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经济学家们最常说的「谎言」是什么?

回答
经济学家们被广泛认为是讲“谎言”的,但这并非是出于恶意或欺骗,而是源于他们所使用的理论模型、简化假设以及在不同语境下的表达方式。理解这些“谎言”,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局限性。

以下是一些经济学家最常说的“谎言”,以及其详细解释:

1. “假设所有人都理性决策者(Rational Actors)。”

详细解释: 这是经济学中最核心的假设之一,尤其是在微观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中。它意味着人们在做决策时,会充分利用所有可用信息,计算成本和收益,并选择能够最大化自身效用(满意度)的选项。
为什么是“谎言”? 在现实世界中,人类的行为是复杂的,受到情感、认知偏差、社会规范、习惯、有限信息和时间压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人们并非总是能够冷静、逻辑地计算。例如,消费者可能会冲动购物,投资者可能会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而做出非理性的决策(如恐惧或贪婪驱动的抛售)。
经济学的辩护: 经济学家并不是否认人类的非理性,而是认为在宏观层面或在具有足够激励的情况下,理性假设能提供一个有用的近似值。它是一个分析工具,而不是对人类行为的精确描述。通过简化,经济学家可以构建模型来预测趋势和分析政策影响,即使模型中的个体并非总是完全理性。行为经济学等分支就是为了弥补这一不足而出现的。

2. “假设市场总能达到均衡(Equilibrium)。”

详细解释: 经济学模型经常预测市场会趋于一种“均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供给等于需求,价格稳定,没有进一步的改变动力。例如,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会调整到使生产者愿意生产的商品数量与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相等。
为什么是“谎言”? 现实世界的市场很少真正处于绝对的均衡状态。市场总是在不断变化,受到新信息的冲击、技术进步、消费者偏好的改变、政府政策干预等因素的影响。市场可能是在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中,不断接近或偏离均衡,但很少能“停留在”均衡点上。例如,新技术出现后,市场需要时间来调整生产和消费模式,这个过程可能非常漫长且充满波动。
经济学的辩护: 均衡分析提供了一个静态的参照点,帮助我们理解市场力量如何运作,以及当市场偏离均衡时会发生什么。它帮助我们分析价格的变动趋势和供需关系的调整方向。研究市场如何动态地达到均衡是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动态均衡)。

3. “假设信息是完全对称的(Perfect Information)或充分的。”

详细解释: 许多经济模型假设参与者对市场上的一切信息(产品质量、生产成本、未来价格等)都有完整的了解,或者至少有足够的信息来做出最优决策。
为什么是“谎言”? 在现实中,信息不对称是普遍存在的。例如,卖方往往比买方更了解商品的质量(逆向选择),或者在交易完成后,一方的行为更难被另一方观察到(道德风险)。消费者也常常缺乏足够的信息来评估复杂产品或服务的价值。
经济学的辩护: 经济学家也深入研究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并以此解释市场失灵(如二手车市场中的“柠檬问题”)。但基础模型常常先从简化假设开始,再逐步引入信息不对称等现实因素进行分析。对完全信息的假设是一种基准线,用于理解在信息完美的情况下市场会如何运作。

4. “所有的经济变量都是可量化的,并且可以被精确测量。”

详细解释: 经济学依赖于数据和统计分析。经济学家常常会谈论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利率等可量化的指标,并将它们作为分析的依据。
为什么是“谎言”? 许多重要的经济概念是难以精确量化的。例如,幸福感、生活质量、社会资本、信任度、创新能力等,虽然对经济福祉至关重要,但很难转化为单一的数字。即使是可量化的指标,其测量也可能存在误差或受到统计口径的影响。例如,如何计算影子经济中的活动,或者如何准确衡量非市场活动的价值,都是难题。
经济学的辩护: 经济学力求通过各种方法(如替代指标、调查数据、定性研究)来捕捉和分析这些难以量化的因素。但为了进行普遍性的理论分析和政策评估,使用可量化指标是一种实用的工具。经济学家会意识到这些指标的局限性,并在分析中加以说明。

5. “政策建议总是基于最优的经济模型。”

详细解释: 当经济学家提出政策建议时,人们通常会认为这些建议是基于最严谨、最科学的经济模型推导出来的。
为什么是“谎言”? 经济模型有很多种,不同的模型基于不同的假设,会得出不同的政策结论。例如,凯恩斯主义模型和货币主义模型在如何应对衰退时,会提出截然不同的政策建议。此外,政策制定还会受到政治因素、社会压力、伦理考量以及预测不确定性的影响。经济学家的建议往往是在这些复杂的背景下,根据他们的专业判断和所持有的理论框架提出的。
经济学的辩护: 经济学提供的是分析工具和潜在的政策影响,而非包治百病的万灵药。经济学家会在不同的模型框架下进行权衡,并会指出其建议的潜在风险和局限性。他们的角色是提供信息和分析,最终决策权在政治家手中。

6. “我们总能预测未来。”

详细解释: 经济学家经常被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够准确预测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股票价格等关键经济变量的未来走向。
为什么是“谎言”? 经济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受无数不可预测的因素影响(如自然灾害、政治事件、突发技术突破等)。经济预测的准确性远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高。经济学家更擅长的是分析“如果……会怎样”的趋势,而不是“将在某个时间点精确发生”的预测。
经济学的辩护: 经济学家进行的“预测”更多的是一种情景分析或概率估计,旨在为决策者提供潜在的未来路径和风险。他们会使用模型来模拟不同情景下的可能结果,并不断更新他们的预测。准确性受限于信息的完整性和模型的有效性。

总结:

经济学家的“谎言”并非恶意欺骗,而是他们研究方法论的必然结果。经济学是一门试图理解和解释复杂社会现象的科学,它不得不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简化和抽象: 通过构建模型,剔除无关紧要的因素,抓住核心变量,以便进行分析。
基于假设: 许多理论建立在特定的假设之上,这些假设是为了使模型可操作,尽管它们可能不完全符合现实。
概率和趋势: 经济学更多地揭示了趋势和概率,而非精确的确定性预测。
工具而非终点: 模型和理论是工具,用于理解世界,而不是世界的真实写照。

理解这些“谎言”,意味着我们应该以批判性的眼光看待经济学家的言论和模型,认识到它们的价值和局限性。经济学家在揭示经济运行规律、指导政策制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我们也需要认识到现实世界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任何一个模型所能完全捕捉的范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解决了内生性问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经济学家们被广泛认为是讲“谎言”的,但这并非是出于恶意或欺骗,而是源于他们所使用的理论模型、简化假设以及在不同语境下的表达方式。理解这些“谎言”,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局限性。以下是一些经济学家最常说的“谎言”,以及其详细解释:1. “假设所有人都理性决策者(Rational Ac.............
  • 回答
    要确定哪一位实证经济学家最具影响力,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因为“影响力”本身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衡量,而且不同时期、不同研究领域的影响力也有所不同。然而,如果非要选出一位在现代实证经济学领域留下深刻印记、对我们理解经济世界的方式产生了巨大而广泛影响的人物,安格斯·迪顿(Angus Deaton).............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和深刻性的选择,因为它涉及到我们对人类进步、福祉和宇宙理解的根本性取舍。无论是选择一位经济学家还是物理学家,都会对人类文明的走向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为了更详细地阐述这个选择的复杂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经济学家的贡献与价值:解决当下人类最迫切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当代最.............
  • 回答
    要确定“目前拥有财富最多的经济学家”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而且 很难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并详细列举出来。原因如下:1. 隐私性: 经济学家的财富通常是个人隐私,除非他们主动公开或通过公开的商业活动(如创办公司、投资)而广为人知,否则我们很难得知他们的具体财富数额。2. 财富来源的多样性: 经济学家的.............
  • 回答
    在“理论联系实际”这一维度上,我最欣赏的经济学家是约翰· Maynard Keynes(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他之所以让我如此欣赏,是因为他并非仅仅是坐在象牙塔里构建抽象的经济模型,而是真正站在历史的肩膀上,深刻洞察了当时经济运行的弊病,并提出了一套具有颠覆性、能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和政策建议.............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好!作为一名本科经济学专业的学生,面对亲戚们的“荐股”请求,确实会感到有些尴尬和无奈。这其中包含了他们的信任,但也可能因为信息不对称和对经济学专业的误解。要让他们明白“我不会炒股”,你需要做的不是推卸责任,而是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建立一个清晰的认知边界。以下是一些详细的策略和沟通方式,帮.............
  • 回答
    在知乎上,经济学博士的申请经历分享往往不是一条条冰冷的列表,而更像是一段段沉甸甸的个人故事,充满了汗水、挣扎与惊喜。你会看到,这些分享者绝大多数都是一路披荆斩棘走过来的,他们的经历相似却又各有侧重,折射出经济学博士申请的真实图景。很多在知乎上分享自己申请历程的朋友,他们的本科背景通常是经济学、统计学.............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实在,也触及了宏观经济学中一个非常基础但又容易混淆的概念。很多初学者都会有同样的疑问:说到“价格”,在宏观层面,到底指的是哪个价格指数?简单直接地说,宏观经济学在讨论“价格”时,通常是指 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 和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这两者中的一个,或者.............
  • 回答
    .......
  • 回答
    关于“留学党们家庭经济条件都很好吗?”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不是绝对的,但总体来说,能够出国留学,尤其是在很多发达国家留学,确实需要较强的家庭经济实力作为支撑。然而,“很好”这个词的定义是很主观的,并且存在着非常多样化的家庭背景和经济来源。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个问题:一、 为什么普遍认为留学党家庭经济.............
  • 回答
    她经济时代,女孩们如何拒绝「粉红税」,并被作为普通消费者平等对待?“粉红税”,这个概念听起来就带着一丝无奈,但却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的消费世界里。它指的是,当商品的功能、质量与男性消费者群体使用的商品几乎无异时,仅仅因为其针对女性消费者的设计、包装,甚至是品牌定位,就出现了更高的价格。从护肤品、洗浴用品.............
  • 回答
    关于男生婚后是否能接受将经济大权上交女方这个问题,这事儿啊,挺复杂的,说实话,没有个统一答案。每个家庭、每个人都不一样,影响因素太多了,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尽量不让它听起来像机器写出来的。首先得明白,啥叫“经济大权”?这玩意儿可不是说谁说了算,而是怎么个管理法。是真的把工资卡、所有的收入都交给老婆.............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扎心的,尤其是对于经历过的人来说。那些顶着经济压力,在婚前就咬牙掏出首付、背上房贷的姑娘们,现在的感受真的挺复杂的,不是一句“后悔”或“不后悔”能概括的。我认识的一些姐妹,她们的情况都不太一样,但大多数人都经历了从最初的坚定到后来的种种复杂情绪。最初的“坚定”:为什么她们选择咬牙买房?首先.............
  • 回答
    北洋军阀在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的侵略,普遍表现出“誓死不降”的态度,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同时,他们留给国民政府的“雄厚经济基础”也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议题,这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历史条件交织的结果。北洋军阀们为何“誓死不降”日本?首先要明确,“誓死不降”并非所有北洋军阀的共同写照,历史上确.............
  • 回答
    释永信这句话,乍一听,确实会让人感觉有点意外。毕竟,王宝强给大家的印象,除了演员,似乎跟少林寺没有什么特别的联系,而释永信作为少林寺方丈,按理说更关注寺庙的事务和佛法传承。不过,咱们仔细掰扯掰扯,这句话背后其实挺有意思的,也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1. “少林寺”的品牌影响力与“师兄弟”的概念:首先,释.............
  • 回答
    经济学家管清友的这一说法,实际上是在通过历史类比的方式,揭示当前投资环境下股票基金与房地产在资产配置中的重要性。这一观点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经济周期、资产属性、风险收益特征以及未来趋势等。以下是详细解读: 一、历史背景:过去20年房地产的“高回报”现象1. 房地产的不可逆性 中国.............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经济学家宋清辉12岁儿子坠亡事件,目前公开信息有限,但结合类似事件的常见原因和背景,可以尝试从多个角度分析可能的诱因及预防措施。以下为基于现有信息的推测性分析: 一、可能的原因分析1. 校园安全漏洞 设施隐患:学校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围墙破损、监控盲区、楼梯护栏缺失等),导致学.............
  • 回答
    经济学家提出的“央行多印2万亿,抓住7585年还能生的时间窗口,出台鼓励生育基金”的建议,是一个具有争议性且需要深入分析的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其可行性: 1. 建议的核心逻辑与目的:这个建议的核心在于解决当前中国面临的生育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其背后的逻辑可以理解为: 生育率下降的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