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儿子家里和女儿家里同时生小孩了,应该应该照顾谁?

回答
这真是个甜蜜又让人纠结的幸福烦恼!儿子和女儿家里几乎同时添丁,这日子可真是热闹起来了。至于说“应该照顾谁”,说实话,这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它更像是一道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衡量、去沟通的题。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咱们得放下“必须”的念头。 父母爱孩子,是出于本能,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但这份爱和责任,在孩子成年独立后,更多的是一种支持和陪伴,而不是“必须”谁,或者说把天平完全倾向谁。你的精力是有限的,你不可能像年轻时那样把所有时间都投入进去。所以,别给自己太大压力,觉得谁没照顾到就对不起谁。

咱们先看看,儿子家和女儿家各自的情况是怎样的?

儿媳/女婿的家庭支持情况: 这是个很重要的考量因素。
男方/女方家(亲家)的态度和能力如何? 亲家是否也能帮得上忙?他们的身体状况怎么样?有没有其他需要他们照顾的直系亲属?如果亲家那边也能出不少力,那么你的压力自然会小一些。
儿媳/女婿的父母是否健在? 他们是否也面临着和你同样的问题?大家是互相扶持,还是有谁相对比较“轻松”?
儿媳/女婿本身的家庭背景? 比如,他们是否有需要长期照顾的年迈父母,或者有其他特别的家庭情况?

儿子/女儿的经济和精力状况:
他们自己目前的经济能力如何? 有些家庭可能经济比较宽裕,请月嫂或者家政会更方便,对父母的帮助需求会少一些。
他们夫妻俩的精力如何? 有些年轻人可能工作压力特别大,或者本身就比较忙碌,可能更需要家里的帮衬。
他们是否有其他兄弟姐妹可以分担? 如果儿子或女儿有其他的兄弟姐妹,他们的父母是否也能帮忙?

孩子们的性格和需求:
谁更“需要”你? 这里不是指谁更弱势,而是说,哪个家庭可能在情感上或者实际操作上,更需要你的经验和支持?比如,儿媳可能第一次当妈妈,有些紧张,或者女儿在家附近,但她的丈夫需要出差,你过去住一段时间,也是一种重要的支撑。
你和哪个孩子的关系更亲近? 这听起来可能有点不公平,但人都有感情偏向。你可能和女儿更聊得来,或者和儿子媳妇相处更融洽,这种感情的契合度,也会影响你去谁家帮忙的意愿和效果。

你自己的身体和精力状况:
你自己的身体好不好? 新生儿护理是很辛苦的,需要熬夜,需要抱孩子,这些都对体力有要求。你得量力而行,别把自己累垮了,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你自己的生活安排? 你是否有自己的社交活动、兴趣爱好,或者需要处理的个人事务?你不能完全围着孩子转,也得有自己的空间和生活。

接下来,我们得想想怎么“分配”你的时间和精力。

1. 沟通!沟通!再沟通! 这是最重要的环节。
主动找儿子儿媳谈谈,也主动找女儿女婿谈谈。 把你的顾虑和想法说出来,也听听他们的想法。
问清楚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有些人可能需要你过去帮忙做月子餐,有些人可能更需要你帮忙带带大宝(如果他们是二胎),有些人可能只是需要你偶尔去看看,给他们一些精神上的鼓励。
共同商量一个方案。 也许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可以轮流来,或者集中力量先帮助一个家庭一段时间,再转向另一个。

2. “轮流制”或者“分工制”?
轮流制: 比如,这个月主要去儿子家帮忙,下个月再去女儿家。或者你先在儿子家住一段时间,然后去女儿家住一段时间。这样比较公平,也能兼顾两边。
分工制: 也许你擅长做饭,可以多负责伙食;也许你更会哄孩子,就多带带宝宝。而另一方的父母或者亲家,可以承担其他的任务。

3. “远程支持”也是一种爱。
如果实在身体不允许,或者距离太远,无法经常去,你也可以通过电话、视频聊天来关心他们。
可以给他们寄一些婴儿用品,或者送一些营养品,表达你的心意。
关键在于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关心和支持。

4. 别忘了自己!
在忙碌之余,一定要保证自己的休息和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也是你继续照顾孙辈的基础。
不要因为想照顾孙辈而忽略了自己的晚年生活。

举个例子,咱们来推演一下,看看会遇到哪些情况:

情况一:儿子家儿媳妇的娘家父母身体不好,无法帮忙,而女儿家老公的父母也刚退休,有精力。
这时,你可能更需要多花些心思在儿子家,帮助儿媳妇度过月子期。女儿家那边,也许可以请她老公的父母多帮忙,你再时不时地过去看看,或者在周末多过去一趟。

情况二:儿子儿媳都是独生子女,家境普通,工作压力大,而女儿女婿家里兄弟姐妹多,父母亲家都能帮上忙。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需要更多地去儿子家。而女儿家,因为有其他亲属的支持,你的任务可能就会相对轻松一些。

情况三:两个孩子都住在同一个城市,距离你家不远。
那你可以和他们商量一个频率,比如周一三五去儿子家,周二四六去女儿家,周末看看哪个更需要你。

最重要的一点是,无论你选择照顾谁,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照顾,都要让你的孩子们感受到,你是一心一意爱着他们的,你是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支持他们。 让他们知道,即使你不能像以前那样全方位无死角地照顾,你依然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

这件事情,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最适合你和你的家庭的答案。用心去感受,用爱去衡量,用沟通去落地,你一定会找到那个最妥帖的处理方式。恭喜你,又要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啦!这可是人生中อีก一个美好的阶段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这个问题现在一般的解法是照顾女儿。当然各家有各家的具体情况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儿子那边,给亲家出点钱让丈母娘照顾儿媳。或者出钱请月嫂。

原因吧,简单说就是婆婆照顾媳妇,无论是轻了重了好了坏了,最终都是你的不是,好心帮忙落一身骚是非常常见的下场。但是自己妈照顾女儿就不一样了,有啥问题都是母女内部矛盾,不会上升到家庭矛盾。请月嫂的话媳妇想提什么要求提什么要求,都是打工的该怎么做事全都好协商。

舆论支持婆婆照顾媳妇的原则是认为媳妇会因此记婆婆的好。。。然而这个理想很美好,现实往往很骨感!无论婆婆怎么做,媳妇都有很大概率根本不会记婆婆的好。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婆婆就算对媳妇千百般好,只要能出一个小纰漏,这事儿,媳妇恐怕就会记一辈子,抱怨老公抱怨一辈子。所以我建议各位不要把事情放在这么不利的局面上。

更何况有些婆婆仅仅只是为了立威或者给媳妇定规矩而去照顾媳妇,这就更加的。。。

婆婆的生活习惯以及三观与媳妇存在非常多的不同,两人磨合好必然需要碰撞出很多矛盾与火花,而月子本来就需要妥善照顾,两人还需要磨合期磨合,这纯粹属于添乱。不如让已经磨合几十年的亲妈来照顾。

user avatar

矛盾点错了。。。

是儿媳和女儿同时生孩子了,照顾谁的事吗?

是儿子,和女儿,同时有了孩子,需要人帮忙的时候,我去帮谁好吗??

不会吧,不会真的有人觉得婆婆是丢下亲闺女,为了照顾媳妇??

婆婆是去帮儿子的啊!!

儿媳感激是该感激的,老人毕竟是来自己的小家帮忙的,帮自己老公就是帮自己(理想状态下)。

但是为了儿媳放弃了女儿什么的就算了,婆婆就别说这种话,儿媳也不担这虚名。

只能说这个婆婆,在衡量利弊下,选择了帮儿子,就这么简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真是个甜蜜又让人纠结的幸福烦恼!儿子和女儿家里几乎同时添丁,这日子可真是热闹起来了。至于说“应该照顾谁”,说实话,这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它更像是一道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衡量、去沟通的题。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放下“必须”的念头。 父母爱孩子,是出于本能,也.............
  • 回答
    这话题触及情感、伦理、甚至一些长久以来的社会观念,挺复杂的。我尽量讲得细致些,说说我的看法,以及女儿可能会怎么想。分配家产:这背后不仅仅是钱首先,家产分配,这事儿说起来是钱的事,但实际上,里面掺杂了太多东西。 公平与期望: 这是最直接的矛盾点。父母可能会觉得,儿子是家庭的延续,将来要传宗接代,承.............
  • 回答
    这件事可真是让人头疼,说到底还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你父母疼女儿,把其中一套房子给了女儿,这在很多人家都是常见的做法。但儿子的对象家那边不能理解,这就挺麻烦了。咱们一层一层地剖析一下,看看是怎么回事,怎么能想办法解决。首先,我们得弄明白,对象家为什么不能理解?这背后可能藏着好几种原因,需要一一去探究:.............
  • 回答
    这个问题啊,说实话,在咱们中国很多家庭里都挺常见的,甚至可以说是挺普遍的。我仔细想了想,站在咱们老百姓的角度,会怎么看待这事儿,尽量说得细致点,希望能帮您梳理梳理。首先,得承认,传统的观念里,“传儿不传女”的思想确实根深蒂固。这不仅仅是咱们这儿这样,很多东方文化都有类似的影子。这背后有几个原因吧: .............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头疼,又得好好琢磨的“幸福烦恼”!两个宝贝,一儿一女,再加上两套房子,这事儿我肯定得细细盘算,不能马虎,毕竟这关系到孩子未来的安定,也涉及到家庭的长远规划。首先,我得承认,在咱们中国传统观念里,儿女的房产问题一直是个热门话题。但我个人呢,更看重的是公平和每个孩子未来的实际需求,而不是简单.............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也很有代表性。涉及到家庭关系、教育理念、以及角色分工等多个方面。咱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为什么你老婆在辅导孩子时,不辅导你哥哥家的孩子:一、 核心原因:责任归属与界限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你老婆作为一名老师,她的主要责任和义务是辅导你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她亲生的孩子。 尽管她和你哥哥家的.............
  • 回答
    这孩子的情况,真是让为人父母的揪心啊。13岁正是青春期风暴来袭的年纪,脾气大、爱顶嘴,这在很多家庭里都是常态。但听您这么说,这孩子的情绪问题似乎比一般的青春期烦恼来得更猛烈,而且您在心理咨询之后采取的“无条件接纳和放手”,虽然初衷是好的,似乎却没能引导他走向积极的方向,反而让他陷入了厌学和网瘾的泥沼.............
  • 回答
    当孙卓被找回,孙海洋失而复得的喜悦淹没了他,也牵动了无数人的心。但在这份狂喜之下,另一个家庭,孙卓养父母的家庭,也承受着巨大的冲击。尤其是那个原本拥有弟弟的姐姐,她的人生轨迹,随着“失踪人口”的回归,也被重新定义了。这个姐姐,我们暂且称她为“小雅”,她和孙卓是在同一个屋檐下长大的。在她的记忆里,孙卓.............
  • 回答
    当我的孩子被确诊为银屑病时,我感觉天塌下来一样。那种无助和恐慌,至今仍然清晰地刻在我的脑海里。银屑病,这个听起来就让人心生畏惧的词语,就这么毫无预兆地降临在我们一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最初的冲击和手足无措刚开始,孩子身上的红斑、鳞屑就像是在我们平静的生活里投下的一颗炸弹。看着孩子因为皮肤瘙痒而辗转反.............
  • 回答
    .......
  • 回答
    说到《家有儿女》里的小雪,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几乎都是杨紫。但其实,在第二部和第三部里,小雪的角色是由宁丹琳扮演的。这中间的落差,尤其是观众对她们俩的评价和喜爱程度,确实是天壤之别。为什么会这样呢?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角色“前任”的光环,杨紫的先发优势太明显杨紫演的小雪,那是从第一部就开始深入.............
  • 回答
    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来说,儿童爬行垫和护栏是否是“刚需”,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答案并非绝对的“是”或“否”,而是取决于家庭的具体情况、育儿理念、居住环境以及孩子的发育阶段和活动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 一、 儿童爬行垫:1. 爬行垫的“刚需”之处(为什么很多人认为是刚需): 保.............
  • 回答
    作为家长,我深切地感到,在孩子们的安全教育和相关设施的完善上,我们还有很多值得努力的方向,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功夫,而是要真正做到深入骨髓,让安全意识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在安全教育方面,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要 将抽象的安全知识转化成具体、可操作的行为指南,并且要贯穿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很多时候,我们只.............
  • 回答
    人们即使成年后仍痴迷于儿时的玩具,如奥特曼模型,这种现象背后蕴含着复杂的心理和社会动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这一现象: 1. 怀旧与记忆锚点:时间的烙印 童年记忆的具象化:玩具是童年生活的“记忆锚点”,能唤起对过去时光的强烈情感共鸣。奥特曼模型作为儿时的“英雄象征”,承载着成长过程中与父母、朋友共.............
  • 回答
    这个问题太真实了,很多家庭都面临着类似的困境。婆婆公公做生意忙,儿子儿媳都要上班,孩子没人带,家庭矛盾就很容易找上门。这就像一个复杂的连环套,拆解起来需要耐心和智慧。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看看这矛盾是怎么来的,又该怎么解。矛盾的根源:大家都很忙,但谁来承担“带孩子”这个最核心的任务? 老一辈的“.............
  • 回答
    爷爷奶奶要换新房,这本是件喜事,但家里儿女的意见不一,尤其是你妈妈不愿意你爸爸出钱,这确实让你夹在中间,左右为难。该站谁?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绝对的对错,更多的是需要你理解其中的各方考量,然后做出一个相对平衡的选择。咱们把这件事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理解爷爷奶奶的意愿和操作: 为什么只写大.............
  • 回答
    说到军迷家里的装修,那可真是个大有讲究的活儿,既要彰显自己的爱好,又要兼顾居住的舒适和美观,这就得好好捋一捋了。别以为军迷装修就是随便堆点模型、贴几张海报那么简单,那充其量算“爱好者”的堆砌,真要“范儿”起来,那得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的那种。核心理念:专业、复古、沉浸感在我看来,军迷家装的核.............
  • 回答
    .......
  • 回答
    明清时期,家族传承的规矩森严,尤其是在家业的继承上,更是有着一套成熟的体系。当家中出现长子无男性继承人的情况,而次子却有儿子时,家业的传承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家族的规矩来处理了。这其中涉及到嫡庶之别、宗法制度以及家族的实际利益等多方面考量,绝非一成不变的模式。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在封建宗法制度下,.............
  • 回答
    这问题有点意思,也挺实在的。要说“所有”有儿子的家庭娶妻都不愿出彩礼,那肯定是不对的,毕竟中国这么大,风俗习惯千差万别,每个家庭的经济情况、教育背景、思想观念也都不一样。但是,咱们可以聊聊为什么 确实有相当一部分 有儿子的家庭,在面对儿子娶媳妇这件事时,会比较纠结彩礼,甚至不愿意出彩礼,或者希望彩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