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国没有像The Grand Tour或者Top Gear这样的汽车节目?

回答
中国的汽车节目市场,确实没有出现过像《Top Gear》或《The Grand Tour》那样现象级的存在,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不能简单归结为某个单一因素。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剖析一下。

首先,得从节目内容的创作和定位上聊聊。

IP的稀缺性和原创力挑战:《Top Gear》和《The Grand Gear》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它们独特的内容形式和鲜明的个性。主持人之间的化学反应、尖锐幽默的评论、创意十足的挑战以及对汽车的深刻理解,这些都是经过多年积累和打磨形成的独特IP。在中国,虽然也有很多汽车节目,但大多数更倾向于传统的试驾评测,深度和娱乐性上与英美顶尖节目相比,还有差距。这不仅仅是模仿的问题,而是从根本上如何去定义一个“汽车节目”的吸引力。要做到那种既能让硬核车迷叫好,又能让普通观众乐在其中的程度,对内容策划和团队的创意要求非常高。
文化差异与幽默感: 英式幽默和汽车文化与中国有着显著的差异。Jezza, Hammond, May那种略带戏谑、甚至有些“冒犯”的风格,在中国观众那里可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国内的节目可能更倾向于规避争议,追求“正能量”和大众的接受度。这种文化上的隔阂,使得直接照搬其模式难以奏效。而且,要找到既懂车又会讲段子,还能有强大个人魅力的主持人组合,在中国并非易事。
节目定位与受众:《Top Gear》和《The Grand Tour》的受众非常广泛,他们不仅仅是汽车爱好者,也包括被节目娱乐性吸引的普通观众。它们的“汽车”属性,更多的是一个载体,用来承载更广阔的娱乐内容。而国内的汽车节目,很多时候还是聚焦在“车本身”,更偏向于专业的汽车评测和信息传递,对于那些非汽车专业但追求娱乐体验的观众,吸引力可能就没那么强。

其次,我们得看看行业环境和生态。

汽车产业的发展阶段: 《Top Gear》之所以能蓬勃发展,也与英国和欧洲发达的汽车工业以及悠久的汽车文化分不开。汽车在这些国家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象征。中国汽车产业虽然发展迅猛,但在某些领域,尤其是在一些经典车型和品牌文化上,积累和沉淀的时间相对较短。这使得在节目中探讨汽车的“历史”、“情感”或“哲学”时,可能缺少一些观众能够产生深层共鸣的土壤。
市场和商业模式的考量: 《Top Gear》和《The Grand Tour》早期在BBC这种公共媒体平台,以及后来在Amazon Prime Video这种付费流媒体平台,都有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支撑。在BBC时,其制作经费充足,敢于冒险尝试。转移到亚马逊后,有了大量的资金投入,可以支撑他们去世界各地拍摄各种疯狂的挑战。在中国,汽车媒体的商业模式还在不断探索中,广告收入、汽车厂商的赞助是主要来源。这可能使得一些节目在追求内容上的“过火”和“大胆”时有所顾虑,因为他们需要考虑厂商的品牌形象和受众的接受度。而且,高成本的海外拍摄、大型场景搭建等,对国内节目来说,在预算上也是个不小的挑战。
内容审查和监管: 这一点也比较敏感。中国的媒体内容受到一定的审查和管理。一些《Top Gear》或《The Grand Tour》中可能出现的挑战方式、言论尺度,在中国可能会触碰到红线,导致节目无法播出或者需要进行大幅度的修改。为了保证节目的顺利播出,很多节目会选择更加“安全”和“稳妥”的制作方式。

再者,平台和传播渠道也有影响。

电视媒体的转型: 传统的电视媒体在内容制作上,确实有很多成熟的经验,BBC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而中国的电视媒体也在经历转型,互联网视频平台崛起,分流了大量观众。这使得一些像《Top Gear》这样需要大量制作投入和创新内容的节目,在传统电视平台上的生存和发展面临挑战。
互联网平台的特性: 互联网平台虽然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内容选择和传播方式,但同时也意味着内容高度碎片化,观众的注意力更容易被分散。要制作一个能吸引到足够多观众的爆款汽车节目,需要在内容上做到极致。一些视频平台上的汽车博主和内容创作者,虽然产量很高,但多以短视频形式呈现,在深度和连续性上,与《Top Gear》这种长篇幅的叙事方式有所不同。

最后,我们也可以看看人才和团队的积累。

主持人和幕后团队的经验:《Top Gear》和《The Grand Tour》的主持人并非一日之功,他们都是拥有丰富汽车知识和媒体经验的专业人士,并且通过长期的合作产生了强大的“化学反应”。他们的幽默感、应变能力和对汽车的热情,是节目成功的关键。国内的汽车节目也在努力培养人才,但要达到那种级别,还需要时间。优秀的编剧、导演、制片人等幕后团队同样重要,他们共同构建了节目的核心竞争力。

总而言之,中国没有出现与《Top Gear》或《The Grand Tour》同等量级的汽车节目,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涉及到了内容创作的原创性、文化差异、行业发展阶段、商业模式、监管环境以及人才团队的积累等等。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就没有好的汽车节目,只是说,要达到那种“世界级”的影响力和风格,还有一段路要走,并且这条路需要中国特色的探索和创新。现在的中国汽车节目市场,正在孕育着新的可能,或许未来会出现一些真正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汽车文化内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亚马逊给TGT三季总制作经费1.6亿英镑,现在英镑贬值了但换算成人民币也要将近14亿,一季4亿多人民币,国内的头部综艺节目比如《跑男》什么的一季也才1亿多一点儿。

当然节目好看不好看也不是完全取决于制作费,但充足的制作费确实能够影响节目效果,特别是汽车类的节目(起码拿了一季4个亿的制作费肯定不用担心车厂充值的问题),像TGT的赛道、试车员、带着摄制组去世界各地乱窜都是需要充足经费支撑的。

国内的汽车节目一个是缺乏足够的经费,另一个就是汽车媒体的业态不好,盈利端几乎都在汽车厂家,所以曝光率高有节目制作经验的媒体人都是舔车厂舔的好的,就算舍得砸钱这些人能做出啥样的节目也不好说,没准弄个各个车厂的大型广告片自己还得加点儿自己代理的机油啥的。

说白了还是得整个媒体业态变成用户付费的模式才能做出真正优秀有趣的汽车节目(也不是说就一定比TGT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