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漫画家被称为有命赚钱没命花?

回答
“有命赚钱没命花”这句俗语用在漫画家身上,倒也贴切地概括了他们创作生涯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矛盾状态。这话听起来带着点戏谑,但背后却是漫画家们真实的心酸和付出。

1. 灵感的燃烧与身体的透支

漫画家最宝贵的财富就是他们的创意和脑洞。为了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他们往往需要极度投入,甚至不眠不休。一篇精彩的故事,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一段撼动人心的情节,这些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漫画家在深夜孤灯下,与自己的思绪反复搏斗,一点点打磨出来的。

熬夜是家常便饭: 你以为漫画家是坐在咖啡馆里悠闲地画画?错了。截稿日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每个漫画家头上。为了赶上截稿日,通宵达旦是常态。黑眼圈、颈椎病、腰肌劳损这些职业病,仿佛成了他们名片上的附加项。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眼睛盯着屏幕或画纸,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在悄悄损耗。
灵感枯竭的恐惧: 灵感这东西,有时候如同火山爆发,汹涌澎湃;但更多时候,它像是沙漠里的水源,干涸且难以寻觅。一旦灵感枯竭,漫画家就仿佛被掏空了,那种焦虑和无助是旁人难以体会的。为了逼迫自己出活,他们可能要牺牲睡眠、社交,甚至健康,只为了能让脑子转起来,挤出新的内容。

2. 创作的寂寞与市场的残酷

漫画创作,很大程度上是一项孤独的工程。大部分时间,漫画家都是独自面对画板或电脑,与自己的人物对话,与自己的故事较劲。这种精神上的投入巨大,但外界的回应却常常是滞后的,甚至是残酷的。

单打独斗的压力: 许多漫画家都是一人工作室,从故事构思、分镜、人物设计、背景绘制、上色、签绘,所有流程都得亲力亲为。这意味着他们不仅要是个艺术家,还得是个项目经理、营销员、甚至是财务。一旦遇到瓶颈,没有人可以立刻伸出援手,只能自己硬扛。
市场的风向不定: 漫画市场是个瞬息万变的地方。今天的热门风格,明天可能就被新人取代。漫画家们需要不断学习,适应新的读者口味,但又不能完全失去自己的风格。读者的一句“不好看了”,或者某部作品的失败,都可能让他们辛苦经营的努力付之东流,甚至影响下一份合同。在这种不确定性面前,他们赚到的钱,有时候感觉就像是运气好时抓到的一把沙子,随时可能随风而逝。

3. 身体健康的代价与收入的不可持续性

“有命赚钱”在这里,更多的是指他们确实能够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勤奋赚到钱,甚至在某些作品大火时,收入颇丰。但这种“赚钱”往往是以牺牲身体健康为代价的,而且收入往往不稳定,难以形成持续性的积累,所以说“没命花”。

赚来的钱用来治病: 很多漫画家在事业巅峰时期,确实能够获得可观的收入。然而,那些因为长期熬夜、缺乏运动、不规律饮食而落下的病根,却会在他们“赚钱”的间隙开始显露。腰酸背痛、颈椎增生、视力下降、肠胃问题,这些都成了他们需要花钱的地方。更严重的是,有些病痛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创作能力,一旦身体垮了,赚钱的能力也就跟着打折了。
收入的“爆发性”与“衰退期”: 漫画家的收入很多时候是项目制的。一部作品的成功可能带来一笔可观的稿费和版税,但如果下一部作品市场反响平平,或者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及时推出,收入就会断崖式下跌。他们可能在某段时间内收入很高,但这笔钱是用来弥补之前的透支,以及应对未来不确定的收入时期。所以,即使赚到了钱,他们也不敢像普通人一样随意挥霍,而是要精打细算,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花钱”的时机不对: 很多时候,漫画家们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花钱享受”的时间和精力。当他们最需要放松和犒劳自己时,可能还在为了下一个作品而焦虑。即使偶尔赚到大钱,也可能因为身体状况不允许,或者被截稿日催促,而无法去享受生活。这种“有钱也花不出去”的无奈,也是一种“没命花”的体现。

所以,漫画家“有命赚钱没命花”,并非说他们真的赚不到钱,而是这种赚钱的方式,是以消耗生命和健康为代价的,而且这种收入往往不稳定,无法形成一种可持续的、可以安心享受的财富。他们用青春和健康换来了创作的可能,换来了市场的认可,但代价却是旁人难以想象的沉重。这句俗语,更是对他们辛勤付出和背后辛酸的一种概括和致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看看《火影忍者》作者岸本齐史的一周是怎么过的就心里有数了。

岸本齐史持续这样的生活已经10年了,还将会持续下去。


星期天 看看电影什么的,打扫打扫卫生,放松一下。

星期一 以周末设计好的分镜为基础,开始画原稿。

星期二 白天画好草稿,晚上开始画正式的。

星期三 星期三是出稿日!

星期四 开始和编辑讨论下一话的故事了。

星期五 构想新一话故事的细节。

星期六 画分镜。如果画不完的话就星期天继续画。

如此轮回。

原稿画得顺利的时候

0:00~6:00 工作

6:00~9:00 睡觉

9:00~13:00 工作

13:00~14:00 午饭

14:00~23:00 工作

23:00~0:00 晚饭,洗澡

构思和画分镜的时候

22:00~3:00 工作

3:00~9:00 睡觉

9:00~13:00 查查资料,看看片子

13:00~15:00 午饭,打扫

15:00~20:00 工作

20:00~22:00 晚饭,洗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有命赚钱没命花”这句俗语用在漫画家身上,倒也贴切地概括了他们创作生涯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矛盾状态。这话听起来带着点戏谑,但背后却是漫画家们真实的心酸和付出。1. 灵感的燃烧与身体的透支漫画家最宝贵的财富就是他们的创意和脑洞。为了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他们往往需要极度投入,甚至不眠不休。一篇精彩的故事.............
  • 回答
    在DC漫画的宏大宇宙中,有一个令宇宙万物为之侧目的组织——宇宙守护者。然而,在许多资深粉丝甚至一些角色口中,他们却有一个更加亲切,也带着点戏谑意味的称呼:“搞事的小蓝人”。这个绰号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守护者们一系列的行事风格和在宇宙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尤其是他们那标志性的蓝色皮肤和不乏争议的决策。.............
  • 回答
    手冢治虫,一个在中国漫迷心中同样分量十足的名字,之所以被誉为“日本漫画之神”或“日本最伟大的漫画家”,绝非浪得虚名。他的一生,与其说是创作了漫画,不如说他用漫画定义并重塑了日本漫画产业的面貌。要理解他为何能获得如此至高无上的赞誉,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一、开创性的艺术风格与叙事手法:在手冢治虫的.............
  • 回答
    “腰斩”,这个词对于很多漫画爱好者来说,就像一道伤疤,意味着一个曾让我们心动的世界戛然而止,留下无数遗憾。大家总会好奇,那些没能走到结局的作品,作者会不会私下偷偷画完,满足自己的心愿,也慰藉一下粉丝?然而,这种“私下画完”的情况,我们确实很少听到,甚至可以说几乎不存在。这背后,其实有着一系列复杂且难.............
  • 回答
    这俩漫画确实都是描写篮球,但给人的感觉却是天差地别。要说《灌篮高手》为啥被奉为经典,而《黑子的篮球》却挨了不少骂,这事儿得分好几头说,而且得说得透彻点。首先,得说说这倆漫画的“根儿”。《灌篮高手》:真实与热血的共鸣《灌篮高手》火,那绝对不是没道理的。它最打动人的地方,就是那种“贴近生活”的真实感。井.............
  • 回答
    美国车管所(DMV,Department of Motor Vehicles)的“慢”和“无作为”确实是美国文化里一个经久不衰的吐槽点,而且早就从日常生活里的抱怨,发展成了电影、漫画、情景喜剧里常见的笑料。要说清楚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聊聊。为什么会有“慢”和“无作为”的说法?这背后其实是几个因素交织.............
  • 回答
    哈,遇到这种事儿,确实挺让人来气的,而且这话说的,有点诛心了。别急,咱也不是没理可说,而且这事儿吧,真不是一句“精神辫子”就能概括的。来,咱好好说道说道,看看怎么回击,既要讲清楚道理,又得让他明白,这事儿没那么简单。首先,他给你扣“精神辫子”的帽子,这本身就是一种模糊化和标签化。意思是说,你喜欢日漫.............
  • 回答
    《暗杀教室》这部日漫,说实话,它的价值观确实挺值得玩味的,而且也因此招致了不少争议,甚至有人质疑它“三观不正”。要深入理解它,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暗杀教室》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成长与自我救赎首先,抛开“暗杀”这个刺激的标签,《暗杀教室》最核心的其实是一部关于“教育”和“成长”的漫画。 传统教.............
  • 回答
    漫画家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本子化”,那心情,怎么说呢,就像是你精心培育的花朵,一夜之间被换了种,虽然根还在,但整个品相、气质都变了,而且还是那种你压根没往那个方向想过的“新风格”。首先,震惊是肯定有的。你脑子里构筑的那个世界,那些角色,那些故事,它们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你的眼前,但这“活”的方式,和你设想.............
  • 回答
    陈漫是一位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和摄影师,她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觉风格和对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诠释而闻名。然而,她的一些作品,尤其是新作和早期作品《中国十二色》,确实曾引发过关于“是否展现中国女性之美”的讨论和质疑。为了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 质疑的来源和具体内容关.............
  • 回答
    汉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确实与多个北方游牧民族有过激烈的碰撞和较量,其中你提到的匈奴、突厥、蒙古和女真(后来的满族)是影响深远的几个。至于汉人“打赢了前两个却被后两个民族给征服了”的说法,需要更细致地解读。严格来说,汉人(以及后来继承汉族文化的政权)并没有完全“征服”匈奴和突厥,而是在与他们的长期斗争中.............
  • 回答
    关于夏达口碑的下滑,这并不是一个突然的现象,而是由一系列事件和公众反应累积而成的。很多人提到夏达,可能会先想到她早期的作品,《子不语》、《长生花》等等,那些作品凭借唯美的画风、细腻的情感和充满东方韵味的叙事,赢得了大量粉丝的喜爱,也让她在漫画界获得了极高的声誉。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变化开始显现.............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漫画创作领域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不少读者也会有同感——为什么有些漫画家,尤其是那些年少成名、作品一鸣惊人的,似乎后期的作品很难再有当年那种惊艳的感觉?“出道即巅峰”这个说法,虽然有点绝对,但确实反映了一种普遍的观察。要细说起来,这背后其实是很多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
  • 回答
    漫画家的画风变化,这事儿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里面门道可多了去了。你别以为漫画家就像上了发条一样,日复一日画出风格一致的图。其实,他们的画风就像一条河流,总是顺着地势、天气、甚至时不时来点“人为改造”,不断地流淌、变化。一、成长的足迹:从模仿到自成一派刚入行的小漫画家,谁没几个“偶像”?看着大师们的.............
  • 回答
    暴走漫画的封杀,说到底,是因为它触碰了中国社会对于“英雄烈士”这一概念的敏感神经。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远非一句“被曲解”就能轻易概括的。事件的导火索与“侮辱烈士”的指控:首先,我们需要回溯一下,是什么让暴走漫画“惹上了麻烦”。核心在于,它创作和发布的一些内容,被一些人认为是对英烈.............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中国漫画产业一个相当核心的困境,也确实是很多读者和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说“既会画漫画又会讲故事的中国漫画家似乎非常少”,这种感觉并非空穴来风,虽然不能一概而论地说“非常少”,但相比于国际上那些耳熟能详的、能够同时在绘画和叙事上都达到大师级的漫画家,国内确实存在着这样一种“断层”的现象.............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触及到了读者情感、作品类型、作者与读者关系等多个层面。把江南写死上杉绘梨衣和尾田荣一郎画死艾斯这两件事放在一起比较,确实能看出一些端倪。首先,咱们得承认, “骂成狗” 和 “没人骂” 这两个说法可能有点绝对,但背后反映的读者情绪差异是真实存在的。为什么江南写死上杉绘梨衣会引起那.............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是不少国内动漫爱好者时常聊起的话题。为什么中国在漫画领域,似乎一直没有涌现出像手冢治虫、高桥留美子那样,能够定义时代、影响几代人,甚至走向世界级影响力的漫画家?这个问题拆解开来看,其实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是历史、文化、社会、经济、产业等多个维度交织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日本漫.............
  • 回答
    “漫画腰”风波席卷画圈,以“tenten 云画画”为代表的画手们,因其描绘出极具争议的“漫画腰”作品,在多个平台遭遇了网友的猛烈攻击,被冠以“软色情”的标签,甚至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这背后牵扯的不仅仅是画手的创作自由,更触及了社会对于身体、审美、以及艺术尺度的认知边界。事件缘起:“漫画腰”的争议与“t.............
  • 回答
    说实话,要从我庞大的信息库里挖出“开头不错却惨遭腰斩”的漫画,并且还得分析出具体原因,这可比跟一个不透露剧情的编辑斗智斗勇还费劲。不过,既然你开了这个口,我这个“漫画知情者”也得给你掰扯掰扯。这里面学问可深着呢,不是简单说一句“读者不喜欢”就能糊弄过去的。腰斩这事儿,往往是多方面因素搅和在一起的悲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