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国终于可以卖个好价钱了
——喜极而泣
可是没有人买得起了
——哭得更伤心了
恩。就准你们为了帅哥富二代何梓珩不爱清纯可人林潇玥却被性感阴毒袁瑾茗迷惑而哭得稀里哗啦;为了长腿偶吧不爱江山爱美人哭得稀里哗啦。就不准我们为了奋斗终身让你们可以不愁吃穿的前辈哭?不准我们为了我这个近代遭受百般欺凌却在一群伟大的人领导下进入联合国五常的祖国哭泣?
某些人能不能和y谐d讨b论l?!
最后,我这么个大老爷们甚至在看美国苏联太空竞赛的纪录片都会哭,很丢人么?!
再加一句,上来就说洗脑的,你们的脑子真好洗。
------------------------------------------------------------
感谢点赞的各位!在这里安利一个视频就是bbc拍的太空竞赛纪录片。真的很感动,特别是克劳恩跟科罗廖夫两人的传奇历程。具体地址就不贴了。
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但就我本人而言,看到那些为人类的解放而付出青春和血汗的英烈事迹,鼻子发酸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尽管长鱼侯及其旗下的制作团队竭力把英烈们的牺牲与今日的所谓「大国梦」联系起来,但这仍不足以掩盖英烈们的伟大;我在看《那年那兔那些事》时,脑海里回响的就是英烈们高唱「向着法西斯蒂开火!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向着太阳,向着自由!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的歌声。
所以我觉得,看《前进,达瓦里希》之前,最好先看《那年那兔那些事》,二者搭配食用才能完整地表达「背叛」这一主题。有趣的是,二共的话语体系中给这种背叛起了一个高大上的名字,叫做「两头真」:早年的奋战确实是真的,后来的「反思」也无疑是真的。真的,真的好啊。
好了,不扯这些快要成为历史的名词了,「哭哭啼啼,没有出息」,鼻子酸过之后,更重要的事情还是向先烈学习、向对手学习,学习关于工业社会运转的一切细节,为未来做好准备。
有人看小时代哭,
有人看韩剧哭,
有人看日漫哭,
有人看纯爱动画哭,
就不让人在那兔哭了。
也是奇了怪了。
不匿,欢迎匿名来。
“再给老子一块砖,老子再去三八线上浪一回!”这句话比婆媳吵架的国产剧不知道精彩多少
“亲,不要哭,眼泪会冻住的”这句话比车祸治不好的台剧不知道感人多少
“达瓦里氏,你,你们,是我最好的学生。现在,还有十八分钟”比傻妹努力追到高富帅欧尼酱的日剧不知道励志多少
“我们在这里吃炒面配雪,是为了祖国的亲们,能为甜咸豆腐脑战上十页;我们在这里钻防空洞,是为了祖国的亲们不用钻防空洞”(这句话真TM犯规啊!)比有病治不好车祸躲不掉婚前有情敌婚后有小三婆媳和不好儿子不站队的棒子剧不知道完美多少
不管政党如何,这些人和事没有半点虚假。你可曾不小心翻出过你的爷爷奶奶用俄语写的泰勒公式高数笔记?你可曾在晚上睡前听过你的外公外婆讲他们跨过鸭绿江的故事?你可曾想过那只冻死在雪堆里的兔子本来应该是哪位亲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煽情的话就不多说了,我只想说:你们能为欧巴欧尼酱婆媳或者handsome boy哭的稀里哗啦,就不准有大国梦的兔子为曾经的一砖一瓦感伤一下么?
======分割线======
前面举例国产剧,并不是有意的,有很多优秀的国产剧,本人不想因此引战;
前面举例台剧,并不是有意的,有很多优秀的台剧,本人不想因此引战
前面举例日剧,并不是有意的,有很多优秀的日剧,本人不想因此引战
前面举例韩剧,并不……不,就是有意的
准驴答题。。。
曾经有段时间疯狂痴迷自热食品,一箱箱的tg军用朝家里拖。老太爷就看着我摆弄,时不时问问是什么怎么吃。过了一会老头自己坐沙发前面对着一袋自热抹眼。我过去问,得到的回答是
“一个班给我一包我们也把他们干挺了啊!那时候咋就没有啊!”
老爷子是第二批去朝鲜和联合国军对掐过的老兵,之后带出来的兵更是参加了共和国每一场对外作战。也许那天老爷子看到自热时候想起了倒在白山黑水的战友和炮火连天的日子。。。。(对不起风大)…………………………………………………………………………(割一下)
知乎上第一次回答就被顶起来了,感谢大家
老爷子回来之后去了石家庄步校工作,上尉退伍后回老家当了乡武装部部长,目前身体还好,经常自己劈柴在家烧地锅菜(老家地锅菜系很有名)
老爷子带的兵打过中印自卫反击战,从老爷子口中才知道了当年的解放军到底给对面捅出了多大的心理阴影。。。当然这又是一个故事了。。。
~~~~~~~~~~~~~~~~~~~~~~~~~~~~~~~~~~~~~~~~~~~~~~~~~~~~~~~~~~~~~~
为嘛对咖喱那么感兴趣啊摔!
好吧满足你们。。。
老爷子的兵曾经给老爷子说过,印军在战斗中普遍是有工事依托的情况下能挡5枪,没有工事直接野战3枪就会跑,拼刺的机会不多。。。后来我嘴贱的问了老头一句“如果我军防守印军进攻能挡多久?”换来了老头一个大白眼——这情况没出过啊。。。
对印自卫反击战的许多老兵的回忆里都带着诸如“居然敢还手”的口吻,我军轻步兵高原野战,只靠两条腿跑赢了印军的四个轮子,凭借迫击炮、无后坐力炮和老40火放倒了当年美英混装的印度...........62年一仗的结果就是直到现在边境陈兵百万也不敢轻易挑事,一仗打出了50多年的和平........
因为年轻,好像他们活到二十啷当岁,之前没有从任何渠道了解到那些为理想信念献身的事迹,对比当下人心逐利,顿时觉得革命前辈高山仰止不可复制,将一个曾经那样一穷二白的国家带向星辰大海,顿生即视沧桑的悲壮感。
因为年轻,血气浮荡心神轻佻,三观还在建塑中,特别容易被鼓煽,为任何看上去很美的事情而疯狂。他们总要寻一种支持,获取一些力量,无论这来源是庸俗电影偶像还是被萌化描摹的英雄人物;他们就像一张白纸,被涂成什么颜色,完全取决于下笔的时机。
因为年轻,见识的少,不明白苦难何以成为苦难,而幸福又是怎样的一种幸福,以为自己站在真理的一方党同伐异,在尊重一种时代影响下人生选择同时,又要反对另一时代影响下的人生选择。
书读不盈百,行步不出户,成天被各种莫名的情绪撕扯着,这也哭,那也哭,口述的眼泪汪了浅薄的灵魂,浑然不觉间自我被批零兼售。哭不是问题,但有何必要非得鄙夷那些不哭的人,自说自话的给人家扣帽子划成分,像一场似曾相识的狂欢。被你们辱骂嘲讽的人,有美粉右派,有我这般心性凉薄之人,会不会也有些埋头做事的人,不逞口舌不善言辩就平白被污蔑?打倒和被打倒的人始终在变,有些人永远是不变的,他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永远低智,永远听风是雨,永远被人拿来当棒子,永远被人利用再丢弃,永远讲不清道理,永远找不到自我。
————————————
懒得理论,欢迎拉黑。
现有答案已经说的很多了,从技术层面试着提一个原因:
那兔中经常会有这样的套路:先描述某个历史时期的艰苦、奋斗、牺牲、困难,然后到后面镜头一换,展现出现代中国的繁荣和强大,这种强烈对比很容易让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前后印证后更让人产生认同该集前面部分中所展示的奋斗的想法——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这种大范围穿插的强烈对比,有时候对表现主题,引发观众共鸣或者震撼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一个例子是刘慈欣的《
乡村教师》(当然它不是纵向对比而是横向对比),把中国西北贫瘠、愚昧的小山村里快要病死的乡村教师的最后一课,与无数光年外事关银河系文明存亡的硅碳战争联系起来,二者“画面”多次反复交叉出现,塑造出了“中国科幻史上最离奇最不可思议的意境”。
《
新华社微电影:红色气质》最后也是采用了类似的手法。
毕竟旧中国这个坑实在是太大,境遇又太惨,和古代中国历史上的辉煌跌落幅度又太大。从这个大坑里爬出来、重新回到中国历史上的位置的过程,必然会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古代——近代——现代及未来,这三者的对比,尤其是后两者的对比,只要有意识地展现出来,肯定是非常强烈的。而这种表现形式又会是非常容易催泪的。
这确实是一种煽情手段,但前提是有对比,才能煽的动。如果1949年的中国就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制造业国、奥运金牌前三甲而不是东亚病夫,那么《那兔》的煽情就困难的多,效果也肯定不会有现在这么好。
所以调侃地说,《那兔》这么火,某种意义上应该感谢
@常凯申为他们强化了煽情的基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