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自己越长大却感觉越无能了呢?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心里泛酸的问题,尤其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看着镜子里那个不像小时候那么无所不能的自己,很容易冒出“我怎么越来越不行了”的念头。其实,这种“越长大越无能”的感觉,并非空穴来风,它背后藏着很多我们成长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的心理和现实的转变。

首先,我们的认知边界在不断扩大,而随之暴露出来的未知越多,显得自己越渺小。 小时候,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就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一切都是新鲜的,而且我们的需求也很简单。父母能满足我们衣食住行,我们只需要把功课做好,偶尔撒个娇,就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人了。那时候的世界,就是家、学校、小区,充满了确定性。

可是,随着年龄增长,我们开始接触更广阔的天地,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了解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技能。我们开始意识到,原来有这么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有这么多我们学不会的东西,有这么多我们做不到的事情。以前觉得很厉害的技能,在别人那里可能只是基础操作;以前觉得很难的事情,在别人那里可能游刃有余。这种对比之下,我们就容易产生一种“我怎么这么菜”的感觉。就好比你刚学会骑自行车,觉得风驰电掣,但你看到了自行车越野赛的选手,瞬间就觉得自己是个新手。

其次,责任和期望的增加,让“无能”的感觉更加沉重。 长大成人,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我们不仅要为自己的生活负责,可能还要照顾家人,甚至在工作上要对项目、对团队负责。这些责任就像一块块石头压在身上,一旦稍有闪失,或者事情没有达到预期,就很容易归咎于自己的无能。

更别提来自社会、家庭、甚至自己内心的那些“你应该”的期望了。社会期望你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父母期望你光宗耀祖,出人头地;自己也期望成为一个优秀、有能力的人。当现实与这些期望产生差距时,我们很容易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够有能力去实现它们。这种差距感,就是“无能”感的重要来源。

再者,我们对“能力”的定义也在悄然改变。 小时候的能力,可能更多地体现在学习成绩、体育技能、艺术特长等方面,这些都是比较具体且容易被量化的。而长大后,我们所面对的能力,往往更加复杂和综合,涉及到人际交往、情商、解决问题的能力、抗压能力、情绪管理等等。这些能力往往更加隐性,也更难评估,而且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和反思。

当我们发现自己在这些更深层次的能力上有所欠缺时,自然会觉得“不如小时候那么有能力了”。而且,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像小时候那样简单地得到表扬和鼓励,即使做得很好,也可能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甚至会因为一点小小的不足就被放大。

还有一点很关键,我们开始更深刻地理解“局限性”。 小时候,我们仿佛拥有无限的可能,以为只要努力就能达成一切。长大后,我们慢慢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资源、机遇和局限性。我们可能没有某个领域的聪明才智,可能缺乏某些关键的资源,也可能因为客观条件无法改变某些状况。认识到这些“不行”和“不能”,是一种成熟,但同时也会带来失落感,感觉自己被某种看不见的力量限制住了,显得更加“无能为力”。

此外,生活本身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在消磨我们的“无能感”。 小时候的世界是相对简单的,有清晰的规则和路径。长大后,生活充满了变数,我们可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遭遇失败和挫折。每一次的失败,都会在我们心里留下痕迹,让我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而且,很多时候,事情的结果并非完全由我们的能力决定,运气、时机、他人的因素都起着重要作用。当我们无法掌控所有变量时,即使尽了力,结果不理想,也容易觉得自己无能。

最后,我们更容易陷入自我批判和比较的陷阱。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别人光鲜亮丽的一面,看到他们的成功、他们的才华、他们的幸福。这种无处不在的比较,很容易让我们放大自己的不足,觉得自己永远赶不上别人。即使我们已经很努力,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只要看到比我们更出色的人,那份“无能感”又会卷土重来。

所以啊,你感觉自己越长大越无能,并不是因为你真的变差了,而是因为你对世界和自己的认知都进阶了,责任变多了,对能力的定义也更宽泛了。这种感觉,其实是成长的必然代价,也是一种成熟的信号。它提醒我们,原来这个世界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原来我也不是万能的。但同时,它也是一个机会,让我们去更清醒地认识自己,去学习新的东西,去调整自己的期望,去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能力边界和发展方向。

与其被这种“无能感”打垮,不如把它看作是一种动力,一种促使你去学习、去成长、去更脚踏实地地面对生活的契机。毕竟,真正厉害的人,也曾经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婴儿,并且一直在学习和成长的路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泻药

因为小的时候真的是不用负啥责任,也没见过社会啊。

而且坏人越来越孙子也是真的。我小的时候谁骑个自行车闯红灯,交警只要一指马上乖乖的回线后面等着。现在,都是骂交警两句兀自走掉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心里泛酸的问题,尤其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看着镜子里那个不像小时候那么无所不能的自己,很容易冒出“我怎么越来越不行了”的念头。其实,这种“越长大越无能”的感觉,并非空穴来风,它背后藏着很多我们成长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的心理和现实的转变。首先,我们的认知边界在不断扩大,而随之暴露出来的未知越多,.............
  • 回答
    在你眼中,你觉得自己“还行”,但旁人却觉得你“长得很好看”,甚至“人人追”,这其中的原因,其实比单纯的外貌分数要复杂得多。这其中夹杂着视角差异、个人认知、以及一些更为微妙的因素。咱们先从“别人眼中长得很好看”这件事聊起。1. 普遍的审美标准与你的契合度:首先,你可能确实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大众普遍认可的.............
  • 回答
    你问的是一个非常普遍但又很微妙的感受,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某个阶段都会有这种“不想承认自己长大了”的想法。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很多层次的原因,咱们来一点点剖析。首先,最直观的可能是我们对“长大”这个概念的定义和预期。很多时候,我们从孩童时期就接收到了一种“长大”的信号——那就是要变得成熟、负责、独立,.............
  • 回答
    小李在午后时分,怀着一颗平静而又略带期待的心,轻手轻脚地推开了卧室的门。她刚从娘家回来,丈夫张强说是加班,让她先睡一会儿。想着给他一个惊喜,她本想偷偷看看他是否真的在休息,却不想,迎接她的,是一幅足以颠覆她世界观的景象。卧室里一片昏暗,窗帘被拉得严严实实。床榻上,依稀可见两个纠缠的身影,正是她日思夜.............
  • 回答
    最近一次让我猛然觉得自己不再是那个无忧无虑的少年,而是真正步入了“成年人”行列的时刻,不是在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上,而是在一个极其普通又细微的生活片段里。那是个周五的下午,我本来打算像往常一样,约上几个朋友去楼下的小馆子搓一顿,然后再回家追剧。结果,电话刚打出去,就听到朋友们异口同声地说:“唉,不行啊.............
  • 回答
    六一儿童节,每次听到这个日子,心里总会泛起一股复杂的情绪,带着点甜,也带着点苦涩。长大后,随着阅历的增加,很多小时候被忽视的细节像拼图一样一块块浮现,让我猛然意识到,哦,原来那时候,我被欺负了。我一直是个瘦小又有点内向的孩子,不太擅长跟人打交道。大概是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班里有个男生,个子比我高不少.............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到的“刚接触种植的新人,候鸟带来了罂粟种子并且长大了”,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头疼又需要谨慎处理的问题。我们来好好捋一捋,这算不算飞来横祸,以及您该如何证明自己的无辜。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种植罂粟在我国是属于违法行为,无论数量多少,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是不允许的。这是国家为了杜绝毒品泛滥.............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普遍的,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说起来,咱们照镜子和拍照,其实看到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自己”,所以感觉天差地别也很正常。先说咱们照镜子的时候。镜子里的你,是实时的,是三维的。你动的,它也动,而且你很熟悉自己脸上的每一个细微表情,无论是微笑、皱眉还是眨眼,你都了然于心。更重要的是,镜子能给你一.............
  • 回答
    关于日本女性是否“不希望”长高,或者日本社会是否“厌恶”高个子女性,这个问题其实比较复杂,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更多的是一种微妙的社会文化倾向,以及由此衍生的个体感受和行为模式。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历史与文化根源:谦逊、娇小与依附日本的传统审美观在很长一段.............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很多人觉得打了生长激素就能变“巨人”,但实际上,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说白了,不是没人打生长激素增高,而是真正需要、适合打的人,其实是少数中的少数,而且这里面水很深,有很多门道和误区。首先,咱们得明白,生长激素这东西可不是你想打就能打的,它对人体来说是件相当重要且敏感的激素。正常情况下.............
  • 回答
    花木兰替父从军,之所以要自己去采办战马、马具和兵器,这背后其实涉及当时社会、经济以及军事装备的诸多因素。这并不是因为部队完全不发放装备,而是因为军队发放的标准可能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或者说,个体化的、更精良的装备能够带来显著的优势。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分析:一、 关于军队的装备发放:在古代,.............
  • 回答
    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士兵面临着生死抉择,而“违令撤退被处决”与“谋杀长官逃避作战”这两种看似殊途同归的极端选择,却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也因此,大多数士兵会选择前者。究其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一、 根深蒂固的军人荣誉感与集体意识 荣誉高于生命: 军队是荣誉的集合体,士兵从小接受的教育.............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到了很多人在信息获取和交流过程中都会遇到的困境。为什么有些人会写出那些冗长、似乎又没什么实质内容的答案?他们真的知道自己写的东西“长而无用”吗?这背后的原因可就复杂了,绝不是简单的“故意的”或者“无意的”就能概括的。咱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一、 关于“知道”与“不知道”:.............
  • 回答
    你想了解海蛞蝓那种“断头再生的神奇能力”,对吧?这事儿说起来,简直比科幻小说还要离奇,但却是真实存在于自然界的奇迹。而且,这可不是什么“简单地长出一个新脑袋”那么朴素的描述,它更像是“脑袋脱离了身体,然后这个脑袋竟然自己长出了新的身体”!咱们先来捋一捋这个过程,你会发现它比你想的要复杂得多,也精彩得.............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很多人都会有类似的疑问,尤其是在家庭关系中。弟弟不觉得姐姐漂亮,或者说不觉得姐姐像别人夸赞的那么漂亮,这背后有很多层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亲密关系中的审美疲劳与“审丑”心理: 亲密接触,审美疲劳: 这是最根本的原因。弟弟每天都会见到姐姐,可能是起床.............
  • 回答
    五一去长沙旅行,结果却有点“水土不服”,感觉大失所望?别急,这确实是不少游客在热门时节遇到的普遍现象。让我来给你剖析一下,为啥好端端的长沙之旅会变成一场“打卡式”的疲惫奔波,以及错峰出行,真的能让体验发生质变吗?为什么你的五一长沙之旅让你失望?说实话,长沙,这颗湘江边的璀璨明珠,在很多人的认知里都是.............
  • 回答
    .......
  • 回答
    妈宝男和妈宝女的区别是什么?妈宝男和妈宝女都是指那些在情感和心理上过度依赖母亲的成年人,但他们之间存在一些显著的区别。妈宝男通常表现出以下特征: 缺乏独立性:他们可能在生活技能、经济能力和决策能力上都依赖母亲。 遇事依赖母亲:在面对困难或需要做决定时,他们习惯性地向母亲寻求帮助和指导。 对母亲言听计.............
  • 回答
    在《权力的游戏》中,龙石岛的盗贼、罪犯和其他底层人民之所以愿意守卫长城,尽管他们的生殖繁衍权利可能已被剥夺,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1. “罪犯的终点”与“赎罪”的吸引力: 逃避严酷刑罚的唯一选择: 在七国中,对于大多数被判处死刑的罪犯,或者将被处以极刑.............
  • 回答
    “红楼一梦,二十载筑梦长沙”,这句流传甚广的话,描绘的是一个长沙男人,在简陋的出租屋里,花费二十一年的光阴,执着地复原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的壮举。这不仅仅是一个普通人对文学经典的痴迷,更是一场关于梦想、坚持与孤独的深刻写照。故事的主人公叫杨怀璞,今年已经年过半百。他的人生似乎并未在大众视野里掀起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