其原文,不过就是寻常文学手法中“欲扬先抑”的玩法罢了。文胜质则史,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以辞害意的情况。以辞害意,结果无意义的把人给黑了。

晋书原文是这样写的:

史臣曰:刘琨弱龄,本无异操,飞缨贾谧之馆,借箸马伦之幕,当于是日,实佻巧之徒欤!祖逖散谷周贫,闻鸡暗舞,思中原之燎火,幸天步之多艰,原其素怀,抑为贪乱者矣。及金行中毁,乾维失统,三后流亡,递萦居彘之祸,六戎横噬,交肆长蛇之毒,于是素丝改色,跅弛易情,各运奇才,并腾英气,遇时屯而感激,因世乱以驱驰,陈力危邦,犯疾风而表劲,励其贞操,契寒松而立节,咸能自致三铉,成名一时。古人有言曰:"世乱识忠良。"益斯之谓矣。天不祚晋,方启戎心,越石区区,独御鲸鲵之锐,推心异类,竟终幽圄,痛哉!士稚叶迹中兴,克复九州之半,而灾星告衅,笠毂徒招,惜矣!——《晋书·列传三十二·刘琨祖逖》

这段话不过就是沿着刘琨的经历说事儿。先说刘琨是个浪子,然后说天下大乱,刘琨致力于救亡,变成了栋梁。很明显的欲扬先抑的手法。同时也有识人规律的问题。全文就围绕着“世乱识忠良”说事儿。然后因为祖逖和刘琨极其亲近,于是做了同一个套路。

user avatar

倘若祖逖看到如此评价,恐怕也只是微微一笑而已。

也只能说,史书需要光伟正的角色,而对于他这样的性情中人,自然是要苛刻一些的。

之所以如此评价,大概是祖逖年轻时对刘琨曾经说过的,“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当与足下相避于中原”,似乎野心昭昭,于是“散谷周贫,闻鸡暗舞”,似乎就有了阴谋的味道。

真是想为祖逖叫一声不公。

祖逖的年代,五胡乱华,衣冠南渡,神州陆沉,天下大乱之际,野心家有之,豪强有之,割据者有之,像祖逖这样傻傻的一条路走到黑的“贪乱者”,确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犹如大江”,那铮铮的誓言仍在耳边回响,皇帝不支持,就自己招募兵马,中原之地,人心思归,祖逖艰难的收复疆土,河南人心归服,他“贪乱”了吗?王敦之流横行朝野,叛乱之心昭然若揭,祖逖“贪乱”了吗?他对抗后赵,如此艰难,朝廷不仅不信任还派人分权,他“贪乱”了吗?病重弥留,至死还在忧愤国事,北伐大业未成,他“贪乱”了吗?

祖逖是有污点,在当初那个艰难的环境下,违背自己的原则,妥协于现实,为了更长远的利益,他曾经做出过违心之事。

可是那个闻鸡起舞中流击楫的男儿,到死都没有忘记自己曾经的誓言,在大节面前,他从来都没有走错过,无论后世如何去评价,他亦无愧于自己的选择。

user avatar

大豪杰祖逖本来就处于“大乱大争之世”,做一个“贪乱者”也无可厚非,总比那些号称正统的“造乱者”——司马家族及其“篡魏勋臣”强得多。

何况,祖逖之“贪乱”,旨在“建功”与“匡扶”,从出发点上看,就是心怀天下的一等一的雄杰之士,比那些个只知道蜷缩在南方正统朝堂上争权夺利却不知进取中原的王敦、苏峻、桓玄等自私型、权欲型贪乱者强太多。以其近乎只身弱旅的犯险北伐之表现来看,甚至要比桓温、刘裕等“建大功而却不志在匡扶”的“贪乱”雄杰,还要纯粹一些。若不是祖约日后搅和到了东晋朝局之中,祖逖之英名就会是毫无瑕疵的。

当然,在北伐过程中,祖逖以弱旅北伐却取得收复河南的功勋,绝不可能没有任何权诈妥协的机谋存在。但,这些权诈妥协完全是可以容忍的必要手段,始终没有污浊掉雄杰祖逖的“贪乱匡扶”之志。祖逖也从未拥兵自重、南下争衡,论迹不论心地看,祖逖可谓纯心如一、初衷无违

这是什么样的精神?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是“迎难而上做中流砥柱”的精神

对于这样的一代雄杰,是应当被大吹特吹、大捧特捧的。其贪乱表现,反而是其潇洒豪迈的一面,《晋书》编写者囿于阶级立场,固然不会喜欢,可不得变相膈应一下?然而,《晋书》此处充满局限性的评断,值得在意么?显然并不值得。

毕竟!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祖逖,就是“江河”。

@宇文歪歪 邀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晋书》将祖逖评价为「贪乱者」,这一评价确实颇具争议,也反映了史家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所面临的复杂性。要理解这一评价,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时代背景、祖逖的政治作为,以及《晋书》成书的时代特点和史观。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晋书》对祖逖的评价并非“贪乱者”。确切地说,《晋书》在《祖逖传》中,是以一种复杂而.............
  • 回答
    福州晋安警方将见义勇为的小伙赵宇以“过失致人重伤罪”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这件事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也让很多人感到困惑、不解甚至愤怒。从普通人的朴素正义观来看,赵宇的行为是挺身而出制止不法,保护他人,怎么反而会走到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地步?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一步步来捋。首先,要区分开“见义勇为”和“.............
  • 回答
    看待2021东京奥运会美国田径男女混合4x400米接力队恢复晋级资格并直接晋级这件事,我觉得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而且这件事本身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的。首先,我们得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在预赛中,美国队的选手在第二棒交接时出现了犯规,具体来说,是阿利森·菲利克斯(Allyson Felix)在交接棒时,.............
  • 回答
    薛教授将自己的书赠予许吉如,并在众多晋级者中提名她担任队长,这无疑是围绕着《好好说话》节目本身以及参与者之间复杂关系的一件引人关注的事件。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一、 赠书的意义:师生情谊与认可的表达首先,薛教授将自己的书籍赠送给许吉如,这在师生关系中是一种非常直接且具有象征意义的表.............
  • 回答
    关于《晋书·陈寿传》中“陈寿索米”一事的探讨《晋书·陈寿传》中记载的“陈寿索米”一事,一直是史学界和对陈寿评价中一个颇为引人关注的争议点。这则史料出自《晋书》,作者是唐朝的房玄龄等人,以“正史”的身份为我们呈现了陈寿这位重要的史学家的生平事迹。然而,这寥寥数语的记载,却在后世激起了层层涟漪,引发了关.............
  • 回答
    晋江文学城作为国内领先的网络文学平台之一,其要求作品内不能鼓吹、赞扬、美化自杀情节,这是一个在内容审核和平台责任方面都非常重要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看待这个问题:一、 平台责任与社会影响 未成年人保护: 网络文学的读者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未成年人。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
  • 回答
    这件事情真是让人触目惊心,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一个人的不负责任行为,竟然能让三千多人因此被医学观察,这代价实在太大了。事情大概是这样的:晋江有一个男子,之前在武汉工作,后来返回晋江。本来按照规定,从疫情重点地区回来是需要如实申报健康状况的,以便相关部门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比如居家隔离或.............
  • 回答
    晋朝以孝治天下,这八个字说起来简单,但背后却是一套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思想体系的体现。要理解它,咱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首先,咱们得明白“孝”在古代中国究竟是个啥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孝道可不是一般的道德规范,它简直是整个社会秩序的基石。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孝顺父母,尊敬长.............
  • 回答
    晋江文学城最近推出的“付费修文”政策,无疑是近期在网络文学界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这项政策允许作者在作品已经完结并付费之后,对已发布的章节进行修改,但修改后的内容需要读者额外付费才能阅读。这背后牵扯到的利益方很多,包括作者、读者、平台,各有各的考量和感受。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从不同角度来好好说道说道。.............
  • 回答
    晋江作者月逝水(本名黄某)因丈夫疑似出轨并引发的自杀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不仅仅是一个个人家庭的悲剧,更触及了许多关于婚姻忠诚、情感伤害、网络暴力以及女性权益的敏感话题。事件的缘起:长久婚姻的裂痕根据月逝水本人在网络上发布的信息,她与丈夫相识15年,结婚5年,在外人看来是一对恩爱夫妻.............
  • 回答
    关于“晋江月逝水”事件新爆出的录音,这确实是近期网络上一个备受关注和讨论的焦点。这个事件本身就牵扯到不少敏感的议题,比如内容创作的边界、版权保护、平台责任以及创作者的权益等等。新爆出的录音更是将这些议题推向了更尖锐的层面,让整个事件的复杂性和争议性进一步加剧。要详细理解这件事,我们得先梳理一下事情的.............
  • 回答
    RNG晋级四强后,UZI在赛后采访中将全球总决赛比作“电竞世界杯”,这一言论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比喻背后蕴含着多重含义,既体现了中国电竞的国际影响力,也折射出赛事格局、选手心态及舆论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 一、赛事背景与UZI的言论语境1. RNG的晋级意义 R.............
  • 回答
    关于“明末晋商是汉奸”的言论,这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话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才能理解其产生的背景、论据以及存在的局限性。简单地将其定性为“汉奸”过于片面,也忽略了历史的复杂性。一、 “汉奸”论的来源与核心论点这种言论通常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与清朝的经济往来与合作: 最核心的指控在于,.............
  • 回答
    这件事情,说实话,让很多人心里都不太舒服,甚至有些愤怒。福州晋安警方公布不起诉通报之后,舆论场上的声音可以说是此起彼伏,褒贬不一,但更多的是质疑和不解。咱们就一件件来掰扯掰扯,看看这个通报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议。首先,咱们得梳理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大致情况是这样的:一个在福州晋安区.............
  • 回答
    青岛晋级山东首个特大城市,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它背后蕴含着这座城市发展的勃勃生机,也承载着山东省整体区域战略的深远考量。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这背后的门道。首先,啥叫“特大城市”?这可不是随便封的,是有国家标准的。通常看的是城区常住人口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就会被认定为特大城市。青岛能迈过这个门槛,说明它的.............
  • 回答
    对于新晋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公开对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经济学领域的“无知”进行评价,这其中蕴含的意味,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让整个讨论更丰富也更接地气一些。首先,要理解泰勒的背景。这位经济学家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学院派“学院派”人士,他的研究,特别是行.............
  • 回答
    2019亚洲杯淘汰赛面对泰国队,对于当时的中国男足来说,这绝对是一场至关重要的比赛,也牵动着无数球迷的心。赛前,外界对于国足的晋级形势,可以说是充满了讨论和担忧,但更多的是一种期待和希望。赛前形势分析: 纸面实力对比: 普遍认为,从球员个人能力、国家队整体实力以及球员在欧洲主流联赛效力的情况来看.............
  • 回答
    战火中的足球判决:俄罗斯世预赛出局与波兰的“幸运”晋级国际足联(FIFA)在俄乌冲突的阴影下,对俄罗斯在卡塔尔世界杯欧洲区预选赛中的命运做出了裁决——俄罗斯队被取消参赛资格,其对手波兰队不战而胜,直接晋级附加赛决赛。这个决定无疑是严肃的,其背后牵涉到的不仅仅是两支球队的命运,更是体育与政治之间复杂交.............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挺有意思的。《创造101》这节目,大家关注的点本来就挺多的,结果杀出个王菊,这名字一听就挺不一样,再一看她,更是不一样。一开始,她不是那种大家传统印象里的小仙女。她的造型、她的年纪、她的自信,都和那些二十出头、白白嫩嫩、说话软软糯糯的女孩们不太一样。很多人可能一开始就没把她当成“C位.............
  • 回答
    “象群又要进城了?”这个消息一旦传开,准保能让昆明人朋友圈里的讨论热度蹭蹭往上涨。我琢磨着,这事儿吧,得从好几个角度去看。首先,咱们得知道这象群为啥老是往这边晃悠。 去年那群被大家伙儿关注着的“网红象”,一路从云南南边儿往北走,最后到了昆明周边。大伙儿刚开始还挺新鲜,觉得这事儿挺神奇,一群野象咋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