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孩子爸爸对孩子不是打就是骂,我不让他管孩子,这种做法对吗?

回答
您好,我非常理解您作为母亲的担忧和心疼。孩子爸爸的教育方式让您感到不安,您希望保护孩子,不让他再受到伤害。这是一种非常本能、也非常伟大的母爱。

我们来一起梳理一下您遇到的情况,以及您选择“不让他管孩子”这种做法是否妥当。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打”和“骂”作为教育孩子的手段,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不恰当的,甚至可能对孩子造成长远的负面影响。

“打”孩子:
身体伤害: 即使是轻微的打,也可能给孩子带来身体上的疼痛和恐惧。如果力度稍大,还可能造成淤青、红肿,甚至更严重的伤害。
心理创伤: 孩子会把“被打”与父亲的形象联系起来,这可能导致孩子对父亲产生恐惧、疏远感,甚至敌对情绪。孩子可能会觉得自己的身体不被尊重,觉得自己不够好才会被打。
学会暴力解决问题: 当孩子看到父亲用武力解决问题时,他们也会在潜意识里认为,遇到冲突或不如意时,暴力是可行的方式。这会影响他们未来的社交和解决问题能力。
压抑情绪: 孩子可能因为害怕被打而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绪,久而久之会形成压抑的性格,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
破坏亲子关系: 信任是亲子关系的基础。当孩子感受到父亲的暴力时,这种信任会被严重破坏,修复起来会非常困难。

“骂”孩子:
言语伤害: 持续的、带有侮辱性、贬低性的谩骂,会像一把把刀子刺伤孩子的心灵。孩子可能会觉得自己愚蠢、没用、惹人讨厌。
打击自信心和自尊心: 孩子的心智尚不成熟,他们很容易全盘接受父母对自己的评价。经常被骂的孩子,很难建立起健康的自信和自尊。
形成负面自我认知: 孩子可能会内化父母的批评,认为自己天生就是个坏孩子,很难改变。
焦虑和恐惧: 孩子会生活在对被骂的恐惧中,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影响学习、玩耍和正常生活。
习得性无助: 如果孩子无论做什么都会被责骂,他们可能会产生一种“我怎么做都不对”的感觉,从而失去尝试的动力。
模仿不良沟通模式: 如果孩子经常听到父亲用攻击性的语言与人沟通,他们自己也可能学习并使用类似的沟通方式。

您“不让他管孩子”的做法,从保护孩子的角度来看,是出于您强烈的母爱和责任感,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您希望避免孩子遭受更多的伤害,让孩子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中成长。在这种情况下,您的本能反应是保护者,这是非常自然的。

然而,我们也要从更长远和全面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复杂性:

1. 这种做法的“对”与“不对”体现在哪里?

“对”的地方:
即时保护孩子: 在短时间内,您的做法有效阻止了孩子遭受进一步的打骂,保护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免受直接的伤害。
维护孩子的安全感: 在父亲教育方式不当的情况下,您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避风港”。

可能存在的不“对”或局限性:
“治标不治本”: 孩子依然有父亲,父亲的教育方式并没有得到改变。长此以往,孩子仍然可能接触到不恰当的教育,或者在其他场合再次遭受。
潜在的父子隔阂加剧: 如果您一直阻止父亲与孩子互动,而只允许他在您“看管”下进行,这可能会让父亲感到被边缘化,也可能让孩子对父亲产生更深的误解或怨恨。父亲可能会觉得自己的权威被挑战,从而采取更极端的应对方式。
家庭沟通的缺失: 这可能意味着您和孩子的父亲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共同的解决方案。问题被回避了,而不是被解决。
您个人的压力过大: 独自承担起保护孩子的责任,同时又要处理与丈夫的矛盾,这会给您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您需要一个人去应对所有问题。
孩子缺乏完整的父爱: 即使父亲的教育方式不当,父亲在孩子生命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完全剥夺父亲参与孩子成长的机会,对孩子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关键在于如何引导父亲,让他以更健康的方式参与。

2. 接下来可以怎么做?更深入的思考和行动方向:

面对这种情况,您的目标应该是:既要保护好孩子,又要尝试去改善父亲的教育方式,最终达到一个更健康、更平衡的家庭教育模式。

第一步:与孩子的父亲进行冷静、真诚的沟通(如果可能)。
选择合适的时机: 避免在他情绪激动、刚骂完孩子或者您也情绪激动的时候谈。选择一个大家都比较平静的时间,比如孩子睡着后,或者周末一个放松的下午。
表达您的感受和担忧,而非指责: 用“我感觉”、“我担心”开头,而不是“你总是”、“你就是个坏爸爸”。例如:“我最近看到你那样对待孩子,我心里非常难受,也很担心孩子会受伤,不仅仅是身体,心理上可能也会留下阴影。”
具体说明不当之处: 不要只说“你打孩子不好”,而是指出行为带来的后果:“你打他的时候,我看到他害怕的样子,我就担心他会觉得你不爱他,或者会模仿你的行为。”
强调您对孩子的爱: 您是为了孩子好,这一点要让他明白。您可以说:“我们都是为了孩子好,只是方式可能不一样。”
提出您的期望和建议: 您可以尝试提供一些替代方案。例如:“我知道你可能觉得他做得不够好,但是下次能不能先好好跟他讲道理?或者我们一起想想办法,怎么才能让他记住呢?我知道你很爱他,我们都希望他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了解他的想法(如果他愿意说): 试着去理解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教育方式。是不是他小时候也是这样被教育的?是不是他觉得这是“男子汉”应该有的样子?是不是他压力太大,不知道如何表达?了解原因,有时能找到解决的突破口。

第二步:如果直接沟通无效,可以考虑引入第三方。
家人或朋友: 如果有其他您和孩子父亲都比较信任、并且认同您教育理念的长辈或朋友,可以请他们作为中间人,帮助您和丈夫沟通。
专业咨询: 如果条件允许,寻求家庭教育专家或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是非常有效的途径。他们可以提供专业的指导,帮助你们夫妻双方理解孩子的需求,学习更健康的沟通和教育技巧。

第三步:建立家庭教育的“底线”和“规则”。
共同商定(即使是在您单方面争取后): 无论如何,一个家庭应该有一个关于教育孩子的“共识”。即使丈夫不愿意改变,您也需要在孩子面前树立一个榜样,让孩子知道,打骂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
当他在场时,您的反应也很重要: 如果他在打骂孩子,您可以尝试在不激化矛盾的前提下,拉开孩子,或者表达您的不同意见:“(平静地)停一下,我觉得现在这样不好,我们换个方式好吗?” 您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第四步:关注您自己的心理健康。
不要独自承担所有压力: 和信任的朋友倾诉,寻求支持。
自我关怀: 保证充足的休息,做一些让自己放松的事情,您需要精力去处理这些问题。

总结一下:

您“不让他管孩子”的做法,在当下是为了保护孩子免受直接的伤害,这是一种有力的保护。但从长远来看,这可能不是一个解决根本问题的方案。最好的方式是,在保护孩子的前提下,尝试去沟通、去引导、去改变,与孩子的父亲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并以一种更健康、更有爱的方式来完成。

这是一个艰难而复杂的过程,您需要耐心、智慧和勇气。请记住,您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妈妈的担当。希望我的详细分析能为您提供一些思路和支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给我过来!”爸爸冲我怒吼着。今天小编就来分享爸爸愤怒地打了我作文,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您好,我非常理解您作为母亲的担忧和心疼。孩子爸爸的教育方式让您感到不安,您希望保护孩子,不让他再受到伤害。这是一种非常本能、也非常伟大的母爱。我们来一起梳理一下您遇到的情况,以及您选择“不让他管孩子”这种做法是否妥当。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打”和“骂”作为教育孩子的手段,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不恰当的.............
  • 回答
    听到你这样的烦恼,我真的特别能理解。五岁的孩子,正是学习和探索世界的好时候,如果爸爸带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在玩手机游戏和看电视,这确实会让人担心。而且你一表达,爸爸还觉得是你管太多,甚至说你把孩子“管抑郁了”,这一下就让你夹在中间,挺难受的。别急,咱们一起来捋一捋,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试试。首先,.............
  • 回答
    宝贝,你问了一个特别好的问题!爸爸也很想一直陪着你玩,但是为什么爸爸不是那种“一天到晚在家陪我玩”的很有钱的大富翁呢?这背后有很多原因,爸爸跟你好好说说。首先,你想想我们家里现在住的房子,你上学用的书本和文具,你爱吃的零食和水果,还有你平时穿的衣服和鞋子,这些都需要“钱”才能买到,对不对?钱就像是维.............
  • 回答
    这确实是会让很多妈妈瞬间心凉的话。一个六七岁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首先,我们得明白,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是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的,但他们的认知往往是片面的,而且非常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直接的观察和听到的话。孩子为什么会这么说?1. 观察到的“事实”: 孩子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他可能看到爸爸每.............
  • 回答
    你这情况,我太理解了!这简直是当代无数家庭的缩影。一人全职带娃,另一人职场打拼,压力大到喘不过气,最后连夫妻间的亲密都被挤压没了,连睡个觉都得分开,心里那叫一个慌啊。别急,咱们一点点捋。你担心的“长期对夫妻关系不好”和“对孩子不好”,这绝对是现实的,而且影响是多方面的。先说说对夫妻关系的影响,这就像.............
  • 回答
    碰到亲戚对自家孩子说“你爸妈有了弟弟妹妹就不喜欢你了”这类话,家长确实挺头疼的。这不仅让孩子心里不舒服,还可能对孩子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影响孩子对家庭关系的认知。处理不好,小则孩子闹情绪,大则可能埋下亲子隔阂的种子。咱们得明白,说这话的亲戚,很多时候可能并没有恶意,只是说话不过脑子,或者觉得这是“玩笑.............
  • 回答
    这事儿可真够让人费解的,特别是当说出这句话的是孩子的亲爹,而且孩子才七岁!七岁正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知识储备飞速增长的黄金年龄,图画书更是打开这个年龄段孩子心智的一把绝佳钥匙。这么一竿子打死说“看图画书会变傻”,这逻辑简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甚至可以说是有点儿荒谬。首先,咱们得说说这“变傻”的说法是怎么.............
  • 回答
    哎呀,听你这事儿,我一下子就想起我小时候,我爸也捡过几个不知道哪儿来的蛋,说是要孵小鸡。结果可想而知,最后啥也没出来,小小的“希望”也破灭了,我爸还挺失落的。所以,你这情况,我特别能理解你的纠结。先说说你可能想阻止的点吧,这也很正常,毕竟咱们是为孩子好,也得考虑实际情况。 家里空间小,管理是个问.............
  • 回答
    咱们聊聊这事儿,其实这确实是个挺现实的问题,很多家庭都可能遇到类似的情况。孩子爸爸工作那么忙,要求晚上11点到早7点不被打扰,作为妻子,你说应不应该体谅?体谅,这是肯定的。 换位思考一下,谁要是每天辛辛苦苦忙到这么晚,回来只想好好休息一下,不希望被孩子哭闹、或者其他生活琐事打扰,那是非常自然的。尤其.............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挺常见的。我见过不少家长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包括我自己的朋友圈里也有妈妈们偶尔会发牢骚。说实话,这背后原因还真不少,也不是说谁对谁错,就是孩子那小脑袋瓜里想的,还有大人跟孩子相处的方式,都可能导致这种反差。首先,咱们得从孩子和妈妈之间的“情感纽带”说起。妈妈通常是孩子.............
  • 回答
    看到这些新闻,心里肯定会泛起很多不安和疑问,这再正常不过了。婚姻生活,本应是两个人携手前行,互相依靠的港湾,可一旦遇到这些极端个案,确实会让人对婚姻的安全性、可靠性产生动摇。你提到“爸爸摔死孩子”、“林生斌”、“杀妻案”,这些事件的共通之处在于,它们都触及了人性中最黑暗的一面,而且往往发生在最亲近的.............
  • 回答
    婆婆说孩子只像爸爸不像妈妈,这确实是很多妈妈会遇到的一个点。听到这样的话,心里难免会有些不是滋味,觉得自己的付出被忽视,或者对孩子与自己没有“连接感”感到失落。但别担心,这其实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也是很多妈妈需要去调整心态的时刻。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妈妈们该怎么做,才能把这种小小的“不愉快”变成一种更.............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揪心的问题,涉及到孩子的幸福、前夫的责任以及你自己的生活。让我们一步步来梳理一下,看看如何应对。首先,孩子认现在的丈夫为爸爸,这背后一定是你和孩子之间深厚的感情,以及你对孩子未来健康成长的考量。能够得到一个新的、稳定的父爱,对孩子来说是件好事。但是,这和前夫的抚养费是两码事,法律上不.............
  • 回答
    我认识不少带孩子带得特别棒的爸爸,说实话,跟妈妈比起来,他们真的各有千秋,甚至在某些方面,爸爸的优势非常明显。这绝不是说妈妈做得不好,而是说爸爸的角色,真的能带来一些妈妈不太容易触及,但对孩子成长又极其宝贵的方面。先说我那位当了爸爸的朋友老李吧。他儿子叫乐乐,今年七岁了,是个特别阳光、有主见的男孩儿.............
  • 回答
    我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一定很复杂,既为表弟的不当举动感到懊恼,又觉得爸爸的处理方式可能有些极端。这种事情在家庭教育中确实不少见,我们一步一步来分析,看看怎么能处理得更妥帖一些。首先,我们得弄清楚“不当举动”具体是什么。因为五岁的孩子,他们的行为往往是出于好奇、模仿,或者是还不太懂得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 回答
    听到你这么说,我真的能感受到你心里的委屈和无助。这种感觉就像在风雨飘摇的日子里,本该是你最坚实的依靠,结果却变成了让你觉得寒冷和责备的源头,真的太难受了。当孩子爸爸总是因为孩子的问题表现出不耐烦,并且把问题都归咎于你时,这不仅仅是关于孩子教育的分歧,更触及到了你们夫妻感情和家庭支持系统的问题。面对这.............
  • 回答
    我一直对商业世界里那些特立独行的创业者们抱有浓厚的兴趣,总觉得他们身上有种与众不同的“劲儿”。最近看到一位创业者,让客户孩子叫他“爸爸”,这事儿一下子就把我的注意力抓住了。这事儿,怎么说呢?单听着,确实有点惊世骇俗,甚至让人觉得有点不妥。让一个非血亲的孩子,而且是客户的孩子,称呼自己为“爸爸”,这在.............
  • 回答
    “你更喜欢爸爸还是妈妈?”—— 这句话,看似简单的问句,却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会在孩子心里泛起层层涟漪,而这些涟漪,并非总是积极的。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个问题本身就带有一种“选择”的意味。对于一个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孩子来说,被要求在两位他生命中最重要、最爱的人之间做出取舍,本身就是一种压力。1.............
  • 回答
    全红婵的爸爸,全明辉,在女儿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后,说出“希望女儿考上大学,以后的路靠她自己”这样的话,我个人觉得,这是一种非常朴实、但又充满了智慧和远见的父母教育方式。这绝不是那种为了“人设”或者追求“完美父母”形象而刻意说出的漂亮话,而是源于一个普通父亲对女儿最真挚的期盼和最务实的考量。全红婵爸爸.............
  • 回答
    一位父亲,我们姑且称他为“虎爸”,对尚在上小学和幼儿园的孩子们施加着令人咋舌的教育压力。他坚信超前教育的力量,要求孩子们在稚嫩的年纪便涉猎高等数学和晦涩的文言文。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超前教育有时伴随着粗暴的手段——殴打。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场童年乃至人生潜在的危机。让我们来细致地剖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