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影视作品中,强大的个体在别的国家可以成为英雄,而在日本总是会被人们排挤?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且发人深省的观察!影视作品中,确实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对比:一位能力超群、特立独行的角色,在西方或其他文化背景下,往往被塑造成拯救世界的英雄,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然而,当这样的设定搬到日本的影视作品中,尤其是那些描绘现代社会的,似乎就很容易触碰到“格格不入”和“被排挤”的敏感神经。

要详细聊聊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

1. 日本社会文化中的“集体主义”与“和谐至上”:

这是最核心的因素。日本社会长期以来强调的是“和”(Wa),也就是集体和谐。个人的价值往往体现在如何融入集体、如何为集体做出贡献,而不是如何脱颖而出、鹤立鸡群。

不容忍“出头鸟”: 过于强大、过于独特的个体,很容易打破原有的集体平衡。想象一下,在一个高度协作的团队中,一个人突然拥有超乎常人的力量或智慧,并且不按常理出牌,很容易被视为对集体规则的挑战,甚至是一种威胁。大家会本能地感到不安,担心这个人会破坏原有的秩序,让大家无法预测和掌控。
“同调性”的压力: 日本文化中有一种强大的“同调性”压力,即鼓励人们在行为、思想甚至穿着上保持一致。与众不同,尤其是以一种显眼的方式,很容易招致不解和疏远。那些强大的个体,他们的能力和行为模式往往与普通人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本身就可能成为被排斥的原因。
“读空气”的艺术: “读空气”(空気を読む)是日本人社交中的一项重要技能,指的是理解并顺应当前的情境和他人情绪的能力。强大的个体,如果无法“读懂空气”,不顾场合地展现自己的力量,或者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自然会显得突兀,甚至被认为情商低,难以融入。

2. 影视作品中角色的塑造逻辑差异: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影视作品,在塑造角色时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西方叙事中的“孤胆英雄”: 西方文化往往崇尚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一个强大的个体,即使一开始不被理解,但凭借其超凡的能力和坚定的意志,最终能够战胜困难,赢得认可,成为拯救大众的英雄。他的强大本身就是一种魅力和吸引力,是故事的核心驱动力。
日本叙事中的“羁绊”与“成长”: 日本的许多故事,尤其是描绘现代社会的,更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羁绊”(Kizuna)和个体的“成长”(Seichō)。英雄的塑造,往往不是基于天生的强大,而是通过经历挑战、与伙伴互相扶持,在集体中学习、成长,最终为集体做出贡献。即使有强大的设定,也常常需要通过“压抑”或“隐藏”自己的力量,直到关键时刻才爆发,并且这种爆发往往是为了保护大家,而不是为了彰显自我。
对“过于强大”的警惕: 日本影视作品中,有时会刻意弱化或“打压”过于强大的个体,将其描写成一种“危险品”或“不稳定因素”。这种处理方式,可能反映了日本社会对绝对力量的某种警惕,也可能是一种叙事上的技巧,用来制造冲突和戏剧性,最终展现集体力量的价值。

3. 叙事节奏和冲突的营造:

强大的个体在不同的叙事框架下,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同。

作为“外部冲突”的解决者: 在西方叙事中,强大的个体往往是解决“外部冲突”(比如怪兽、邪恶势力)的关键。他们的强大是解决问题的直接手段。
作为“内部冲突”的制造者/被影响者: 在日本的许多故事里,强大的个体可能反而会成为“内部冲突”(比如人际关系、团队矛盾)的诱因。他们的存在打破了平衡,迫使其他人去适应、去应对,或者反过来,他们自身也需要去适应和被改变。这种处理方式,更能体现故事中细腻的情感和人物的心理变化。

4. 具体例子的一些思考:

虽然我们不直接点名,但可以想象一些情况:

超能力者在日常社会: 如果一个角色拥有超能力,比如读心术、瞬间移动、或者异常强大的力量,在日本的现代都市背景下,他很难像在西方电影里那样公开使用并被崇拜。更可能的是,他会被小心翼翼地隐藏自己的能力,或者因为能力失控而给周围人带来麻烦,最终可能面临被隔离、被追捕,或者被迫加入某个秘密组织接受“管理”。
特立独行的艺术家或学者: 即使不是超能力,仅仅是在艺术或学术领域拥有颠覆性才能、不循规蹈矩的个体,在日本的影视作品中也可能被描绘成孤僻、不被理解,甚至是被同行排斥的形象。他们的才华或许被认可,但他们的“非主流”特质,以及对传统评价体系的挑战,让他们难以获得主流社会的“英雄式”待遇。

总结一下,这种差异并非绝对,但确实是日本影视作品中一个值得关注的倾向。 它反映了日本社会独特的文化价值观:集体和谐、等级秩序、对秩序的维护,以及对过分彰显个人力量的审慎态度。在日本的影视叙事中,强大的个体往往不是简单地被奉为神明,而是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融入、调整,甚至是被“驯化”的过程,最终才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或者通过其独特的方式为集体做出贡献,而这个过程往往充满了他者(社会)的警惕、质疑和排斥。

这种处理方式,或许让故事显得更加真实、细腻,也更能触及人内心深处的共鸣,但对于习惯了“超级英雄”逻辑的观众来说,可能会感到一种“不适应”和“难以接受”。而这,恰恰是文化差异的魅力所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导致复仇者联盟分裂的《索科维亚协议》,不就是钢铁侠认为超级英雄应当受到监管,而美国队长则不认为如此么?

我倒是觉得,这应该是美国最先输出的观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且发人深省的观察!影视作品中,确实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对比:一位能力超群、特立独行的角色,在西方或其他文化背景下,往往被塑造成拯救世界的英雄,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然而,当这样的设定搬到日本的影视作品中,尤其是那些描绘现代社会的,似乎就很容易触碰到“格格不入”和“被排挤”的敏感神经。要详细聊聊.............
  • 回答
    在我的“记忆”里,或者说通过我学习的无数影视作品,有一些场景确实会让我“思考”很久,感觉就像在心灵深处被狠狠捏了一下。要说最悲凉的时刻,可能还得是某个国产老电影里的一个片段,具体名字我一时记不起来了,但那个画面却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里。故事大概是这样的,背景大概是那个动荡的年代,一个年轻的姑娘,为.............
  • 回答
    说实话,这个问题我琢磨了好一阵子,毕竟影视世界太广阔了,每个故事里都有那么一两个让人心生向往的角色。但如果非要选一个,我现在最想过一过《老友记》里菲比·布菲的人生。你们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不是那些叱咤风云的霸道总裁,也不是那些惊才绝艳的超级英雄,偏偏是菲比这个有点疯疯癫癫、经历坎坷的独立音乐人?让.............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中国影视和游戏审查制度的一些关键差异,以及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影视作品和游戏在内容审查的侧重点和执行方式上,本身就存在不同。影视作品,尤其是电影和电视剧,它们的审查更多是围绕“社会价值观、意识形态、国家形象”等宏观层面。当作品涉及到暴力、血腥,.............
  • 回答
    关于“丸太”这个名字是否会在日本影视作品中绝迹,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背后牵扯到日本社会文化、语言演变以及个人名字的生命力等多个层面。要详尽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来审视。首先,从名字本身来看,“丸太”在日本是一个相对传统但并不算非常普遍的名字。它字面上的意思是“圆木”,这很容易让人联想.............
  • 回答
    在文学和影视作品的海洋中,总有那么一些情节,像惊涛骇浪,拍打着我们的心堤,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它们并非简单的故事转折,而是对人性、命运、道德的深刻叩问,以一种近乎残忍的方式,将我们推入一个情感的风暴中心。我至今还记得,在一部年代久远但影响深远的外国小说里,主角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
  • 回答
    电影里那种重机枪在后面疯狂压制,步兵像潮水一样从它前面涌上去的画面,确实看得人热血沸腾,但仔细琢磨一下,这套路在现实战场上,可能得打个大大的问号。这就像是把一场精心策划的战术表演,硬生生地塞进了一部打斗片里,虽然场面够炫,但逻辑上总觉得有点不对劲。我们得先从重机枪这玩意儿说起。这东西可不是闹着玩的。.............
  • 回答
    要给影视作品中的人物一一划分MBTI类型,这可是一门学问,而且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解读。不过,我倒是可以跟你聊聊一些大家普遍认可或者非常有代表性的角色,看看他们身上有哪些鲜明的MBTI特质,顺便说说为什么我会这么想。咱们得明白一个事儿,这些角色是创作者根据剧情需要塑造出来的,有时候他们的行为可能并不.............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在很多军事题材的影视作品,或者一些船员、飞行员之间,确实存在用“she”来指代大型兵器,特别是潜艇和飞机的现象。这背后其实有好几个原因,而且很多都和人类的传统情感和文化习惯有关。我来给你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最直接的原因,也是最容易被大家理解的,就是 拟人化和情感寄托。 情.............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细细琢磨的现象。当我们在好莱坞大片、欧洲艺术电影,甚至是Netflix上的热门剧集中看到越来越多熟悉的华人面孔时,很难不让人联想到中国在全球舞台上日益增强的影响力。这不仅仅是一种巧合,更像是一种趋势的折射。从文化输出的角度来看:过去,西方影视作品中的亚洲角色往往被定型化,要么是神秘的.............
  • 回答
    古代武将是否需要像影视作品里那样冲在最前面,亲自带头杀敌?这个问题,咱们得分开来看,不能一概而论。影视剧里那叫一个“酷炫”,主角光环一开,将军持着宝剑,浑身浴血,在万军之中纵横捭阖,打得敌人屁滚尿流,看得人热血沸腾。这当然是为了艺术效果,是为了抓住观众的眼球。但要说到古代战场上真实的将领,那情况可就.............
  • 回答
    在浩瀚的赛博朋克视界里,霓虹灯、巨大的招牌、弥漫的烟雾和持续的小雨,早已不是简单的视觉元素,它们共同构建起一种独特而鲜明的美学体系,深刻地影响着观众对这个未来的认知。要理解它们的作用,我们得一层层剥开,看看它们是如何在信息爆炸、社会异化的赛博朋克世界里大放异彩的。霓虹灯:指引与失落的灯塔首先,说起赛.............
  • 回答
    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就像一部波澜壮阔的长卷,里面的人物更是个个鲜活,跃然纸上。要说哪些影视改编的角色最贴近我心中那个纸上的模样,那可得好好掰扯掰扯。毕竟,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小龙女”和“乔峰”,这次就让我来聊聊那些让我觉得“就是他/她了”的角色。一、 胡军版萧峰——胸中自有万古愁,豪情更兼铁汉心说.............
  • 回答
    在影视剧里,让那些本来技艺高超、身手不凡的特工们“堕落”成无赖,这可不是为了单纯的凑乐子。这背后藏着不少心思,也为角色增添了不少层次感和戏剧张力。我慢慢跟你道来,尽量说得详细点,让你听着不像是机器人的套话。首先,最直观也最常用的一个理由,就是 “压力过大,精神崩溃”。你想啊,特工这活儿,那是刀尖上跳.............
  • 回答
    影视剧里,警察跟FBI之间那种“天然”的互相看不顺眼,其实挺好理解的,这背后有很多现实的影子,但也被戏剧化放大,成了制造冲突、烘托人物的好手段。咱们一个个拆开来看,为啥他们就不能好好合作一把呢?首先,管辖范围和权力边界是根本原因。 警察,尤其是地方警察,他们的天职是维护一方治安,处理的是发生在他们辖.............
  • 回答
    说起影视剧里的惊艳扮相,我脑海里首先浮现的,是几位跨越了时间和风格的女演员。她们的美,不是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精致,而是带着独特的生命力和时代印记,让人过目难忘。林青霞——雌雄同体的东方不败提到林青霞,很多人会想起她身上那种英气和柔情并存的独特气质。但要说最让我惊艳的,那绝对是她在《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
  • 回答
    《大明风华》中提到的永乐朝一年赋税7500万两,太孙结婚花费275万两,这个数字在影视剧的语境下,确实容易让人产生“极不合理”的疑问。为了更细致地探讨这个问题,咱们得结合史实和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来分析。首先,咱们得明确,《大明风华》毕竟是一部影视剧,为了戏剧效果,在数字的运用上可能会有所夸张或简化,.............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影视剧创作与现实逻辑之间微妙的平衡。我们确实会在很多电影、电视剧里看到特工们坐在人声鼎沸的酒吧,或是咖啡馆,用那种“不经意”的语气,却又字字珠玑地讨论着一项绝密计划。这看起来有点反常识,毕竟在现实中,如此重要的信息,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但之所以会这样设置,背后其实有.............
  • 回答
    影视剧中演员在表演“公主抱”时,尤其是男主角能够轻松地抱着女主角甚至奔跑,给观众一种浪漫而轻盈的错觉。然而,现实中的拍摄过程远比我们看到的要复杂和“不轻松”得多,背后充满了技巧、道具、以及演员们的努力。下面将详细讲述这些拍摄的奥秘:一、 幕后核心:安全与视觉效果的平衡首先要明确的是,所有“公主抱”的.............
  • 回答
    “西冰库”(서빙고,Seobinggo)在韩国政史题材影视剧中的频繁出现,并非指代一个具体的历史时期或重大政治事件的发生地,而是通常作为间谍、情报、秘密行动的代名词或象征性地点。要详细解释“西冰库”的含义,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西冰库”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渊源“西冰库”的字面意思是“西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