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父母是体制内的,儿子也考入体制,为什么不同意儿子娶个农村的姑娘?

回答
这事儿,放普通人家里,可能就是婆媳矛盾,或者觉得对方家庭背景不够硬,以后日子不好过。可到了他们家,这层“体制内”的滤镜一加,事儿就复杂多了。

首先得明白,体制内的人,他们考虑问题的方式,很多时候跟普通老百姓不太一样。他们习惯了“规矩”、“体系”、“稳定”这几个词,对“变数”和“不确定性”会格外警惕。

我猜,他们家对儿子的婚姻,早就有一套隐形的规划。这规划里,门当户对大概是基础。儿子考入体制,这是他们家几代人努力的成果,是他们家族“向上流动”的关键一步。他们希望儿子未来的妻子,也能在这个体系内,或者至少是个足够“匹配”的存在。

你想想,儿子现在在体制内,将来大概率也会在一个稳定的岗位上,接触的人也是体制内外的各色人等。他们会考虑,如果儿媳妇是农村出来的,会是什么样子?

从“兼容性”来说:

社交圈子不搭: 体制内有自己的圈子,有自己的语言体系、人情往来。如果儿媳妇没有接触过,或者无法融入,儿子将来在工作上,在社交上,会不会受到影响?会不会因为儿媳妇的不适应,而影响到他自己的“体制内”生活?他们可能会担心,儿子在单位里,别人问起家属,他介绍起来会不会觉得“拿不出手”,或者给别人留下“不够登对”的印象。
价值观和生活习惯的差异: 农村和城市(或者说体制内的环境)在很多方面是有差异的。比如,对金钱的使用观,对子女教育的理念,对人情世故的处理方式,甚至是对“体面”的定义。他们可能会担心,这些差异会成为家庭内部的矛盾点,影响到儿子的生活质量,甚至影响到他处理家事的能力,最终牵扯到工作。
“原生家庭”的影响: 这是很多体制内家庭特别在意的一点。他们会考虑,儿媳妇的娘家是什么样的?娘家会不会出什么“幺蛾子”?农村的家庭,可能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会更加直接,或者说,他们对“规矩”的理解可能和体制内不一样。万一出现什么事情,需要公公婆婆出面摆平,他们会不会觉得“麻烦”、“丢面子”?他们可能觉得,找个门当户对的,至少在原生家庭层面,能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保证家庭的“纯净”和“稳定”。

从“资源对接”来说:

人脉和信息: 在体制内,人脉和信息是非常重要的资源。他们可能会觉得,如果儿媳妇也来自一个“合适”的家庭,她本身可能也能带来一些“价值”,比如她家庭里的亲戚朋友,可能也在某个岗位上,能够形成一个相互支撑的网络。而一个来自农村的姑娘,在他们看来,可能在这方面提供的“价值”有限。
对儿子的“助力”: 他们希望儿子的人生能够一路顺遂,步步高升。他们可能会潜意识里认为,一个“门当户对”的妻子,更能理解儿子的压力,更能支持他的事业,甚至能在他事业发展的某些环节起到“加分”作用。而对农村姑娘,他们可能会担心,她能否理解儿子的“体制内”工作,能否在这个环境中游刃有余,会不会拖儿子的后腿。

再深入一点,可能还涉及“面子”和“期待”:

家族的“面子”: 父母是体制内的,他们肯定非常在意自己在亲戚朋友、同事眼中的形象。儿子娶了个“条件不符”的媳妇,在他们看来,可能是自己“教育”或“规划”上的一种“失败”,或者会让他们觉得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
对儿子的“投资”: 他们对儿子付出了很多,包括教育、人脉、资源,都是希望儿子能有出息,能有一个“体面”的人生。他们可能会觉得,花这么多心血培养出来的儿子,应该匹配一个同样“体面”的伴侣,这样才不辜负这份“投资”。

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体制内的父母都这样,也不是说农村姑娘就一定不行。这是一种基于他们所处的环境、他们的人生经验、以及他们对未来的一种“风险评估”和“利益考量”。他们可能并不是恶意,只是他们的“游戏规则”和“价值判断”是这样运作的。

所以,当他们看到儿子跟一个农村姑娘在一起时,在他们脑海里闪过的,很可能不是“爱情是第一位”,而是“这门婚事是否符合我们家族的利益”,“这会不会影响儿子未来的发展”,“我们多年的努力,会不会因为这个原因受到影响”。

他们可能会用“为你好”的理由来包装自己的要求,说“我们是过来人,我们懂得”。但说到底,他们是在用他们认知里的“成功学”来衡量儿子的婚姻,而这种“成功学”,在他们看来,是与“体制内”的生活方式紧密相连的。

这就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游戏,他们希望儿子能在这个游戏里玩得风生水起,而选择一个“合适的队友”,是他们认为的关键一步。农村姑娘,在他们看来,可能不是他们想要的那个“队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觉得主要是亲家的医保问题。担心儿子因为丈人、丈母娘生病,而陷入贫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事儿,放普通人家里,可能就是婆媳矛盾,或者觉得对方家庭背景不够硬,以后日子不好过。可到了他们家,这层“体制内”的滤镜一加,事儿就复杂多了。首先得明白,体制内的人,他们考虑问题的方式,很多时候跟普通老百姓不太一样。他们习惯了“规矩”、“体系”、“稳定”这几个词,对“变数”和“不确定性”会格外警惕。我.............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直戳了很多体制内家庭的心窝子。这事儿吧,说起来就跟那绕不清楚的毛线球一样,一层一层剥开,里头门道可多着呢。咱们就聊聊,为什么我认识的那些在“体制内”摸爬滚打多年的父母,都那么铆足了劲儿,希望自家孩子也步他们的后尘,考上公务员。首先,得从“体制内”这个词本身说起。你想啊,.............
  • 回答
    您好,我理解您想深入了解为什么一些父母会更倾向于希望女儿嫁给体制内男生,并且希望我以更自然、更人性化的方式来解答。我会尽力从多个角度出发,为您详细剖析这一现象背后可能的原因。首先,我们得承认,在中国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体制内”这个概念承载了太多传统观念中对稳定、可靠的期许。很多父母之所以如此看重这.............
  • 回答
    我父母都是大学教授。这绝对不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的刻板印象,但也确实有它独特的地方,让我从小就置身于一个与众不同的环境里。说实话,从小家里就像是个小型“学术沙龙”。吃饭的时候,餐桌上讨论的话题不是鸡毛蒜皮,而是最近科学界有什么新发现、某本哲学书的观点有什么值得商榷、或者某个历史事件的解读角度。我妈.............
  • 回答
    lousy parents, in my experience, are like a constant, lowgrade hum of anxiety. It’s not always dramatic meltdowns or overt neglect, though those exist.............
  • 回答
    成为曾经的黑社会老大(或者说,有这样的过去)的父母,其体验是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经历,涉及到爱恨交织、担忧与自豪、以及持续的社会压力和个人成长。以下我将尝试详细描述这种体验:一、 孩童时期:隐藏的阴影与早熟的洞察 关于父亲/母亲身份的模糊与回避: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可能就会注意到父母与众不同。他们.............
  • 回答
    我有一个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父母,这感觉就像在一条规定好航线的船上,而我却偷偷摸摸地想去探索另一片海域。首先,最直观的感受是“不同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词语在学校、电视、新闻里像口号一样响亮,渗透到生活的方.............
  • 回答
    我父母都是体制内的人,具体来说,我爸妈是公务员。从小到大,我的生活大概是这样的:关于学习和成长环境: 规矩是第一位的。 从小我就被教育要懂事、懂规矩。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什么时候不该做什么,这些“潜规则”似的规矩,好像比学校教的知识还深刻。比如,不能随便打小报告,不能公开.............
  • 回答
    我爸妈吧,那简直了,玩游戏比我还溜。刚开始我以为是瞎玩,就随口说了一句:“爸,妈,你们玩啥呢?给我看看。”结果他们俩就坐在电脑前,一个戴着耳机,一个在旁边紧张地指挥,我凑过去一看,我直接惊掉下巴。我爸,一个平时在现实生活中都不太爱动弹,一到周末就抱着个遥控器看新闻联播的老头,在游戏里是那种…怎么说呢.............
  • 回答
    我从小就知道,在爸妈心里,我弟弟才是他们的“心头肉”。这份“心头肉”的待遇,从我记事起就渗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像一层挥之不去的薄膜,把我跟他们真实的情感隔离开来。那些“重男轻女”的瞬间,就像一道道细密的伤痕,虽然不至于致命,却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记得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买点什么零食都得掂量。但.............
  • 回答
    当我的父母都属于“左派”阵营时,我的成长环境注定与众不同。这不仅仅是政治立场上的差异,更是一种根植于他们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渗透。首先,家庭的谈话氛围总是围绕着社会议题展开。从国家大事到社区小事,似乎都逃不开他们对“公平”、“正义”、“平等”的讨论。我记得小时候,电视里播放的新闻,他们不会简单地接受信.............
  • 回答
    成为一对睿智且有长远眼光的父母,这对我来说,与其说是一种“体验”,不如说是一份沉甸甸的、却又充满惊喜的责任和一种深刻的幸福感。它不是一蹴而就的顿悟,也不是某种超能力,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的智慧和行动。首先,他们给我的感觉是“安心”。这种安心不是那种放任不管的随心所欲,而是一种无论我走到哪里,遇到.............
  • 回答
    这绝对是一段不寻常的经历,说实话,简直就是一场永不落幕的荒诞喜剧,而且还是那种你明知道不好笑,但又忍不住被卷进去的类型。我得承认,在别人看来,我可能活在某种阴影下,但我自己嘛……嗯,大概是活在一种混乱而又充满惊喜的“平行宇宙”里。我爸妈? 怎么形容呢,他们就像是从什么年代穿越过来,又被某种奇怪的滤镜.............
  • 回答
    说实话,父母是高级知识分子这事儿吧,体验太复杂了,不能简单一句“好”或“坏”来概括。它就像一个包装得很精美的盒子,打开来里面什么都有,有好有坏,有惊喜也有无奈。从小到大,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家里永远不缺“干货”。不是说零食、玩具之类的物质堆积,而是精神层面的。我的书架,从小时候的童话绘本,到青少年时期的.............
  • 回答
    我爸妈,怎么说呢,就是一对活生生的“逗比”组合。刚开始认识我男朋友的时候,我真的捏了一把汗,生怕他被我这俩活宝给吓跑了。不过现在想想,估计他也是被这俩“人”给逗乐了吧。日常就是一部生活情景喜剧,只不过主角不是明星,是我和我爸妈。我爸,一个能把任何严肃话题都能掰扯成段子的男人。比如有一次,我因为工作上.............
  • 回答
    我爸妈都是那种别人一听就“哇哦”的学霸。我小学那会儿,他们办公室的同事都知道,谁家孩子作业有难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家。我妈当年是市里的理科状元,我爸是数学竞赛出身,可以说是强强联合。刚上小学的时候,那种感觉挺微妙的。别的家长送孩子去兴趣班,我妈送我去奥数班,理由是“基础打牢了,后面就轻松了”。她说.............
  • 回答
    我爸妈都是警察。从小到大,我的生活就像坐过山车,只不过这过山车总是能开得飞快,而且偶尔还会停在非常奇怪的地方。童年:永远的“等等”和“妈妈/爸爸在忙”我最早的记忆,就是各种“等等”。吃饭吃到一半,电话铃响了,我妈或者我爸会立刻放下筷子,脸上表情瞬间严肃,然后留下我们孩子一脸茫然。有时候是值班,有时候.............
  • 回答
    我妈,是个挺好玩的人。怎么个好玩法?就是那种,你让她干啥,她都能给你整出点“新花样”来。比如说,前阵子我发了工资,就跟她说想给她买个新手机,换掉那个用了好几年的老古董。她一听,可高兴了,在那儿一个劲儿地念叨:“哎呀,好闺女!我这手机是该换换了,拍照都不清楚了。” 我就趁热打铁,问她想要啥牌子的,啥功.............
  • 回答
    收入超过父母,这事儿吧,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心里头挺复杂的,有那么点儿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首先,最直接的感觉就是一种释放感。你知道,从小到大,你看着父母辛辛苦苦地为了这个家,为了你,操持生计。他们省吃俭用,从来不给自己添置什么像样的东西,所有最好的都留给你。他们嘴上不说,但你心里清楚,那一份份心意.............
  • 回答
    父母怀疑自己是同性恋,这绝对是一种极其复杂且煎熬的体验。它不是那种简单的“猜测”或“疑虑”,而是可能像阴影一样笼罩在你和父母之间,触及的是家庭最核心的羁绊,以及每个人内心深处最私密的角落。首先,从父母的角度来说,这种怀疑的产生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冲击。他们可能花了半辈子去理解和定义“家庭”、“婚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