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满脑子“维新”,“立宪”。
明后汉人王朝真正的看点不是如何应付1840年代的洋人,而是很可能在1740年代左右与俄罗斯在东北爆发大规模冲突,然后融入世界史,让整个世界近现代史脱离原有道路。
记住,历史没有规定洋人一定会在1840年来。崇祯作死和漫长的康雍乾时代称不上什么必然。
正好聊聊大顺。
制度:
大顺朝总体上是承袭明制的,区别是设有丞相,李自成粉唐,估计会设副相以分之,不会废丞相。考虑到明亡教训,言官方面会加以一定限制。至于特务,李自成跟朱元璋一样信不过官僚,肯定会有。官僚工资继承明朝的概率较大,也许会高些,看李自成的水平了。
区划方面,恢复长安,设为西京,敕造皇宫与各种府邸。北方威胁下,南京大概率会保留。米脂肯定能捞个“盛京”。
军制方面,权将军肯定要废,刘宗敏未必有好下场。军官转化为勋贵阶级,老营为禁军,卫所改为类似厢军、绿营的治安军。
爵位制度方面是一个比较大的悬念。明朝爵位不递降是明显的教训,但是李自成本身面临的局面跟朱元璋又类似,即根基太浅。姑且设计一个最优解,李自成诸子世袭罔替,之后诸王递降。
继承法方面,明朝的经验是比较正面的。李自成本心必然是嫡长子继承制。考虑到医学的进步(康熙与奎宁的故事),假设未出朱标之事,平稳过度。再说纵有靖难,也难有第二个朱允炆吧。
意识形态与合法性构建方面,显然是后嗣不尊祖训,国势衰微,加之崇祯失德,天怒人怨,气数已尽。圣人李自成承袭天命,为大顺皇帝。由于合法性构建中明朝的黑点和李自成的绝对权威性,祖训估计也是一字不得更易。李唐后人转世找朱家讨江山的传说估计会很流行。崇祯在这个位面名声参见杨广,不会太好,谥号明炀帝,大顺修《明史》会以崇祯为重点黑的对象。
官方意识形态仍然是理学,因为明末的思想混乱会被视为教训。考虑到大顺合法性比大明差一些,明末思想混乱的教训以及打击遗老的需要,大顺前期难免有罗织文网之事,之后会相对开明一些,但很难到明末的程度。
财政方面,没收明朝勋贵财产以赏功臣自是应有之理。财税官员基本来自前明的情况下,一条鞭法的趋势会继续。修生养息一段时间后肯定会清丈土地,届时勾陷冤狱,罗织文网恐难避免。灭明郑前当禁海,之后开海。
历史推演:
首先,不能假设二世而亡,否则推不下去。因此必须假设功臣与藩王都得到了一定解决。
开国时期结束后的局面,1680左右:
鞑清,入关不得的情况下闹内讧,满蒙分裂,八旗分裂。而后被顺俄夹击,各个击破,重新变成部落。大顺恢复辽东,册封部落。
准噶尔统一蒙古,太祖发天兵讨之,招抚蒙古各部。
明郑方面,大陆一统后灭之不难,没有必要招抚。
西方方面,军事需要下,会有一定人才交流。
朝贡体系方面,继承朝贡体系不难。
李自成老家陕北,河套与河西必然为攻略重点,势必全控,且以重兵守之。
青海方向,由于西北属性和李家姓李,必行夺取,以示天命。与准噶尔争夺西域亦是李家之所求,但烈度没有满清与准噶尔的生死之争大。由于西域已绿,时有叛乱。
此时,除准噶尔与越南外,大顺基本恢复唐疆。
盛顺时期(1730左右):
高产作物下,人口大涨。
太祖太宗后,圣朝重文治,领土扩张基本停歇,用兵以讨伐各路叛臣为主,军队缺乏改良动力,加之腐败不可避免,军队战斗力下降。财政逐渐紧张,但开源节流下,尚敷支用。
西方方面,耶稣会解散后与教廷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禁绝天主教。
俄罗斯已经基本控制黑龙江流域,多设军屯堡垒已控之,哥萨克时常打劫边民,并串联蒙古女真各部叛乱,已成心腹大患。
大顺发兵讨俄,由于军队战斗力下降和科技差距,攻城不克,野战不利,粮道屡断,大败而归。再发兵守之,又败,一时间女真蒙古尽叛,边塞风烟四起。
西夷法兰西英吉利荷兰等,闻大顺败迹,皆遣舰队以示威,并曰可“调停”顺俄之战,要求通商,传教等事。而后水师数战不利,万里海疆,处处告急。不得已之下,签定条约,允以利益以安之。
又与俄立约,约定满蒙诸部独立,厘定疆界,惟通使一项绝不允,以赔款1000万两代之。
士人耻之,皆言德行不修,以至此败。上降罪己诏,贬奸臣,拔正臣,缩衣食,修武备,士人曰之为善。有士人著书介绍诸夷,称当师夷长技以制夷,然其时皆以俄为北虏,华夷之辨大盛,士林多斥之“以夷变夏”。然塞北诸将皆要求改造堡垒,铸造大炮,改良军阵,聘用教习,朝廷默允之。
七年战争时期:
英夷许以赞助军饷,约共击俄虏。上允之,发兵击俄,攻城乏力,数月难破一堡,日耗粮饷巨大,逢黄河泛滥,罢兵,定立新约,仍各守疆界。
英夷大怒,斥我无信,其时教案频发,遂以护教为名,遣远征军攻我。英夷船快,来去如风,天兵屡战屡败。不得已之下,又立新约,约定割让岛屿,增加口岸,协定关税,赔偿军费,安抚教民,互通使节。
天朝脸面,荡然无存。。
此时,曾与俄虏英夷交战者,皆认同师夷长技之说。虽仍有清议,阻力重重,但设译馆,传西学,办军校,兴军工,造西式军舰等事,仍逐步推进。。。。
再往后,不知道了,整个世界近现代史会全盘重写。
因为这个时代中体西用其实够用了,之后的主要的两件事是逐俄和再次禁洋教,期间会跟欧洲发生复杂的同盟关系,成败会决定历史接下来的走向。往好处说,扩大朝贡,推广“教化”这些事,都不好说。往坏处说,输掉裤衩也不是不可能。乃至于法兰西一统欧罗巴,华逆盛顿被吊死示众,乔治三世被刁民砍了等等。 。。。
再往后,既然进入了世界史,会有跟着外部压力同步进行的逐步改革,但这些改革脱离中国传统框架的可能性不大,也难称之为“维新”。
最后的结果,估计是革命思想传入,上层建筑限制下,朝廷各种严防死守,某次吃了败仗之后,大革命的炮响在东方响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