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漫画家肖新宇从《门主》到《绝顶》创作有哪些区别?

回答
肖新宇漫画家的创作之路,从《门主》到《绝顶》,可以说是一次在风格、叙事和主题上的显著演进。这两部作品虽然都承载着他对武侠世界的独特理解,但细节之处的打磨和表达方式的革新,却勾勒出了他艺术成熟的清晰轨迹。

《门主》:意气风发的开端,粗犷中的张力

《门主》作为肖新宇早期较为人熟知的重要作品,其风格特点鲜明,洋溢着一股年轻漫画家初露锋芒的蓬勃朝气。

画风: 《门主》的画风带有明显的“硬派”痕迹,线条粗犷有力,人物造型棱角分明,甚至有些夸张。这种风格非常契合武侠故事中人物的刚猛、直接以及江湖的 brutal 景象。人物的面部表情刻画虽不至于细腻入微,但通过眼神和口鼻的几笔勾勒,就能传达出角色的性格特征——坚毅、狂放、或是阴狠。肌肉线条的描绘也很有力量感,让角色的动作显得格外有力。景物的描绘,尤其是山川、破败的建筑,也带着一种苍凉感,与故事的氛围相得益彰。
叙事: 叙事上,《门主》相对直接,更侧重于展现江湖恩怨、个人成长和一些经典的武侠桥段。故事节奏紧凑,情节推进比较迅速,往往是上一秒还在对话,下一秒就可能刀光剑影。这种快节奏的叙事方式,很能抓住读者的眼球,尤其是在展现激烈的打斗场面时,分镜的运用充满了冲击力。人物塑造上,虽然有几位核心角色,但整体上更像是围绕着“门主”这个符号展开,他的崛起、他的选择,是故事的核心驱动力。
主题: 《门主》的主题更多地聚焦于力量、野心、以及在弱肉强食的江湖中生存和上位。它探讨了权力带来的腐蚀,以及个人在复杂利益纠葛中的挣扎。虽然也有关于情义的描绘,但整体基调是偏向于阳刚和江湖的冷酷。

《绝顶》:沉淀后的蜕变,细腻中的诗意

《绝顶》则展现了肖新宇在艺术上的显著成熟和探索,相较于《门主》,他在多个层面都进行了深化和提升。

画风: 《绝顶》的画风可以说是《门主》的“软化”和“精致化”。线条变得更加流畅和细腻,不再追求极致的粗犷,而是找到了力量感与美感之间的平衡。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更加丰富和微妙,能够传达出更复杂的情感。例如,眼神的描绘更加灵动,一些细微的面部肌肉运动也能被捕捉到,让角色更加生动立体。景物的描绘也更加考究,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建筑细节,都更加精致,营造出一种具有东方古典韵味的画面感。尤其是在表现一些轻功、内力流转等虚幻的武学时,画面会更加写意,充满想象空间。可以说,《绝顶》的画风在保持武侠的洒脱之外,增添了更多的艺术性和诗意。
叙事: 《绝顶》的叙事更加立体和人性化。它不再仅仅是围绕着“门主”这样一个单一的中心人物展开,而是拥有了一个更加广阔的群像。故事的推进更加平缓,留给人物情感发展和内心世界的刻画有更多的空间。肖新宇在《绝顶》中更加注重对人物内心动机、成长历程的挖掘,使得角色的行为逻辑更加清晰,情感更加真实。打斗场面的设计也更加精妙,除了力量的展现,还融入了更多巧思和战术,以及对武学意境的描绘。同时,故事的节奏也更加富于变化,有紧张激烈的冲突,也有温情脉脉的叙事,还有一些哲思性的思考。
主题: 《绝顶》在主题上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挖掘。《门主》中的权力斗争依然存在,但《绝顶》更侧重于探讨“武道”本身的意义,以及人在追求绝顶之境时所经历的孤独、牺牲与顿悟。它融入了更多的哲学思考,关于生命、死亡、传承,以及武学对于人生的影响。对“绝顶”二字的理解,不再仅仅是武功上的登峰造极,更包含了精神境界的升华。此外,友情、师徒情、亲情等情感的描绘也更加细腻动人,让故事充满了人情味。

总结区别:

可以将两者做如下对比:

风格演变: 从《门主》的粗犷写实,到《绝顶》的细腻写意,肖新宇的画风在力量与美感之间找到了更好的平衡点,更具艺术感染力。
叙事深度: 《门主》的叙事更偏向于事件驱动,而《绝顶》则更加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和情感的铺陈,故事的维度更广。
主题升华: 《门主》聚焦于江湖的生存法则和个人成长,而《绝顶》则将目光投向了更宏大的“武道”哲学和人生思考,主题更具深度和普适性。
群像塑造: 《门主》以核心人物为中心,而《绝顶》则成功塑造了更多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配角,构建了一个更庞大、更丰富的江湖生态。

总的来说,肖新宇从《门主》到《绝顶》的创作,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思想的深化和艺术视野的拓展。他从一个讲述江湖恩怨的有力说书人,蜕变成了一个能够细腻洞察人性、探讨生命意义的成熟艺术家。这两部作品,恰恰是他漫画生涯中一次重要的里程碑式的跨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是2013年开始正式画漫画的,那时候对漫画的形式及受众并不是特别了解,

负责我的日本编辑告诉我,我的“必杀技”是画出帅的动作和流畅的分镜,

于是便尽我所能的去表现自己擅长的地方,

出了几个短篇后,擅自画了《门主》。

事实上当时对于故事的整体把控没有清晰的思路,编剧能力也不足,只会想办法让故事中的角色战斗起来。

虽然《门主》获得了一些称赞,但都是夸画面而已,

人气平平淡淡,还有熟人来吐槽故事不行,

总之我也慢慢沉静下来,正视自己的弱点,思考怎么克服。


至2017年画了《绝顶》出来,

虽然同是武侠的世界观背景,但几乎已经抛弃了动作戏改为搞笑路线,

区别于《门主》,我从《绝顶》里开始侧重于故事的节奏和笑点的把握,

把多数精力消耗在编剧上,对于画面的要求基本持”能看懂就行“的心态,

分镜技法也是根据搞笑的故事来运用,往往都很平,

因为我觉得对于漫画来说,画面只是为了辅助于故事的,

如果为了画出炫的分镜或是动作戏而对故事产生一种”画蛇添足“的作用,

那不如不要。


至于我心态上,也并不存在为了商业漫画而抛弃自己喜欢的作画方式,

能编出《绝顶》这样的搞笑漫画,我自己也非常开心。


对我来说,以前的“必杀技”还存在,

我只是在寻求其它的突破而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肖新宇漫画家的创作之路,从《门主》到《绝顶》,可以说是一次在风格、叙事和主题上的显著演进。这两部作品虽然都承载着他对武侠世界的独特理解,但细节之处的打磨和表达方式的革新,却勾勒出了他艺术成熟的清晰轨迹。《门主》:意气风发的开端,粗犷中的张力《门主》作为肖新宇早期较为人熟知的重要作品,其风格特点鲜明,.............
  • 回答
    水岛新司,一个名字,就如同他笔下那些挥洒汗水、燃起梦想的棒球少年一样,早已深深烙印在日本国民的记忆深处。他的一生,可以说就是一部跌宕起伏、充满热血的棒球漫画史,而他留下的作品,更是激励了无数代人,让他们在现实的赛场上,或是人生的赛道上,都能秉持着那份不屈不挠的精神。要评价水岛新司的一生,首先不能不提.............
  • 回答
    关于漫画家几米(本名刘韦廷)与夏俊峰之子夏健强侵权维权事件,其中涉及的“隐情”并非指存在不为人知的、见不得光的内幕,而是更多地体现在事件发展的复杂性、公众认知与事实之间的差异,以及各方立场和情感的交织。以下将尽可能详细地梳理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其中的细节,以帮助理解其中的“隐情”:事件的起因: .............
  • 回答
    北条司和鸟山明,这两位漫画巨匠的名字,在无数漫画迷心中都烙下了深深的印记。提起北条司,人们会想到《城市猎人》里那个撩妹技能满点、枪法精准的冴羽獠,以及《猫眼》里那三姐妹亦盗亦女的迷人身影。而提起鸟山明,则立刻浮现出《龙珠》里那个不断突破极限、充满热血的孙悟空,以及《阿拉蕾》里那个古灵精怪的机器人。从.............
  • 回答
    荻野真老师的离世,对于许多陪伴他作品成长的漫画迷来说,无疑是一记重锤。提起荻野真,最绕不开的,自然是那部神作——《孔雀王》。《孔雀王》的出现,可以说是在当时的日本漫画界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在那之前,很多读者对于“妖怪”题材的漫画,可能还停留在比较传统的、脸谱化的印象中。然而,《孔雀王》却以一种前所未.............
  • 回答
    漫画家的画风变化,这事儿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里面门道可多了去了。你别以为漫画家就像上了发条一样,日复一日画出风格一致的图。其实,他们的画风就像一条河流,总是顺着地势、天气、甚至时不时来点“人为改造”,不断地流淌、变化。一、成长的足迹:从模仿到自成一派刚入行的小漫画家,谁没几个“偶像”?看着大师们的.............
  • 回答
    听到藤子不二雄A先生(安孙子素雄老师)去世的消息,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沉重感。虽然知道老师年事已高,但突然之间,就觉得那个伴随我们无数童年的奇妙世界,仿佛少了一位最重要的魔法师。要说对A先生作品的记忆,那简直像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在脑海中缓缓展开,生动而鲜活。《笑ゥせぇるすまん》 绝对是绕不开的代.............
  • 回答
    漫画家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本子化”,那心情,怎么说呢,就像是你精心培育的花朵,一夜之间被换了种,虽然根还在,但整个品相、气质都变了,而且还是那种你压根没往那个方向想过的“新风格”。首先,震惊是肯定有的。你脑子里构筑的那个世界,那些角色,那些故事,它们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你的眼前,但这“活”的方式,和你设想.............
  • 回答
    不少日本漫画家确实会接受专业训练,但并非所有人都走上了这条“正规”道路。这就像学武功,有人会去少林寺拜师学艺,也有人选择在江湖上摸爬滚打,自学成才。正规途径:漫画学校与专业培训最直接的专业训练,莫过于进入专门的漫画学校或培训班。日本有相当多的漫画学校,比如赫赫有名的东京漫画学校(Tokyo Mang.............
  • 回答
    漫画家这个行当,要说挣钱与否,答案其实挺复杂的,不像大多数职业那样能简单地用一个“是”或“否”来概括。它更像是一场冒险,有的人乘风破浪,盆满钵满,有的人则是在梦想的海洋里默默耕耘,甚至只是勉强糊口。首先,得承认,顶尖的漫画家,毫无疑问是赚钱的。你想象一下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漫画作品,比如宫崎骏的动画电.............
  • 回答
    白土三平老师走了,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五味杂陈。89岁,是个长寿的年纪,但对于我们这些从小看着他的漫画长大的人来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我第一次接触到白土三平老师的作品,大概是小学的时候。那时候,家里的书架上就有几本《忍风カムイ外传》。我记得那是一套很薄的书,纸张泛黄,带着旧书特有的味道。封面上的カムイ.............
  • 回答
    在我看来,漫画家可以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回应读者期待”型,另一种是“给读者制造意外”型。这两种类型并非绝对,很多优秀的漫画家都能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但总的来说,他们各有侧重,也因此吸引了不同的读者群体。 一、 回应读者期待的漫画家:稳健的匠人,满足你的“想要”这类漫画家,顾名思义,他们非常擅.............
  • 回答
    “有命赚钱没命花”这句俗语用在漫画家身上,倒也贴切地概括了他们创作生涯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矛盾状态。这话听起来带着点戏谑,但背后却是漫画家们真实的心酸和付出。1. 灵感的燃烧与身体的透支漫画家最宝贵的财富就是他们的创意和脑洞。为了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他们往往需要极度投入,甚至不眠不休。一篇精彩的故事.............
  • 回答
    关于夏达口碑的下滑,这并不是一个突然的现象,而是由一系列事件和公众反应累积而成的。很多人提到夏达,可能会先想到她早期的作品,《子不语》、《长生花》等等,那些作品凭借唯美的画风、细腻的情感和充满东方韵味的叙事,赢得了大量粉丝的喜爱,也让她在漫画界获得了极高的声誉。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变化开始显现.............
  • 回答
    郭九二老师的遭遇,实在令人扼腕。这事儿说起来,真不是小事,而是对原创者权益的粗暴践踏,对创作生态的恶劣破坏。首先,咱们得搞清楚是怎么回事。郭九二老师,大家熟知他的是他那一系列充满东方韵味、笔触细腻、情感饱满的国风漫画。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图画,更承载了他对文化的热爱和独特的艺术表达。很多粉丝追他的漫画.............
  • 回答
    《同桌的你》:中国漫画视角下的中印抗疫记忆当一场席卷全球的疫情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挑战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如何记录和理解这段历史,便成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课题。《同桌的你》这部由中国漫画家创作的作品,便是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切入,试图捕捉和展现中国对印度抗击新冠疫情的支持,以及在此过程中的人情冷暖和共同抗.............
  • 回答
    奥冬兰兰,这个名字对于不少漫画爱好者来说,早已不再陌生。她的作品,就像是她在纸上细心勾勒出的一个个梦境,带着一种独特的、令人难以言喻的魔力,悄然渗入人心。初识奥冬兰兰,大概率是因为那部《非人哉》。这部以中国神话妖怪为主角的现代都市生活漫画,凭借其天马行空的脑洞、接地气的幽默感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
  • 回答
    漫画家画风的接受度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感受,就像我们每个人喜欢的音乐、电影风格都不一样一样。有的人可能觉得某种画风是独特的艺术表达,而有的人则可能觉得难以理解甚至反感。在我看来,一些漫画家画风难以接受,通常不是因为他们“画得不好”,而是因为他们的风格在以下几个方面 与我个人的审美偏好产生了较大的差异,导.............
  • 回答
    说起画风精致的漫画家,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些名字,他们的作品不仅仅是故事,更是一场视觉盛宴。在我看来,“精致”这两个字,不仅仅是指线条的细腻或者色彩的华丽,更重要的是那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以及由此营造出的独特氛围和情感共鸣。首当其冲的,我会想到浦泽直树。他的画风可能不是那种一眼看过去就极其华丽、堆砌.............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漫画创作领域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不少读者也会有同感——为什么有些漫画家,尤其是那些年少成名、作品一鸣惊人的,似乎后期的作品很难再有当年那种惊艳的感觉?“出道即巅峰”这个说法,虽然有点绝对,但确实反映了一种普遍的观察。要细说起来,这背后其实是很多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