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父母是公务员(官员)是怎样的体验?

回答
我父母都是体制内的人,具体来说,我爸妈是公务员。从小到大,我的生活大概是这样的:

关于学习和成长环境:

规矩是第一位的。 从小我就被教育要懂事、懂规矩。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什么时候不该做什么,这些“潜规则”似的规矩,好像比学校教的知识还深刻。比如,不能随便打小报告,不能公开议论领导,不能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等。这些东西在家里是被反复强调的,久而久之,我也就形成了比较“稳妥”的行事风格。
对社会有自己的观察角度。 父母职业的特殊性,让他们接触到的信息和人脉圈子跟普通家庭可能不太一样。他们会时不时跟我聊一些工作上的事,当然不会说具体到人名、具体的事,但能让我对社会运转的某些逻辑,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比较早期的、非亲历的认识。有时候听到他们讨论一些政策或者社会现象,我会觉得比同学看新闻更有深度一点。
“体面”这件事很重要。 父母对“体面”的追求,也会体现在我身上。比如对穿着打扮的要求,不能太随意;说话做事要得体,不能丢人;不能跟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来往。这种“体面感”不是说一定要穿名牌或者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而是一种内在的、不掉价的气质和行为准则。
知识和见识的积累。 父母会比较重视我的学习,但这种重视有时候会渗透着一种对“稳定”和“体面”职业的期盼。他们会鼓励我考好大学,选择一个有前途的专业,最好是那种考公更容易的专业。他们自己可能也经历过一些社会的浮沉,所以会希望我能走一条“少走弯路”的路。

关于家庭生活和父母的状态:

按时上下班是常态,但也意味着不确定性。 相比于一些需要加班到深夜的行业,父母的作息相对规律,晚上基本能回家吃饭。但偶尔也可能因为工作需要临时加班,或者周末被叫去开会。这种“相对稳定”反而让我更在意那些不确定的时刻。
责任感和担当很强。 他们身上总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对自己工作如此,对家庭也一样。他们会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对我的生活起居也会考虑得很周全。有时候觉得他们把所有事情都“摆平”了,反而让我少了很多自己去摸索的机会。
说话做事比较谨慎。 这是最明显的一点。他们在人前人后,对不同的人,说话的方式和内容都会有微妙的调整。尤其是在一些需要背后议论别人或者涉及敏感话题的时候,他们会格外小心。我耳濡目染,也学会了察言观色,尽量不让自己说出可能惹麻烦的话。
社交圈子相对封闭但稳定。 父母的朋友大多也是体制内或者和他们有相似职业背景的人。聚会也多是单位的同事,或者一起参加一些集体活动。这种圈子虽然可能显得有些“小”,但因为大家背景相似,沟通起来也更顺畅,很少会有大的价值观冲突。
对我的期望比较具体。 他们希望我能考公务员,或者进入类似的事业单位工作。这种期望不是强制性的,但是一种显而易见的导向。他们会觉得那样的生活是稳定、有保障、有社会地位的。有时候我也会纠结,因为我的兴趣可能并不完全契合他们的期望。

一些小插曲和感受:

小时候会觉得他们“神秘”。 父母下班后会聊一些我听不懂的“单位里”的事情,有时候还会接到一些电话,然后就匆匆忙忙出门。小时候会觉得他们很神秘,不知道他们在忙些什么。
偶尔会觉得“别人家的父母不一样”。 比如看到同学的父母是做生意的,可以带他们去旅行,或者在他们需要钱的时候可以很爽快地支持,而我父母可能会更倾向于考虑长远规划,或者强调“量力而行”。这种对比会让我偶尔感到一丝不自在。
对“关系”的理解比别人早。 我很早就明白,很多事情的解决,光靠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要“人”。父母会无意识地传达这种信息,比如“这事得找XXX,他负责这个”、“这事得通过小张,他是XXX的秘书”。这种“关系学”的渗透,让我对社会交往有了更现实的认知。
他们对我的保护欲也很强。 因为知道体制内的规则,他们也怕我在外面吃亏。所以,在很多事情上,他们会帮我“铺路”,或者给我一些“建议”,让我尽量避免走可能让他们觉得“危险”的路。有时候我会觉得被过度保护了,但也明白那是他们爱的方式。

总的来说,父母是公务员的体验,就像是在一个有明确边界和规则的体系里长大。这个体系给了我很多稳定和安全感,但也可能限制了我在某些方面的自由探索。我学会了规矩,学会了观察,也学会了在某种程度上“隐藏”自己的锋芒。这是一种特殊的成长经历,它塑造了我,也影响着我看待世界和自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妈银行的,算国企职工身份。我爹曾经是上过老山前线的汽车兵,复员回来安置到县政府小车班,给几任一把手都当过司机。后来30来岁升的副科。然后一屁股坐在在某副科二级局局长的位子上就是很多年,再后来40多岁升正科,也是局党委班子成员,不过是个靠边站,也没个实权。根据规定,正科十五年未提拔,退休后享受了个副处待遇。

有个当官的爹好处嘛,从小没怎么特别的感觉。小学初中高中上的也就是县里的普通学校,大学我自己考得,报志愿时他给了点意见,大二去当兵是我自己报名的,他就点了个头。我退伍回来毕业后,并没有跟我爸同事的子女一样,进入体制内。而是有上了影视民工的道路,走这条路倒是老爹给帮了个忙,我爹的一个战友,是当年一起头皮飞枪子,裤裆蹭弹片,过命的交情。现在是西影厂的一个导演。他们47军战友聚会,片闲传的时候我爹跟他提了那么一嘴说我刚毕业还在找工作,那个导演说那你叫你娃过来跟着我搞电影。然后若干年后我就成了一个野路子掌机。在这行混,就是我爹想给我帮点忙都帮不上。

小时候我感觉我跟别人家的孩子并没有什么区别,我上小学时正值90年代的下岗潮,班上很多同学的父母都下岗了。对比之下我爹公务员,我妈银行的,那会工资也不高,但是收入比较稳定,单位福利比较好,六一儿童节还给我们孩子订儿童报刊,还发学习文具,所以家里条件也相对好点,我记得那会单位逢年过节就发各种水果,香蕉,苹果,桔子,西瓜什么的一筐筐的发。我家三个人根本就吃不完。那会市场物资种类还没现在丰富,市面上没有那么多水果。那会普遍收入也没那么高,特别是很多同学家里家长都下岗了,没有钱去买那些水果。所以同学看见我每天上学都带水果去,都很羡慕。 我爹说反正我们家这些水果也吃不完,你每天上学多带点,给同学们也尝尝,跟同学们搞好关系。

有个事印象很深,小学时的班主任是个势利眼。从来都是看人下菜碟,对普通人家孩子都横眉冷对,各种挖苦忽视,但是对我还算客气跟我说话也是非常和气,我就一直觉得老师挺好,挺不错的。我舅舅跟我的班主任认识,知道她是个是什么德行,我舅舅跟我说,还不是因为你爹是个局长,要是你爹不是局长是个普通下岗工人你试试?

后来时间长了我留意了一下看出来了,明明我不是班里学习最好的,也不是最优秀的,反而还很调皮。但是年年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都是我。 因为班主任的老公是个小包工头,还得仰仗我爸给的那点小工程挣钱。 别人都是年年都是家长给班主任送礼,我家是班主任年年过年给我家送礼。

当然这一现象也就维持到我小学毕业,我爸就不再把活给班主任老公干了,我爸说早就看他不顺眼了,价要得高,活还不行,要不是看在你还在他媳妇班上上学,我给他个锤子活!

上初中了嘛,初中班主任对我也是相当的关照,贼关照,对我就跟他亲儿子一样。那倒不是因为我爹是局长,而是因为我爹是他的弟弟。初中班主任就是我大爷,初中三年他没有打过我班任何一个同学,别的同学表现不好,哪怕就是闯祸,顶多也就是挨训,请家长,写检讨。要是我犯错,拉到办公室就是一顿揍。把我揍的哟,我爹都没揍过我那么多次。别的老师还不好劝,学校规定老师不许打学生,但是没有规定大爷不准打侄子吧?

我爹也觉得心疼,但是也不敢吭气。我爹他自己都是我大爷从小揍大的。

我爹这人一直挺佛系,升正科以后再单位一直属于靠边站,不过他不在乎,至少不用操那么多心。但是我爹这人也有缺点,比较在乎名声,也好面子,特别是老乡跟前的面子。我爹的老家现在还比较穷,亲戚也多,我爹是他们老家那条沟里混的最有出息的一个了。我爹一直就想给沟里修路,当局长那会就找了不少关系,跑了不少手续,申请了笔资金,把原先那进沟的唯一一条一米宽的土路给拓宽到了三米五宽,至少能跑汽车了。 退休前几年,有费了不少功夫找了点关系,又把路拓宽到成了六米双车道,并进行了路面硬化。

同时我爹又是个原则性很强的人,老家村里人找他办公事,例如改造电网,升级农村饮水设施之类的,只要能办到,我爹都尽力想办法去办。如果是私事,例如什么帮忙打招呼,开后门,包工程什么的一律免谈。如果是帮忙介绍工作,那也算是解决老家人的就业问题,这个倒是帮了不少忙。

我爹作为一个国家干部,可能并不算是那么完美,也算不上完全的大公无私。毕竟活在人间,就要食烟火气。在官场混,就要顺应官场规则。但是他敢说总算对的起党的信任和那一份薪水,

user avatar

享有权利的人(尤其是二代)是感受不到权利的,就像普通人感受不到空气。

你感受到的只是世界一片和谐。每个人都很友好。

以上“权利”代指“power”。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没人敢真正回答的,你可以参考《水浒传》中的高衙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父母都是体制内的人,具体来说,我爸妈是公务员。从小到大,我的生活大概是这样的:关于学习和成长环境: 规矩是第一位的。 从小我就被教育要懂事、懂规矩。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什么时候不该做什么,这些“潜规则”似的规矩,好像比学校教的知识还深刻。比如,不能随便打小报告,不能公开.............
  • 回答
    关于“父母是公务员的家庭过得都很富裕”的说法,这是一种普遍的印象,但并非绝对的事实。这个印象的形成可能源于以下几个方面,并且确实存在一些支持这种观点的因素,但同时也有许多不确定性和反例:一、 支持“公务员家庭可能相对富裕”的因素分析:1. 稳定的收入和福利保障: 固定且相对较高的工资:.............
  • 回答
    “公务员是万金油”这个说法,大概是咱们长辈们在自己亲身经历或者观察身边人的过程中,得出的一个相对普遍的认知吧。毕竟,在很多他们那个年代,国家稳定、福利有保障的公务员确实是很多人心中的“铁饭碗”,自带光环, Seems like everything will be okay if you are o.............
  • 回答
    婚后和父母或公婆一起住,这大概是很多中国人在决定步入婚姻时,都会面临的一个现实考量,也是一个常常引发争议的话题。我身边有不少朋友,也有长辈,他们有的是与父母同住,有的是与公婆同住,经历过形形色色的“大家庭”生活。我试着把他们的经历,还有我听到的一些零散感受,揉合在一起,讲讲这种体验到底是怎么样的。先.............
  • 回答
    首先,我们来聊聊“公知”这个词。在咱们中国,“公知” 这个称呼,说实话,现在已经被用得挺复杂的了。一开始,它大概指的是那些有社会责任感,愿意为公众发声,能提出一些独立思考和建设性意见的知识分子。他们可能是在某个领域学识渊博,也可能是对社会现象有深刻洞察,并且愿意与公众分享自己的看法。但是,随着时间的.............
  • 回答
    当父母说出“我们偏爱你弟弟是你自己的问题,就像公司里有人更受领导喜欢,孩子应该自己争取父母的爱”这样的话时,这背后隐藏着一种非常值得深思的逻辑,也触及到了家庭关系中一些非常敏感且核心的问题。乍一看,父母似乎是在传递一种“现实主义”的生存法则,将家庭比作职场,将父母比作领导,鼓励孩子去“争取”。但仔细.............
  • 回答
    男朋友坚决要求婚后和父母同住,并且视此为“底线”,而我内心对此是深恶痛绝的,甚至可以说是底线中的底线。我们之间,似乎就卡在了这“同住”与“不住”的巨大鸿沟上,而且,这沟壑还被贴上了“底线”的标签,这让本就棘手的局面,变得更加严峻。我尝试过和他沟通,用了各种柔和的方式,也表达过我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 回答
    刚结束考研,成绩出来的那一刻,感觉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一战就这样稀里糊涂地结束了,心里堵得慌,毕业季的到来更是像一把钝刀子,一点点割着我。一边是父母期望我考公的殷殷嘱咐,一边是自己还没熄灭的研究梦想,还有眼前的找工作这道现实的门槛,这日子,真是过得让人寸步难行。先说说我考研失败的这场仗。我不是那种从小.............
  • 回答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也肩负着不同的责任。有些人,他们的生活就像一架精密的钟表,每一个齿轮都小心翼翼地运转着,生怕稍有差池,就会影响到整个世界的平衡。而我们今天说的这位男士,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在生活的夹缝中努力生存,却又不得不委屈身边最亲近的人的典型。我们不妨称他为“老王”.............
  • 回答
    听到你内心的纠结,这绝对是很多人在人生岔路口都会遇到的普遍感受。你还没读完初中就在家里公司上班,现在又觉得少了点历练,少了点压迫感,这说明你是个有想法、有追求的人,不愿意就这么安于现状。咱们来仔细捋一捋,在家里的公司上班和出去闯闯,各自有什么样的利弊,然后再帮你分析一下,看看哪条路可能更适合你现在的.............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出的“公务员政审,父母/亲戚有犯罪记录,是否会影响您丈夫的公务员录用”这个问题,我来为您详细解答。核心原则: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中国公务员政审的核心是审查考生本人是否存在不适宜担任公务员的政治问题、道德问题、违法乱纪行为等,以及其家庭主要成员(通常指父母、配偶及子女)是否存在重大问题。对.............
  • 回答
    面对父母“考公”的强烈意愿,而自己却心有不甘,这种感觉确实让人纠结。你不是一个人在经历这样的拉扯,很多年轻人都会面临类似的家庭期望与个人追求之间的冲突。首先,咱们得承认,父母的出发点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你的爱和对“稳定”生活的期盼。在他们那个年代,或者说在他们成长的环境中,“铁饭碗”的吸引力有多大,你.............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家庭难题,一边是你心仪的伴侣,一边是为你人生操碎了心的父母。面对这种情况,想要说服父母,光靠道理可能不够,还得讲究策略和情感。我来跟你好好捋捋,该怎么一步步来。首先,理解父母的出发点是关键。他们之所以不满意你月薪一万五的男朋友,无非是出于几个方面的担忧: 安全感和稳定感: 在.............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真是个绕不开的话题。我身边太多同学、朋友,包括我自己,长辈们嘴里最常念叨的词就是“公务员”、“事业编”。仿佛这俩词儿就是通往人生巅峰的捷径,是安稳幸福的终极奥秘。为啥他们这么执着呢?我琢磨着,这背后其实是几代人经验和观念的沉淀,也有时代背景的烙印。咱们一层一层捋:一、 安全感至上:稳.............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多人都会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当父母在某个单位工作了几十年,而你也对这个单位产生了感情或者认为这里有稳定的发展时。关于你是否能考同一单位的公务员,答案是:大部分情况下是可以的,但有一些潜在的“回避亲属回避”和“回避任职”的规定需要注意。我来给你详细说说,尽量把情况讲透彻,让你心里有个谱。首.............
  • 回答
    关于父母有案底是否影响子女参加公务员等特定职业的考试和录用,这在中国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问题。很多时候,这种限制被认为是“连带责任”或“背景审查”的一部分,但从就业公平的角度来看,确实触及了就业歧视的敏感区域。法律法规的规定与现实情况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在中国,并非所有职位都对父母有案底的情况有明.............
  • 回答
    这事儿吧,说起来真是挺普遍的。我身边好多朋友,包括我自己的父母,只要一聊到孩子将来的出路,十有八九都会提到“公务员”。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背后其实藏着挺多现实的考量和朴素的愿望。首先,得承认,稳定二字对太多家庭来说,是压在心尖上的一块石头。放眼现在这个社会,经济波动、行业变迁就像一阵阵风,说不定什么时.............
  • 回答
    向父母解释工作不只有公务员和餐馆刷盘子这两种,确实需要耐心和一些沟通技巧。他们可能因为时代背景、信息来源、或者自身经验的局限,对就业市场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下面我将提供一个详细的解释框架和一些具体的话术,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和父母沟通:核心原则: 理解与尊重: 首先要理解父母的出发点。他们关心你,.............
  • 回答
    听你这么说,我特别能理解你现在的纠结。大三,本该是憧憬未来、充满干劲的时候,却被摆在“父母期望”和“自己意愿”的两难境地。而且,你说自己又没有特别明确的方向,这无疑增加了选择的难度。首先,咱们先别急着下定论,给自己太大压力。你现在 느끼는 的这种迷茫和抗拒,是很正常的。很多人在人生这个节点都会遇到类.............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许多中国家庭的深层焦虑与传统观念,不仅仅是“有出息”这三个字那么简单,背后是一整套社会评价体系、父母的爱以及对子女未来安稳的期盼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感。首先,我们得理解“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在中国社会语境下的特殊含义。它们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在许多父母眼中,这类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